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数学实践作业,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5681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提出
  小学低年级数学试题中出现的“解决问题”实质是以前的应用题,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取材于生活、生产以及其它学科,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在小学数学中,通常是运用加减乘除运算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实际问题的简化和模拟。这种解决问题题型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的文字认读能力和图片理解能力有较高要求。但从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测试情况看,有部分学生对“解决问题”图片中的数学问题及数学信息的理解上有较大障碍。例如:图书馆借走12本书,还剩下39本,图书馆原来有多少本?很多学生看到“借走”“剩下”这两个关键词的第一反应就是用减法解决问题,其实不然,学生们还没有学会先去看问题、数学信息,找到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二、原因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因此,他们在学习复杂知识时需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以帮助他们理解。联系生活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课后复习中。根据笔者随堂听课的情况,课堂中的知识生活化情况较好,所以本文暂且不讨论。但课后的知识生活化情况较为复杂,教师们为了应付教学压力,课后所布置的作业更多偏向于书面性的,这种作业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实践作业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将生活中的经验应用于学习中。因此,笔者认为适当布置实践作业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一)设计调查类实践作业
  调查类实践作业以采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为主,并以文本的形式呈现。这种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并通过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例如,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中《跳绳》这一课,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体育课时举行一分钟跳绳比赛,记录3名同学的跳绳数,最后提出并解决自己的数学问题。记录方式不限,但要以文本形式呈现。学生们有的用文字记录,有的用表格记录,还有的用画图记录,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记录同学的跳绳成绩。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多种多样,其实质为“比较”“加与减”问题。这一实践作业不仅让他们了解统计知识,也将“比较”和“运算”融入到具体情境中,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体验类实践作业
  教育实践表明,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的知識才是最深刻的,才能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因此,教师可设计体验类实践作业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教师可以布置生活购物的作业,具体的作业设计。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估算的作用,了解人民币面的大小区别,元角间的单位换算与计算,理解“付钱”与“找回”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制作类实践作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制作类实践作业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生活经验或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实物上,它是验证数学知识的最好体现,也是学生创造性发展的集中表现,深化了学生的数学认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与除》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旨在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的同事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设计了如下的实践作业:画一画,写一写,请你仿照数学绘本故事,编写一个蕴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计算的故事,并配上合适的插图。该实践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将生活情境以画的形式呈现在纸上,并将数学计算融入绘本中,既满足他们绘画的渴望,又巩固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还一定程度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不论调查类、体验类还是制作类实践作业,这都是对传统家庭作业的一种创新,它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将数学知识很好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了理解信息与问题的机会,间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改变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式的习作评改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尝试开展学生自主评改习作,让高年段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中提高写作水平,一直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也是我所追求的。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存在“好句的点评不到位”“建议限于表面”等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在习作互评时有话可说,有法可依,结合靶标评改的实践研究,把批阅式阅读与靶标评改整合起来,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教会学生“点金术”,赏
期刊
统编教材中收录的散文颇多,分散于各个年段中承担着语文要素的训练任务。散文种类也多,不同作家写的散文体质也各不相同,但也基本遵循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营造意境、抒发作者在生活中的人生经验和内在情感这一特征。  统编教材双线组织单元,“兼顾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散文的语言别具美感,更值得学生辨析与品味,值得学生积累与内化。教材从三年级起,语文要素分为阅读和表达两类,各级各篇的散文对应的语文要素不同,教学要
期刊
4年前,我园在越秀区特殊教育一期及二期提升计划的工作推动下,努力探索学前融合教育工作,包括特殊儿童干预的工作流程、干预形式、专家引领、资源联动、融合环境的建设等。随着对多种障碍类型特殊儿童的不断了解,在学前融合教育的深入与进程反思中,我园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学前融合教育模式——四维一体的学前融合教育模式。本文就自闭症儿童林林为例,采用我园前期实践探索出来的学前融合教育模式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期待可以
期刊
2016年教育部门在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阐述了当下的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向就是:“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小学生学习探究,把知识内化为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其实就是围绕“把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把“被动接受变成自主探究”“把呆板的数学思维边换成灵活高效的多维思维”这几个方面进行数学教学。下面将结合实践案例来摸索
期刊
一、教学实践,发现问题rn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学生感觉课堂可以听的懂,课下不会写,考试知道题目很熟悉但想不出来.老师授课也出现相同的问题,课堂有讲解,考试学生不会写.平时教
期刊
一、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一)语篇的处理模式过于单一。在我校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大部分老师的教学流程都趋向于:单词教学→句型教学操练→听录音→回答问题→讲解难句→完成练习,单词、句型的教学还脱离语境。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包括了“听说读写”,看起来也环环相扣,但所有的课文都这样教学,学生当然会觉得无趣,没有提升的空间。  (二)强调短语、句型学习,忽略语篇结构和阅读技巧的指导。在课堂上,老师会
期刊
识字与阅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在阅读中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针对低年级孩子识字量少,理解能力有限等特点,如何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是先学习课文还是先识字?到底识字是重点,还是读文是重点?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好动、爱玩、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针对这些特点,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觉得识字是一件容易的、轻松的、快乐的事儿,学生才喜
期刊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质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强调的是学生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兼备
期刊
教师在课堂授课的同时,对阅读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使学生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科学地阅读,既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量,又能提高學生阅读的质量。  一、引入微课进行阅读教学  “微课”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将教材中的内容以碎片化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的一种数字资源。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了解清楚,阅读素材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本,要适当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视野,认识到不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養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把语言学习与传统文化元素紧密结合起来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当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相对应的语言知识不匹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