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提问的反思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从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课堂提问 反思 解决策略
  西方教育家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提问既是教师输出信息、传递信息和获得教与学回馈信息的重要管道,也是学习者的兴趣得以保持与提高、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新旧知识得以有效连结与巩固的可靠手段。古人曰: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疑惑,是现有知识与思维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或开始,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探究新知识的源动力。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疑,让学生的思维泛起阵阵涟漪呢?这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来实现的。
  一、对提问有效性缺失的反思
  反思一:课堂提问要注重质量,而不是关注形式、数量。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不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都是拙劣的提问,那种“是不是”的提问仅仅是表面的热闹,对学生是有害无益的。因此,提问要考虑它的有效性,不能随心所欲。
  一个有思考价值的提问应具备四个特征:
  1.预设的针对性。针对性好比是提问的“方向盘”。为了握好“方向盘”,教师要精心备课,读透教材,精选材料,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从教材的理论观点中挖掘可设问之处。
  2.诱导的启发性。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教师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
  3.层次的渐进性。课堂提问有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使学生在教师提问的诱导下,扎扎实实步入知识的殿堂。同时,要以不同层次的提问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
  4.时机的选择性。教师提问思考的内容和方向,要选择恰当时机,使学生由“疑无路”转为“柳暗花明”,以达到“投石激浪”的效果。
  反思二:提问要目的明确、表述清楚。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始终考虑到提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还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提问,是关注教学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是能力目标;同时一个好的提问必须表达清楚、准确严密,辞不达意的问题会让学生茫然失措,浪费时间。因此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要备学生:熟悉学生,结合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思维规律,因人而问,因人而异,避免因为对提问对象一无所知而致使提问效果大打折扣,导致课堂低效。
  反思三: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性。
  1.新颖性。课堂提问要新颖有趣。同样一个问题,老是“旧调重弹”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变换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2.灵活性。课堂提问要灵活多样,不同方式的提问,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提问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与暗问相结合,全体与个体相结合。
  3.调控性。课堂提问要及时调控,问题提出后,对学生不同的反应要实施问题调控。如学生一声不吭时,就要来点启发、点拨;学生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时,就要拨乱反正;学生回答得虽没有错,但与预想的答案还有一段距离时,就要进一步诱导。
  二、倡导提问的有效方式
  1.激趣式提问
  即在导入新课或引入新知识时提一些有一定趣味性或悬念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变化式提问
  即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某个知识点来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引伸、推广问题或从正、反等不同角度设问,让学生开拓思路,理解思考问题的本质。
  3.铺垫式提问
  学习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可分若干“台阶”来提问,形成思维跨度合理的“问题链”,为学生架起从已知通向未知的阶梯。
  4.设疑式提问
  就是在学生似懂非懂及思维的盲点处、重难点处提出问题,让学生辨析、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5.反馈式提问
  即在学习新课后或复习时,针对相关内容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典型,讲究变式,有利于让学生把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训练,从而深化对旧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探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设计艺术,通过设计优质的课堂提问等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从而引领着学生的思维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浅薄走向深刻。
其他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缺乏主动和热情,甚至根本就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对学生影响最大、最深的,则是学生的心理障碍和认识障碍,也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信度的怀疑。因诸多社会原因,许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政治有种畸形的认识和偏见,他们认为:思想政治课学不学、听不听无所谓,考试前背一背就能应付。关于这一点,社会观念和舆论恐怕要负主要责任,因而
期刊
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审美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端正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师生积极性,普及音乐教育,发挥音乐教育的特长,这是着眼未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大好事。几年来,在音乐欣赏教学里,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
期刊
课程标准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要让每位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每位学生的文化素养。”可是现在的阅读教学现状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的,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期刊
当前,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那么高,学生成绩不那么好,基本功差,表现在写作能力上尤为突出,许多学生写作文,用词不当,文理不通,错别字、错标点多。这种现象,分析起来,原因不止一条,可是不重视朗读、不重视背诵应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其实文章学了不少,教师一遍遍讲过去,学生一遍遍听过去,讲也讲了,听也听了,时间一过也就随之消失,不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学习的东西积累不起来,这怎么能学好呢?好文章的词汇、句子和表达
期刊
有人说“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它能充实我们的头脑,丰富我们的心灵,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有人说“书籍是时代进步的阶梯”,它能开启人类的智慧,塑造时代的伟人。一本好书,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变得文明和富有爱心;一本好书,能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拥有向上的动力;一本好书,更能给我们启迪,让我们获得无穷的智慧。无数成功人士的事例告诉我们:成功之路无不是以书籍为奠基。我说:“如果哪一位老师能让自己的学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从而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课堂上师生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而是要体现出“个性的、生动活泼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绽放光芒呢?笔者设想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  一、激发阅读兴趣,促进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
期刊
摘 要:线这种表现手段从古至今在美术课堂上都应用极广。线是美术课堂中进行绘画与创作的基石,同时也是孩子们进行美术创作的必要手段。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把握线的神韵、简化没有意义的线条、欣赏名家的作品、探索线的形式意味几个方面来进行线的表现和把握线的基本脉搏。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学 线 应用  在美术课堂中,同学们创造出的生动漂亮的美术作品,其中很大一部分都离不开“线”这个基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方法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情感教育,从而达到最佳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突破重点 化解难点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渠道。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
期刊
摘 要: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跟着感觉走,一旦他们对物理产生了兴趣,会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和钻研物理,使物理成绩不断提高。可以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搞好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启发质疑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竞赛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名人轶事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学好物理 激发兴趣 多种方法 不断改进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