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精彩重在学生的体验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iao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如何提高数学思维活动的含量、增添思维活动的“数学味”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动手实践——提升活动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
  
  在多元化的数学活动中,我们倡导的动手实践主要是指课外的一些实践活动。它以调查实践活动、数学园地活动为主,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活动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
  
  1.课堂延伸。引领学生体验和实践在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并非是唯一的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概念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我们要走出课堂走出课本,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实践舞台,为学生指明数学学习的另一条通向“罗马”的大道,这也是发挥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一个巨大空间。
  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我们进行了“制作年历送朋友”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了年历卡,不仅巩固了“年月日”的知识,也知道了年历的编排和星期的紧密联系。同时在进行了调查访问、网络收索后,获得了丰富的有关时间的知识,在交流整理后编成了一本属于学生自己的“书”——《为时间排队》。
  
  2.课堂变脸。带领学生进入数学新时空
  数学活动课是常规课堂外的课堂。数学活动课一是让要学生喜欢,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在主动、积极地学习;二是要活跃思维,让学生通过活动涉及更多的知识,展开数学思维的翅膀,发展智能并培养创造力;三是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感受、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可以采用快乐数学会、数学竞赛等形式。如开一次数学会,先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编排节目和人员。准备妥当以后,全班进行一次热热闹闹的数学会。
  
  3.数学游戏。打开数学与游戏的链接
  心理学研究表明:促进人的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最重要途径是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可以把课本的知识转化成“玩”的活动,也可以把日常生活或是科普读物中的游戏拿出来让学生玩,体会其中数学的奥妙,在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的同时,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魏书生有句名言:每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只要我们不断思考,大胆尝试,总能够想出好方法的。
  
  二、写作日记——描绘课堂、生成精彩的摇篮
  
  记数学日记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顺应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给学生以极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欢乐、成功。当学生写出自己的日记后,教师要尽量寻找某一优点加以表扬,如“你会把所学的数学运用生活中去了”“你写的日记进步真大”“老师愿意分享你自编的幽默故事”“你是小小数学家”等,带着这些鼓励学生更喜欢写数学日记了。
  同时,教师对学生撰写的日记要及时地进行地反馈、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日记,有利于学生们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从教师、同伴的评价中享受成功的体验,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平时教师还应及时指导修改有一定思想的日记组织投稿,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纸杂志上时,我们看到的将是他最灿烂、最自信的笑容,那时的情景一定会让他终生难忘的。
  有位学生在学习了“特殊关系的最小公倍数”后这样写道:
  “在数学书上我们碰到了一道有趣的题目:找出下列每组数的的最小公倍数:8和2、3和9、5和10、4和8。
  做这组题的时候,大家很快地就完成了。待到发言时,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一个同学说我发现其中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接着,另一位同学补充道:我认为这样的结论应有一个前提就是当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时才有这样的规律。但大家还有些疑惑。于是他开始举例进行了进一步验证,比如:9和3,9是3的倍数。经过排列3的倍数有3、6、9、12……9的倍数有9、18、27……9和3的最小公倍数的确是9。由此看来这个规律是正确的。经过大家的补充、验证、归纳、总结,学生们发现了这样一条规律: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其中较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大家都为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究、归纳得出这个规律而高兴。
  在这节有趣的数学课上,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了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给我们寻找一些特殊关系的最小公倍数带来的方便,学生心里美滋滋的,品尝到了探究的乐趣,也拓宽了学生撰写日记的思路,引领着学生不断地善于捕捉素材,为写出更高质量的数学日记积累经验。
  
  三、活化经验——体验快乐,关注思维内化的加工过程
  
  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抽象、一种模型。正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一样,数学也是极具个性的。严密的逻辑使她精确,高度的抽象使她深邃,广泛的应用使她美丽。数学教育中要让数学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在小学阶段尤其要凸显数学的应用意识。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时,既要明确地反对数学教育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又应该防止以“生活化”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具有的“数学味”。
  数学正是由于有了生活才有了不绝的研究源泉。生活正是有了数学才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只有努力探求数学教学中“生活味”与“数学味”的最佳融合,给学生适当的空间,构建内化思维,能动地做好锻炼思维的体操,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精彩。
其他文献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这门课程以活动型的教 Th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什么样的课堂是理想的音乐课堂?这是每位音乐教师实施新课程时都在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承载着新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同时也引领着教师的教学实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及质量。通过这几年的公开课、观摩课、研究学习课,多层并进,快乐交流,我对理想课堂有了这样的认识:    一、学习氛围愉快、和谐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里,教师营造的是一种紧张高效、严肃有序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努力排除各种干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语文课堂呼唤着一种与“新课改”最为合拍的、最适合学生发展的“绿色课堂”,在学生心中营造一片“绿地”。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片“绿地”,以最自然的状态唤起人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语文教学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为学生素养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努力:    一、营造和谐的绿色氛
13岁是怎样的年纪呢?应该是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的年纪吧,应该是还可以在爸妈怀里撒娇的年纪吧,应该是像蓓蕾一样等待绽放的年纪吧。
期刊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时代的进步需要创新,因而,创新成为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国家对教学领域提出的新要求.个人认为,培养创新能力应从小
听过特级教师讲课的教师和学生们,都不得不承认特级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他们课堂教学的魅力,很重要的一点来自他们那幽默机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让人回味无穷的精妙的课堂语言。    一、讲述性语言:一言一语皆幽默    幽默的教学语言,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如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特级教师于永正请一个学生朗读课
在语文教育中进行审美教学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审美对象,就有不同的审美途径和审美方式。但从语文审美教学的一般规律来看,最主要的是教师必须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处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造审美的教学环境,着力拨动学生“美感的琴弦”,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这样在教学之琴上才能弹奏出审美教育的乐章。    一、营造情境—
这是一个寒冷阴晦的早上。泰勒刚做好早餐,电话铃就响了。  “你好,我是泰勒·杜克。”泰勒说道。  “你好,我是尼奇·迪雷克斯,我想和你谈谈,你有空吗?”是一个女孩,听声音有些紧张。  “你是?”泰勒谨慎地答道。  “我是约瑟夫·迪雷克斯的姐姐。”她停了一会儿,继续说道,“约瑟夫让我交一封信给你。你现在方便来汽车站一趟吗?”  泰勒奇怪地问道:“对不起,你叫什么名字?”  “尼奇·迪雷克斯,约瑟夫·
萨米发现安妮不跟自己做好朋友了,闷闷不乐。后来在奶奶的细心开导下,她与新搬来的女孩贝茜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