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xiaoliyan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也就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无疑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观,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关于作文,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写作文。”叶老先生这番话言简意赅,点明了作文对于任何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终身受益。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还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句对写作的要求来看,强调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竭力教育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树立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好学风。记得在一张测试卷上,我曾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我叫邴建雷,同学们常常说我:“大饼!大饼!哈哈……我要吃大饼”!同学们每次说完,我都会很不开心,也会找一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在学校里,没有一个人会喜欢我,甚至都讥讽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匆匆地来到了学校,同学们正在教室里等着嘲笑我,我走进教室,他们就大喊:“哈哈……大饼!你家是卖烧饼的,明天给我们多带来几个,给我们尝一尝……”我总是说:“我不是卖烧饼的,你们要吃,去小摊买,我家没有!”可能这样可以让我的心里会好受一点。我不知道我应该怎么办才好,只好遮盖起来。为什么我会姓邴?为什么我会在这个学校里读书?为什么同学们不来安慰我反而讥讽我?……
   点评:说实话,该同学平时的作文并不怎么流畅,没想到这次的文章却能一气呵成。究其原因,这件事取之于他自身的生活积累,长时间的心理压力,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内心思想的独白和真实情感的倾诉,使本文独放光彩。我以此为契机,再次对学生强调:作文是一种自我精神性的实践活动,它与自我心灵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真实就是美。
  
   二、端正教师的角色观,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人格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育者人格的作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证明,教师人格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教师要自觉、积极地自我塑造,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学识功底厚实、热爱学生的人。
   教师的一言一行会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受到教师责任心的感染,从而认真、负责地从事学习,相信会逐渐形成有责任心的人格;而触动孩子们自己心灵的话语,在他们的心灵中培植了真、善、美的幼苗,让他们渐渐学会欣赏、学会分享、学会赞美、学会感恩。
  
   三、优化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人格教育
  
   (1)阅读中渗透写作,陶冶学生的人格
   通过阅读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发表情达意的心理冲动。具体地说就是在文本解读活动中达到沟通与默契,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让语言激流宣泄出来。
   (2)生活中生成作文,升华学生的人格
   “生活作文”是“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同时,通过以生活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性的人格”。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广开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生活看成七色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而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烦恼,一种包袱。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
   (3)让作文成为载体,及时关注人格教育
   每一篇作文都可以成为师生沟通的载体,一句句、一段段文字无处不隐含着孩子的思想、灵魂,教师若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去体验,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某种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和学生取得共同语言,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及时采取谈心、沟通等方式,矫正学生的一些人格上的不良适应、人格双重倾向问题,以防患于未然,这不失为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渠道。
其他文献
历史学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可归纳为阅读理解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整理归纳能力,分析与运用能力等等。其中,阅读理解与整理归纳是基础,表达与运用是结果。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记住多少历史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增强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养成历史素养,形成历史智慧,从而为学生的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高考加强对能力的
摘 要:构建和谐课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如何构建政治课和谐课堂进行了论述,即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学生与学生的和谐、教学与生活的和谐、学科与学科的和谐,并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构建和谐课堂对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 和谐课堂 班级管理     “和谐社会”是当下的热门议题之一。实现社会和谐,彰显美好生活,始终是人类孜
新课程改革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活力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源泉。新课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还学于生”,要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这充分体现新课程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采取哪些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焕发课堂的活力呢?     一、巧设悬念,诱发学生求知欲      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具有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它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一、审题中,确定德育导向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在审题中确定德育导向就是指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题目的要求,弄清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   小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少,知识经验贫乏,
在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改革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和教改方向。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历史课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成为广大教师研究、思考的一大课题。我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目的:研究并分析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伤患者86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
摘 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影响排球跳发球技术稳定性的基本因素。主观因素包括心理素质、技战术水平;客观因素包括比赛性质、现场赛况、运动员的体能,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排球 跳发球 稳定性     排球比赛是从发球开始的,质量高的发球,不仅可以破坏对方的一传,使对方不能顺利的组织有效的战术进攻,而且还可以直接得分。发球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发球队员的情绪,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整场
摘 要:为使素描教学成为既富有扎实基本功又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客观的认识并把握素描的表现技法和艺术本质,必须先认清素描的三个特性,即素描的再现性、表现性和民族性。   关键词:素描 再现性 表现性 民族性     素描在中等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与艺术院校一样,同样受到高度重视。探索素描教学应以艺术哲学、美学为依据,提示艺术的本质,挖掘人的思想力、创造力,使素描教学成为一个既富有扎实基
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在这一活动中,教学双方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因而,教学活动虽以传递知识信息为中介,却又时刻离不开人所固有的因素,教学可以看成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有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来优化课堂教学应该得到普遍重视。而对于像物理学这样的本身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来讲,如何巧妙用情感因素,提高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