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朱白丹,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北京文学》、《芳草》等刊发表小说、散文若干。著有小说集、散文集6部,近200万字。
池莉出生那会儿,仙桃不叫仙桃,叫沔阳,挺有文化韵味儿的一个地名,不知道为什么改成了仙桃。沔阳人也好,仙桃人也罢,都要为有这样一位老乡而感到骄傲。
池莉,是仙桃父老乡亲拿得出手的一张靓丽名片。
家乡仙桃留给池莉的是儿时的记忆,她在家乡仙桃读完中小学,然后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然后招工回城或推荐上大学。那个年代的城市青年,都是走的这样一条路子,池莉也不例外。1979年池莉在武汉冶金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武钢工作,当了一名医生。如果一直干下去,熬一段时间,积累一些实践经验,以池莉的聪明气,一定是一名穿着白大褂,手拿听诊器,深受患者尊重的池医生。
然而,池莉似乎就是为文学而生的。6岁,怎么说都是一个懵懂无知的顽童,当别人家的孩子在跳绳、踢毽子、躲猫猫时,还未发蒙的池莉就躲在阁楼里偷看《红楼梦》了。那可是禁书,不管怎么说,算是一件大事,家人怕她“中毒”,一把将书抢走,池莉总是想方设法找来看,有时顶着被子,打着手电筒偷看。
那本《红楼梦》是繁体字,而且是竖排本。开始看时,池莉有些吃力,多半工夫花在认繁体字上。繁体字放在别处,还真就难认,在小说里看多了,也能猜出个大概,这对小池莉并没有多大阅读障碍。阅读后,就学写诗歌,学写散文,文学的种子就这样在少女池莉心中悄悄发芽。读书时,池莉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每次朗读时,同学们都把头扭向池莉,羡慕地望着她,池莉内心里喜滋滋的,说不兴奋是假,就立志当一名作家。所以,池莉没沿着医生这条路走下去,骨子深处还是喜爱她的文学创作,就转行当专业作家了。只是她自己也没想到,日后凡提到湖北的作家,池莉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池莉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1957年出生的她,至今还有着明星范儿。以她的形象,应该去演影视剧才对,但她没有,戏演得怎样,不得而知。因为,没有发生的事,谁也说不准。都说“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就会为你关闭一扇门”,一般地,那些不占相貌优势的人,就拼命读书、写作,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哪晓得容貌端庄、靓丽的池莉小说也写得这么好,好事都让她给占全了。
还在读大学期间,池莉就在一家杂志发表过诗歌作品,因为是内刊,往往不被看作是处女作。正式在公开刊物发表处女作是1979年,以后就一发而不可收,且一篇比一篇精彩,一部比一部火爆,如《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水与火的缠绵》、《有了快感你就喊》、《看麦娘》、《心比身先老》、《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等,全国有影响的《人民文学》、《当代》、《十月》、《大家》、《花城》、《小说家》、《青年文学》、《山花》、《文苑》等一大批纯文学期刊,都发表过她的作品;获得过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 50 余项;有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有英、法、日等多种文字译本。池莉以她一个弱女子身躯,硬是把武汉文坛、湖北文坛和中国文坛搅得风生水起。
作品被专家认可,被编辑认可,那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还得读者认可。只有某一方认可,另一方不认可,就不能算做好作品,两方都认可的才是精品。现在作家的著作,印刷1万册就很了不起了,池莉专著动不动以10万册计,长篇小说《所以》发行量20多万册,散文集《熬至滴水成珠》10几万册,《来吧孩子》20万册。池莉的作品,无疑是专家和读者都认可的。一些歌手、影视明星、作家,红一阵就过去了,似一阵风。池莉呢,从发表作品到现在,就一直红、一直热,那热度、那长度,如武汉的夏。
池莉生活所在地的武汉,还有方方、刘醒龙、邓一光、陈应松、熊召政等一批作家,号称“文学鄂军”,构成了中国文学界的喜马拉雅山,湖北文学界的珠穆朗玛峰。中国人多,文学组织也多,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县和大一点的行业,都有一个叫文联的组织,文联下面有作家协会,作家协会下面又有小说学会、散文学会、诗歌学会,都有一定数量的会员,中国这么大,作家那么多,还有未加入作家协会的文学爱好者,队伍非常庞大。实话说吧,要翻越喜马拉雅山,到达珠穆朗玛峰,真的很难。虽然难,还是不停地有人在攀登,他们也许一辈子也到不了山顶,但生命不息,登山不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池莉的“自私”或“保守”了,成天闷到家里写她的小说,写她的散文,很少见到她给文学爱好者讲课,指点迷津。即便是她的同事,如果不是召开特别重要的会议,也很难见到她。热爱池莉的读者、作者都想听听池老师的课,也不知道她是说仙桃话、武汉话,还是普通话。总之,不管她说什么话,读者都爱听。其实,不是她不想讲,也不是她不能讲,池莉在当年下乡时就当过代课老师呢,是她知道木匠可以教、篾匠可以教、铁匠可以教,文学创作真的没法教,属于创造性活儿,全凭个人的天赋。全国大学中文系每年毕业那么多大学生,真正成为作家的有几个呢?懂得这道理的池莉,不想忽悠人,就隐居起来专心写她的小说和散文,用文学作品来回报她的读者。
池莉有许多身份,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文联主席。按官职套,省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文联主席算副厅级吧?借用一句官样话,那是组织和人民对她的信任,对她文学创作的肯定。一些做公务员的,特别是基层的公务员,一辈子就难混个科级、处级,没想到不想当官的池莉在仕途上也比别人走的顺当。
不过,人们记住她的,还是作家池莉。我知道,喜欢她的读者,不在乎她是什么级别,都眼巴巴地在望她的下一部作品面世呢。
池莉出生那会儿,仙桃不叫仙桃,叫沔阳,挺有文化韵味儿的一个地名,不知道为什么改成了仙桃。沔阳人也好,仙桃人也罢,都要为有这样一位老乡而感到骄傲。
池莉,是仙桃父老乡亲拿得出手的一张靓丽名片。
家乡仙桃留给池莉的是儿时的记忆,她在家乡仙桃读完中小学,然后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然后招工回城或推荐上大学。那个年代的城市青年,都是走的这样一条路子,池莉也不例外。1979年池莉在武汉冶金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武钢工作,当了一名医生。如果一直干下去,熬一段时间,积累一些实践经验,以池莉的聪明气,一定是一名穿着白大褂,手拿听诊器,深受患者尊重的池医生。
然而,池莉似乎就是为文学而生的。6岁,怎么说都是一个懵懂无知的顽童,当别人家的孩子在跳绳、踢毽子、躲猫猫时,还未发蒙的池莉就躲在阁楼里偷看《红楼梦》了。那可是禁书,不管怎么说,算是一件大事,家人怕她“中毒”,一把将书抢走,池莉总是想方设法找来看,有时顶着被子,打着手电筒偷看。
那本《红楼梦》是繁体字,而且是竖排本。开始看时,池莉有些吃力,多半工夫花在认繁体字上。繁体字放在别处,还真就难认,在小说里看多了,也能猜出个大概,这对小池莉并没有多大阅读障碍。阅读后,就学写诗歌,学写散文,文学的种子就这样在少女池莉心中悄悄发芽。读书时,池莉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每次朗读时,同学们都把头扭向池莉,羡慕地望着她,池莉内心里喜滋滋的,说不兴奋是假,就立志当一名作家。所以,池莉没沿着医生这条路走下去,骨子深处还是喜爱她的文学创作,就转行当专业作家了。只是她自己也没想到,日后凡提到湖北的作家,池莉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池莉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1957年出生的她,至今还有着明星范儿。以她的形象,应该去演影视剧才对,但她没有,戏演得怎样,不得而知。因为,没有发生的事,谁也说不准。都说“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就会为你关闭一扇门”,一般地,那些不占相貌优势的人,就拼命读书、写作,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哪晓得容貌端庄、靓丽的池莉小说也写得这么好,好事都让她给占全了。
还在读大学期间,池莉就在一家杂志发表过诗歌作品,因为是内刊,往往不被看作是处女作。正式在公开刊物发表处女作是1979年,以后就一发而不可收,且一篇比一篇精彩,一部比一部火爆,如《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水与火的缠绵》、《有了快感你就喊》、《看麦娘》、《心比身先老》、《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等,全国有影响的《人民文学》、《当代》、《十月》、《大家》、《花城》、《小说家》、《青年文学》、《山花》、《文苑》等一大批纯文学期刊,都发表过她的作品;获得过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 50 余项;有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有英、法、日等多种文字译本。池莉以她一个弱女子身躯,硬是把武汉文坛、湖北文坛和中国文坛搅得风生水起。
作品被专家认可,被编辑认可,那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还得读者认可。只有某一方认可,另一方不认可,就不能算做好作品,两方都认可的才是精品。现在作家的著作,印刷1万册就很了不起了,池莉专著动不动以10万册计,长篇小说《所以》发行量20多万册,散文集《熬至滴水成珠》10几万册,《来吧孩子》20万册。池莉的作品,无疑是专家和读者都认可的。一些歌手、影视明星、作家,红一阵就过去了,似一阵风。池莉呢,从发表作品到现在,就一直红、一直热,那热度、那长度,如武汉的夏。
池莉生活所在地的武汉,还有方方、刘醒龙、邓一光、陈应松、熊召政等一批作家,号称“文学鄂军”,构成了中国文学界的喜马拉雅山,湖北文学界的珠穆朗玛峰。中国人多,文学组织也多,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县和大一点的行业,都有一个叫文联的组织,文联下面有作家协会,作家协会下面又有小说学会、散文学会、诗歌学会,都有一定数量的会员,中国这么大,作家那么多,还有未加入作家协会的文学爱好者,队伍非常庞大。实话说吧,要翻越喜马拉雅山,到达珠穆朗玛峰,真的很难。虽然难,还是不停地有人在攀登,他们也许一辈子也到不了山顶,但生命不息,登山不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池莉的“自私”或“保守”了,成天闷到家里写她的小说,写她的散文,很少见到她给文学爱好者讲课,指点迷津。即便是她的同事,如果不是召开特别重要的会议,也很难见到她。热爱池莉的读者、作者都想听听池老师的课,也不知道她是说仙桃话、武汉话,还是普通话。总之,不管她说什么话,读者都爱听。其实,不是她不想讲,也不是她不能讲,池莉在当年下乡时就当过代课老师呢,是她知道木匠可以教、篾匠可以教、铁匠可以教,文学创作真的没法教,属于创造性活儿,全凭个人的天赋。全国大学中文系每年毕业那么多大学生,真正成为作家的有几个呢?懂得这道理的池莉,不想忽悠人,就隐居起来专心写她的小说和散文,用文学作品来回报她的读者。
池莉有许多身份,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文联主席。按官职套,省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文联主席算副厅级吧?借用一句官样话,那是组织和人民对她的信任,对她文学创作的肯定。一些做公务员的,特别是基层的公务员,一辈子就难混个科级、处级,没想到不想当官的池莉在仕途上也比别人走的顺当。
不过,人们记住她的,还是作家池莉。我知道,喜欢她的读者,不在乎她是什么级别,都眼巴巴地在望她的下一部作品面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