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张学良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la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他轰轰烈烈地生,静静悄悄地走。
  虽然是在太平洋深处的檀香山,是在远离祖国的夏威夷,他的走是静静悄悄的,但还是震动了长河大江,震动了万里长城,震动了13亿颗心,犹如生时那样轰然作响,令人瞩望。
  他静静悄悄地走了,带着太多的功绩,带着太多的悲剧色彩,带着传奇一生太多的希望,也带着太多人们关切的目光。
  他去了,永远地去了。
  101岁,有风华正茂的青春花季,有叱咤风云的浴血征战,有天地变色的西安事变,有数十年失去自由的囚禁岁月,有沉思历史的岁岁年年。
  这一生恰如历史,沉重而又丰富多彩。
  这一生恰如生活,光彩而又波澜起伏。
  他去了,永远地去了。
  而历史的大书没有合上,并继续书写着一个粗粗大大的名字:张学良!
  
  二
  
  张学良静静悄悄地走了,从檀香山希尔顿公寓,走向他早已选定的檀香山北方的神殿之谷纪念公园,与上年安葬在那里的妻子赵一荻永远相伴。
  但历史不会随他躯体的消失而消失,永远复现着的镜头反而又一次以灼亮的光芒将人心震憾!
  1936年。西安。作为国民党将军的张学良,遥想沦陷于太阳旗下的东北,注视日本侵略者对华北的进犯,壮怀激烈,恨不能一举驱赶敌寇于国门之外。然而,多次苦谏,终不能使蒋介石更改其“攘外必先安内”之政策,迫使他不得不扣蒋,使其同共产党谈判,史称“西安事变”。
  轰动全国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停止了“剿共”,促进了反对日本军事入侵之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大大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从此,抗日烽火燃遍了全国。
  从此,侵略者陷入了愤怒的汪洋大海。
  在大刀进行曲中,膏药旗颓然倒下。
  在血与火的搏斗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三
  
  铁骨铮铮的张学良,亲自陪蒋介石飞离西安,前往南京。
  南京准备给张将军的,却是一座牢狱。
  在抗日战争急需名将猛将之时,张学良将军却被囚禁。
  他应该驰骋疆场,手脚却被紧紧地捆绑。
  他能够搏风击雨,却像雄鹰被铰去了翅膀。
  1936--1959,20多个寒来暑往,自由被戴上了桎梏,军人被解除了戎装。
  1936--1959,20多次花开花落,霜雪染白鬓发,囚衣磨亮了钢骨。
  直熬到蒋介石先生长眠地下,四年后的1979年,将军才公开露面,人们看他仍是那样身姿挺拔。
  直撑到港澳回归,祖国完全统一的脚步加紧,人们期望将军能看到台海风波彻底平息。
  
  四
  
  他走了,从1901年走到2001年,一路风尘,一路烟雨,一路坎坷。
  他在走,从英姿少年走到白雪暮年,一路潇洒,一路悲壮,一路畅笑。
  10月15日,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10月15日,竟是一座不可攀登的大山?
  将军在这一天与天地相别。
  将军在这一天与亡妻相见。
  是这样地悲怆,这样地安祥。
  是这样地静寂,这样地肃穆。
  紫铜棺前,摆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敬献的花圈。
  殡仪馆里,也摆着寓居纽约的蒋夫人宋美龄女士敬献的十字花架。
  一代英雄就这样地走了。
  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就这样地与我们别离。
  历史是不会忘记他的。
  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他的名字触天立地,辉耀人间!
  2001年11月6日
  
其他文献
我于1946年生于长春市,1970年吉林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0医院工作。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年底调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为部队军级以上干部服务。1980年8月15日上午10点,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领导和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做专职医疗保健工作,并说次日就把我送过去。听到组织的这个决定,我又惊又喜,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深恐力不从心。领导看透
期刊
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被人们称为山西的最高学府,如今已满百岁了。这100年来,它培养了成千上万名人才,为山西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喜庆其百岁华诞之时,对它的历史作一简要的回顾,还是有意义的。  山西大学堂的前身是晋阳书院和令德堂,这两个书院都是全省性的、最高级别的书院,是山西省人才荟萃的地方。晋阳书院是1733年山西巡抚根据雍正皇帝的诏谕,即"由各省督抚于省会各建书院一所,并各赐金10
期刊
赵政民主编:  我爱看文史类杂志书籍,患病前就收藏有《纵横》、《人物》等文史类杂志,还有山西文史资料特辑:《阎锡山与家乡》、《阎锡山特务组织内幕》两书,因为我是五台人。  今年我在山西肿瘤医院看病期间,一位病友送给我一本2002年《文史月刊》第三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贵刊。这期刊物我看了多遍,给我的印象是:大16开本,显得杂志大方,封面设计美观漂亮,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这是有别于其它同类杂志的,可
期刊
(一)下乡“四清”和“文革”序幕    1966年,是暴风骤雨的一年,是我国社会剧烈分化动荡的一年,也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年。  这年春节刚过,我和丈夫老韩便分头奔赴青海省“四清运动”的第一线。老韩担任湟源县社教团团长,我则被分配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一个山区的生产大队任工作组长。那时我们的两个较大的孩子小明、小秀,都已由我于1965年暑假专程去北京接到青海(当时党中央组织部有个通知,动员在外地工作的干部把
期刊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驻扎在中国的外国军队兵力最为强大、杀戮最为凶残、令人最为愤恨的,莫过日本关东军了。这支野蛮残暴的军队,像一头饥饿的野兽,从辽东半岛上岸,一路作孽,一路屠杀,走一处一处血腥,占一处一处哭声,用兽性的铁蹄践踏着我国美丽的白山黑水,把骇人听闻的暴行写在了祖国东北的每寸土地上。在侵占中国东北之后,它那贪婪凶残的目光,又瞄向了中国关内,瞄向了波涛汹涌的南洋,瞄向了林木森森的西伯利亚。  当
期刊
莫斯科交锋    中苏论战是由中苏两党裂隙的加深而逐渐展开的。1960年6月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期间,苏共策划的对中共的突然袭击,接着在莫斯科26国党的起草委员会上与中共的交锋,以及在十月革命43周年纪念活动中和中共的冲突等,对中苏公开论战作了有力的铺垫。  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60年6月召开,共有5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列席。列席会议的苏共中央建议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社会主义
期刊
十九与日关系暧昧    抗战八年期间,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一面也在抗日,一面却与日本侵略者秘密和谈,其中身为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却与日本侵略者勾勾搭搭,秘密地频繁多头地来来往往,充当了与日乞和谈判的主角。    (一)德英美搭桥    1.1937年2月,蒋介石派出专人请求法西斯帝国主义国家意大利、德国的头目,帮助中国向日本说情,停止战争。  10月,日本外相广田
期刊
主编:  您好!  初读《文史月刊》满心欢喜,用了三节自习的时间一次读完,却仍爱不释手,类似这样的好刊物真是越来越少了。但还是稍有一点点遗憾。能否在现代史的基础上增加几段古代史呢?我相信,《文史月刊》会成为广大史文爱好者的挚亲密友。  祝工作顺利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重点高中一年级十一班 寒笑  寒笑同学:  昨夜从外地出差回来,今天在办公室里看到你的来信,感到特别高兴。你仅用三个自习的时间读完一
期刊
原编者按:在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闻名中外的陈赓大军强渡黄河的西线之一,发生在我县茅津渡。我县人民为支援大军渡河,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老干部郭子健同志亲自参加了这一工作。他的记叙生动而又真实,是大军渡河的一篇重要史料。  1947年8月下旬,陈、谢大军由晋南渡过黄河挺进豫陕鄂。陈、谢大军是当年我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三支野战军之一,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山西平陆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卓有
期刊
1945年8月上旬,日本侵略战争失败,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几天,我们八区工作队在孝义随第二战区楚溪春七集团军总部,星夜进军太原市。我属八区工作队的特务分队,驻扎在太原南城区大袁家巷22号李姓院内。该院的大门向东开,大门的正对面,过了马路的砖雕大门里,忘了门牌号数,就是驻的日军太原派遣军司令部的“慰安妇”,即军妓院。  该院设在人来人往的交通大道旁边,日军时刻进进出出。当时的左右四邻及过往行人,常在门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