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有情趣的学科,也是学生容易产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知识技术之学,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那样:“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
一、了解学生,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今天的中小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望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相对脆弱、缺乏刻苦精神、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例如:我在教学《新型玻璃》时这样导入: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过来,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同学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拿出本子来,跟老师写课题:新—型—玻—璃。
我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以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扣人心弦,牢牢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学习课文自然会特别用心。
二、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学生渐渐学会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要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美,特别是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特点,光读课文是不够的,光了解桂林山水也是不够的。所以老师发动学生到网上、课外书上找一些桂林山水的美丽图片。一时间学生们兴奋异常,兴致很高,上课时整个教室成了风景名胜的海洋。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从中选一些精彩的图片,并适当地加以解说,可以说学生们第一次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原因。然后再与课文比较,与桂林山水图片进行比较,“桂林山水甲天下”自然让学生们心悦诚服了。
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溶入课外知识,这些都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三、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早在上世纪初,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我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表演赛马的经过及人物的神态,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就在角色转换中理解了两次赛马结果不同的原因,而“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突破了。
四、教之动情,以情感动学生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2-01-11
一、了解学生,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今天的中小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望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相对脆弱、缺乏刻苦精神、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例如:我在教学《新型玻璃》时这样导入: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过来,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同学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拿出本子来,跟老师写课题:新—型—玻—璃。
我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以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扣人心弦,牢牢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学习课文自然会特别用心。
二、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学生渐渐学会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要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美,特别是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特点,光读课文是不够的,光了解桂林山水也是不够的。所以老师发动学生到网上、课外书上找一些桂林山水的美丽图片。一时间学生们兴奋异常,兴致很高,上课时整个教室成了风景名胜的海洋。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从中选一些精彩的图片,并适当地加以解说,可以说学生们第一次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原因。然后再与课文比较,与桂林山水图片进行比较,“桂林山水甲天下”自然让学生们心悦诚服了。
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溶入课外知识,这些都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三、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早在上世纪初,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我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表演赛马的经过及人物的神态,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就在角色转换中理解了两次赛马结果不同的原因,而“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突破了。
四、教之动情,以情感动学生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