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中的“瞥”字之再辨析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inem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选入了蒲松龄的《促织》,其中“一鸡瞥来,径進以啄”的“瞥”字,有教师通过归纳推理出“瞥”应译为“突然,倏然”,但其归纳方法存在着逻辑不严密之嫌。细读《聊斋志异》中涉及“瞥”字的语段,结合《说文解字》的释义,对《促织》篇中的“瞥”字进行多元思考和逻辑分析,在具体文本中运用语用疏义的方法解释“瞥”字,达到对文本的细读和解释。
  关键词:《促织》;瞥;归纳;语境;语用疏义
  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促织》,被选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对本文的注释颇详,学生基本能独立疏通文义。但在自学质疑阶段,学生对“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一句中“瞥”字的注释产生了分歧:部分学生认同教材的注释“突然、倏然”,部分学生则认为解释不通。那么,“瞥”字在本文中该作何解?
  一、识别归纳误区
  笔者查阅文献时发现了三篇关于《促织》中“瞥”字讨论的文章,分别是王彤伟的《关于〈促织〉中的“瞥”》、汪允的《释“瞥”字》、刘舒婷的《试训〈聊斋志异〉选篇中“瞥”字义》。这三篇文章都结合《聊斋志异》整本书对“瞥”字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一致认为“一鸡瞥来”的“瞥”字应释为“突然、倏然”。笔者认为,这三篇文章中对“瞥”字的归纳释义值得商榷。
  《聊斋志异》中,“瞥”字共出现18次。为了阅读的方便,将《聊斋志异》中出现的“瞥”字及语句列出如下:
  1.曩欲远避,心颇怠,视阴沟甚隐,遂潜伏卷甕下。不意灵官粪除至此,瞥为所睹,愤欲加鞭。余惧而逃,灵官追逐甚急。(《聊斋志异·灵官》)
  2.居数日,有妇携婢过,年四十许,神情意致,雅似三娘。公呼女出窥,果母也。瞥睹女,怪问:“何得在此?”女惭不能对。公邀入,拜而告之。(《聊斋志异·黄九郎》)
  3.瞥睹衣履,念似娇娜。乃急跃离地,以剑击之,随手堕落。(《聊斋志异·娇娜 》)
  4.至东郊,瞥见兰若,闻木鱼声。(《聊斋志异·尸变》)
  5.言次,一十七八女郎,从一青衣,遽掩入,瞥见生,转身欲遁。(《聊斋志异·公孙九娘》)
  6.一日,生于门外瞥见之。童子虽无知,只觉爱之极,而不能言。(《聊斋志异·青娥》)
  7.方置榻上,目已瞥动,少顷呼汤,汤已而汗,汗已遂起。(《聊斋志异·珠儿》)
  8.后独行谷中,遇老媪以绷席抱婴儿授之,曰:“吾女致意郎君。”方欲问讯,瞥不复见。启襁视之,男也。抱归,竟不复娶。(《聊斋志异·花姑子》)
  9.乃尽三卮,瞥不复见。(《聊斋志异·柳秀才 》)
  10.次日,遍告知交,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聊斋志异·妖术 》)
  11.女约毕离席告别,女送出村,使毕自归。瞥然醒寤,竟是梦景,而鼻口醺醺,酒气犹浓,异之。(《聊斋志异·狐梦》)
  12.生怒捉之,即已飘散;少间,又抚之。生以手按卷读。少者潜于脑后,交两手掩生目,瞥然去,远立以哂。生指骂曰:“小鬼头!捉得便都杀却!” (《聊斋志异·小谢》)
  13.(保住)飞奔殿阎,不啻翅翎,瞥然间不知所在。(《聊斋志异·保住 》)
  14.至二更后,乃虑俱寂,忽似瞥然一盹,身觉与成易位。(《聊斋志异·成仙》)
  15.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聊斋志异·棋鬼 》)
  16.曰:“阿翁何乃尔!”瞥然复登。李惧,与妻俱奔。(《聊斋志异·珠儿 》)
  17.方凄然欲询所之,女一闪如电,瞥尔间遂不复见。生叹惋木立,若丧魂魄。(《聊斋志异·侠女》)
  18.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三篇文章都从《说文解字·目部》入手,释译“瞥”字。《说文解字·目部》:“瞥,过目也,又目翳也。从目,敝声。一曰财见也。”在解释这段文字时,又不外提到段玉裁注:“瞥,过目也。倏忽之意。又目翳也。财,今之才字,此似前义足以包之。”“过目也”指向“看”“见”“视”等目视行为,皆为“瞥”之本义。“目翳”,《广雅》释为:“翳,障也。”眼睛受到遮掩,形容迅速眨眼这一动作,故有“倏忽之意”。“一曰财见也”,“财”通“才”。
  三篇文章的作者一致认为,上文第1—10句中“瞥”与“见”、“睹”与“目”搭配使用。如果将“瞥”释为“看见”,那么第8—10句“瞥不复见”“瞥不可见”在逻辑上就不通顺;如果将“瞥”注释为“忽然、倏然”,不仅第8—10句符合语法,语意通顺,而且第1—7句中的“瞥睹”“瞥见”也据此可解。第11—16句,“瞥”皆与“然”搭配,可构成副词短语,用来修饰后面的动词,解释为“忽然”,从语法和语义来说皆能成立。与此相似的是,第17句中的“瞥尔间”也能表示“瞬间,倏然”之意,用来修饰后面的动词短语“遂不复见”,与前句的“一闪如电”构成因果关系。
  但他们都忽视了第18句“一鸡瞥来,径进以啄”的“瞥”与其他句中的“瞥”在语词结构上的不同,而直接对这个特例套用以上“瞥”字的语用惯例来进行释义。我们知道,“瞥”字“突然、倏然”这一被认同的释义,是由许多具体文本中的个例的具体释义归纳而成的。但一整体具有某种属性,并不能推出该整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也具有这种属性。三位作者将《促织》中这一特例归纳进看似普遍适用的释义中,犯了归纳逻辑的谬误,无法对“一鸡瞥来”的“瞥”字作出较为恰切的解释。
  二、探究语用疏义
  其实,《说文解字·目部》“瞥,过目也,又目翳也。从目,敝声。一曰财见也”说明了“瞥”字其实有三种释义:动词,“看”“视”;副词,“忽然”“倏然”“转眼之间”;动词,疾现。《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对“瞥”的注释就是依据《说文解字》的释义。(1)目光掠过,很快地看一下。《淮南子·说林训》:“鳖无耳而目不可以瞥,精于明也。”(2)闪现。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一:“颎如槁石火,瞥若截道飙。”(3)倏忽,突然。辛弃疾《玉楼春·戏赋云山》词:“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教材把《促织》中的“瞥”字解释为“突然、倏然”,代入句中似乎既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又能使句意通达。但从上文前17个句子的语用构成规律看,把第18句的“瞥”释为“突然”不符合上述句中“瞥”字的语义注释规律,也不能体现作者创作的语用惯例。
  实际上,如果从语用释义着眼,就可以找到“瞥”字在此句中较为恰切的释义了。“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如果把“瞥”字释为“突然,倏然”,就是说成名等一群人正在围观促织相斗,有只鸡忽然来到近前要啄食促织。从认知常识看,鸡的这种行为于情于理皆难说通。因为“忽然来到”指向的是动作行为的结果,后文就没必要再用“径进”来写鸡奔向“促织”的这个动作过程。再说,难道鸡不怕众人吗?就算此鸡胆大,不怕众人,成名等人也会急忙驱赶鸡离开才合常理。如果把“瞥来”解释成“忽然来到”,那么“一鸡瞥来,径进以啄”完全可以简写成“一鸡瞥来以啄”。
  从修辞学隐性照应理论来讲,“瞥来”与“径进”之间存在着前后承接的照应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写出鸡捕食促织的动态过程,而且给“成骇立愕呼”留出时间长度,给促织对鸡的到来留出反应时间和空间,使鸡“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得以在情理上成立,既突出促织的敏捷善搏,又表現出了变为促织的“成之子”的机智可爱。
  由此可知,把“瞥”注释为“看见”或“闪现”要比注释为“忽然”更能表现出《促织》故事的传奇色彩,体现出故事的奇幻神异。如果再对“看见”和“闪现”两个释义作进一步的语用体验比较,“闪现”更符合文章语境特点,能写出鸡的狠辣、凶猛。因为鸡越矫健、越凶猛,越能表现出促织的机智敏捷,为后文促织在宫中搏斗“无出其右者”埋下伏笔。
  王宁先生把训释分为两类,一类是语义注释,一类是文意注释。在解释文意注释时,王宁先生说:“文意注释是陈述词句在文章中的内在含义的,它反映了作者在客观语义中所包含的主观经验内容。这些内容常需透过字面意义、在特定的语境中发掘,才能得到。因此,文章注释不是通过词的对当和句的直译而实现的,而且,它不能离开具体的文章而挪用到另外的地方。”王宁先生的文意注释与王建华先生的语用释义不谋而合。王建华先生说:“静态的话语意义,可以脱离语境、语用主体进行抽象、概括,它的意义常常是自足的、一般的;而动态的语用意义则同语用主体和语境等因素紧密相连,理解它必须置于一定的语境,同语用主体的意图挂钩,才能明确其具体的含义。”
  因此,对一个词语的理解必须紧扣词语所在的语境,也要与写作主体的创作意图挂钩。这也为语词的释义指明了一个与字词典静态释义不同的方向。这是因为,对文本解读来说,理解任何一个词语都必须依据文本的语境。词本无意,意随境生,每个词语都在具体文本中,等待着读者去找寻它的确切语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彤伟.关于《促织》中的“瞥”[J].语文建设,2003(6).
  [2] 汪允.释“瞥”字[J].新西部(下半月),2008(2).
  [3] 刘舒婷.试训《聊斋志异》选篇中“瞥”字义[J].剑南文学,2010(9).
  [4] 王宁.训诂学原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5] 王建华.语用学与语文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扩大学徒制是为失业的年轻工人创造高薪职业的有效途径。美国通过提供资金维持和扩展学徒制、鼓励发展新兴职业、提供行业认可的证书、鼓励社区学院作为学徒计划的赞助商等有效举措来扩大学徒制。我国高职扩招背景下,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需要政府提供资金吸引企业和学徒参与、扩展到新兴职业、建立完善的资格证书制度、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等成熟经验。
摘要:课堂观察具有改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助推教学研究的意义。观察时,要优先关注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价值和影响,关注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合理性和逻辑结构。课堂观察最实用的工具是人,要优先用好“自己”这一工具。课堂观察应追求这样一些改变:从批评到建设,从旁观者到助教者,从统一标准到权变意识,从要素观察到情境观察。  关键词:课堂观察;观察维度;观察工具;观课议课  一、课堂观察的意义  在我看来,课堂
初中阶段“正数和负数”的教学是小学阶段负数概念教学的拓展与延伸,而非简单的重复.这是数学课程教材内容编排“螺旋上升”理念的体现.然而,很多初中教师把负数的概念当作全
探索能牵引与反映教师、教法、教材改革的卓越课堂校本认证体系。建立“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说课反思”卓越课堂认证步骤与标准,系统推进“项目化、信息化、思政化、1+X书证融合”(简称三化一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完善“校赛—省赛—国赛”和“教坛新秀—教学名师”(简称一赛道两激励)的成长激励制度。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认证一批卓越课堂,打造一批卓越教师,然后根据升级的认证标准,进行下一轮持续认证,形成教学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高。
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将促进形成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文化特征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新时代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建设要体现“四个服务”,要基于中华文化和“产教融合”,建设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服务于“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
实训课程是帮助中职模具专业学生将工匠精神外化为行、内化于心的重要途径。专业特性决定模具专业有其独特工匠精神内涵,将其融入实训课程教学全过程有着深厚价值意蕴。只有解决好“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课堂教学核心问题:即“结对帮扶”打造工匠之师;“课岗对接”制定实训内容;“榜样引领”完善教学方法;“赛训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模具专业工匠精神内涵,并学习工匠精神、践行匠人行为、锻造工匠品质、树立工匠理想。
摘要:学生通过朗读逐字逐句地大声将学习过的课文表达出来,其间眼睛会反复“扫描”每一个文字,嘴巴会反复说出与文字对应的读音,这有助于他们不断加深对文字写法、读法的印象,不断增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能锤炼语感。朗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还原场景,读作者心境;提供素材,读文本主旨;丰富形式,读表达技巧。  关键词:朗读;场景;素材;形式;评价  学生学习的一天,往往始于琅琅的读书声。他们逐字逐句地大声将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我们小点儿声》一课观察主题设定为“评价信息的有效收集”,重点围绕“课堂教学过程中收集了什么样的评价信息?从哪里收集评价信息?怎样收集评价信息?”三个问
摘要:《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学程设计首先调查学生的阅读困难,作为学程设计的依据;进而将整个学程划分为纲目引领、专题导航、系统整合三个阶段,设计具体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真阅读”。该学程设计遵循“循序渐进”“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三个原则。  关键词:《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学程设计  学程是相对于教程而言的,主要指學的落实过程,包括学习进程和学习任务等。郑桂华老师说:“学程是
进一步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是教育信息化改革攻坚的关键。线上教学资源具备技术性、他者性、传播性的主体特征,要以此为三个维度来理解线上教学资源的教育逻辑;要在解析资源外部表征、组合与生成、呈现与传播规律的基础上,优化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流程和建设标准,提炼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的理念、原则,从而对线上教学资源的转化性或设计性输入、资源应用过程性转化或生成形成新的认识与实践,提升线上教学资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