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生活最普遍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俄罗斯有句名言:“语言不是命,它可以粘住一切东西。”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固掌握语言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激励性三个特征。
1.课堂语言的知识性
韩愈早在《师说》中就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尽管这句话的内涵到今天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我以为,能否真正给学生传授知识,始终应是检验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
小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普遍地培养他们自主学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尤其语文学科中口头预复习这样的“软任务”,是极易被他们忽视的。因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的的明确的教师的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定向思维的主要导向,由此便使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和大容量性。
2.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当教师在课堂上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原本预期的效果便于无形中大大削弱了。从客观角度分析,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即使知识容量再大,对于大部分好动的学生来说,仍可能是一种难忍的“煎熬”。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3.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
课堂中,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此后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这样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比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倘能亲切和蔼地对他(她)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然后对全体学生提醒说:“大家也好好想想看,其实这个问题倘从XX角度考虑很简单嘛!”这时,那位同学往往会成为第一个抢答者,其他学生也会纷纷踊跃思考。这种“评语”既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又鼓励了群体,也促进了课堂提问的尽快解答。由此可见,教师课堂语言的激励性作用是大大有利于教学的。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我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恰是这样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到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中来,愿课堂语言的合理运用最终成为缤纷教坛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
1.课堂语言的知识性
韩愈早在《师说》中就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尽管这句话的内涵到今天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我以为,能否真正给学生传授知识,始终应是检验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
小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普遍地培养他们自主学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尤其语文学科中口头预复习这样的“软任务”,是极易被他们忽视的。因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的的明确的教师的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定向思维的主要导向,由此便使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和大容量性。
2.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当教师在课堂上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原本预期的效果便于无形中大大削弱了。从客观角度分析,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即使知识容量再大,对于大部分好动的学生来说,仍可能是一种难忍的“煎熬”。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3.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
课堂中,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此后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这样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比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倘能亲切和蔼地对他(她)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然后对全体学生提醒说:“大家也好好想想看,其实这个问题倘从XX角度考虑很简单嘛!”这时,那位同学往往会成为第一个抢答者,其他学生也会纷纷踊跃思考。这种“评语”既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又鼓励了群体,也促进了课堂提问的尽快解答。由此可见,教师课堂语言的激励性作用是大大有利于教学的。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我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恰是这样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到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中来,愿课堂语言的合理运用最终成为缤纷教坛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