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地图的学习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mw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其它学科相比,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图表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也体现了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好地图用好地图则也就成为学习地理的法宝。在高考中,地理学科对学生的地图能力要求很高。从命题看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而且是文字中无图也在考查学生的地图掌握程度。这些都表明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许多学生连基本的地图知识都不懂。下面是这几年对地图教学的认识:
  
  一、有地图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地理课本、地图册和地图填充图册,学校订书时不一定订全,但这些地图册还略显少了,并且地图的单项信息量少,不能应付高考。在用这些地图册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文科生的同学每人手里要配备一本大容量的地图册。
  
  二、用地图
  
  要求上课时力争每节课都使用地图册。在使用地图册时,我们在高一时要求学生认真读好教材及配套地图册中的每幅图表,弄清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绘制方法,图表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以及此类图还可以表现其他的哪些地理要素以及此类图的一些变式。在高二阶段,学生的文理科基本分开,这时期对文科的同学要求提高,必须按高考的要求来完成地图教学。在教学中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识图。从政区图、地形图开始,再配一些空白轮廓图,让学生边学边练,先掌握主要的地名,如高原、平原、山地、河流、大的岛屿、半岛,主要的国家,我国的省,主要的矿产地、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等。让学生做到胸中有图。第二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图表材料的分析,我们要求按如下步骤来训练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①读图名,弄清所看地图反映什么内容;②读图例,弄明白图上每种地理符号的含义;这两项是读懂地图的基础;对统计图还要求读坐标、读数据、读整体特征或变化趋势,选取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分析判断。第三阶段,图文转换,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进行知识迁移,能做到图图互换、图文互换、文图互换、图表转换。尤其这几年的高考,地图由过去的具体图到现在的抽象图,并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强,如果没有图文转换能力,是很难应付高考的。当然对学生自身来说,图文转换则是提高他们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因为图文转换的前提是读懂图、会叙述、会绘图。通过这三阶段的教学力争让学生能够完成对图表的综合分析灵活应用能力。高三阶段,在学生对地图有一定掌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注意复习巩固,同时注意让学生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联系,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的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文、表互相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与原理。
  
  三、勤加练习
  
  地图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就需要经常看和经常练。我们用专项练习,让学生从对整体图到局部图,从平面图到立体图,从等高线图到剖面图,从景观图到示意图等练习下来,在高考前再把一些重要的区域的图让学生反复认识,并让他们以地图为载体,对区域地理做总结复习。
  
  四、加大指导
  
  一直到高三,还有很多学生看不懂地图,这一现象要求地理教师要加大对地图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在平时上课时,要求教师用图,同时也要求学生要勤用图。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在多次用图过程中可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读图方法。
  2、学生自己绘图。高三的学习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简易图,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地图的掌握能力,也能够增强学生对地图的再现能力。
  3、地理位置阅读。地图中地理位置的表述是很清晰的,但好多学生常忽略,从而使得读取的地理信息常常是不全的甚至是错误的。地理位置包括地理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其中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是分析问题的前提,经济地理位置是分析问题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地图上这三种位置都能表现出来,在上课时要加强引导和练习。
  4、将不同内容的地图对照起来阅读。地理不是单纯的描述性学科,它是建立在对各种知识综合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学生在使用同一区域地图时要把本区域的相关知识都能叠加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时有目的地把相关地图叠加使用,培养学生自觉叠加用图的习惯。
  5、在读图时注意事物的内在联系。各种地理事象之间的联系在同一幅图中也有体现,读图时要注意发现和探究。如图中画出了经纬线并标注了经纬度,画出了海岸线,这些内容提供了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如果图中再有农作物的内容,读图时可引导这部分内容,能进一步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
  地图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功夫,这样就需要学生反复的看地图、用地图、绘地图、分析图,使学生脑子里有图,做题时会用图分析图。在这里只是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望大家多指导。
其他文献
质量是生存之本。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现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浅谈我的看法:    一、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何谓优质的教师队伍呢?就是教师们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有熟练的教学能力,有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的恒心,有无私奉献、团结奋斗的精神。这样的队伍才能教出好学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知识充满了我们生活的
期刊
摘要:所谓逆境思想教育,就是失败教育或受挫教育。是对人如何对待和战胜进道路上各种困难的教育。加强逆境思想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逆境;思想;教育    人生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并不总是充满鲜花和欢乐,而是时时会出现不幸、挫折甚至是痛苦和灾难,这就是人生之逆境。能否战胜这些逆境,是人能否开拓广阔人生,走向成功的关键。因此,对学生加强逆
期刊
语文教学是以文学为对象的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就是为追求真、善、美而出现的美学现象。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中选入了的文学作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范例沉淀深厚的语感内涵,辨析、获取、习得、再现文学之美,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呢?自己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要在阅读中进行审美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教师
期刊
作业评语,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的专利,其它学科的教师批改作业时,最后只是简单的批个日期,最多给个等级优良中差、A、B、C。我们常常抱怨没有时间与学生交流,那么作业评语应是可以与每位学生进行交流的最快捷,最有针对性的方法了。  有人说,数学这东西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以感情为转移。我看未必,由于我常带高三的数学课,经过一次次的模拟考试,学生们已是遍体鳞伤,缺乏自信了,我就常在试卷上批“只
期刊
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先导。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就连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无一不是以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完成的。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于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
期刊
摘要: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落实新课标要重点、要突破的重点课题。因此,我们必须对阅读的思维品质训练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思维品质;训练;方法    在新的英语课程改革中,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我们要突破的重点课题,因此我们必须对英语阅读的含义及其思维品质的特点、训练方法重新理解和认识,以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水准,促进课程改革取得实
期刊
一、以趣激情,导入新课    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下面简要介绍三种方法。  (1)、设疑布障,以趣激情。如教《金银盾的启示》一文,教师可采用幻灯直观演示的办法,设置诱引学生判断错误的羽毛球拍、脸盆和头梳的局部图。通过正误对
期刊
一、何谓自能读书    1、是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放弃书本(课文),而围绕着教师从课本中抽出的三五个问题打转转,虽然偶尔也能读读课文,但却是七零八碎点缀式的,学生无法整体感知和综合
期刊
摘要: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把握好这一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极大的作用。学生互批作文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互批;意义;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的互批,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激发出他们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此我们应深入研究并努力探索。    一、互批作文的积极意义    1、能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学生在批改过程中,
期刊
阅读,是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手段,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之中,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通过读,表情达意地再现作品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普通话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一、读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指导朗读,不是生硬的要求学生读得高些、重些、慢些等等,而是让学生用心去读,读出感悟,受到感染。读,也是理解。如教学《麻雀》一课,怎样理解“像一块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