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的粮仓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到我国的粮仓,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湖广熟,天下足”的两湖平原,“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一年三熟的珠江三角洲,“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的东北平原,您能想到作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会成为我国未来的粮仓吗?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使粮食生产具有特殊性。如果充分保护好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利用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形成高原特色农业,青藏高原成为我国未来的粮仓是完全可能的。
  
  一、青藏高原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
  
  1.独一无二的气候条件
  ①日照强烈,先合作用得天独厚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D00米以上,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辐射削弱少,能量的损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又由于大气洁净,尘埃和水汽含量较少。透明度高,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多。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年日照时数达2800小时以上,其中柴达木盆地和西藏西部最多,达3200小时以上。青藏高原的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都远远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之冠。故西藏首府拉萨有“日光城“之美誉。青藏高原如此得天独厚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光照时间,极其有利于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干物质重量的90%——95%是由光合作用合成,光合作用的强弱与粮食作物单产成正比,这就大大弥补了因海拔高而造成的热量不足对粮食作物的不利影响。据测定,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每昼夜制造的有机物总干重,拉萨比上海要高一倍多,这十分有利于粮食作物的高产。
  ②气温低。特别适宜喜凉的晚熟粮食作物生长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多在5℃以下。低温使粮食作物生长缓慢,延长了粮食作物的生长期,使粮食作物有更充足的时间制造和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由于低温,使麦类的幼穗分化期和灌浆成熟期增长,有利于形成大穗大粒。幼穗分化期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灌浆成熟期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幼穗分化期长,幼穗发育充分,分蘖多,粒数多;灌浆成熟期长,养分积累多,颗粒大,产量高。青藏高原温凉的气候,特别适宜种植喜凉的晚熟品种,有利于青稞、小麦、豌豆、土豆等一熟制作物的生长。
  ③温度年变化小,日变化大,有利于粮食高产
  青藏高原夏秋没有炎热高温,秋冬降温迟缓,春温回升早,温度年变化小。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在白昼,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上升较快;在夜间,稀薄而又洁净的空气有利于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大气逆辐射相当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使热量散失较多;加之冷气流的下沉。使气温迅速下降。青藏高原许多地区的气温日较差都在30℃以上,是北半球从赤道到两极气温日变化大最大的地区,日较差比赤道大一倍左右,比北极大十倍以上,人们夸张地形容青藏高原为“一年无四季,一天有四季”。巨大的昼夜温差,对粮食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非常有利·白天。气温高,日照强,有利于粮食作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营养物质;夜晚,气温低。粮食作物的呼吸作用被大大削弱,减少了对能量的消耗,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这样低消耗、高积累,粮食单产当然就高。
  ④高原多夜雨,水热配合好
  青藏高原是我国著名的多夜雨地区,尤以雅鲁藏布江谷地最为显著,夜雨率达80%以上。其原因是高原上昼夜温差很大,白天蒸发到空气中的大量水汽,到夜间就会凝结,形成夜雨。白天晴,有利于粮食作物的光合作用:夜间雨,为粮食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承分,减少了那种白昼降水时的大量蒸发造成的水分损失,提高了降水的利用率。虽然青藏高原的年降水量并不多(多数在150毫米—450毫米间),但由于夜雨的频率高,旱情并不严重,这种水热结合形式对粮食生产十分有利。
  
  2.宜农荒地多,土地利用潜力大
  青藏高原地广人稀,每平方千米不足3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青藏高原面积虽然高达250万平方千米,但土地利用率却很低,土地荒芜严重。即使在人口相对稠密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宜农荒地的比重仍然相当大。而柴达木盆地虽然地形平坦,四周河流较多,宜农地面积也不少,但仍然荒芜严重。与我国东部农耕区比较,青藏高原巨大的土地潜力优势十分明显,这是青藏高原粮食生产发展和扩大的物质基础。
  
  3.地形有利于耕作
  青藏高原虽然号称“世界屋脊”,但其内部地形起伏和缓,“远看是山,近看成”,平坦程度在我国四大高原中仅次于内蒙古高原,有利于耕作与管理。从长远看,便于机械化耕作,还可缓解当地农业劳动力短缺的矛盾。
  
  4.自然灾害较轻,病虫害少
  青藏高原外有高大山脉环绕,内部地形比较闭塞,自然条件相对稳定,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自然灾害频率偏少。如:高原上的降水较少,因而很少有洪涝灾害发生。我国东部农耕区长期受病虫害的困扰,而青藏高原上很少有大面积的病虫害发生,原因是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特别强烈,紫外线照射十分厉害。杀菌能力强;气候温凉干燥,也限制了粘虫、赤霉病、锈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和丰产。
  
  5.工业污染少
  青藏高原人烟稀少,茫茫高原工厂难觅,是世界上少有的未被人类污染的净土,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无公害四大超净区域”之一。在污染严重,“绿色食品”倍受青睐的今天,青藏高原未被污染的独特自然环境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无污染的环境下生产的粮食,肯定大受人们的欢迎,市场前景可观,青藏高原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的“绿色粮仓”。
  
  二、青藏高原发展粮食生产的不利条件
  
  1.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生物种群丰富多彩,是我国、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有许多特有的、极具保护价值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是世界上仅有的独特的生态环境系统和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其原始生态环境在全球占有特殊的地位。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却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逆转,其后果不堪设想。青藏高原的粮食生产,要符合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必须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以生态科学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支柱的生产体系。只能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下发展粮食生产,千万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要做破坏生态环境的蠢事。
  
  2.热量严重不足
  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冰川广布,有“雪域高原”之称。热量严重不足是青藏高原发展粮食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在热量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青藏高原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在高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温室、大棚等现代密集农业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3.水资源分布不均
  青藏高原降水分布地区差异悬殊,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东南部国境线上,雨量丰沛。年降水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柴达木盆地的西端,雨量稀少,年降水量仅15.3毫米。不少地区由于干旱缺水,土地荒漠化严重。在青藏高原发展粮食生产,要杜绝水资源的浪费,大力提倡使用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种植赖旱的粮食作物,走节水型农业道路。
  
  三、青藏高原粮食高产的成功范例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即有计划、有目的地在青藏高原开展种植粮食作物的生产试验。在海拔4100米的澎湃农场,1971年起即开始试种冬小麦,现在有的亩产已达到500千克,超过了全国冬小麦的平均单产水平。在柴达木盆地的诺木洪农场,15亩试验田更是创造了亩产春小麦959千克的纪录。在聂拉木县青稞已种植到4900米的阳坡。出现过亩产500千克的高产纪录。系列实验证明,一般情况下,只要具备内地普通的施肥水平和栽培技术,青藏高原可单产小麦400千克,青稞250千克,豌豆350千克左右。可见,只要合理开发利用,青藏高原的粮食生产潜力是巨大的。
  青藏高原神奇、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如果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粮食生产,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优质高产取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青藏高原完全可以成为我国未来的粮仓。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坪中学)
其他文献
校园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同时又是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的地方,利用好这一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令哈市第一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为核心,以绿化、美化、亮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
期刊
回顾过去的一年,格尔木的旅游业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紧紧围绕国家确定的“城乡和谐游”主题,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旅游,以依托青藏铁路打造世界顶级旅游带为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亮点频现。     一、“自驾穿越柴达木”评选为“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  市旅游局积极动员旅游企业和全社会参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为您服务》栏目主办的“完美假期旅游线路设计大赛”,为青海省
期刊
青藏公路进入昆仑山不久,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座大桥飞架在昆仑河上。桥通体由坚固的石块砌成。“昆仑桥”三个字清晰地刻在桥头两侧的石柱上,桥的上空还悬吊着一块铁牌,上面也写着“昆仑桥”。  当初慕生忠们修的绝不是这样一座坚固的石桥,而是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木架桥,那桥叫“天涯桥”,后来是陈毅元帅改成了“昆仑桥”……  昆仑桥坐落在达布增河和嘎果勒河汇合处,两水合并成一河后称为昆仑河。这条河的特别处是在于它的
期刊
上篇    黎丹(1871年-1938年),字雨民,号无我,湖南湘潭人。出之显宦之家,为清代云贵总督黎培敬之孙、湖南都督谭延闿的表弟,副贡生身。早年曾任甘肃宁州知州、谭延闿的书记官等职。与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有交往。辛亥革命后,为西宁镇总兵马麒所赏识,“三顾茅庐”聘为“智囊团”首脑。1914年任西宁道尹。1930年1月,马麒正式任青海省政府主席,委黎丹任委员兼秘书长。1933年,经九世班禅和邵力子等人
期刊
关于民族文化的讨论,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强调要加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的工作,大家更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有关民族文化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在我省,对于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也在日益深入地进行着。但是,从研究的成果来看,还没有突破原有的研究模式和思路。例如,说到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时候,就说它具有“爱国、勤劳、节俭、勇于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等;说到消极因素的
期刊
文学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语言是读者欣赏文学作品的窗口,所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说过:“语言是文学的基本工具和第一要素。”文学家们在创作中对语言进行了执著的追求和实践探索。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语言既要讲究规范化,又要追求自由化,只有二者有机融合,才能建固真善美相统一的语言根基。    一、语言的规范性    语言的规范性是个很古老的话题,多少文人骚客在用语上都很讲究。有些文学语言大师曾给语言的规
期刊
他是一位开国将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4年前,他在一杯浓烈的酣酒之后安静地离开了我们,只是把他最早在世界屋脊上点燃的篝火永远地留在了西藏的上空。如今记得他名字的人很少。但是知道他故事的人却很多。他叫慕生忠,人称他“青藏公路之父”。那条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莽原上。跨越了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的4000里青藏公路,就是在他率领的筑路大军的脚下诞生的。他把毕生的精力和智慧都倾注在青藏的
期刊
现在有一种说法:有了儿子当儿子,有了孙子当孙子。  当今的顺口溜文化真了不起,一串串儿的从人们的嘴里冒出,点卯似的用一个总结铆住了一种现象,似浅却深,顺口又贴切,还带着那么一点怪诞,耐人寻味。在北京,几个人聚在一起闲聊,要是齐齐的发出怪笑,准是顺口溜刺激的。  爷爷从柴达木来北京时间不长,这样那样的顺口溜就灌满了耳朵。他也和老爷子们一起怪笑了,其中也包括开篇的那一句:有了儿子当儿子,有了孙子当孙子
期刊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作为学派由春秋末期教育家孔子创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由《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辑而出的《四书》,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传承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而且作为传统文化的标记,在世界上代表了中国的文化。  从20世纪开始,市
期刊
为全面了解我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健康状况,科学分析领导干部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健康水平,制定出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措施,今年5—7月,我们组织专业人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即“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残疾或不虚弱,而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完满状态”,精心设计调查方法,采用临床医学、高原医学、卫生学、心理学、社会学对干部个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