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思政APP的创新路径设计研究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feiw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APP(客户端)已经进入了日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对于高校大学生群里来说,他们是使用APP活跃程度最高的群体。因此,运用基于大数据的APP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尤显必要。高校可以厘清大数据思政APP的特性和使用困境,根据其特点来制作出一个具有高校思政属性的APP。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思政APP内在地包含思政课堂、我的社团和党支部建设功能。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APP;路径
  一、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思政APP的特性
  智能终端应用即APP 由于其具有便捷、迅速、小巧以及可个性化定制等特点,在信息服务和知识传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其功能强大、内容丰富、拓展性强的应用特点也受到使用者的青睐,App 的这些特点符合青年大学生敢于尝试、愿意挑战的心理特点和需求。[1]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APP呈献的更多的是精准性、交互性和工具性的特征。
  1精准性
  所谓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思政APP精准性的逻辑是,通过大学生用户的行为(包含社交数据、听课数据、搜索数据、浏览页面数据、参与活动数据)的大数据分析,按照不同的兴趣、特征、定义和分类人群,再根据不同用户的标签来推送精准化消息的过程。在大数据时代,思政教育的范式已经在悄然转变,那种灌输式的教育不适合当今高校教育的趋势。因此,在高校思政APP中根据每个人的喜好做到精准化推送尤显必要。
  一般情况下,利用大数据技术推送有两者模式。一是利用第三方精准化推送平台,把服务商提供的实现软件产品功能的工具包在后台嵌入,通过可视化操作对指定用户进行推送消息,增强用户粘性。二是利用思政APP的消息功能,通过可执行代码的模式让它自动识别,继而推送给用户的形式。这样做的有益之处就在于APP可以实行自己判断的功能。
  2交互性
  大数据时代之前的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客体是分明的,在思政APP出现之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呈献出社群特征。这种以APP为载体的社群去中心化明显,自由结构替代层级结构,即教师和学生在社群中相互交融学习。通过该APP,学生还可以直接使用“通信”功能和教师交流,做到消息的实时共享和传达。APP和传统的PC端不同,它真正做到了不受时空的局限。思政APP通过物联网,可以感知用户的真实想法。APP不再是虚拟的载体,而是重要的社群交流工具。师生之间的交流、线下的社团活动、党支部建设都可以通过思政APP来帮助完成,虚拟性和现实性在思政APP中得以融合。
  3工具性
  该APP的工具性不仅仅在于辅助思政课程应该如何上的更有效率,而在于根据海量的数据来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思政课堂模块、我的社团模块和党支部建设模块基本上囊括了高校思政的各种形式。因此,其功能性就大为增强。值得注意的是,思政APP和其他市面上出现的APP不同,它是一个以思政课堂为核心、其他功能为辅助的立体教育终端。通过一个装载在智能手机上的APP就可以打通和贯连高校思政教育的所有环节。与此同时,降低了师生时间成本、缩短了使用路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都是思政APP工具性所带来的优势。
  二、高校思政APP的使用困境
  1高校思政APP种类单一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高校对思政教育类的APP运用的情况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领域,而且多以微课堂和慕课的形式出现。如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的四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仅仅上线两个月,全国就有5.6万人参与其中。然而在讲究思政融媒时代的今天,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仅仅是网络课堂是远远不够的,综合运用图像、视频、漫画、有声读物等多样化的形式才符合当代95后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特点。
  2高校对思政APP的投入不足
  不能忽视的是,校园软硬件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投入的不足,也成为了高校思政教育APP掣肘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全国绝大部分的高校都有4G网络覆盖,但是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校园网的WIFI,尤其是在偏远落后地区。如果用4G网络接受思政数据的话,那必然会给尚无收入的大学生造成经济上的负担。如果在2879所全国高等学校实现校园WIFI全覆盖,那更是天方夜谭。连基础的网络覆盖都不能保证,高校思政教育APP就无从谈起。
  3高校思政工作者对大数据认知不足
  高校思政APP专业素质人才的缺失。一般而言,高校思政工作者承担着引导者的角色。就目前情况而言,高校思政工作者大多数都是社会科学类专业出身,对大数据以及APP的使用情况不甚了解,对大学生使用思政APP所产生的数据不知道如何运用。还有一种情况是思政工作者懂得运用大数据分析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但是如何将数据转变为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具体行动和思维也是一道难题。
  三、高校思政APP的功能分析
  1.思政课堂功能
  就当下的情况来说,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高校教师和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来完成的。在前大数据时代,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主体性更加突出,他们的意识形态呈现出弥散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以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灌输理论的教育方式,忽视了与大学生的交互性,这就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大数据的引导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运用新手段、新方法、新思维来进行思政教育工作。
  思政课堂是高校思政APP最重要的一个模块。它包含了课程提示、课堂签到、课堂作业和我的笔记等功能。思政課堂不仅包括了本校学生必须要学习课程,其他学校优秀的课程视频也在其中。
  课程提示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个必不可少的功能。与高中时代的课程相比,大学的课程在时空的分布上显得杂乱无章,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课程管家”来提示大学生去上课,从而确保课程的上座率。依据校历设置单双周,将学校教务端的课程数据导入个人APP中,最后系统可以根据个人的思政课程进行闹铃提示,从提高上座率。   课堂签到是实现思政课程上座率的另一个重要功能。以往的思政课往往是大班教学,光是点名都要十五分左右的时间。如果采取抽点的方式,则不能覆盖所有人群。而思政APP课堂签到既满足了管理层对教师的考核,也能对学生的考勤进行管理。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签到数据进行实时管理,签到异常会自动提醒。也就是说管理层可以从数据流方案中取得有价值的信息。在全球定位系统、爬虫技术和HADOOP系统的综合运用之下,高校管理层通过签到数据的动态变化来研判该班级的整体考勤。通过日报表和周报表对考情异常的师生进行提示,达到提高出勤率的效果;此外,为了防止他人代签到的情况发生,该APP和固定的手机绑定才能签到成功,这也杜绝了在传统形式带点到的情况发生;考虑到数据主体(师生)的庞杂性,该软件也支持根据不同时间和班级来设定签到规则,大数据的精准匹配性在此处又一次发挥了作用。
  课堂作业则分为判断题、选择题和综述题。判断题和选择题主要考察大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该类试题可在课堂完成,系统会根据正确答案来自动判断对错。综述题则是考察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此类试题大学生在纸质作业本完成后可拍照上传,教师可随时随地通过思政APP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相关的意见。通过评估和反馈机制,学生可以对自己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教师则可以通过大数据的聚类分析看到可视化图表,根据不同的子集来改善相应的教学方案。
  我的笔记包含新建笔记、删除笔记、分享笔记和笔记搜索等功能。学生可以根据听思政课的节点来做笔记,最后会把一节课的零散的笔记汇聚到一起以便学生可以整理该内容。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笔记还支持分享功能和拍照上传功能,即学生自己决定是否把笔记分享出去。另外用户可以根据该笔记的好坏进行评分,每月排名的前三位有积分奖励。
  2.我的社团
  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在社会资本的挟裹之下,大学生社团出现了商业化运作的趋势。这样一来使得校团委对大学生社团的监管难度增大。大学生社团和社会资本的相结合导致了其目的的趋利性和手段的功利性,这与高校的思政教育的模式是完全不相符的,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题。再者,高校社团的种类多而不精,比例严重不协调。据姚洪章统计表明,在理论学习、学术科技、社会实践、文娱体育、兴趣爱好类的社团中,文娱体育类大学生社团的平均比例达到了社团综述的52.60%。[2]然而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类的社团却屈指可数,实际上,这类社团是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这类社团的缺失掣肘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发挥。最后,高校社团管理混乱,领导者素质良莠不齐。一般而言,高校社团挂靠在校团委,但真正开展活动还是要依靠社团的负责人来推动。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团活动教育功能不清晰、社团骨感和社团成员素质偏低这一系列的问题则大大影响了高校思政功能的发挥。本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运用大学生社团载体来传播正能量,但由于组织制度的原因,其效果也往往大打折扣。
  唐宇钧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六重功能,如“自我服务功能、技能训炼功能、文化嫁接功能、激励凝集功能、骨干培训功能和社会适应功能等”[3]。本应该起到育人作用的高校社团如今呈现出功利化的趋势。大学生为了获得学分和优先入党机会而加入社团,真正想提高自身素质的学生可谓是凤毛菱角。因此高校思政APP中的“我的社团”功能应运而生。“我的社团”由详情简介、社团活动和活动相册三大模块构成。大学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和社团的社长进行沟通来决定是否加入社团。
  APP不仅仅是大学生申请加入和了解社团的一个工具,它还承担着校园活动的作用。通过社团一系列的活动,尤其是APP线上活动的引进如“我和国旗合个影”、“祖国,我想对你说三行诗大赛”等APP线上活动)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育成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良性塑造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同时,将“我的社团”增添到思政APP中一方面拓宽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同时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感染力。通过大学生社长的桥梁作用,将最新的思想教育内容巧妙地植入到社团活动当中去,借借助大学生可接受的方式,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党支部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难点。就现实因素而言,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着如下问题:第一是考察之难。从一个共青团员转变为中共党员,这期间要经过理论考核、干群考核等一系列程序。为了方便管理,一般而言,中国共产党高校委员会组织部都采取表格化管理的方式,《入党志愿書》、《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大学发展党员综合材料》等手册都是必须填写的内容,也就是说,现行的党建工作主要是静态的考察方式,而且存在着考察指标不精细的问题。第二是管理之难。高校学生党支部人数庞大,专职从事党支部工作的人员极少,导致大学生党支部活动僵化和形式化,这将严重影响到党建活动的效果。因此,建立一个动态的、实时的、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党建APP势在必行。
  在大学生党建模块,最新资讯、组织活动、党建微课堂、党员考核和实时互动模块。最新资讯是由党中央以及各级党委最新的消息组成。由于大数据的精准性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做到每个大学生的获取的信息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大数据系统会自动记录大学生的兴趣、年级段、短期的点击行为等数据,再辅助以大学生应用场景的特征(即在何时何地看),个性化的党建信息呼之欲出。在组织活动方面,APP填补了以往线上活动的空白。同时该模块也能够实现活动照片、心得和体会共享的环节。在党建微课堂方面,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党的知识,系统也会统计大学生的行为数据,继而更好地推送相关党课学习资料和信息给本人。党员考核也是党建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每日答题、定期心得、思想汇报、干群意见反馈等环节,将原先表格化的纸质文件用数据方式整理出来,并辅助以客观的考评标准,这对党员考核来说是一次创新的变革。实时互动板块在专注于大学生党员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沟通情况,其特点就在于即时性和隐蔽性。也就是说,当大学生对于入党问题产生疑惑之时,其就可以通过实时互动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郑光明,张律. 利用智能终端App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信息化平台[J]. 科技望,2016,(21).
  [2]姚洪章.谈大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11,(03)
  [3]唐宇均.构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多元化发展途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5)
其他文献
摘要: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使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知名度的一种新型的科学的系统旅游。全域旅游突破了传统的观光旅游,人们的旅游活动更加广阔,是创新时代的一种必然趋势:全域旅游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升级,使得旅游产业和旅游事业能够协调发展。  关键词:黄山市;旅游;全域;发展  1、全域旅游的特征  (1)全域旅游的全局性  全域旅游的全局性主要是將旅游、生态、环境、服务等进行系统性的、全方
期刊
京剧的再次崛起需要一个故事,这次故事的主角就是张火丁。  ——知名学者、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  下足功夫,气象自来。这句话用在张火丁身上最是洽切不过。张火丁为赵荣琛的关门弟子,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京剧市场普遍低迷,独张火丁异军突起,成为一个当代的梨园奇观,被喻票房第一人,更有甚者,称其为四大名旦之后最具“偶像级”的青衣。这就是所谓的“张火丁现象”。  2014年4月,张火丁激流勇退,告别舞台悉心从
期刊
摘要:拓展训练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新型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以逐渐提高参与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尤其是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素质拓展训练在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保证训练效果能够满足基础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 ;高中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面临着至关重要甚至能改变命运的升学考试,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媒体技术也在快速提升。目前在我国的媒体大环境下,人们对于新闻编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断丰富着它的内涵。现在世界的经济不断朝向全球化转型,因此针对新闻编辑行业也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新媒体平台,对新闻编辑行业进行创新发展。本文就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编辑的角色转型为主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编辑;角色转型  我国对于新媒体方面的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使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以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与方法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主要依据,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注重中职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中职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养技能型人才,从而促进中职教育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人才培养方式  引言:  中职教育
期刊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海外留学从而接触到西方学术的测估,许多学生就到底是西方以论文形式测评更有效还是中国传统的考试更好的得到学生习得的成果这一观点各持己见。这篇文章是一篇基于开放式问题和从采访中得到的数据分析的定性研究论文。本论文涉及耗时半年,涉及七名被访问者。这篇论文从学生到观点来更好了解这两种不同方式的差异和利弊。  关键词:测评;西方;采访  文献综述  随着在海外日益增多的中国学
期刊
摘要:明代书法分为前、中、后三期。明代前期的书法以继承宋代、元代帖学为主,书法以复古为主,由于明代的统治者大多喜爱书法,因此,明代的帖学得以发展。但仅沿袭元代传统,尚未形成特色。明代中后期书家纷纷进行探索和实践,在书法艺术中寻求突破。  关键词:书法; 复古; 台阁  明代帝王对书法的热爱,所以便以书艺择仕,加上帖学之风,"简牍之美,几越唐宋",导致急于功名利禄者笔墨纤弱,由此出现了"台阁体"。明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于房屋建造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情况下,房屋施工技术、尤其是冬季房屋施工技术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因为我国所处纬度相对较高,所以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冬季气温较低,冰雪频繁,对于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是较大的。本文通过对冬季施工的影响因素以及技术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冬季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冬季;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期刊
摘要: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受到了广大汉语学习者的喜爱,但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从中国书法文化教学和传播的原因着手,旨在讨论中国书法中最适宜进行文化教学和传播的内涵,并辅之以多样的传播方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试论其可能实施的传播模式。  关键词:文化传播;教学;中华文化;中国书法;内涵  一 选择书法作为中华文化传播内容之一的原因  作为“文人四艺”的中国书法,是一门古
期刊
摘要:本文从书法概念入手,以思想感情为脉络,强调“书贵有情”的创作思想,指出了书法学习和创作中的几个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书法创作;感情;写字;临摹;模模糊糊  中国书法是以简练的线条造型,表达内心复杂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古字“書”的写法为上“聿”下“曰”,“聿”就是笔,“聿”的篆文“ ”,像用手握了笔,笔杆下扎了毛。“曰”是说话的意思。所以“书”就可以理解为“手把笔进行说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