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书写别样的风景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2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习作中,常常为了造成“虎头、猪肚、豹尾”的效果,填塞一些文采斐然的大话、假话,导致作文缺乏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看似洋洋洒洒,实则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缺乏的不是色彩,而是鲜活的生命力。如何让习作成为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乐园,已经成为作文教学中一个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是什么偷走了“真情实感”
  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应该是最容易讲实话,最爱抒发真情实感的。但是,为什么在作文里,这种天真不见了呢?从作文教学实践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没有自由空间,不能随心表达
  作文课上,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在教师启发下迸发的思想和情感火花,是当堂写作的天然材料,稍微作些加工,就可以成为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精彩作文。但是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忽略了给予思考和写作的自由空间。在作文课时间安排上,教师总是对自己很大方,对学生很吝啬:讲授占据了课堂绝大部分的时间,学生自由思考、酝酿和练笔的时间非常少。有时候只是匆匆走个过场,从写到交流只给三五分钟时间,有时甚至以一句“同学们,因为时间关系,请先停笔,在课后完成”打发过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连思考、下笔的时间都没有,就更不用说把真情实感在脑海里挖掘、整理,在纸上表达出来了。
  (二)作文技能不够,不能准确表达真实想法
  通常认为,学生写不好作文,主要原因是平时缺少积累,事事入眼,却不入心。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多发现,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博览群书。“无米下炊”固然是学生作文的重要原因,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另一个重要因素——有米不会做饭。现实中,学生常常有了生活感悟,有了表达的欲望,却无法把它书之于笔端。今年四月份,学校举办体育节。我们班接力赛实力很强,获得冠军的希望很大。但是比赛中因跑第一棒的同学一个小失误,导致冠军花落别家。最后全班同学泪洒赛场,场面十分感人。第二天,跑第一棒的同学以《难忘的体育节》为题写了一篇日记。日记中,她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体育节上自己在乒乓球比赛和跑步比赛的感受,对最关键、最紧张、最意外的接力赛却只用寥寥数语带过。作文最后又出乎意料地以 “如果可以,我情愿用我的一只手换取比赛的胜利!”结尾。最后的这句话,表达了她对自己的失误的内疚和痛苦。对她来讲,这是体育节最难忘的地方。我们也可以推测,这是她日记的重点。果不其然,在笔者与她的交流中,她说写日记的时候就是想写当时怎么失误的,想表达一种对班集体内疚和抱歉的感情,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用文字表现出来,只好采用以前的惯用模式。由此可见,表达能力和作文技能也是导致真情实感缺失的重要因素。
  (三)辨别能力不足,好文采不等于好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用心良苦地让学生搜集和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在批改作文时也常用波浪线画出优美的句子,并不吝言辞地点评表扬,甚至在课堂讲评中拎出有文采的语句进行赏析、学习。殊不知,这不知不觉中就在学生心目中进行了一种误导:文章语言优美、文采出众,就是好作文。学生在写作文时也刻意使用作文选上的好词好句来堆砌,却忽视了对真实情感的表达。
  一点“真”思考
  怎样指导学生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结合以上原因分析,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创造习作之“场”,使“表达”随心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成人写作灵感的产生具有随机性、偶然性。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样。学生在习作中存在应付、说假话和无病呻吟的问题,与“习作场”的破坏不无关系。什么都需要一个场,写作更是要在一个特定的“场”里进行。比如在写作课上,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发挥,让他们把“火花”及时固定在书面上,就是一堂非常成功的作文课。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写作“场”,其实教师要做的很简单:自己少说,让学生多说多写,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习作的主角——学生。一是在习作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练习写作。把老师引导的时间缩短到最少。比如一节习作课,前五分钟,由老师提出主题,并进行引导;接下来安排10分钟,请同学踊跃发言谈自己的初步想法,老师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剩余的25分钟,都留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酝酿、下笔。二是有意识地创造适合写作的“场”。比如,春游后,要写关于春游的作文,就可以随后安排专门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练笔,让学生把春游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尽快形成文字,避免真实的火花随时间流逝而熄灭。三是鼓励学生勤记、多练。有了想法、有了火花,随时记录,不要等着写作文的时候再回忆。
  (二)突破习作之“难”,使表达畅通
  在作文课上,在当学生开始练笔前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适时点拨和引导,为学生指明写作的方向。这里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困难。二是要及时进行辅导,最好当场解决。三是辅导要有针对性。
  贾志敏老师教作文的“三重奏”可供我们一线老师借鉴。
  贾志敏老师先让学生用“闷热”造句,再接着依次加了两个词“冷饮、青蛙”让学生造句。
  生:天气非常闷热,我上街买冷饮。河边的青蛙呱呱地叫,好像在说:我也要吃冷饮。
  生:今天的天气真闷热,连青蛙也瞪着大眼睛,对着冷饮发愣。
  师:大家的想象力很丰富,可是说的句子都是表达一个情景的,能不能描述一个情节?比如:妈妈……我……闷热……1元钱……冷饮……青蛙……
  这一阶段的教学,贾老师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要求。由于这一切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所以牢牢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形成了很好的学习氛围。下面,贾老师一步步引导着学生,进入了作文阶段。
  师:如果把这句话当成一篇作文交给老师,老师满意吗?
  (学生有的答“满意”,有的答“不满意”)
  师:为什么老师会不满意呢?
  生:因为它只是一句话,而不是一篇作文。再说,它写得不具体。
  师:那么,我们通过合理想象来展开这句话,好吗?请大家试着把第一句话“闷热的下午”写具体。我请大家听写6个词:太阳、风、树叶、知了、大黄狗、汗珠。这6个词,你可以全部用上,也可以用上部分,你必须表达“闷热的下午”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不能出现“下午十分闷热”这些字眼。
  在这里,要求提高了,贾老师估计学生会有困难,便予以具体提示,帮助学生由造句阶段进入作文阶段。写“闷热”却不能用“闷热”这样的词,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想象,形象地表达。接下来,在贾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写出了生动具体的短文。
  在这样的作文课堂上,我们看到了贾老师由易到难给予学生非常具体的指导,特别是对学生存在的写作困难进行了预设,并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克服了困难。学生情绪饱满、兴味盎然,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作文水平。
  (三)指明习作之“失”,逐步提高能力
  批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促进作文真情实感方面,作文批语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旗帜鲜明。对于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给予肯定;对花样文章,不能因为其文采好就忽略其真情实感的缺失,要实事求是指出。例如在教《我的理想》一文时,对学生写出的关于理想的好句给予了肯定的同时,适时向学生推荐网上作文《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阿爹还没有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就啥都不怕了。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告诉学生像这样能说真言、诉真情的就是好文,结果连平时很不会写作文的同学在本次习作中都很出彩。二是给予具体引导。特别是对于写的是亲身经历,但是没有提炼出真情实感的作文,老师一定要下工夫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提炼。学生写作难题的解决,写作水平的飞跃,有时可能就是来自于老师的一句“命中把心”的批语。
  真实是写作的生命,是创造性和个性的源泉,真实的外部世界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总是鲜活多变而又与众不同的,只有真实,才能使学生的习作充满灵气,充满童趣,充满个性。
  (责编 钟 岚)
其他文献
课改的今天,情境数学越来越受欢迎,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本文以“认识圆周长”教学片段,谈谈在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认识圆周长”片段回放:  学生四人合作,桌上摆着水杯、可乐瓶、圆形纸片、刻度尺、绳子和剪刀。  师:为了保护花草,公园管理员准备沿圆形花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或通过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也普遍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但同时也普遍出现了合作学习的泛滥化、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学生不仅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还是要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以
教育学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意义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培养知识更为重要。美术创造的先导是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美术创造的灵魂是学生对生活感悟的情感,美术创造的核心是学生对事物丰富的想象。在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和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和充分想象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与想象一起成长。  一、让兴趣成为学生充分想象的动力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学生主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情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我也深有同感。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感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案例:  本次我有幸接受了我校组织的“三组一体”的语文课题研究课《爱如茉莉》的教学任
剪纸教学不仅仅是学习剪纸技法,更需要文化上的传播。优秀的美术作品无一不是“情”与“景”(意象)的完美统一,意与境总是相融无间,完美结合,浑然一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物我同一。作者的情感意蕴融入作品的意象是一个具体的创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想象与情感起了内引的作用。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剪纸的学习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使艺术情感之花得到升华?  一、激情引起兴趣  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
《面包发霉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为了迎接一次赛课,我信心十足地做了准备。  第一次试上,我完全按照教科书上的方式,提前一周让学生回家做实验。一周后试上时,实验结果大多数所见到的却不是“面包发霉”的现象,面包有发硬的,有不变的,极少数的发霉现象也不太明显。而我同时做的几组实验,也有与学生实验类似的结果。我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实验的那几天气温偏低;二是四个袋子比较大,我又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陶行知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是探究的内驱力,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而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人际的沟通、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人言辞匮乏,啰啰嗦嗦,主次不分;而有些人却文采翩翩,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是什么造成如此大的反差呢?归根结底就是两者平时词汇的积累,语言应用的差异的缘故。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弊端,即人们往往重视“学”的训练,而忽略了“说”的训练。口头作文是学生具备精良表述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未来复合型人才的
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很多学生认为写作文一定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对于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这就限制了他们的作文内容。因此,教师首先应该纠正学生的这种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其实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导他们去积累身边的小事,去观察身边的事,积累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