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的角度去评课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发现点评教师评课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据此,本文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三个观点:要树立从学生的角度去评课的理念;要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作为评课的主要依据;要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审视教师的上课行为。旨在给教师以启发,避免类似现象发生。
  关键词:评课;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7-0059-02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个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学的内容是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对象是初一男生。两位教师精彩的课堂演绎,专家的精辟点评,使笔者收获颇丰,同时也对评课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
  1.A教师的主要教学过程
  讲解示范双手胸前传接球-徒手模仿-单人持球模仿练习-“两人一球打太极”(双手持一球,面对面模仿蹬地、伸臂、屈臂、缓冲练习)-近距离传接球练习-远距离传接球练习。
  学生的行为表现:学生的技术表现:徒手模仿、持球模仿时,大部分学生的动作已经有模有样。近距离传球时,学生准备姿势正确,用力协调,接球时能做出主动迎球和引球动作。远距离传球时,除了传球距离增加外,学生的技术没有什么改变。心理表现:在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中,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练习被动。
  教师点评:A教师的课上得很好,优点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合理,教学步骤清晰,特别是在教学中采用“两人一球打太极”,很好地解决了传接球的难点。应该说,这是一堂很好的技术教学课。
  2.B教师的主要教学过程
  (1)B教师预设的教学过程
  尝试各种传接球-讲解示范双手胸前传接球-徒手模仿-单人持球模仿练习-“两人一球打太极”练习-近距离传接球练习-远距离传接球练习-看谁传球快游戏。
  (2)B教师实际的教学过程
  尝试各种传接球练习时,大部分男生持球正确,能协调用力传球,接球时主动迎球和缓冲,但存在腿站直传球的问题。对此,B教师对原教学设计及时调整:讲解示范双手胸前传接球-两人近距离传接球-自选距离传接球-传球比多游戏-两人前后互换位置传接球-两人左右互换位置传接球-原地运球与传接球的组合练习。
  学生的行为表现:学生的技术表现:学生不仅掌握了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而且通过多种手段的练习发展了传接球的能力。心理表现: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练习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运动负荷:练习密度为45%,平均心率为125次/分。
  教师点评:B教师在本堂课的设计上动了脑筋,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练习效果和积极性非常好。但B教师没按教案进行教学,他的教学跨度很大,是典型的课时教学单元化。
  二、分析与思考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如果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评课,不难发现第二节课比第一节好。因为对技术简单的双手胸前传接球,而且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可A教师制定了一个难度低、缺乏挑战性的目标,采取了单调、枯燥的手段,并且在教学中发现了问题又未适时地调整。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气氛沉闷。而第二节课,B教师虽然制定了一个难度低的目标,但他考虑借班上课的因素,在教学中设计了尝试练习,在尝试练习中,他发现学生的基础较好,及时调整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步骤。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什么两节课呈现的效果与评委的点评截然相反?主要原因是点评教师未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评课。点评教师一般是当地有名的教师,他们在评课时都未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窥一斑而见全貌,可见该问题具有普遍性。究其原因,一是没有树立从学生的角度评课的理念,二是不知道怎么评。对此,笔者结合此次教研活动谈几点思考。
  1. 树立从学生的角度去评课的理念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评价课堂教学的一个新视角,因此,教师要树立从学生的角度去评课的理念。当然,树立一个理念需要经过知、信、行三个过程。知就是知道理念,信就是相信理念,行就是实践理念。只有做到知、信、行相统一时,才说明教师具有了这个理念。目前,部分评课教师虽知道该理念,但不相信该理念,更谈不上实践该理念;也有部分评课教师知道该理念,也相信该理念,但不实践该理念。对于这些教师,一方面建议其加强学习,深刻理解从学生的角度去评课的理念。另一方面要进行两个转换,一是评课“关注点”的转换,教师要由“关注教师”变为“关注学生”,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关注“教得怎样”转换成“学得怎样”。二是听课时教师角色的转换,即由教师转换成学生。评课教师要暂时放低自己的身段,带着一颗学生的心,以学生的身份去听课,与学生一道去体验和享受教学。总之,树立从学生的角度去评课的理念,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理解和实践,并通过这些措施不断强化,使之自觉作为其行动的指南。
  2. 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作为评课的主要依据
  写论文时,为增强说服力,我们强调以事实和数据进行论证。同理,评课也要做到以学生的行为为依据,评课必须从实际出发,从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测量到的情况出发,不能想当然。只有这样才能使上课教师和观摩教师信服。如笔者前不久观摩一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课,在课的结束部分,上课教师采用篮球裁判操放松。大多数观摩教师认为该教师很有创意,他们认为将篮球裁判操运用于放松部分,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一些裁判手势,而且达到了放松的目的,一举两得。笔者没有人云亦云,而是课后询问了学生的感觉,据此,笔者在点评时对裁判手势操提出了疑议。
  通常表达疑议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逻辑推理法,采取该方法的教师通常这样点评:主教材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上肢比积累,需要放松,而教师却采用上肢运动较多的篮球裁判手势操进行放松,达不到放松的效果。这种点评逻辑上成立,但缺乏学生行为的支撑,因此主观性强,说服力不足。另一种点评是逻辑推理结合事实点评法,这种点评方法客观性强,具有说服力,笔者采用该方法点评:上课教师采用裁判手势操,想法很好,但从课后的调查来看,学生普遍反映学操时身体和心理没有得到放松。因此篮球裁判手势操在本课不仅没有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反而加大了上肢的疲劳程度。正确的做法是,裁判手势操安排在准备部分,结束部分采用一些放松手臂的练习。在这种点评中,笔者在进行逻辑推理的同时还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阐述,因此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当然,从学生的学习行为角度评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哪些方面。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技能目标的达成率、运动生理指标、学生参与练习的广度和深度等。这些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的行为,可在课堂中观察,如技术的进步及学生的笑容、汗水、练习的积极性;另一类是隐性的行为,在课堂中观察不到,须通过测试和课后调查才能了解,如运动负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感受等。教师只有准确了解这些资料,才能使评课具有针对性。而要准确了解这些资料,教师听课时须认真记载。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类别,教师须采用不同的记载方法。对显性的学生行为,如技术和情绪的变化,自主、交流与合作的效果等,可采用手机摄像法、拍照和笔记录;对隐性的学生行为,可通过课后调查的方法进行获取。为了提高观摩的效果,教师可事先学习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了解教师上课中可能出现的亮点,然后提前准备好记载的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载,如摄像、测试和调查法等,教师可与同伴合作完成。总之,教师要想办法记载学生课堂上真实的行为,然后进行处理运用于评课中,以提高评课的科学性,使评课更接地气。
  3.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审视教师的上课行为
  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评课到底怎么评?笔者以为,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评课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去审视教师的教学行为。下面笔者结合上述教学过程谈三点看法。
  (1)从学生的角度评运动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评价运动技术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技术经教师教学后是否有进步,如果没进步,那就是无效的技术教学;如有进步,那就是有效的技术教学;如果进步很大,那就是高效的技术教学。A教师采取了五个教学步骤,单看这些步骤,层层递进,似乎很有效,但从学生的技术变化来看,技术教学比较低效。其实,A教师可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课前了解学生的基础来制定一个合适的教学目标,或发现问题后能像B教师一样及时地调整,就能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2)从学生的角度评教学手段的创新
  有些教学步骤看起来很好,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时却不恰当。如A教师针对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传球的重点和难点,他采用“两人面对面打太极”的方式进行突破。应该说很有创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评委也对该练习给予很高评价。但笔者在现场发现,大部分学生引球时身体后仰,传球时身体过于前倾,这与正确动作有很大差别。因此,从学生的角度评价,该练习不仅没有解决重难点,还容易出现错误动作。正确做法是,教师课前要对该练习进行实践,明确做该练习应注意的事项,或者课中发现该问题及时调整,就能使创新的手段产生积极的效应。
  (3)从学生的角度评教学计划的调整
  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是生成的,面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师须及时做出调整,以变被动为主动,变失败为成功。但调整的效果如何?我们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B教师在尝试练习中发现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他没有按事先制订的计划进行上课,而是果断地调整计划。从课后学生的行为表现来分析,B教师的调整非常恰当。
其他文献
摘 要:技能是学生对所学习运动技术内化之后得到的一种能力,也就是说,体育教学中应通过技术的习练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基本运动能力。本单元教学依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的理念,从技术维度出发,探索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和特定的教材内容,如何构建技术单元、如何实施技术教学。  关键词:技术维度;单元教学;边练边教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
4月底,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春光明媚的操场上迎来了孩子们期盼已久的趣味运动会。“毛毛虫”总动员、“财源滚滚”、一穿到底、迎面接力等游戏内容让同学们乐此不疲,欢呼声、助威声此起彼伏。本次趣味运动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融主动性、趣味性、全员性于一体,真正做到了班班搞活动,人人都参与,有创新、有特色,让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运动,欢乐在于运动”。  从去年起学校运动会的形式
东北三省第八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研讨会期间,笔者观摩了此次盛会中的所有展示课。常常会因教师的睿智、教师的精彩问题引导而心生佩服;也会因教师在课的结构中心思缜密的逻辑衔接、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以及多样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组织,而赞赏不已。在观摩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思索,教师怎样才能上出一节高水平的教学课?换句话说,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什么样的教学素质?下面将我在观摩中的收获与自己对体育教学的见解,
据我市学生体质监测数据表明,2010年以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有不少学生跑不完1000米,立定跳远跳不到1.5米,近视率、肥胖率居高不下,身体素质令人担忧,同时也有些教师患上了颈椎、腰椎等职业病,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为此,我局在深入学校调研,与家长座谈,请教专家之后,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校推行立足常规体育工作,狠抓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实施“1 1”(即长跑运动加特色活动)校园体育活动模式。经过实践,
听——嘹亮的口号,响彻云霄;“1234567、阳光健身跑第一”;“我运动、我健康、我参与”;“我快乐、我坚持、我胜利。”  看——整齐的步伐,英姿飒爽;高抬腿跑、后踢腿跑、侧向移动跑、自然地形跑、迎面接力跑,跑的内容、形式丰富多采。  思——“快快乐乐跑出生命的律动”;“每天快乐跑一跑、健康学习一整天、幸福生活一辈子”。  一师附小的师生们积极响应市教委的号召,克服学生多、生均占地面积小的困难,生
春天又快来了,而占春的人却走了,  他,一辈子以春为名,与春同在。  他出生在一个马年的早春,父母祈盼着他能占守住春天,第二年,日本人来到他的家乡,那年的春天变得好冷。  十九岁的他,迎来了共和国的春天,那晴朗的天让人真喜欢,使命,让他走上了学校体育管理的岗位,一个恰似春天的事业。  勤勉的他,开始恶补苏维埃式的革命教育理论,  从此,共和国学校体育的春之大地上,步步有着他的足迹。  1965年的
摘 要:基于高中模块教学的目的以及排球运动项目的特征,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分析法等,对中学排球教学现状予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高中学生“会排球比赛”的技能学习质量标准,反思与重构排球垫球的教学思路。研究指出,造成排球教学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排球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以及依据标准实施的有效监督与评价,从而导致教师在“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上的自由、茫然、低效,导致学生“会技术但不会
【编者按】:浙江省体育与健康“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针对目前体育中考分数和重视度的不断提升,如何使初中三年的体育课受到学生的喜欢和欢迎,不至于变成人人生厌的“训练课”,成了众人焦点。本次研讨活动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展开,既有研讨课、主题评课,也有互动交流和专题报告。  浙江省叶海辉老师、吕江俐老师、费超超老师从“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的视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健身育人”为指导思想,依据2011年新颁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二的要求来设计和实施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尝试学习不同类型的教材,目的是拓宽学习领域,掌握不同的技能技巧。以发展学生柔韧性、协调性、身体力量为目标,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  二、教材分析  手倒立是体操中静止动作之一。它是用手掌撑地,头部朝下,两臂和两腿均伸直的
作为一名今年刚上任的小学体育教师,笔者信心十足,对教学充满着无限憧憬。自认为凭着这股干劲和自信就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刃有余。一个多月的教学实践,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处处碰壁到怀疑学生,再从确定自己教学实践能力的缺乏到尝试成功。笔者从泥潭中爬起,彻底醒悟。下面与大家分享自己一个多月的教学经历和心得,谈下小学体育新教师的前期工作——五个“必须”。  一、先前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扭曲理解  由表1可知,开学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