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的表情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zh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眼看利剑,剑上铭刻着他的谋略和智慧。铠甲的每一块皮革上都记载着他丰功战绩,但身后无数支飞箭,终将他射杀了。——这是陕北剪纸《吴起将军》的表情,透着一股沉沉的悲凉与寒气。
  而另一幅叫《合欢树》的剪纸,所展示的表情是这样的:大背景是一颗极普通的杜梨树。在进入剪纸以后,它已经变形,变得轮廓丰满,树干低矮,整个树冠成为一个桃状。成群的野物在树上栖息着、嬉戏着,大约还唱着欢乐的生命之歌。农妇通过剪刀,铰出各种各样含义明显的图案,铰出七彩斑斓的艺术的奇葩。再例如《蛇盘兔》,表情则是一幅赞美生殖崇拜、描绘交配做爱情景的剪纸。你看,树干中分,树干左右的两个主角,一个是玉兔,一个是三足乌鸦;令人想起古典小说中“金乌东升,玉兔西坠”之类的话;却在剪纸中达到完整的统一,组成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同世界。最深奥的科学命题,最浅显的生存图景,在这幅剪纸中得到圆满体现,委实令人叹为观止。
  剪纸《抓髻娃娃》久负盛名,在陕北农村差不多家家户户都贴过。无论生男生女在他们过满月时,都由接生婆或者其亲属专门为孩子铰一幅《抓髻娃娃》来辟邪,并预示着他们一生的吉祥和富贵。图面表情里一群抓髻娃娃,手拉着手,站成一排,对着世界唱歌。天空一轮红日当当照耀,大地金碧辉煌,显化出一处一处的亭台楼阁,显化出杂乱错落的村镇,显化出星罗棋布的羊群,显化出喧泻奔腾的河流,显化出飞天的人物。尘世间一切,异常清晰,荜縷可见,仿佛梦中情景。据一位资深的老研究员,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勒之林先生的考证,“抓髻娃娃”是我们民族的护身符或者说守护神,他甚至继而推测之,认为“抓髻娃娃”剪纸图案也许是最初黄帝部落的图腾。当然,前一种考证得到了学术界普遍的认可,而后一种推测则被认为仅仅是推测而已。
  数以万计的陕北剪纸中,诸如《燕雀》、《山鸡》、《大雁》、《烧玉米》、《打枣》、《女神》、《祈雨》、《碾米娃娃》、《鸳鸯戏水》、《麻钱老虎》、《花豹抓小鸡》、《猴子坐莲花》等等作品,其表情和内涵一致,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将原始的纯真跃然于纸上。而诸如《安塞腰鼓》、《黄河壶口》、《黄帝陵》、《乾坤湾》、《大美榆林》、《天下名洲》、《白云山庙》等等作品,秀陕北奇山丽水,晒风物长宜放眼量,又铰出了时代特有的纹饰。有一幅叫《中国梦》的当代剪纸,艺术家超越时空想象,铰出一家人坐着宇宙飞船到月球上去旅游,吴刚设“桂花酒宴”款待,嫦娥举行“忠魂舞”晚会酬谢,成双成对的玉兔列队欢迎地球宾客到来……独具匠心,表情逼真,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陕北民间剪纸,它是来自遥远年代的一个个神秘符号。作为这块轩辕本土,当碑载文化挂一漏万地记载历史的时候,剪纸艺术却以其神秘的色彩和表情,依靠大字不识一升的农家妇女手中剪刀,为我们展示出条条迷津。它们是裸露在众目睽睽大庭广众之中的历史沉淀物,仅仅属于陕北大文化的一部分。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过去时”究竟给我们留下多少大神秘,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剪纸只是其中的一件而已。
  陕北民间剪纸,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传统性质,独创性质,毕加索式的以“四维空间”形式出现的世界级作品。陕北剪纸注重于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把中国古今文化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剪纸大胆运用流畅线条、饱满的构图和丰富的想象,展示独特的思维和巧妙的技艺,在整个剪纸艺术中独具风格,形成自己特有表现形式,独领一路风骚,让全世界惊殊。
  回首沧桑,一望千年,剪一叶风云将曾经还原。华夏锦绣,天上人间,再剪一份祝福还有祥云一片。
  选自作者新浪博客
其他文献
孩提时代,某年春节过后的一个夜晚,家乡围屋的闲间里,屋内已座无虚席,其中大部分是从凤凰山水库工地回家过春节的乡亲。他们泡着从凤凰山上带下来的正宗凤凰单枞茶,经过高冲低泡洒、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极具诗韵的一番操作之后,就你一杯我一杯慢慢地畅饮,并品尝着各自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粿品:红桃粿、鼠壳粿、土豆粿、糯米粿、乌豆绿豆粿等等。场面非常之融洽活跃,按照大家的说法:犹如神仙过的日子。但神仙在哪里又有谁
期刊
摘要:《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为有子阐述儒家伦理价值之言。其末句“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的释义与句法结构为历来注疏家所争议。结合字义训诂、上下文语义对比分析、句法结构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对三个关键字“因”“亲”“宗”具体含义的探究,进而逐渐探明了此句的本意。“因”是“亲依”之意,是与“信”“恭”一样的人伦规范;“亲”是“亲依”之意,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亲近关系;“宗”是主体“因不失其亲”产生的有
期刊
端午节,我带着女儿回老家,母亲抱着两岁的侄女在村口迎接我们,只见她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泛起了灿烂的笑容,她摸了摸女儿乌黑发亮的长发,疼爱地说:“小雨这头发真好!”我特意看了一眼母亲的头发,那已经有些稀疏的头顶,又增添了一层白发,忽然有一种叫做疼痛的东西轻轻地滑过心头……  小时候,极其喜欢母亲那一头乌黑顺溜的长发。她经常编成一个大辫子甩在脑后,发梢用一根红色的头绳扎一个蝴蝶结,随着走路的节奏来回地舞动
期刊
高原的气息里,无时无刻不夹杂着酥油的味道。梦幻般的青海湖边有着仓央嘉措的回望,也许是在期盼诗中卓玛的到来,也许是在为自己的未来而祈祷。行走到这里,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何去何从,从这里走过,历史将成就一段千古迷案。  在安多藏区的青海,到处都有六世达赖的传说。他的诗集成为一些文人墨客学习和敬仰的佳品。却不为知,当年这样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被禁锢在佛教的礼制中,不得不厮守在宗教道德的边沿,精神上的放浪
期刊
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了秋天。這个偏远的小乡村也失去了昔日鲜艳的色彩。一个个起伏的山头都披上了深灰色的“风衣”,好一派凄凉的景象。  一日,心情郁结。寻三五个同事去爬山。说是登高望远,实则是要释放心底压抑的情绪。我们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疾步攀登,一路上秋风萧索,枯草蔓延。仔细想想,来这个小乡村工作两年有余,这却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走近它,走进大山。或许,是我从来没有想要融入其中的缘故吧!工作伊始,我心
期刊
蓦然惊醒!只能踩着秋的尾翼了。在树上、在田野、在山坡,还有歇在房前屋后的,关在深山院落的……那些苍翠的、金黄的、血红的、深褐色的缤纷色彩,已酝酿出一阵阵寒意。听!——冬的脚步正蹒跚而来,是霜降的前夕了。  终年耕耘在校园,日以继夜。这深秋的小镇被早起的老师唤醒,哨音准点吹响,学生公寓醒来,脚在夜的翅膀踩过;老师呼喝声在操场里,学生操练了,齐整的步伐与响亮的口号回旋在小镇的上空;老师在教室里穿梭指导
期刊
当我不止一次地看到——被风剪碎,在田野上摇曳生动的菜花时,我更多地想到了父亲平凡的微笑和母亲细密的絮语。  菜花,这种遍布大江南北,像芸芸众生普通而卑微的植物,碎碎念念风中的姿态,像极了摇头晃脑背书不求甚解的幼童,背着背着就出成果了。无论是观景的需要,还是餐桌上的菜色指数,都可用秀色可餐概括得名副其实。是粮油里的花,花中的油。独特的作物,决定了不事张扬的性格,像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爱,把握着俗世
期刊
行走在无数个秋天,感受却从未曾如今天这般浓烈过。北山,让我重新认识秋天!  曾经,看到花儿残败,树叶枯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凄迷;风起叶落,冰凉的雨丝在空中回旋后又重重的砸在我的脸上。摸着一天天厚重起来的衣服,那种悲秋的感觉似乎是一种无法抗拒的低沉,压在心头喘不过气来。  中学毕业的时候,老师赠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以当时的年纪和生活阅历,我只能悟出前一句,却怎么都无法想像后一
期刊
五月的草原上,候鸟早就从南方结伴而来了,它们成群结队地在青海湖边嬉戏,游泳,伫立。这个时节的我,常常喜欢在天刚蒙蒙亮时去草原呼吸湿漉漉的带着露珠和草的馨香的空气。  这时候,我总要与一群群飞到湖边的青稞地或油菜地里觅食的棕头鸥、鱼鸥不期而遇。它们不时发出“嘎嘎”的声音传递喜悦,每次看见我走近,总是戒备地铺起漫天羽翼。当然,也有一些贪吃的鱼鸥不懂得立刻飞走,它们舍不得刚刚长得盖过地面的鲜浓的青稞上那
期刊
适逢“五一”,与朋友相约野外踏青。315国道两旁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景象,不仅让我想起了亚甫泉胡杨林。历尽冬日严寒的洗礼,今日之胡杨是否又添新枝,又有多少新苗破土?  偶然的一次机会,与之相识在瑟瑟的秋阳里。因是深秋季节,遍野的胡杨林略显寥廓,多数细弱身材的树干,枝头早已被大西北独有的劲风剥落了彩妆。那摇曳着一身灿烂金黄的,多半是根深体壮的胡杨树了。他们伟岸挺拔的矗立在苍茫的原野上,似乎在告诉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