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树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四月的季节,樱花似雨般飘满了整个院子,明黄色的迎春花一簇一簇从山野弥散开来,粉色和白色的玉蘭错落在路的两边,拂风的杨柳,嬉戏的燕子。我绕着湖水,坐在一棵长着新芽的树下,春木的味道,让我想起了我的桐树。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桐树,爷爷总喜欢搬一把摇椅躺在树下。吱吱呀呀的声音和风吹叶子的声音,爷爷的轻鼾声和树上的鸟叫声,阳光透过树缝洒下的细碎的光影,放慢了时光的脚步。
  那里本是一块空地,爷爷年轻的时候,觉得这棵桐树长得好,于是绕着桐树盖了一个家,渐渐地,这条路就有了人住,村子里的桐树差不多都是爷爷那一代人种下的。我家院子里那棵桐树是附近长得最好看、最高大的一棵。繁茂的树叶遮阳避雨,粗壮的枝干绑上绳子就可以荡秋千,是我们这群孩子经常嬉闹的地方。每年三四月,静静地躺在床上,好像就可以听到桐树抽出新芽的声音。
  村子里的桐树除庭院和门口,大多都是顺着路栽的,上山的树,下沟的树,到处都是。有一天,我看到一只长尾巴绿色的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跟着它跑进了一大片野地里。等我环绕四周找寻鸟的身影时,才发现所有的方向都长着相同的树。其实那时候,我离小路并不太远,但是我从小就不认路,又慌了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哭了一阵后,我抬起头,恍惚间看见几排高高的黑色的枯枝,等我跑过去,惊喜地发现干巴巴的两排枝干中间有一条小路。我赶紧擦干眼泪,像只快乐的麻雀,顺着两排冬天的桐树跑了出去。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东奔西跑,交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在春天开花,夏天长叶,秋天落叶,冬天就变成了干枯的树枝。
  后来,我慢慢长大,村里的桐树愈长愈茂盛。一到春末夏初,村子里到处弥漫着桐花的味道,浓浓的特殊的香味。每天下午四五点钟,我一定是在某棵桐树上,摘下一朵淡紫色的花朵,顺着花瓣撕下,露出里面鹅黄的细小的花蕊,然后用手搓出花粉,趁着风,从树上撒下来。那时的我始终坚信,那些乘风而去的花粉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长成高大的桐树,遍布整个村庄。
  村子西边有一个石磨,石磨旁边是一棵老桐树。这棵桐树年代久远,树干有一部分是空的。听老人们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一阵雷劈在了这棵树上,大家都以为树死了,谁知道有一年它又自己长出了叶子,如今树冠蔽日,长得十分旺盛。空空的那部分树干,反而成了我们捉迷藏的一处绝佳的隐蔽点。
  学校路边有两排桐树,但是我们并不敢爬上去。不过,一到下雨不能上体育课的天,我们便三五成群地蹲在树下玩抓石子,老师是绝不能把我们抓回教室里去的。到了秋天,树叶开始落下,我们就排着队,来来回回地踩树叶。沙沙,沙沙……那些桐树怕是和我们一个个都熟识极了。
  我还记得很多很多的桐树,十字路口的桐树,山沟边的桐树,旷野上的桐树,山路上的桐树,好像每一棵我都摸过。它们带我去到不一样的地方,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但凡靠着它们,我就能平静地享受周围的一切——熙攘的人群,宁静的山沟。风吹麦浪,人心永恒。
  那时候,鸟声,蝉鸣,人们聚在树下的谈笑声,风吹桐叶的声音,仍旧能穿过我的耳边。
  我以为,当我有一天老了时,也能像爷爷一样,躺在桐树下享受时光。然而,那些桐树终究是消失了,仿佛一夜之间,只留下一排排深深的土坑。我不知那些桐树后来去了哪里,也不知它们是否再开过淡紫色的花,但我知道,绿色的树荫,紫色的花林,住在我的记忆里,从开始到现在,从未被遗忘。
其他文献
写意水墨人物是中国画系统中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体裁,历代画坛上均不乏精擅此道的画家,当代画家郑军里便是一位令人格外关注的写意人物高手。  郑军里是上世纪80年代初登上中国画坛的,崭露头角,并以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水墨写意人物作品而引人瞩目。生活在西南地区的郑军里,天性坦荡爽朗、朴厚率真,在大自然的陶冶中,他养成了敏感、灵动与质朴的性格,因此,他的作品,总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演绎出多样与丰富的生命图景,
期刊
四川青年画家王申勇知名画坛时间不长,却能以高水准、高格调令观者注目,很难得。他生于1972年,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是在2002年,那是去成都参加“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展”評选时,他的画获得金奖,看他画的熊猫活灵活现的憨态和细致入微的刻画,我当时就想,又有一位功力扎实、才华出众的青年画家脱颖而出,登上当代中国画坛了。几年来陆续见到他的动物走兽画作品并对他的艺能与天分似乎又有深一层的认识,他的成就对当代中
期刊
对于中国画用笔,在古代的画论中就有“如屋漏痕”“如折钗股”“如锥画沙”“如虫蚀木”等妙论,这都是古人对绘画用笔意趣的“追求”。在邹少灵的画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这种高境界的追求,感受到他画面线条强烈的书写意味。他的点与线中,融入了画家对物态具象的独特描绘与情感抒发,成为他思想与情感的载体与纽带。他对“线骨”概念深有体会,认为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故此以线为骨,而骨则须有骨气,线条既是画面的基础,也是
期刊
自驾从安徽到上海,经过江苏的荷叶山服务区、茅山服务区、滆湖服务区、堰桥服务区、梅村服务区、阳澄湖服务区,这些服务区以主题打造为特色,融入当地文化,停下休息时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地域色彩。  荷叶山服务区  雕栏犹在,荷生花间  依托荷叶山服务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南京市“南唐古都”文化,深度借鉴南京江宁区地标性旅游景区——南唐二陵、宏觉寺和幽栖寺,根植于区域自然和人文特色,提取斜坡屋顶、黛瓦、壁画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苏绣之“三蓝绣”装饰艺术语言和茶人服文化,发现二者于外在审美与精神内涵上存在高度契合的关系。本文大胆将“三蓝绣”与茶人服融合,用刺绣艺术语言满足茶人服的审美诉求,丰富其精神内涵,符合设计发展、非遗传承和民族精神传承的三重需求。  【关键词】三蓝绣;茶人服;服装设计;装饰艺术  引言  “三蓝绣”,即全三蓝,属苏绣的一种,受青花瓷影响而产生。采用同一种蓝色但深浅度不同的绣线所绣,因其
期刊
【摘要】儿童安全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儿童在享受丰富多彩的美好时光之余,自我保护意识、自我应急意识、自我逃生意识都仍处在欠缺之中,如何解决儿童的安全问题,不能仅仅依靠父母家长的时刻保护,更为重要的是从根本上、从意识上加强儿童自我能动性。本文从最受儿童喜爱的动画入手,结合传统美术的艺术手段,初步探索传统美术和中国动画的结合与再创造,以美术的形与神、色与彩,营造中国动
期刊
锦丰服务区所属的江苏交控旗下江苏扬子江高速通道管理有限公司积极践行“卓越党建+现代国企”建设,以标准化党支部建设为基础,深挖各党支部地域优势与工作亮点,着重以联和共建基层党建力量、聚焦服务区品质化发展等难题,打破区域壁垒,跨越管理界限,基层组织同频共振,紧密合作,打出组合拳,助力服务区现代化发展,成立“和合美好”党建联盟。  “和合美好”党建联盟是扬子江公司创新发展体系之举,汇聚锦丰服务区业主方、
期刊
【摘要】时代变迁,绘画形式不断更迭,但是对艺术家来说,他们对具象的“真”的探索,寻找主观的突破,已然成为他们毕生对艺术的追求,也是现实的需要,新具象绘画特别注重艺术家作品的精神诉求,这也是具象绘画与新具象绘画本质上最大的区别。受到了新思想对他的影响,杨参军深谙真实是新具象绘画的最高标准,通过具象这一表现形式的媒介,通向人性的深处,借助具象外壳释放人的内在精神,在探索新具象绘画真谛的道路上不断成熟,
期刊
拉拉,这可是世界巡回表演的大马戏团,来到我们城市,真是难得啊……  爸爸,我们买些爆米花去看马戏表演吧?  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种“土”式爆米花啊?
期刊
张华  今年第一期“汉风”《关于自然文学的几个概念》中,有关自然文学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已普遍接受或达成共识。诚如程虹教授在其《美国自然文学三十讲》中所述:自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美国自然文学”,就是一种讲述土地故事、为自然代言的文学。然而,这又不是一种单纯的描述自然的写作。可以说,美国自然文学从最初的自然史散文或自然散文到当代的自然文学,有着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