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观察的“观察”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njing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观察具有改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助推教学研究的意义。观察时,要优先关注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价值和影响,关注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合理性和逻辑结构。课堂观察最实用的工具是人,要优先用好“自己”这一工具。课堂观察应追求这样一些改变:从批评到建设,从旁观者到助教者,从统一标准到权变意识,从要素观察到情境观察。
  关键词:课堂观察;观察维度;观察工具;观课议课
  一、课堂观察的意义
  在我看来,课堂观察具有改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助推教学研究的意义。
  就改善教学而言,课堂观察是对课堂教学的调查研究。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观察课堂可以发现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困境,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和疑惑,发现教学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和影响……有了课堂教学的现象观察、原因分析,就可以对症用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曾经听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校长介绍,他担任校长之初,曾把学校里所有教师的课都听了一遍。这样的听课具有调查研究性质,调查中他发现,当时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既然教师教学水平不高,那就不让教师多讲,把课堂还给学生。由此,有了“只让教师讲10分钟”的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
  就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教师主要是在课堂上、在实践中学会教学的。课堂观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研究和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确定和实现的;还可以促进教师观察其他教师如何研究和处理教材,如何引起和组织学习活动,如何应对教学意外,如何引导和评价学生……观察者可以在观察中琢磨,在观察中借鉴,在观察中成长和进步。从一线教师的角度,课堂观察一方面是观察他人的课堂(其实包括观察自己的课堂),另一方面也邀请和接受他人观察,被他人观察。在他人的观察和帮助中,一线教师可以认识课堂上的自己,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与质量。
  就助推教学研究而言,可以说,课堂包含了全部的教育学,观察本身意味着研究,观察课堂就是研究学生,就是研究教师,就是研究教育。观察课堂可以发现教与学的规律,发现教师与学生的相处原则、方法,发现教育的影响与意义……从课堂观察中可以总结和提炼教学基本理论与策略,这种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理论更具有实践亲和力,更容易为实践者认同、理解和运用。
  二、课堂观察的维度
  课堂观察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影响课堂质量的因素有哪些?从哪些方面提高课堂质量?这是每一位观察者需要回答的问题。回答这样的问题就是在寻找课堂观察的对象和维度。在长期的实践与研究中,我建构了如图1所示的课堂质量影响因素框架。
  基于对课堂质量相关因素的认识,我形成了“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状态,提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让学生经历美好的课堂生活;改善教师在课堂上的生活状态,创造教师的幸福生活;对教学内容做有价值的选择和改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幸福生活奠基;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方式,实施有效教学”的理想课堂变革愿景。立足于理想课堂建设,在课堂观察中,我主张优先关注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学习、生存状态,以及课堂上彼此的相处和影响关系。这是出于以人为本、通过人的改善实现课堂质量提升的教育理念。我以为,教学也好,课堂观察也好,都需要有这样的转向和改变,也就是要眼中有人、心中有人。在教育内容与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我主张,要优先关注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价值和影响,关注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合理性和逻辑结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追求要优先于教学手段的有效性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在观课时,图1中所列和未列要素及其关系都可以成为观察的维度和要素;但在议课时,又需要对观察到的课堂现象聚焦讨论,通过聚焦更有意义、更有讨论价值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以获得对课堂现象的深刻理解,实现课堂观察的研究目的。聚焦带来深入,深入成为研究。
  三、课堂观察的工具
  我认为,课堂观察最实用的工具是人,要优先用好“自己”这一工具。在课堂观察推进中,我经常强调这样两点:(1)“幸福是一种能力”,要利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提升自己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能力;要不断研究、改进自己的课堂观察,提高课堂观察本身的质量和水平,要以更专业的方式追求更有效的专业发展,以更有效的观课议课提高课堂观察水平。(2)“人因思而变”,在课堂观察中要主动思考、积极思考,一方面是发挥教育洞察力研究他人,另一方面是发挥教育想象力研究自己;课堂观察既要入乎其内理解教学,又出乎其外创新教学。
  除观察者自己外,对我来说,有用的观察工具还有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设想与意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流程;可以观察、理解预想和设计的差异,思考教学理想、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有效互动与促进。基于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我们还可能减少对授课教师的误解,也可以腾出精力去观察和研究其他课堂现象。
  根据目的,我把课堂观察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调查研究,二是分等评比,三是锤炼磨课,四是有别于上述三种的日常教研活动的观课议课。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工具。我不太主张在观课議课中用预定的量表对照实践中的教学。除了一般的教学记录表,我用得较多的工具是相机,用来拍下有意义、有研究价值的教师板书、学生的作业、师生活动的情境等,收集用于研究和讨论的可靠资料。
  此外,运用人工智能(录播教室、大数据等)采集和分析课堂观察的资料,我以为,这可能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也将带来课堂观察的一些革新(诸如切片、回放、存储、及时参与、广泛的讨论与分享)。但需要看到,镜头下的教学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粉饰和掩饰,录播采集的数据未必是真实的教育,数据的可靠性本身需要审视。数据可以作为参考,不能唯数据。此外,教学是复杂性的,用人工智能形成一个教学的常模(如小组讨论多少时间合适、教师讲解占比多大合适)来评判是否有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讲解时间是否科学,这本身就背离了教育的科学。数据不能成为约束我们的“枷锁”。   四、课堂观察的定位
  对于课堂观察的定位,我在追求和实践这样一些改变:
  一是从批评到建设。课堂观察的参与者不要用自己的观察评价他人,而是基于观察走向理解,理解授课教师的处境、追求、条件和努力,理解教学行为的当下效果和未来影响,理解教学的其他可能和价值,从而走向课程建设、走向教学变革。特别要提醒的是,要少做评判多做研究和展望,面向未来而不是评判过去。
  二是从旁观者到助教者。坐在学生身边,观察者是研究者,但又不是纯粹的旁观者,而是一定程度上的课堂参与者和介入者。参与和介入的方式就是成为授课教师的助教,指导和帮助身边的学生更积极、更有质量地学。学校同事之间的课堂观察,我们不赞成只是“你的课有这样几个优点,有这样几个缺点”的旁观描述,而是要成为彼此互助、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的同行伙伴。
  三是从统一标准到权变意识。课堂观察所面对的教师千差万别,他们有各自的成长经历和能力水平,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评价和要求教师,这就背离了教育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在“小马过河”的寓言中,老牛能过的河,松鼠无论如何也过不去。用统一的标准观察不同的教师,有的教师可能觉得是“小儿科”,有的教师却感觉难以企及……因此,我主张和实践的课堂观察有权变意识,关心眼前的具体的教师,把关爱传递到别人心里去。也就是要从教师实际出发,立足他们的条件和可能,观察和研究他们如何“跳一跳”,給他们提供通过努力能摘到的“桃子”,让课堂观察成为所有参与者乐于参与、能够参与,并能在参与中感受关怀、收获成长的研讨活动。
  四是从要素观察到情境观察。教育是复杂和流变的。对复杂而流变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这样的感受:“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课堂观察不能只是侧重于课堂要素条分缕析的对象观察,还应是基于实际情境的关系观察、整体观察,在教学的实际情境中观察,在当下的师生关系中观察,在当下教学的曾经历史和未来发展的脉络中观察。因为教育真理具有境脉特征,所以,对于观察到的课堂现象,观察者要有充分的体察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评价的展开包含对评价信息的收集和有效处理,收集评价信息是课堂评价的第一步。反映学习概况、揭示思维过程、指向“迷思概念”的评价信息都值得收集。评价信息来源于课堂发言、课堂表情和课堂练习等。在课堂巡视时捕获,在个别访谈时倾听,在小组观察时发现,都是收集评价信息的路径。  关键词:评价信息;课堂评价;“教—学—评”一致  评价信息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和教学目标达成高度相关的、用于评价课堂
摘要:将以板鹞风筝为代表的乡土艺术引入小学美术教育,既避免了乡土艺术断层与失传的隐忧,又能为小学美术教学增添活力,助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将板鹞风筝技艺引进小学美术课堂,可行的尝试途径有:欣赏风筝独特造型,提升造型能力;了解风筝制作工序,提升感知能力;体验风筝绘制流程,提升动手能力;感悟风筝文化,提升品鉴能力。  关键词:板鹞风筝;造型;工序;流程;文化  风筝素有“北鸢南鹞”之称。南通作为中国四
摘要:识字教学可以依循低年段儿童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组织游戏识字活动、情境识字活动、导图识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乐于识字、学会识字、爱上识字。  关键词:识字教学;游戏识字;情境识字;导图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依循低年段儿童的年龄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识字活动,让学生沉浸其中去识字,不
摘要:课堂观察往往不是为了收集资料或者构建模型,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中的人或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课堂观察要真正聚焦具体学生,对每位学生的学习事实进行全面的跟踪和深入的挖掘。焦点学生学习历程观察法是一种课堂观察与研究的新范式,能够推动课堂变革。  关键词:课堂观察;焦点学生;课堂变革  一、课堂观察是推动课堂变革的一种方式  课堂观察是对课堂中的人或事进行详细观察、分析,进行深入体察、理解,
摘要:《装在套子里的人》编入教材前做了大幅删改。重新捧读小说原作发现,这篇小说无论是思想的穿透力还是叙述形式的创新性,都走在了现代文学创作的前头。还原教材改写的历史情境,在研读原作的基础上,从思想和形式两个方面,论证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关键词:三要素;现代小说;可阐释性;叙述  一、文本处理和解读的套路化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
《落花生》是一篇老课文,我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中就有这课。我的语文老师如何教的,我已经忘得一干二净。这篇老课文被多少名师演绎过,也很难统计。某省的小学语文教研员说:“粗略算下来,得听过好几百位老师上过此课了。所听过的几百种教法,也都没啥印象了。”  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演绎。先来看看当前教师按照教学用书及有关教案选用的通用演绎方式:先是简单介绍作者许地山,带着学生反复读课文,概括这
在当今教育形势下,家班共育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现代化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但形成家班共育的合力却不是简单的行动。怎样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成为目前中小学班主任高需求的话题。沟通一定有障碍,沟通一定有方法,班主任需要正视、巧用、关注沟通“类型”与“方法”,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沟通的正效应。
据《人民日报》2021年6月1日05 版报道:童年是人的心灵故乡,儿童是社会的未来.6月1日起,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以更有力的“法律之手”为孩子撑起一片晴空;教育部等15
期刊
学校的发展要有一个美好愿景或目标追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发展学生“六大素养”。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学校须更新教育理念。以“精致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要求。“精致教育”从五个维度展开:以实施“精致课堂”为核心推进“精致教学”;以“家校合作”为抓手落实“精致德育”;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开展“精致教研”;以“社团活动”为形式打造“精致社团”;以“责任担当”为内涵实现“精致管理”。
扩大学徒制是为失业的年轻工人创造高薪职业的有效途径。美国通过提供资金维持和扩展学徒制、鼓励发展新兴职业、提供行业认可的证书、鼓励社区学院作为学徒计划的赞助商等有效举措来扩大学徒制。我国高职扩招背景下,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需要政府提供资金吸引企业和学徒参与、扩展到新兴职业、建立完善的资格证书制度、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等成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