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恭达作为当代书法大家,他高度重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思想和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弘扬。在书学的价值观上,重视中国精神与书家人格的统一;在书法的创作实践中,重视草书的时代特性与书家的写意精神的统一;在书法的复兴发展上,坚持弘道取质,融入扩大书法在全球的影响;表现了他崇高的道德情怀与精神追求,以及勇于担当的使命。他的身上具有道德、艺术和化人的力量,也具有中国精神的力量,在这个标榜“巨匠”“大师”的时代,他算是当代书界当之无愧的旗手。
莎士比亚在话剧《理查二世》中关于名誉有这样一段话,他说:“无瑕的名誉是世间最纯粹的珍宝,失去了名誉,人类不过是一些镀金的粪土,染色的泥块。忠贞的胸膛里一颗勇敢的心灵,就像藏在十重键锁的箱中的珠玉。我的荣誉就是我的生命,二者互相结为一体;取去我的荣誉,我的生命也就不再存在。”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将人的主体人格境界划分为6个层次,依次为善、信、美、大、圣、神。在其《尽心下》篇中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意思是善良和诚信是“美”的基础,而美不仅是外表,还应有人的内心世界,认为经过美育的熏陶与培育,可以培养成健康的自我人格,使自己的内心和精神生活丰盈充实,这才叫做“美”。还指出更高层次的美是“大”“圣”和“神”。所谓“大”,即“大美”,指人格伟大、光彩照人的美;所谓“圣”,是指德行化人、泽被后世的人格美;所谓“神”,是指浑然天成的美,是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言恭达坚持和捍卫中国传统书法的“人品和书品”的统一观,他认为这个统一观具有终极价值。认为强调人品,就是不仅仅强调艺术的本身,而是把艺术作品、艺术家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去考量更有内涵和意义。这充分强调了人的价值追求和自然性的统一,更符合人的社会性和真理性,这也实际是从历史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问题,认识人和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也是艺术与道,艺术家与道的关系。他在《沉思录》中说:“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就是我的座佑铭。追求人格的完整性与事业的紧迫性,不骄躁,不炒作,不浮俗,不功利,君子之风,为而不争。”还说“艺术家真正成大事要修炼格局境界,此关不突破很难有大作为。艺术家要成大事要修炼心性,此乃大智慧也!此关不突破永远只能做所谓的个人英雄,永远感受不到团队带来的成就,只能做小人物”。
罗丹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艺术家、艺术作品与其他相比,对社会、历史、文化将产生更大的影响,是灵魂式的,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国内外都是如此。所以艺术家自我人格应不断完善,并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只有这样,艺术家及艺术作品才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意义。言恭达的人生实践和艺术创作就是朝这个方向不断追求和努力着,他的早些年创作的篆、隶、草作品,比如书写《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欧阳修《左氏辨》中“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中华世纪坛赋(节录)》就强烈地体现了这一点。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对欧洲文艺复兴曾指出,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也将是个产生巨人的时代,时代要求我们的艺术家敢立时代潮头,敢发时代呼声,敢为亿万人民和伟大的祖国鼓与呼。言恭达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什么是幸福,其实幸福不是你拥有了什么,而是身边的人因为你存在而感到快乐,社会因为你的创造而增添一份人文价值!”又说书法是小技,但要从小技进入大道,从小我进入大我,从小文化进入大文化。这是他给自己树立的标杆,也是他个人的艺术追求。并提出艺术家要承担起为时代积累经典的责任,否则,将来回望,这个时代就会在一派轰轰烈烈中成为荒漠。提出当代的书法家,就应该写出这个时代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精神”的精品。言恭达不愿意也不会做一个蜷缩在书斋里的文化人,更不会当一个时代的隐者或高士,他将自己所从事的诗、书、画、印的艺术创作,同传统的特点、时代的特质与个人的特色有机地结合,紧紧地贴近现实,融入生活。特别是近几年,他感到时代在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艺术日常化,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他积极投身时代的大潮之中,积极在改革开放与发展的生活中陶冶情操,转换气质,提升境界。在他看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现在需要的是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富裕的情况下,实现精神上的富裕,这才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这些年来,言恭达一方面坚持用作品引领中国书法前进方向。他的书法作品已先后在500多次国家级、国际性和各类全国性展览中入选并数次荣获大奖。作品赴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展出,并于2010年11月在联合国总部“首届中文日”举办特展。他为北京奥运会创作的《我的中国心》长卷、为上海世博会创作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创作的《世纪脊梁——言恭达书推动百年中国历史进程人物诗抄》、为伦敦奥运会创作的《体育颂》以及歌颂时代的《时代抒情——言恭达自作诗》等,特别是自作诗《时代抒情》,如其中的《借得春潮》《正是山花》《文开国运》《悲歌汶川》《十八大颂》等都直抒胸臆,豪情满怀,从内容到形式充满了对时代的热爱,体现了真性隋的流淌和表达。这些作品和长卷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书坛的高度评价,创下了中国书法的“言恭达现象”,它们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10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及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布置与收藏。这些大草长卷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书法艺术内容与形式在创新方面的有效尝试。它承载着当下时空的许多元素,白话文、现代叙述方式、全球文化背景、人类重大历史事件记载等等。他的这些作品弘扬了中国传统大道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高尚审美追求,展示了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时代前进方向。另一方面言恭达积极呼吁重视中国书法的心灵建设,实际是价值观建设。在今天书法界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不良现象,一些人为利而书,为钱而写,为利益而争门派,用钱贿位,拉票评奖,甚至比赛评奖出现了代笔、代考等现象,言恭达则仗义执言,发表了《中国书坛需要心灵建设》的震撼的时论文章。他说:“中国书法应有它的社会尊严与精神高贵,我们要像保护天空河流不再受污染一样,来加强中国书法界的心灵建设。”这篇文章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书坛建设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和其他的文章,比如《沉思录》一起,反映了言恭达的人生追求与理想,也是中国书坛所应持有的价值追求。近10年,他还写了大量的文章和讲稿,主要有《沉思录》《言子与(礼运)的时代价值》《当代中国书法文化的哲学思辨与艺术创作》《中国书坛需要心灵建设》《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创造的哲学思考》《沙曼翁艺术思想的时代意义》《文化自觉的时代价值》等。它们从中国书坛的思想、思潮、现象出发,通过自己的忧与思,提出中国书坛的指向。解读当代书法艺术创作情势与定向,剖析与思考书艺创作的各类文化现象,明悉与引导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审美方向,瞻望历史经典,深化艺术本体,坚持创作规律,呼唤书坛人文关怀,恪守中华美学精神,注重时代文化创造。鼓励当代书法艺术工作者静心创作,潜心读书,以多出精品力作回报社会。明确当前文化繁荣的大局,艺术发展的大势以及书法作者的社会责任。学习与落实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提升正能量,倡导真善美,为健康、高雅、积极向上而多姿多彩的书法事业做出时代的贡献。 除此之外,言恭达继续不断创造当代书法创作的高度,坚强树起大草风格的时代大旗。他说:“古今中外,任何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回顾历史上具有传世经典的艺术作品时你会发现,这些作品大都在传统的形式下注入了那个时代的新元素。我理解,这才是真正的继承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又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
中国的轴心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标志应当是汉字的创造与延续,文化的创造与纷呈,民族文化的思想与意识得以辉煌与确定,特别是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基因进行了历史性的积累和确立。比如中国的“和”文化和思想,这是对世界极大的贡献。应当说中国的书法无论是从审美思想的确定性还是从中国书法的本上,轴心时代的哲学思想与理念都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代表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既承认差异,又和合不同的事物,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与和谐。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的思想,认为道蕴涵着阴阳两个相反方面,万物都包含着阴阳,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和。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管子》将和合并举,指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管子集校》第八)认为蓄养道德,人民就和合,和合便能和谐,和谐所以团聚,和谐团聚,就不会受到伤害。
中国书法包蕴的人格理想是人类的最高理想。艺术创作的心理体验是书法家心灵与人类原始精神的交融,是对宇宙生命和自我生命的双重感悟。中国古代对书法的理解是以人文理念为根本支点,从书法的内在精神到技法体系,都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其思想源自老庄的“天人合一”,其审美情趣是“虚静”。因此,言恭达是这些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者,他认为当代书法的历史使命是用中国人文艺术的“元语言”融合时代精神去构建当代书法艺术语言与视觉图式。毫无疑问,与绘画一样,当代书法创作的形式技巧的递变,都处在东西方文化、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这种“时空差”和它的受众空间,提示我们在当代“散乱”“多元”的各种流派的形式语言与技巧的异化中需要按经典规律不断醇化与锤炼。这些中和性主要集中在敦厚、含蓄、和谐、古雅的审美上,集中在精微之处见精神,内质变化显个性上。当人类处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人类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争取“和平共处”,必须实现“共同发展”,实现双赢或共赢。要达到此目的,就要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是要强调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和谐共处。《周易·乾·彖辞》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即是说,天道的大化流行,万物各得其正,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言恭达自觉坚守这些传统文化思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不断加强思想积累、文化积累、技法积累,把继承和创新相融合,随着时代创新,把自己的艺术个性融入时代进行思考与创新。把“和”的哲学思想和辨证观贯注于书法创作和书学治道,从而坚守了中国书法的文化正脉,也坚守了书法中国精神的正统。除以上提到的那些长卷外,他的大篆《散氏盤》集字,隶书《六祖坛经》等作品则用大草笔法墨法进行书写,都体现了中国和文化的精神内质与辩证关系。
中国书法除了和文化充满了辩证法之外,写意精神应当是体现辩证精神的又一高度统一。意随字出,书随意深。大凡高明的书家都是从写形寓意,挖掘深层内涵,到达写神赏心之境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着书法实用功能的逐渐丧失,书法本体的艺术时代已经到来,书法的抒情、夸张、浪漫、尽情、尽性时代也将来临。当下书家的创作追求将是更多的开拓、强烈与抒情。而情性越饱满、丰盈,感情越强烈、激荡,写意的性状则愈当强烈,那种辩证的审美则愈丰富和不同。言恭达说当今是个“写意”的时代,“造虚”的时代。如古人所说:“格调情怀为第一性,技法乃第二性。”故书法创作将在格调、内涵、情趣上做文章,注重精神性。反对创作的平庸化,媚俗化,以豪阔自如的心态抒写自己的灵性,提升写意层面。挖掘中华民族深层的本能气质,更多地写心、写意、写个性、写我神。在书法体类上寻求个性高度发挥,宣泄更强的正大气象。中国书法艺术是写意精神。在他近年来的大草作品创作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其中包括用笔、用墨,包括简架结构,包括章法上书写上的气韵豪情。在笔法上他把过去的篆书笔法进一步纯粹化,将韵律节奏进一步融入书写之中,在过去的主旋律式的书写中,融入声部式的丰富性趣韵感,使大草的笔法技法更加精进纯情,进入一个新的高古、纯净、俊郎之境。
为什么言恭达有那么大的能量来完成这一些呢?回顾检视他近50年的书学创作历程,特别是近1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除以上的一些因素之外,还有就是他善于把感恩作为修身观邦使然。老子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馀;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溥。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奚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言恭达除接受了良好的母语教育、家学熏陶、师承教诲,自己有上山下乡,党内和社团领导岗位历练等经历外,这些年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培养后学,弘义布道,乐善好施,推广慈善事业,把这些作为自己感恩国家社会,感恩时代,修身种德的举措方法是一个重要原因。他担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据不完全统计,6年中,他认真履行一个委员的职责,将眼光关注整个社会民生。他积极下基层、到农村搞调研,将政府的工作、社会的要求、人民群众的诉求形成一个个提案,提交到每年的“两会”,仅5年他提交了37个提案,其中33个提案被作为大会书面发言印发。他的提案不但质量高、数量多而且涉及面广,有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体制改革、社区图书馆建设、国学传承、乡镇文化站建设等;事关民生的养老金、国家森林公园文化旅游、创新社会管理、农民工培训、农民工子女教育、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创新,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及以品牌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等等。他非常热衷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多年来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四川雅安等地震灾区和安徽贫困地区、江苏红十字孤儿学校、全国艾滋病防治、江苏省体育发展基金、东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无偿捐款1000多万元,建立“南京言恭达慈善基金”“东南大学言恭达教育基金”“北京语言大学言恭达艺术文化教育基金”等,2012年建立“言恭达文化基金会”。2008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博爱勋章”,2010年被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机构授予“爱心形象大使”称号、全国政协“善行天下·政协委员慈善公益代表人物”,2011年荣获国家“第六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称号等,2013年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紫金文化荣誉奖章”,2014年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颁发的“和平贡献奖”。
他身兼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教授,博导、硕导,又多年在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和全国各地大专院校与书法家协会授课,对书法教育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他认为高等书法教育的推动和发展,特别是高学历层次人才的培养,对书法艺术的学术研究、艺术教育与创作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书法学术研究是书法走向专业、高端,走向人文的重要支撑,书法教育的深化必须依托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书法艺术的精品创作更需要理论的指导,因此,高等书法教育对当下书法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文化意义。除注重高等书法教育外,他非常关注和投身社会艺术教育,经常奔走在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上讲课,并帮助一些年青的书法家,为他们潜心指导,释疑解惑,择善而教。
言恭达是当代书坛杰出的代表书家,他以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实践精神,结合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现代书学思想开展书法,特别是大草的创作实践,成绩斐然,在当代中国书法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推动了中国当代书学的发展,扩大了中国书法的影响,提升了当代中国书法的地位以及中国书法的文化自信。他也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了海内外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莎士比亚在话剧《理查二世》中关于名誉有这样一段话,他说:“无瑕的名誉是世间最纯粹的珍宝,失去了名誉,人类不过是一些镀金的粪土,染色的泥块。忠贞的胸膛里一颗勇敢的心灵,就像藏在十重键锁的箱中的珠玉。我的荣誉就是我的生命,二者互相结为一体;取去我的荣誉,我的生命也就不再存在。”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将人的主体人格境界划分为6个层次,依次为善、信、美、大、圣、神。在其《尽心下》篇中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意思是善良和诚信是“美”的基础,而美不仅是外表,还应有人的内心世界,认为经过美育的熏陶与培育,可以培养成健康的自我人格,使自己的内心和精神生活丰盈充实,这才叫做“美”。还指出更高层次的美是“大”“圣”和“神”。所谓“大”,即“大美”,指人格伟大、光彩照人的美;所谓“圣”,是指德行化人、泽被后世的人格美;所谓“神”,是指浑然天成的美,是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言恭达坚持和捍卫中国传统书法的“人品和书品”的统一观,他认为这个统一观具有终极价值。认为强调人品,就是不仅仅强调艺术的本身,而是把艺术作品、艺术家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去考量更有内涵和意义。这充分强调了人的价值追求和自然性的统一,更符合人的社会性和真理性,这也实际是从历史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问题,认识人和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也是艺术与道,艺术家与道的关系。他在《沉思录》中说:“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就是我的座佑铭。追求人格的完整性与事业的紧迫性,不骄躁,不炒作,不浮俗,不功利,君子之风,为而不争。”还说“艺术家真正成大事要修炼格局境界,此关不突破很难有大作为。艺术家要成大事要修炼心性,此乃大智慧也!此关不突破永远只能做所谓的个人英雄,永远感受不到团队带来的成就,只能做小人物”。
罗丹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艺术家、艺术作品与其他相比,对社会、历史、文化将产生更大的影响,是灵魂式的,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国内外都是如此。所以艺术家自我人格应不断完善,并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只有这样,艺术家及艺术作品才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意义。言恭达的人生实践和艺术创作就是朝这个方向不断追求和努力着,他的早些年创作的篆、隶、草作品,比如书写《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欧阳修《左氏辨》中“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中华世纪坛赋(节录)》就强烈地体现了这一点。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对欧洲文艺复兴曾指出,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也将是个产生巨人的时代,时代要求我们的艺术家敢立时代潮头,敢发时代呼声,敢为亿万人民和伟大的祖国鼓与呼。言恭达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什么是幸福,其实幸福不是你拥有了什么,而是身边的人因为你存在而感到快乐,社会因为你的创造而增添一份人文价值!”又说书法是小技,但要从小技进入大道,从小我进入大我,从小文化进入大文化。这是他给自己树立的标杆,也是他个人的艺术追求。并提出艺术家要承担起为时代积累经典的责任,否则,将来回望,这个时代就会在一派轰轰烈烈中成为荒漠。提出当代的书法家,就应该写出这个时代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精神”的精品。言恭达不愿意也不会做一个蜷缩在书斋里的文化人,更不会当一个时代的隐者或高士,他将自己所从事的诗、书、画、印的艺术创作,同传统的特点、时代的特质与个人的特色有机地结合,紧紧地贴近现实,融入生活。特别是近几年,他感到时代在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艺术日常化,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他积极投身时代的大潮之中,积极在改革开放与发展的生活中陶冶情操,转换气质,提升境界。在他看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现在需要的是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富裕的情况下,实现精神上的富裕,这才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这些年来,言恭达一方面坚持用作品引领中国书法前进方向。他的书法作品已先后在500多次国家级、国际性和各类全国性展览中入选并数次荣获大奖。作品赴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展出,并于2010年11月在联合国总部“首届中文日”举办特展。他为北京奥运会创作的《我的中国心》长卷、为上海世博会创作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创作的《世纪脊梁——言恭达书推动百年中国历史进程人物诗抄》、为伦敦奥运会创作的《体育颂》以及歌颂时代的《时代抒情——言恭达自作诗》等,特别是自作诗《时代抒情》,如其中的《借得春潮》《正是山花》《文开国运》《悲歌汶川》《十八大颂》等都直抒胸臆,豪情满怀,从内容到形式充满了对时代的热爱,体现了真性隋的流淌和表达。这些作品和长卷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书坛的高度评价,创下了中国书法的“言恭达现象”,它们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10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及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布置与收藏。这些大草长卷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书法艺术内容与形式在创新方面的有效尝试。它承载着当下时空的许多元素,白话文、现代叙述方式、全球文化背景、人类重大历史事件记载等等。他的这些作品弘扬了中国传统大道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高尚审美追求,展示了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时代前进方向。另一方面言恭达积极呼吁重视中国书法的心灵建设,实际是价值观建设。在今天书法界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不良现象,一些人为利而书,为钱而写,为利益而争门派,用钱贿位,拉票评奖,甚至比赛评奖出现了代笔、代考等现象,言恭达则仗义执言,发表了《中国书坛需要心灵建设》的震撼的时论文章。他说:“中国书法应有它的社会尊严与精神高贵,我们要像保护天空河流不再受污染一样,来加强中国书法界的心灵建设。”这篇文章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书坛建设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和其他的文章,比如《沉思录》一起,反映了言恭达的人生追求与理想,也是中国书坛所应持有的价值追求。近10年,他还写了大量的文章和讲稿,主要有《沉思录》《言子与(礼运)的时代价值》《当代中国书法文化的哲学思辨与艺术创作》《中国书坛需要心灵建设》《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创造的哲学思考》《沙曼翁艺术思想的时代意义》《文化自觉的时代价值》等。它们从中国书坛的思想、思潮、现象出发,通过自己的忧与思,提出中国书坛的指向。解读当代书法艺术创作情势与定向,剖析与思考书艺创作的各类文化现象,明悉与引导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审美方向,瞻望历史经典,深化艺术本体,坚持创作规律,呼唤书坛人文关怀,恪守中华美学精神,注重时代文化创造。鼓励当代书法艺术工作者静心创作,潜心读书,以多出精品力作回报社会。明确当前文化繁荣的大局,艺术发展的大势以及书法作者的社会责任。学习与落实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提升正能量,倡导真善美,为健康、高雅、积极向上而多姿多彩的书法事业做出时代的贡献。 除此之外,言恭达继续不断创造当代书法创作的高度,坚强树起大草风格的时代大旗。他说:“古今中外,任何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回顾历史上具有传世经典的艺术作品时你会发现,这些作品大都在传统的形式下注入了那个时代的新元素。我理解,这才是真正的继承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又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
中国的轴心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标志应当是汉字的创造与延续,文化的创造与纷呈,民族文化的思想与意识得以辉煌与确定,特别是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基因进行了历史性的积累和确立。比如中国的“和”文化和思想,这是对世界极大的贡献。应当说中国的书法无论是从审美思想的确定性还是从中国书法的本上,轴心时代的哲学思想与理念都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代表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既承认差异,又和合不同的事物,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与和谐。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的思想,认为道蕴涵着阴阳两个相反方面,万物都包含着阴阳,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和。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管子》将和合并举,指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管子集校》第八)认为蓄养道德,人民就和合,和合便能和谐,和谐所以团聚,和谐团聚,就不会受到伤害。
中国书法包蕴的人格理想是人类的最高理想。艺术创作的心理体验是书法家心灵与人类原始精神的交融,是对宇宙生命和自我生命的双重感悟。中国古代对书法的理解是以人文理念为根本支点,从书法的内在精神到技法体系,都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其思想源自老庄的“天人合一”,其审美情趣是“虚静”。因此,言恭达是这些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者,他认为当代书法的历史使命是用中国人文艺术的“元语言”融合时代精神去构建当代书法艺术语言与视觉图式。毫无疑问,与绘画一样,当代书法创作的形式技巧的递变,都处在东西方文化、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这种“时空差”和它的受众空间,提示我们在当代“散乱”“多元”的各种流派的形式语言与技巧的异化中需要按经典规律不断醇化与锤炼。这些中和性主要集中在敦厚、含蓄、和谐、古雅的审美上,集中在精微之处见精神,内质变化显个性上。当人类处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人类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争取“和平共处”,必须实现“共同发展”,实现双赢或共赢。要达到此目的,就要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是要强调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和谐共处。《周易·乾·彖辞》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即是说,天道的大化流行,万物各得其正,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言恭达自觉坚守这些传统文化思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不断加强思想积累、文化积累、技法积累,把继承和创新相融合,随着时代创新,把自己的艺术个性融入时代进行思考与创新。把“和”的哲学思想和辨证观贯注于书法创作和书学治道,从而坚守了中国书法的文化正脉,也坚守了书法中国精神的正统。除以上提到的那些长卷外,他的大篆《散氏盤》集字,隶书《六祖坛经》等作品则用大草笔法墨法进行书写,都体现了中国和文化的精神内质与辩证关系。
中国书法除了和文化充满了辩证法之外,写意精神应当是体现辩证精神的又一高度统一。意随字出,书随意深。大凡高明的书家都是从写形寓意,挖掘深层内涵,到达写神赏心之境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着书法实用功能的逐渐丧失,书法本体的艺术时代已经到来,书法的抒情、夸张、浪漫、尽情、尽性时代也将来临。当下书家的创作追求将是更多的开拓、强烈与抒情。而情性越饱满、丰盈,感情越强烈、激荡,写意的性状则愈当强烈,那种辩证的审美则愈丰富和不同。言恭达说当今是个“写意”的时代,“造虚”的时代。如古人所说:“格调情怀为第一性,技法乃第二性。”故书法创作将在格调、内涵、情趣上做文章,注重精神性。反对创作的平庸化,媚俗化,以豪阔自如的心态抒写自己的灵性,提升写意层面。挖掘中华民族深层的本能气质,更多地写心、写意、写个性、写我神。在书法体类上寻求个性高度发挥,宣泄更强的正大气象。中国书法艺术是写意精神。在他近年来的大草作品创作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其中包括用笔、用墨,包括简架结构,包括章法上书写上的气韵豪情。在笔法上他把过去的篆书笔法进一步纯粹化,将韵律节奏进一步融入书写之中,在过去的主旋律式的书写中,融入声部式的丰富性趣韵感,使大草的笔法技法更加精进纯情,进入一个新的高古、纯净、俊郎之境。
为什么言恭达有那么大的能量来完成这一些呢?回顾检视他近50年的书学创作历程,特别是近1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除以上的一些因素之外,还有就是他善于把感恩作为修身观邦使然。老子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馀;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溥。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奚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言恭达除接受了良好的母语教育、家学熏陶、师承教诲,自己有上山下乡,党内和社团领导岗位历练等经历外,这些年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培养后学,弘义布道,乐善好施,推广慈善事业,把这些作为自己感恩国家社会,感恩时代,修身种德的举措方法是一个重要原因。他担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据不完全统计,6年中,他认真履行一个委员的职责,将眼光关注整个社会民生。他积极下基层、到农村搞调研,将政府的工作、社会的要求、人民群众的诉求形成一个个提案,提交到每年的“两会”,仅5年他提交了37个提案,其中33个提案被作为大会书面发言印发。他的提案不但质量高、数量多而且涉及面广,有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体制改革、社区图书馆建设、国学传承、乡镇文化站建设等;事关民生的养老金、国家森林公园文化旅游、创新社会管理、农民工培训、农民工子女教育、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创新,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及以品牌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等等。他非常热衷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多年来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四川雅安等地震灾区和安徽贫困地区、江苏红十字孤儿学校、全国艾滋病防治、江苏省体育发展基金、东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无偿捐款1000多万元,建立“南京言恭达慈善基金”“东南大学言恭达教育基金”“北京语言大学言恭达艺术文化教育基金”等,2012年建立“言恭达文化基金会”。2008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博爱勋章”,2010年被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机构授予“爱心形象大使”称号、全国政协“善行天下·政协委员慈善公益代表人物”,2011年荣获国家“第六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称号等,2013年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紫金文化荣誉奖章”,2014年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颁发的“和平贡献奖”。
他身兼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教授,博导、硕导,又多年在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和全国各地大专院校与书法家协会授课,对书法教育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他认为高等书法教育的推动和发展,特别是高学历层次人才的培养,对书法艺术的学术研究、艺术教育与创作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书法学术研究是书法走向专业、高端,走向人文的重要支撑,书法教育的深化必须依托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书法艺术的精品创作更需要理论的指导,因此,高等书法教育对当下书法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文化意义。除注重高等书法教育外,他非常关注和投身社会艺术教育,经常奔走在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上讲课,并帮助一些年青的书法家,为他们潜心指导,释疑解惑,择善而教。
言恭达是当代书坛杰出的代表书家,他以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实践精神,结合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现代书学思想开展书法,特别是大草的创作实践,成绩斐然,在当代中国书法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推动了中国当代书学的发展,扩大了中国书法的影响,提升了当代中国书法的地位以及中国书法的文化自信。他也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了海内外人们的喜爱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