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1世纪“新农民”的土地整理意识

来源 :吉林农业·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un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通过对农民土地整理意识、农民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剖析,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希望通过呼吁提高农民土地整理意识的同时也能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关键词:新农民;土地整理意识;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68-1
  
  自2007年辽宁省丹东市兴农富民示范村项目和国家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体制和分成管理方式后,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总建设规模约7885.06公顷,总投资约20904万元。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使得林成网、渠相连,改善项目区村庄基础设施,在这同时,我们也发现项目区农民的土地整理意识是支持这项工作长久发展的根本动力。
  土地整理意识是一个内涵复杂、外延广泛的“三农”问题,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农民对土地整理的主观心理感受和认知状况。简而言之,农民的土地整理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意识体系,是一定社会的农民对土地整理、社会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社会主体对土地的知识、情感等各种心理要素、价值判断和表达方式的有机综合体。
  
  1 农民土地整理意识现状分析
  
  目前,丹东市项目区农民的现代土地整理意识特征已开始形成,即部分农民已经进入土地行为倾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农民主动获取土地整理的意识很强。但因五千年的传统观念以及长期封建意识的影响,部分农民的土地整理意识还处于土地情感阶段。调查中表明,农民的土地整理意识中还存在着与时代精神相冲突的若干传统观念,形成了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交织的状况。主要表现为许多农民仍习惯于按照传统观念参与土地生产,例如,在土地整理意识的调查中近61%的农民对土地合理规划没有明确的概念,认为只要不涉及到自家利益便没有必要去了解。这说明虽然农民在心理上仍然以拥有自家农用地作为生活保障线。应当指出,土地整理意识的变迁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理应包含在农村文化之中。所以,对其应当采取一种历史的、辩证的科学态度。一方面在农民的传统土地意识中去挖掘值得弘扬的合理因素,我们不能摒弃自己的国情及文化傳统中的优秀成分;另一方面农民的传统土地意识必须走向现代化,因为它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2 农民土地意识现状的成因
  
  2.1社会经济历史状况的影响
  从辽宁丹东调研对比地区情况看,商品经济较发达的经济条件成为影响农民土地整理意识的决定性因素。在外界环境中,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获得丰富土地信息的天然屏障,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信息,使农民处于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农民对土地的认知能力得不到提高,土地整理意识薄弱。面对土地整治,因循守旧的惯性势力往往会使土地整理事倍而功半。
  
  2.2现代市场经济的影响
  市场经济意识日趋增强,自由平等、效率优先的观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逐渐被抛弃。传统的中国农民是爱惜耕地,视地如命根的。包产到户以后,农民对土地有了经营自主权,但农民仍感觉不是自己的,不愿在耕地上下功夫,普遍不愿进行力所能及的农田基本建设。相反农民拼命占宅基地、占坟地,一旦到了手,爱护备至,认为这才是自家的。与此同时,另一些农业大户已经掌握根据市场需要来确定生产。调查显示,农民对市场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市场经济意识日趋增强。
  
  3 结论
  
  进入新时期,土地整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平台,应把农民的土地整理意识作为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切实保障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民的受益权。
  保障农民在土地整理项目上的收益权。拥有真正的主体性,正是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分别所在。收益权是指农民作为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主体的价值目标土地对象化,使土地在科学的管理下发生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变化。21世纪“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是创造主体,也是价值主体,他们的土地意识的形成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只有让农民既能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又能与其他社会主体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内在地统一于广大农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原.农民!农民![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5
  [2]延凯.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营养袋育苗费工费时,不能进行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和杜绝土传病害;漂浮育苗草炭基质,虽然杜绝了土传病害,有利于移栽时间统一,烟叶成熟一致,集中烘烤和收购,但是造成育苗成本太高(每亩育苗成本20元以上),所育烟苗根系活力弱,缓苗期长,成活率低,抗逆性差(特别是抗旱性),育苗基质材料不可就地取材、资源枯竭、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筛选出了以锯末35%+黄砂65%配方(体积比)
期刊
摘要:在我国,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世界的20%,总产量为世界水稻产量的34%,此两项均居世界首位。水稻生长后期若出现倒伏现象,产量将大幅度降低,稻米本身的质量下降,影响稻农的经济效益。笔者浅谈了水稻倒伏减产的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稻;倒伏;减产;因素;防治措施  中圖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75-1    水稻倒
期刊
摘要:高羊茅草坪具有耐寒性好、抗旱性强等特性,周年浓绿。将单位绿地原有的百慕大草坪改造成高羊茅草坪,加强草坪养护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羊茅草坪;改造;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39-2    上海濒临东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端,属北亚热带东亚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天有-7℃度左右的低温,夏季有39℃度以上的高温,暖季型
期刊
摘要:沂水仙栽培杨树已有很长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杨树丰产林的迅猛发展,给当地党委政府和百姓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关注。文章就沂水县为什么发展丰产林、如何管理丰产林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并针对关键技术环节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业结构;经济增长;杨树产业  中图分类号:S792.1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09-1    沂水县的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
期刊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旅游形态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文基于云南省梅里雪山雨崩旅游专业村的田野调查,深入探讨了其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所形成、制定和实施的一整套乡村旅游管理制度,这对于探讨我国乡村旅游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乡村旅游地区)良性发展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旅游专业村;乡村旅游管理制度;创新实践;梅里雪山;雨崩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在城市“民工荒”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对在南京市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调查。文章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描述分析法,将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的生活环境、工作状况与其心中的期望相对比,分析其差距。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有融入城市获得发展的需要,但是现实的就业平台很难给予其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培训,同时低收入使得其工作生活方面都存在诸多困难,这给新生代农民
期刊
摘要:三峡库区发展与移民工作问题复杂,倍受多方关注。本报告通过实地调查,在客观了解三峡库区移民生活和生产现状基础上,指出影响库区发展的“瓶颈”就是移民的教育培训与就业问题,而解决这个“瓶颈”就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按需培训、注重实效”这六大原则,根据移民特点分类进行“职业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与新型农业劳动者培训”,从而努力达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带动一家”的培训效果
期刊
摘要:中国是一个乡土大国,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乡土社会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了乡司法跟上变化的脚步。笔者从江苏省海安县墩头法庭的司法状况切入,以法官的视角探讨了变迁中的乡土社会对法官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变迁;乡土司法;法官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48-2    墩头镇位于江苏省海安县西北部里下河地区,与海安县城相距
期刊
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建设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受到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学界对其的研究也是不胜枚举,文章借助美国政治学和人类学家詹姆斯·C·斯科特的《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一书中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当前的“三农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意在对此问题的解决有所参考。  关键词:三农问题;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娱乐活动是农家乐旅游中的一个重要的吸引力。文章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游客的心理特征设计不同的娱乐方式,为农家乐娱乐方式多元化发展提出建议,对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家乐;娱乐方式;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44-3    1 综述    农家乐的雏形可以认为是休闲农业,休闲农业起始于欧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