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职国际化合作又一新探索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10多年间,高等职业教育以其招生规模和在校生数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由于发展时间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仍面临许多难题,在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鉴定方面仍有待于完善。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培养的学生要适应企业需求,但问题是,适应什么样的企业需求?适应什么样的岗位?换句话说,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该如何评价和衡量?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的水平该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衡量?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评价体系又该如何建立?
  除了上述问题,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北京,其教育部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更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如何适应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走特色发展之路,使职业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如何实现与国际上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接轨,借鉴其成熟经验,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为破解这些难题,近几年来,北京市教委不断加快国际化合作步伐,与国外的合作日益增多、合作不断加深,尤其是与德国的合作。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在世界上堪称模范,其职业资格鉴定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所以借鉴德国职业资格鉴定体系的成功经验,完善职业资格鉴定制度,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为此,北京市教委进行大胆创新,充分发挥首都的区域优势,借鉴德国职业资格认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的成功经验,引进了德国工商业联合会职业资格证书项目。
  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此次合作的相关情况,本刊特别采访了北京市教委委员孙善学,他表示,“这是一项极具战略性的教育行动,是在摸索北京职教国际化合作的新模式。”
  《教育与职业》:此次与德方合作,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项目的目的是什么?为何会选在此时进行这一合作?
  孙善学: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讲,是为了适应北京市构建世界城市的新要求,不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凸现北京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更好地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加强高职教育国际合作为切入点,在国家示范校、北京市示范校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首都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保障。
  《教育与职业》:众所周知,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成功典范,其职业资格鉴定体系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德国的职业技能鉴定,您有着怎样的认识和了解?
  孙善学:的确是这样!德国是目前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一,是世界上公认的制造业强国。德国的职业教育有着完善的体系以及先进的制度,造就了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这一过程中,高标准、系统化、与时俱进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功不可没。早在100多年前,德国就开始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其具体操作机构为具有行会性质的行业联合会,如德国工商业联合会、手工业联合会、农业联合会、医生联合会等,目前这类机构在德国约有300家。各联合会的管辖范围按行政区域来划分,代表着本地区各行业企业的总体利益,并为这些经济实体服务,它们是政府与经济界之间的中介。这类行业联合会与职业学校和企业关系十分密切,学校培养职业人才,行业联合会负责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和技能鉴定,企业提供用人需求和就业岗位,这三者成为德国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
  《教育与职业》:面对德国3Da家行业联合会,我们如何选择?又是怎样考虑的?
  孙善学:在德国的行业协会中,以工商业联合会所涉及的职业资格鉴定领域涵盖范围最大,它集中了德国制造业、信息产业、交通产业、商业与服务业、物流、旅游、金融等主流产业,根据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需求,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职业资格标准,并推出了数百种职业资格证书,称作“IHK职业资格证书”。此证书在所有德国境内和海外的德国企业都具有通用性。同时,此证书几乎被欧美国家和企业所认可和接受。近几年来,该证书也被我国少数城市和地区引进,由于这一证书体系具有很高的教育培训标准和严格的过程管理及评价体系,可以培养出训练有素、综合能力和实用性强、直接为企业所用的职业人才,也开始得到了我国企业的认可和关注。
  《教育与职业》:如此看来,该证书的“含金量”非常高!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如何才能获得这样的证书呢?
  孙善学:要想获得IHK职业资格证书,需要按照德国相关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满三年六个月的学习,并通过德国工商业联合会的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安排在入学满一年六个月的时候,第二次考试安排在三年六个月的时候。考试的要求与难度、考试的组成、内容与时间和德国工商业联合会在德国本土的考试是相同的。考试的形式与流程也与其在德国本土的要求完全一致,由德国工商业联合会派出监考官现场监督,由其认可的IHK职业资格考官进行考试和评议。
  《教育与职业》:这套体系需要三年半完成,但高职是三年学制,这会不会给教学带来很多问题?另外,引进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职教发展非常好的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是不是都面临着语言难题?
  孙善学:是的!引进人家的教学体系、课程,特别是证书体系需要用德语教学,这涉及对方要派遣教师来,需要昂贵的费用。高职学生在语言掌握上相对弱一些,如果教师用外文教学就需要配翻译,导致教学效率很低。这些都是引进国外的一些职业教育资格体系、课程标准、证书体系面临的一些难点。由于这种合作模式在国内职业教育合作中尚属首次,也是德国工商业联合会对外合作的首次,所以是在进行创新性探索。
  《教育与职业》:既然是创新性的探索,面对这些难题,我们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吗?
  孙善学:这次与我们合作的是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学院以及莱比锡德国工商业联合会,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合作方式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在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和要求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德国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教学、实践、考试的汉化,实现德国职业标准要求与国内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融通。专业师资以培养和使用我市高职院校自己的专业师资为目标,依靠国内教师完成德国职业资格要求的教学任务;考试试题在开考之前在德国翻译成中文并印刷,由德国考官带到国内,实现了用中文考试。这就克服了引进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必须德语教学的难题,节省了聘请德国教师来华授课的昂贵费用,并且对于我们尽快消化吸收德国职业标准体系、课程体系、方法体系、考试评价体系以及推出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极大的益处。
  《教育与职业》:这次中德合作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项目是面向北京市所有的高职院校吗?
  孙善学:不是,考虑到这次引进职业资格证书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主要启动了北京市8所高职院校,它们分别是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 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首钢工学院、北京吉利大学和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教育与职业》:那今年将涉及哪些职业资格证书呢?将对多少学生进行培训?
  孙善学:经过与莱比锡德国工商业联合会和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学院商议,2010年特别设立汽车机电师、数控切削师、机电一体化师、技术制图师、仓储物流师等5个职业资格证书班,每班40人,招生名额共200人。
  《教育与职业》:您能详细介绍一下这些职业资格证书班的情况吗?
  孙善学:好的!IHK汽车机电师职业资格证书班,是按照德国工商业联合会职业培训标准组织教学,培养能够适应汽车行业销售、服务和营业的汽车机械、电子检测维修的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重点满足国内汽车消费高端化需求。IHK机电师职业资格证书班,针对培养从事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操作,机械及电子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的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IHK数控切削师职业资格证书班,是按照德国工商业联合会职业培训标准组织教育,能够掌控机械制造工艺知识,机械制造设备使用及维护方法,通过学习电气自动控制技术、数控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知识,使学生成为机械加工领域所需的高级技能人才。IHK技术制图师职业资格证书班,是按照德国工商业联合会职业培训标准组织教学,培养能对工业产品进行三维设计,能够熟练操作AutoCAD2007、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进行比较复杂工业产品的设计绘图的高级技能人才。IHK仓储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班,是按照德国工商业联合会职业培训标准组织教学,主要培养面向传统和现代化物流企业中的运输分配、仓储管理、配送业务、营销计划、客户服务、市场调研、信息管理等一线岗位工作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教育与职业》:对于项目的开展和后期运行,您有什么建议?
  孙善学:主要有三点:一是合作双方要履行协议、遵守规程,合作校要虚心学习、严谨工作,学习国外先进的职教经验,在不断创新中发展自己的优势,探索高职教育特色发展之路。二是希望国际知名企业、北京大型企业加入职教改革之中,为项目实施提供指导和建议。三是教委大力支持和促进项目的开展,各方面为项目成果作出贡献,以项目为契机,实现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特色发展。
  《教育与职业》:最后,请您谈一谈开展IHK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合作项目,对于北京市职业教育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孙善学:这一项目的开展、实施对推进北京职教国际化水平是个突破。首先是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经验,推动北京高职的新一轮改革,使北京高职教育尽快走到国际职教的前列;其次是瞄准国家和北京市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这是一项极具战略性的行动;再次是按照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推进高职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探索北京高职教育中外合作的新模式。此外,还有利于促进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展高层的校企合作,提高“双证书”教育的“含金量”,培养满足国际标准的高技能人才,进一步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逐步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增加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更好地为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其他文献
2007年11月21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前,各个院系纷纷挂出自家旗号,为本院系的“十佳教师”候选人拉票呐喊。其中位于东侧第一家的“苏家铺子”最为抢眼,十几位学生手举“苏”字黄旗高声齐呼:“春风化雨,润物如‘苏’,欢迎支持苏彦捷老师”,引来过路者频频驻足围观……  带着几分好奇,几分敬意,记者走进北大心理系,去寻访“苏家军”统领者苏彦捷教授背后的故事。采访过程中,苏彦捷常常亮出她那“招牌式笑容”,我
期刊
为了适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需求,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和工业化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2004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在永川建设重庆职业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由此,拉开7重庆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帷幕。  多年后,在全国各地职教固区建设百花齐放,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重庆职教园区早已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建设了
期刊
赣南医学院坐落在江西赣州这块素有“共和国摇篮”美誉的红土地上,创建于1941年,现为江西省内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西医本科院校。69年来,学院风雨兼程、薪火相传,以服务基层、改善民生为己任,致力于守护赣南及周边4省8~3000多万人口的生命健康,谱就医学教育事业创新、助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新篇章。  “厚积薄发,灼灼其华”。赣南医学院全体师生共谋同思,秉承“艰苦奋斗、科学求是”的办学传统,求新
期刊
当前,国内职教校企合作的现状是“一头热”——学校满腔热忱,企业却爱搭不理,其根源在于校企合作“两张皮”,双方各想各的事,始终粘不到一块去。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动用情感、利益、责任这三支杠杆,演好学校、企业、政府“三人转”。这个“三人转”不是“我番唱罢你登场”的独角戏、轮流转,而应是相互配合、高度融合的同台演出。    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
期刊
“寻找新变化、感受新气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永久落户天津后,每年的六月,我们都能从这座城市的各个赛场发现一些新变化、找到一些新亮点,从而引发一些新思考。作为我国教育领域一项重要的国家级赛事,如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渐成品牌,成为影响和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可以说,看到大赛,就可以看到职业教育的某些变化和发展。正是它的成功举办给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生机,而大赛也
期刊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趋多元化,加之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不少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创业并非易事,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遇到的困难很多。不少大学生创业激情有余,准备不足,以致在创业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很多以失败告终。据《江南时报》报道,全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5%,创业平均成功率仅占创业总人数的3%。  为此,笔者建议,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应从思想、心理、
期刊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但是,职业教育长足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特别是中职学校“招生难”的问题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中职“招生难”的原因有很多,适龄人口下降是重要因素之一。解决中职学校“招生难”的问题要采取综合措施,为了能从规划、政策层面解决问题,提出有关建议如下:  1 将普及城市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的任务目标。当前,在城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时机基本成熟,条件基本具备。
期刊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他们的身心发展正是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他们情感丰富,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但与此同时,来自社会和网络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也容易对这个群体产生误导。  本期就中职生青春期,学校如何更好地进行正确引导、该以何种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青春期知识等问题,邀请几位国内知名中职院校领导对此发表见解。  主持人:万祎 投稿邮箱:vanyi@foxmail.com    心理教育是青春期
期刊
据《中国青年报》日前的调查,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浪潮中,急需大量工程科技人员参与建设和科研。然而,目前的实际状况却是——大量拔尖学生不再“投身”艰苦的水利水电、测绘地矿等工科专业,而是涌向金融、银行、法律等“有名有利”的热门行业,争当光鲜亮丽的“白领”“金领”。  在今日的大学校园,“一流学生学财经(晟热是金融),二流学生学高科技(如计算机),三流学生学工科(传统)”,早已不是新闻。
期刊
日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起草成员在受访时表示,应该让高校和考生双方互相选择,两者形成“恋爱”关系: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找学校,学校根据优势专业吸引学生。这样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选大学、选专业,对于一名高考考生而言,无异于一次重要的人生抉择。一旦选择错误,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就业和幸福。而在现实生活中,屡屡上演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