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后习题发展学生言语能力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能力包括语文知识、思维能力、口语能力等。语文学科是培养言语能力、文字能力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充分的言语实践空间,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个体性言语经验,最终实现学生言语能力的稳步、有序提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非常符合学生的言语能力发展规律及语文思维提升的特点。课后习题是语文教材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还可以梳理、巩固学生课堂储备的知识,学生通过课后习题练习,可以实现言语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语文教师要认知并掌握课后习题的教学本质,在课后习题中找到言语教学的切入点,进而发挥出课后习题对学生言语教学的最高利用价值。本文从分析现阶段学生言语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如何巧用课后习题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
  一、学生言语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 言语训练力度不够。
  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把控课堂节奏,忽视了与学生的对话互动,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仅处于倾听、接收的地位,较少参与到言语训练中。这种教学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
  2. 言语训练无计划。
  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言语训练时,通常以无计划、随意性的课堂提问方式进行,其对学生的言语引导仅局限于浅显层面,忽视了对学生言语能力的纵向挖掘,影响了学生言语能力、思考能力系统化、有序化的提升。
  3. 言语训练评价不全面。
  部分语文教师对言语教学评价不重视,通常采用单一性、固定性的评价内容及方式开展学生言语学习的评价工作,无法呈现学生在言语训练中取得的进步及成效,致使言语教学评价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阻碍着学生言语训练兴趣及自主积极性的提升。
  二、巧用课后习题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
  1. 借助课后习题,设计“梯度式”言语训练内容。
  课后习题准确映衬着文章的核心内容及情感,教师要基于文章内容,明确课后习题的训练本质,对课后习题进行延伸发散,设计出“梯度式”的言语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遣词造句训练,引导学生扎实、有序地提升言语能力。
  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的课后习题时,教师需要根据《黄山奇石》的课文内容及习题本质,找到适宜的言语训练发展区。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黄山奇石》的课后习题,让学生对其进行阅读、观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计如下言语训练内容。
  师:你们觉得这块石头像桃子吗?它还像什么?
  生:它像桃子,更像小鸭子。
  师:非常棒!你们能具体形容一下它的外形吗?
  生:它好像只可爱的小鸭子,坐在高耸的山峰上。
  师:“可爱”“高耸”运用得非常形象、恰当。那么,这只小鸭子是怎样坐在山峰上的呢?
  生:它好像一只可爱的小鸭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高耸的山峰上。
  师:非常好!老师都能想象到小鸭子的坐姿了。
  生:它好像一只可爱的小鸭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高耸的山峰上,凝望着翻滚的云海。
  师:你太厉害了,用了这么多的修饰词语,老师仿佛看到了这只可爱的小鸭子。
  这种层析性、递进性的提问方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对《黄山奇石》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提升了学生的言语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及时性、鼓励性的评价,也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言语训练的兴趣及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益于学生树立端正、自主的言语训练学习态度。
  2. 借助课后习题,设计“复述式”言语训练内容。
  “復述式”言语训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有效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为学生复述思维的发散提供充分的教学空间,进而让学生得以更加多元、创新地复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课后习题设计“复述式”言语训练内容,引导学生言语能力发散性、个体性发展。
  例如,在教学《掌声》一课的课后习题时,教师可以在“英子的眼圈为什么是红红的?”的习题基础上,设计该习题所节选的第三自然段的“复述式”言语训练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认真体会英子的思想情感,并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复述该自然段的内容。教师要给学生预留足够的空间发散思维、组织语言,并在该过程中鼓励学生将个体认知、创新观点融入复述中,同时还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清晰地将自己的想法通过逻辑化、完整化的语言表述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思维能力。
  3. 借助课后习题,设计“创情境”言语训练内容。
  情境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体验、情绪触动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借助课后习题,设计“创情境”言语训练内容,让学生在情境化的言语训练氛围中,锻炼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及文字运用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及感悟力。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的课后习题时,教师可以构建情境式的习题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秋天的色彩、丰收的景象等,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真实地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借助习题延伸出更多层面的言语训练内容。教师可以先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秋天的景象,然后要求学生用成语对其进行描述。具体言语训练内容设计如下。
  师:秋天景象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
  生:“秋高气爽”可以用来形容秋天晴空万里、气候清爽。
  生:“秋风落叶”可以用来形容秋风吹落树叶的情景。
  生:“丹枫迎秋”可以用来形容秋天枫叶火红的情景。
  师:你们真棒,成语知识的积累真丰富,而且列举的成语用来形容秋天都非常贴切,你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你们可以用一段话或一句话来描述秋天的景象吗?要运用到一个刚才所列举的成语。
  生:秋姑娘静悄悄地来了,同时为我们带来了丹枫迎秋的美景。火红的枫叶迎风招展,我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画卷中。
  学生在秋天情境的体验中,借助视觉体验、情感体验等唤醒个人对秋天的印象及语言经验,进而得到更深层次的言语锻炼、思维锻炼机会。
  总之,语文教师要基于课文内容,明确课后习题的训练本质,并对其进行延伸发散,设计出层次性、阶梯性的言语训练内容,促使学生可以通过课后习题,实现言语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发挥出课后习题对学生言语教学的最高利用价值。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清县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其他文献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阐述了其悲剧理论,包括悲剧的内涵和效果。而中国原创音乐剧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开山之作《金沙》,描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爱情悲剧,其内在悲剧特点与亚氏悲剧理论十分契合。本文以中国原创音乐剧《金沙》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视域下,对该音乐剧的悲剧内涵进行探究,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该剧框架结构进行梳理,深入剖析了该剧的时间部署、三种巧合以及歌曲复现等方面。
“1+X”多元阅读从定义上说,就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以1篇阅读为基准,附加X篇文章,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多元的拓展阅读。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综合能力并未成熟,因此,在小学语文“1+X”多元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方向,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来制订计划,以“1”为中心,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对“X”的阅读兴趣,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快速形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对话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重要形式,是养成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学习其他领域内容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认识数与数量的关系,探索数与数量变化规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一、结合现实生活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的培养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在教学整数概念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利用具体的实物将抽象的数字内化为自己独特的数字感悟,建立数字与生活的联系通道。  如在苏教版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做好精心的设计,要在课中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进行教学,要在课后能够实施个性化的辅导,这样才能够达到对学情的时时诊断,达到精准教学的目标。  一、课前依据学情备课,定向优化教学设计  学情诊断是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的质量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成效。因此,课前的学情诊断對实现精准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笔者通过学校云平台将相关的微课推送给学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不仅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很多时候,作者或欲言又止,或将自己的情感蕴藏在跳跃的字符中,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许
期刊
教育改革给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面貌,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教改的步伐。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应如今的教学要求。体验式教学的诞生给小学教育展现了新的可能,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  一、体验式教学的意义与应用现状  (一)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低年级更显得重要。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写字环节,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书写,让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感受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写字能力。  在写字之前,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先观察字的结构,看这个字是由哪几个部件组成,主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坐落位置及起止位置。然后观察笔画之间的关系,如长短变化、疏密布局、收放情况等。通过细致的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口头艺术,口耳相传,流传至今.然而,当“民间故事”以单元主题的方式进入教材,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诉求,民间故事教学究竟可以教什么?学生可以学什么?
期刊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已成为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融情于文并超越于文,使作者的创作初衷、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三者融会贯通;要让智慧表达、思维激荡伴随整个学习过程,使教学活动呈现强烈的共情状态。  一、教师满怀激情,促进阅读共情  语文是心灵的教育,教师要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教学激情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