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和好的学校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oneon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的主题是“多样·公平·优质——国际化背景下的现代学校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努力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今年上半年,教育部也在全国部分省市启动了“身边的好学校”主题宣传活动。之所以主题为“多样·公平·优质”,是因为我们觉得,这样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今天,我就”好的教育和好的学校”这一题目,与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同行进行交流和分享。
  一,什么是“好的教育”?
  “好,美也。”好字本身是由女、子两部分组成的,古代以女子为美,所以合在一起就是好。中国人说话的时候也很喜欢用“好”字来形容,如好的天气、好的故事、好的运气,使用频率很高,很大众。“好”就是美好,就是一切向善、向美、向优。今天我就用这个很浅显、很大众、大家都能理解的词语来说说我们的教育,说说“好的教育”。
  那什么教育是好的教育呢?好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考到一个好的分数,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也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它应该是帮助人形成美好的人格,帮助人拥有美好的人生,帮助人类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总而言之,帮助人类不断地走向崇高,我觉得这是教育应该去做的。
  首先,好的教育必须是价值观正确的教育。学者兰久富曾提出“谁有资格教育价值观”的问题。他指出,一般来说,只有掌握正确价值观的人才能够传授价值观,持有错误和落后价值观的人则没有教育价值观的资格。持有错误价值观的人,他会把错误的价值观或落后的价值观当作正确的价值观向他人传授。教育的价值观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程度,关系着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创造个人福祉。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却唱着歌说:“我正在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人一生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简短的回答,使每个人的价值观跃然纸上:第一个工人是为工作而工作;第二个工人是为赚钱而工作i第三个工人则是为创造而工作。三个工人不同的发展结果其实是价值观不同的结果。
  其次,好的教育必须是符合科学规律的教育。《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倡导教育家办学”,其本质要求是要按教育规律办学。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提到:“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我国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让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因为他们尊重、敬畏教育的规律和价值。”我们之所以要尊重规律,是因为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教育规律有的是多种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有着复杂的机理;有的其实已经成为常识,人人都能明白。我们之所以要敬畏规律,是因为违背规律是要受到惩罚的。懂规律才是真正懂教育,只有按规律办教育成为一种常识,才能成就好的教育。
  同时,好的教育是要成全好的人和社会的教育。好的教育应该是心灵的教育,或者说应该是身、心、灵统一的教育,这种教育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成长,也能够帮助社会更好地完善。我们之所以追求“好的教育”,就是希望通过“好的教育”,成全“好的人”与“好的社会”。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述,就是人好了,社会才会好;社会好了,才能反哺好的人。追求“好的教育”,最终就是为了成全更多“好的人”,进而指向”更好的社会”。
  好的教育的定义不是狭隘的、唯一的、单方面的。我们认为,好的教育也应该是敬畏生命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有生态智慧的教育,是有基因、讲伦理的教育,等等。只要是本着向善、向优、向美的教育,都是好的教育。反之,不好的教育就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不能符合人的发展、遵从错误价值观的教育。
  在追求好的教育的过程中,对照好的教育,我们会发现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好的教育现象。例如,教育就是为了考出个好分数,与此无关的都可以靠边站;小学生因为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被戴上“绿领巾”,优秀的学生穿上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红校服”;有的学生因为成绩差,考试要搬桌子到教室外考试;学校采用题海战术、分数至上i师德下降:等等。
  这些现象都反映出教育不按照规律办事、不尊重生命的价值、太过急功近利、太过同质化的教育危机,这也就是教育沙化的问题。这些不好的教育警告着我们,教育存在着庸俗化、功利化、虚伪化等问题。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是为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智育。因此,我们需要返璞归真,指向“好的教育”。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谷物要丰收,就得培植耕作;好的教育要培养出好的人和社会,就需要好的学校。让我们想象这样一幅图景: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每天都期待着去学校。学校里有亲切的老师、友爱的同学,他为每天都可以学到新的知识而兴奋,为每天都可以和小伙伴们嬉戏而欢笑;他懂得礼貌,乐于助人,发展自己的爱好,不让他去上学对他来说是最大的惩罚。当他长大了、毕业了、走远了,他还是会怀念学校、感谢学校,因为学校培养了他的性格、品德、知识和情怀。这样的学校,就是我们追求的“好的学校”。好的学校就是这样使师生在精神及身体上都能感到安全而愉悦的场所。对现代学校教育多样、公平、优质的追求,恰恰吻合了“好的教育”的内在本质。
  二、探索“好的教育”
  怎么来实现好的教育呢?我觉得,追求好的教育既要从区域层面来考虑,也要从学校层面来探索。
  首先谈谈区域层面如何追求好的教育。“区域”本来是个地理学上的空间概念。区域具有均质性、系统性、独特性等特点,它的优势在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涉及所有社会体制、社会体系,是社会肌体中一个个基本的存在,其整体的态势是国家利益的最基本反映和最直接代表。《教育规划纲要》中指出:“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开展教育改革试验,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区域内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这都说明了以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发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下城这片沃土上,作为我国东部最具发展活力省份的中心城区之一,也有着独特的品质和风格,正是站在这样的位置上,我们从区域的角度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我有时也听到教育同行说教育难搞,难有作为,责怪现有的教育体制不合理,批判教育太应试、太浮躁,怨天尤人。但是我却觉得,现在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并不能成为不作为的借口。相反,带着“脚镣”也可以跳出精彩、优美的舞蹈。我觉得,在现有的区域体制下,可以从价值引领、制度设计和项目行动三个方面着力,做好指引的文章、设计的文章和服务的文章,推进区域教育不断迈向“好的教育”,迈向教育现代化。
  第一,我们觉得,好的教育需要价值引领。教育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的精神引领。区域教育生态观是科学发展观在下城的具体体现,已经发展成为我区的精神追
其他文献
现在是一个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化、全球化、人类逐步走向太空的信息时代,我们要用国际化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对于语言的功用、语言能力、语言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我们都需要用国际化的视角来思考。  对于语言的功用,不能只看到它的工具性,更要认识到它还具有资源性。对于语言能力,不能只关注个人的语言能力,还需要关注国家的语言能力。在当今社会,个人的语言能力已成为与他人竞争的一个先决性条件,国家的语言能力则已关系到
今年,俄罗斯政府开始逐渐转变高校拨款模式,对大部分高校的财政拨付采取新的政策,即从原来的按预算拨款体系转变为按人头定额拨款体系。具体做法为,俄罗斯教科部按照专业或者研究方向确定人头定额数目,该数目根据学习所需条件的不同从6万到12万卢布不等。人头定额数目乘以学生数量就得出大学所得的拨款总额。  教科部副部长亚历山大·波瓦尔科说:“该财政拨款体系完全透明。如果高校需要额外的发展资金,可以凭借发展计划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4年7月6日报道,英国5岁儿童将开始学习编写电脑程序。学校将编程知识引入课本的目的是为新课程做准备,也是对信息通信技术(ICT)教学方式的一种革新。为培养儿童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英国政府将2014年定为“编程年”。  在伦敦东部的皇后桥小学,编程知识已被纳入学校课程。例如,一群四年级的学生正在完成一项主题作业,任务之一是对印度和印度文化进行生动的展示。具体要求是,当字符移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网站2012年6月26日消息,该研究所发布了一份题为《教育系统的强化》的报告。报告认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整个系统的改进,而不能只致力于某个单一的目标。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和世界银行,近来特别关注整个教育体系的强化问题。  该报告从系统分析的角度讨论了主要研发机构和政府近来在教育领域采取的策略。报告认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目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2014年9月29日报道,9月22-24日,德国比较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中心第二届全球会议在德国科隆大学召开。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UNESCO-UNEVOC)主任沙玛尔·麦姆德尔在会上做了主旨发言。麦姆德尔介绍了UNESCO- UNEVOC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域的相关工作,回顾了2010年提出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目标和2012年达成的“上海共识”。随后,他从教
一、引言    1998年,美国教育委员会提出“全球能力教育是美国走向未来的通行证”[1]。2009年1月30日,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全球能力是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2]。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也认为“全球能力是21世纪必备的能力”。[3]  1978年,我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先生对派遣留学生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一方面努力提高我国大学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大量派人出国学习[4]。19
据德国当地网(thelocal.de)2013年5月22日报道,西班牙就业部部长法蒂玛·巴涅兹与德国劳动部长乌尔苏拉·范德莱恩当日签署了备忘录,德国联邦政府表示愿意为西班牙青年提供职业培训以及适量的就业机会,以缓解西班牙国内低靡的就业形势。  巴涅兹表示:“目前,在这场涉及全欧洲的历时最长的经济衰退中,西班牙已有数百万人失去工作,失业率高达27%,其中16~24岁青年的失业率超过57%。本次合作意
编者按:大学的存在到底是为什么?大学的价值是否能用金钱来衡量?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怎样把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校长和教师在大学道德建设中应如何发挥表率作用?2009年8月26日,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校长史蒂文·施瓦茨(Steven Schwartz)教授在其学校年度演讲中,结合自己多年担任大学领导人的实践经验,对上述引人深思且具有普遍意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不断发展。通过引进外国教师和派出学生赴国外高校学习,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得以享受高质量的国际化教育资源。文章以南邮-纽约理工合作项目为例,借鉴国内高校的成功经验,探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全英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全英文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全英文教学;学术英语教学  中外合作办学
经济全球化已经带来了贫困水平的大幅度下降,这在人口最多的几个国家如中国、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尤为突出。经济全球化已经带来了全球所有国家实际收入和支出的增长。教育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得许多亚洲国家的高校成为了世界一流的高校。  亚洲的高等教育已经明确了一些重要的发展与合作策略,而韦洛尔科技大学也阐明了其开发与实践这些策略的经验。到2020年,亚洲高校与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与合作将帮助亚洲国家作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