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县域可持续发展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
相对城市工业来讲,县域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涉农企业为主,县域经济的相对不发达,影响到我国的综合竞争力。需调整工业布局,向工业小区聚集,形成区域企业经营资源的高度。
县域工业要与城市工业实现合理分工协作
在城乡差别彻底消除以前,城市与县域毕竟是不同的地域,二者各有其利益主体,在利益的追求下,城乡工业间的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原有的城乡分工格局不足以支持县域工业和城市工业的持续发展,改变这一格局就成为国家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重要目标。
城市工业可以发挥工业领头羊的作用,逐步退出一般资源加工业、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加快传统产业向农村的转移,选择自己的重点发展产业,减少在传统产业层面上的竞争。与城市形成合理的结构分工,促进县域工业和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县域工业和农村工业有自己的结构优势:大量的中间技术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拥有比城市工业更充足、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的供给,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离资源产地近,运输成本低。为此,县域工业和农村工业要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为城市大工业配套;发展资源型加工业,生产半成品、初级加工品;尤其要发挥经营机制灵活、拾遗补阙,填补城市工业空白。保持劳动替代资本的优势,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
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的一般轻纺工业、资源密集型的某些原材料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为城市工业配套产业、建材工业、农用生产资料工业是目前县域工业和农村工业的重点选择产业。这些筛选出来的产业是依据县域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所处的阶段、比较优势、技术梯度、工业化目标等因素选择的。但耐人寻味的是,理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近年来普遍经济效益较差,但受比较利益的驱使,县域工业更趋向于发展利润更高的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
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0.85:1,发达国家为3:1;我国深加工用粮不到总产量的8%,而发达国家在70%以上;我国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只有45%,而发达国家在8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的落后不仅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且制约了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影响到卖粮难,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相对于其他工业部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关系着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对于这些产业空间,国家应采取具体的优惠政策引导投资。
立足比较优势,调整工业结构
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也就是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转换过程。调整的关键是选择主导工业,因为它代表县域工业的发展方向,决定县域工业的发展规模。
就具体的县域工业而言,首先,要正确识别县域工业的比较优势。在识别路径上,应在市场竞争中识别,其中最便于测度的是区位商。对于县域工业而言,若按大的行业类别划分,则区位商不明显,比较优势不突出,小行业的比较优势往往被大的行业类别所掩盖。故行业的分类越细,行业的类别越小,则比较优势越明显。其次,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中,根据增加值所占比重、与县内其他经济部门的联系强度来筛选主导工业。但是主导工业是随着工业化阶段而不断变化的,当主导工业停滞时,整个县域工业也随之停滞。为了使县域工业持续发展,必须在现行主导工业出现衰退时,大力扶持潜在的主导产业,使之成为下一时期的主导产业。
调整工业布局,向工业小区聚集
工业毗邻而聚,可以共用水、电、气、通信、治污等基础设施,可以面对面地磋商管理经验和交流市场信息,还可以节约交通运输等交易成本。故工业聚集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提高县域工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促进第三产业和小城镇的发展,是实现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县域工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调整工业布局,走工业集中之路。曾有学者提出,在小城镇建立工业小区,很多县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但从县域工业的实践来看,成功的范例不多,千人工业区的企业很少,乡镇工业小区并未成为乡镇企业的聚集地,“天女散花”式工业布局不能改变现状,反而闲置了大片土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工业小区本身选址不当,有的是基础设施不配套,或是收费过高、管理不善。为此,首先要对县域工业小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工业小区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工业小区要将有关联或基础设施共用性强的企业集中在一起,以增强外部经济效益,力图朝“生态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国际上将“生态工业园”作为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按照企业间的共生关系,将某企业产生的废料、废气、废水、余热等循环综合利用,形成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态工业区。
以引进和转化为途径,加快技术进步
我国县域工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异很大,且受当地智力资源和财力的制约,需要引进和转化技术,以争取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进步。
对先进技术的选择要根据县域自然资源、劳动力文化素质、工业基础等条件,选取适用技术。但技术选择要避免资金密集型,要发挥县域劳动力众多的比较优势,并与工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优先支持主导产业的技术进步,带动其他产业技术进步,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鼓励选择洁净技术、无废少废工艺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从末端治理转为全过程控制,减少污物排放。逐步淘汰污染严重、高耗能的设备和技术,对那些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厂等要坚决关、停、并、转。
大力推进管理体制的创新
县域工业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虽然与工业化所处阶段有关,但更多的是政府管理问题。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农村工业已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却在讨论是否允许其存在和发展,并采取了排挤和压制的做法。压制不成,放开发展后政府并没有做好明确的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布局政策加以引导,致使工业结构雷同、布局分散、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传统县域工业的很多弊端在相当程度上是政府缺乏规范管理结果。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制止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从长远看,一定要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探索适合当地特色的工业管理模式。
县级政府在传统工业经济中充当的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如果政府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其行政和执法就会有失偏颇和公允,破坏公平的基本原则。对县域政府来说,还主体于企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介入,这样,企业才有活力,县域工业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实践表明,凡是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的县域,其工业就发达,具有持久的发展速度。在转轨时期资源短缺的年代,政府的有力介入能很快组织资源做大规模抢占市场,但这并不能使企业增长内生的竞争力,要使县域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在竞争性领域就必须退出其“运动员”资格,专司于宏观管理的职能。
为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消除县域工业化的不利因素,促使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强化县域工業的后发优势。如长白山脚下的吉林靖宇县,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但矿泉水市场竞争激烈,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县政府认为到矿泉水竞争的关键在于水质,而水质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故制定了专门的生态保护规划,划定了保护圈,成立了矿泉水自然保护区,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的法规。同时,该县采取对工厂污染进行治理,禁止采伐天然林,大面积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举措,使靖宇县变成林中城、生态城,被国家矿泉水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产品很快享誉省内外,吸引了“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两家著名企业来此投资,靖宇县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矿泉城,目前矿泉水年创产值可达10多亿元,可见,县域工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管理水平。
要有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持续的政策。很多县制定的工业发展规划或战略不能长期坚持执行下去,随着政府领导班子的更迭,政府便提出工业发展的新目标、新思路、新战略、新口号。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企业而非政府,即使是高效、全能的政府,也无从决定企业该生产何种产品,采用何种技术,以及如何去面对竞争。
(作者:聂银学,山东轻工学院金融职业学院 ;王东升,济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相对城市工业来讲,县域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涉农企业为主,县域经济的相对不发达,影响到我国的综合竞争力。需调整工业布局,向工业小区聚集,形成区域企业经营资源的高度。
县域工业要与城市工业实现合理分工协作
在城乡差别彻底消除以前,城市与县域毕竟是不同的地域,二者各有其利益主体,在利益的追求下,城乡工业间的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原有的城乡分工格局不足以支持县域工业和城市工业的持续发展,改变这一格局就成为国家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重要目标。
城市工业可以发挥工业领头羊的作用,逐步退出一般资源加工业、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加快传统产业向农村的转移,选择自己的重点发展产业,减少在传统产业层面上的竞争。与城市形成合理的结构分工,促进县域工业和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县域工业和农村工业有自己的结构优势:大量的中间技术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拥有比城市工业更充足、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的供给,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离资源产地近,运输成本低。为此,县域工业和农村工业要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为城市大工业配套;发展资源型加工业,生产半成品、初级加工品;尤其要发挥经营机制灵活、拾遗补阙,填补城市工业空白。保持劳动替代资本的优势,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
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的一般轻纺工业、资源密集型的某些原材料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为城市工业配套产业、建材工业、农用生产资料工业是目前县域工业和农村工业的重点选择产业。这些筛选出来的产业是依据县域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所处的阶段、比较优势、技术梯度、工业化目标等因素选择的。但耐人寻味的是,理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近年来普遍经济效益较差,但受比较利益的驱使,县域工业更趋向于发展利润更高的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
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0.85:1,发达国家为3:1;我国深加工用粮不到总产量的8%,而发达国家在70%以上;我国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只有45%,而发达国家在8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的落后不仅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且制约了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影响到卖粮难,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相对于其他工业部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关系着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对于这些产业空间,国家应采取具体的优惠政策引导投资。
立足比较优势,调整工业结构
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也就是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转换过程。调整的关键是选择主导工业,因为它代表县域工业的发展方向,决定县域工业的发展规模。
就具体的县域工业而言,首先,要正确识别县域工业的比较优势。在识别路径上,应在市场竞争中识别,其中最便于测度的是区位商。对于县域工业而言,若按大的行业类别划分,则区位商不明显,比较优势不突出,小行业的比较优势往往被大的行业类别所掩盖。故行业的分类越细,行业的类别越小,则比较优势越明显。其次,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中,根据增加值所占比重、与县内其他经济部门的联系强度来筛选主导工业。但是主导工业是随着工业化阶段而不断变化的,当主导工业停滞时,整个县域工业也随之停滞。为了使县域工业持续发展,必须在现行主导工业出现衰退时,大力扶持潜在的主导产业,使之成为下一时期的主导产业。
调整工业布局,向工业小区聚集
工业毗邻而聚,可以共用水、电、气、通信、治污等基础设施,可以面对面地磋商管理经验和交流市场信息,还可以节约交通运输等交易成本。故工业聚集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提高县域工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促进第三产业和小城镇的发展,是实现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县域工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调整工业布局,走工业集中之路。曾有学者提出,在小城镇建立工业小区,很多县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但从县域工业的实践来看,成功的范例不多,千人工业区的企业很少,乡镇工业小区并未成为乡镇企业的聚集地,“天女散花”式工业布局不能改变现状,反而闲置了大片土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工业小区本身选址不当,有的是基础设施不配套,或是收费过高、管理不善。为此,首先要对县域工业小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工业小区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工业小区要将有关联或基础设施共用性强的企业集中在一起,以增强外部经济效益,力图朝“生态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国际上将“生态工业园”作为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按照企业间的共生关系,将某企业产生的废料、废气、废水、余热等循环综合利用,形成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态工业区。
以引进和转化为途径,加快技术进步
我国县域工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异很大,且受当地智力资源和财力的制约,需要引进和转化技术,以争取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进步。
对先进技术的选择要根据县域自然资源、劳动力文化素质、工业基础等条件,选取适用技术。但技术选择要避免资金密集型,要发挥县域劳动力众多的比较优势,并与工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优先支持主导产业的技术进步,带动其他产业技术进步,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鼓励选择洁净技术、无废少废工艺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从末端治理转为全过程控制,减少污物排放。逐步淘汰污染严重、高耗能的设备和技术,对那些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厂等要坚决关、停、并、转。
大力推进管理体制的创新
县域工业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虽然与工业化所处阶段有关,但更多的是政府管理问题。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农村工业已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却在讨论是否允许其存在和发展,并采取了排挤和压制的做法。压制不成,放开发展后政府并没有做好明确的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布局政策加以引导,致使工业结构雷同、布局分散、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传统县域工业的很多弊端在相当程度上是政府缺乏规范管理结果。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制止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从长远看,一定要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探索适合当地特色的工业管理模式。
县级政府在传统工业经济中充当的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如果政府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其行政和执法就会有失偏颇和公允,破坏公平的基本原则。对县域政府来说,还主体于企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介入,这样,企业才有活力,县域工业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实践表明,凡是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的县域,其工业就发达,具有持久的发展速度。在转轨时期资源短缺的年代,政府的有力介入能很快组织资源做大规模抢占市场,但这并不能使企业增长内生的竞争力,要使县域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在竞争性领域就必须退出其“运动员”资格,专司于宏观管理的职能。
为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消除县域工业化的不利因素,促使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强化县域工業的后发优势。如长白山脚下的吉林靖宇县,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但矿泉水市场竞争激烈,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县政府认为到矿泉水竞争的关键在于水质,而水质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故制定了专门的生态保护规划,划定了保护圈,成立了矿泉水自然保护区,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的法规。同时,该县采取对工厂污染进行治理,禁止采伐天然林,大面积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举措,使靖宇县变成林中城、生态城,被国家矿泉水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产品很快享誉省内外,吸引了“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两家著名企业来此投资,靖宇县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矿泉城,目前矿泉水年创产值可达10多亿元,可见,县域工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管理水平。
要有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持续的政策。很多县制定的工业发展规划或战略不能长期坚持执行下去,随着政府领导班子的更迭,政府便提出工业发展的新目标、新思路、新战略、新口号。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企业而非政府,即使是高效、全能的政府,也无从决定企业该生产何种产品,采用何种技术,以及如何去面对竞争。
(作者:聂银学,山东轻工学院金融职业学院 ;王东升,济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