“转移”农民是实现增收致富的必由之路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核心在增收。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产品、效益问题,也有生产、市场问题。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农民就业不充分。本文认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非农就业,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由之路。这是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大发展后,冲破体制约束和习惯势力束缚的又一次创新,是农民主动积极参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自觉行动。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征
  
  (一)转移渠道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
  农村劳动力就业由20世纪80年代初从事“五匠”为主的建筑业到90年代的乡镇企业,逐步向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方向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呈多元化趋势。
  
  (二)转移层次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用工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社会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招工录用的农村劳动力中18—3 5周岁,初中以上学历的青壮年占绝大多数。许多农民自费参加驾驶、会计、文秘、电脑、打字员等技工培训,以适应劳务市场的需求。
  
  (三)转移方式逐步由自发择业向市场配置转变
  目前城市已初步建立起以城乡一体的就业登记制度、录用备案制度、就业服务平台和劳动力市场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服务体系,市县基本建立起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各镇也都建立了劳动力职业介绍所,方便了农民就业登记,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信息,搞好服务。
  
  (四)转移地域由本地向异地转变
  原来农村劳动力一般在本乡镇、本村企业就业的居多,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工业集聚区就业空间不断扩大,不少农民进蜮就业并购置房产移居城镇从事二、三产业。
  
  (五)转移方式由受雇打工型向自主创业型转变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劳动力已不再局限到企业打工,一些知识型的农民开始运用积累的资本和学到的技能,自主创业“闯天下”,致富后还带动本地的富裕劳动力就业,为周边的县市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出路问题
  目前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有些临时打工如季节性用工的就业岗位不够稳定。要解决这部分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必须拓宽就业渠道,寻找转业的门路。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问题
  农村中大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已经得到转移,剩余的劳动力一般是文化偏低、年龄偏大。如果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他们很难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就业。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平衡性问题
  凡城镇化进程快、非农产业发展好的地区,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的人数就多,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的比例就高。部分地方因工业企业偏少,三产项目不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相对缓慢,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还是比较突出。
  
  (四)被征地农民的转移问题
  有些失地农民没有稳定的职业,有部分失地农民“上班无岗、种田无地”,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虽然已经得到基本解决,要使这些失地民实现增收,关键是要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正在以自发为主向市场配置转变,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还未完全到位,缺乏统一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就业管理、劳务市场等由相关部门分块运作,难以配合协调,这种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新情况和新要求。
  
  
  三、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对于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更好实现农民增收,各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通过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宽松环境,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将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农村,关键是减少农民。因此必须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繁荣农村经济、致富广大农民的兴农工程,政府引导,社会关注,从上到下形成一股帮助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从事非农产业的合力。
  
  (二)大力发展本地经济,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
  乡镇企业、民营企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群体,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引进外资、发展民营企业重点应在第三产业,这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出路所在,由于第三产业的传统服务业创业资金、技术等门槛低,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对乡镇企业进行必要的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民企、外资企业流动,完成由“离土不离乡”向“离土又离乡”的身份转变,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
  
  (三)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农民竞争就业的后劲
  政府应通过政策和公共服务,为农业富余劳动力的继续转移创造宽松的环境,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各级财政都要安排专门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使农民进可从事非农产业,退可从事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业生产。同时开展对农民进行文化知识、法律法规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活动,普及科学技术教育,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帮助农民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能力。
  
  (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我国农业的优势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如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等,人世后如果能大量出口这些产品就意味着大量出口了劳动力,挖掘了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我们应优化品种结构、质量,以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品种,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增强竞争,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为推进城市化、加快工业化提供良好条件。
  
  (五)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维护农户的切身利益,从而克服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的劣势,吸纳部分农民就业。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能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生产技术指导,组织农产品的运输与销售,帮助采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农民提供资金调剂服务,保护农民利益,增强农业保护意识等。国家应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制定合作经济法规,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逐步形成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品牌化,通过提升农业档次,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六)扶持经济薄弱镇、村,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要调整区域经济政策,适当向经济发展缓慢的地方倾斜,尤其是对经济相对薄弱的镇、村予以重点扶持,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步伐,缩小地域差别,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使农村劳动力就业稳步趋于平衡。
  
  (七)完善村劳动力就业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一是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管理服务机构,统一协调就业登记、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就业管理、劳务市场、中介服务等。二是完善就业管理制度。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公平的就业竞争,清理各类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的政策规定,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制定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在流动、择业、投资经营福利待遇、子女受教育等方面,给予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平等地位。四是完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城乡劳动力平等竞争上岗,同工同酬,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凭借市场机制调节,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
  
  (八)实施被征地农民保护性就业措施,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
  要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广辟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渠道,实施相应的保护性就业措施:(1)外资、民资在本市批租土地,投资兴办各类企业,应把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列入约定标的,落实就业人数。(2)公用事业、公共设施管理和各类企业方面用工,应优先安排当地被征地农民。(3)利用征地补偿中村集体留存部分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和服务行业,尽力吸纳被征地农民就近就业。(4)研究撤村建居及配套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政策和开发性安置政策等,以帮助社区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失地农民就业机会。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用作防腐蚀涂料的改性生漆特点,主要成分及理化性能。介绍了该涂料的施工方法和在多方面的应用结果。
商誉作为会计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起源于企业兼并业务,企业合并主要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制合并三种形式。吸收合并(又称兼并)是一家企业兼并另外一家或几家企业的合并,其中被兼并企业的法人资格消失,兼并企业继续保留原法人资格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新设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取消原法人资格,合并建立一个新法人企业的合并;控制合并,则是通过一家企业对其他企业投资从而取得被投资企业的表决权和控制权而实现的经济
随着许多有实力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参与角逐,并且国有企业在改革后竞争力也大大增强,使民营企业面临着同国外、国内企业争夺资源和市场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只有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民营企业寿命不长,据调查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5年7个月。大部分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实力比较弱、抗风险能力比
从日前召开的全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会议获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示精神。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决定,于今年部署开展
一、整合营销概述整合营销理论创始入之一、美国学者舒尔茨认为整合营销是一种通过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即时性动态修正,以使供需双
<正> 在90年代,一个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其技术服务的质量,特别当欧洲成为一个统一市场时,这一点尤为重要,涂料工业也不例外,实际上,这是一个以优良服务为基础的工业的
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农村税赋改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朝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等变法措施.这些重大的改革都是针对当时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振兴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题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其中的平原农业区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发展潜力相对较大,在有利的政策前提下,只要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欠发达平原农业区一定能脱颖而出,在欠发达地区中优先发展起来,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大为改观。    一、欠发达平原农业区的主要比较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1870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5428万人参保,积累基金259亿元,198万农民领取养老金。2004年,中央政府开始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的试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夫妇,每人从年满60周岁起享受年均不低于600元的奖励扶助金,直到亡
一、供应链一体化下的物流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顾客需求的个性化,物流整合领域的扩大,物流管理从最初的职能管理阶段向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方向发展。物流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职能管理阶段、内部一体化(企业物流一体化)阶段和外部一体化(供应链一体化)阶段。    (一)职能管理阶段  职能管理阶段是指物流活动分散在各个职能管理活动中,每个职能部门都是相对独立地发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