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开启一扇亮丽的天窗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p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司南版高中物理教材中,“信息窗”栏目是一大亮点。本文就如何利用好“信息窗”栏目,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窗;利用;再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0)7(S)-0006-2
  
   司南版高中物理教材中,“信息窗”栏目是一大亮点,其中必修两册出现“信息窗”栏目30处,选修3系列出现“信息窗”栏目81处。该栏目包含人文素材、相应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介绍等内容,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其编写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信息窗”栏目内容,了解物理学与社会的联系,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但事实上,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对“信息窗”栏目的学习普遍存在“置之不理”或“可有可无”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新教材编写宗旨的领会不够深入,缺乏课程改革的勇气;教学中过于注重物理的知识价值,甚至“考什么就教什么”。为此,如何利用“信息窗”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科学方法,值得一线教师深入研究。
  
  1 指导阅读,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窗”栏目的设置,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体现了对学生获取和运用信息能力的要求。该栏目主要的学习方式虽是自学,但教师仍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能迅速找出文字中的关键词,识别图表,理解公式和物理用语,从而获取信息并加以分析运用。由于“信息窗”所呈现的知识并非孤立存在,因此在指导阅读时应提醒学生注意前后知识的关联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例如,在必修1“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栏目的学习时,可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表格——如“横向阅读,纵向比较”表格所要反映的信息是什么——“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值越大;纬度越低,重力加速值越小”。由此可能引发的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我们所在处的纬度是多少?”“我们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是多少?”……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获取信息,学会提出问题。
  
  2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窗”栏目图文并茂,图片、表格形式多样,简明直观,这种呈现方式不仅增加了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更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同时,栏目所提供的许多物理情境素材,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生物质能”、“铅球出手时的仰角应该是45°吗?”,都与物理学习内容相联系,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窗”栏目提供的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把“信息窗”的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增强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2.1 作为素材,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能在导入部分就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原有的认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这堂课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必修1第2章第1节是《运动、空间和时间》,包含参考系、空间位置的描述、时间的描述等内容,涉及到的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用“信息窗”中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介绍,将抽象的概念运用于实际:如利用GPS判断我们所在的位置,引入空间坐标系的概念;利用GPS定位器中速度一项的内容,引入参考系的概念。高科技的应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2.2 融入课中,引导学习
  在选修31第4章第2节《多用电表的原理与使用》教学中,当学生完成用多用表电阻挡测出所给的几个定值电阻后,教师先用“激将法”说:“老师不用多用表,凭着观察就能将所给定值电阻的阻值读出,不信请大家考考老师!” 于是同学们纷纷将实验所用电阻递给老师,老师一一读出,并与同学们的测量值一一比对,得到学生认可后,教师继续引导,“想知道该秘诀吗?”进而指出这就是第3章第2节“信息窗”栏目的内容——电阻值的色环标识。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信息窗”栏目列入了教材中相应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内容,如“PTC——一种新型发热材料”、“报警器”、“磁码防伪技术”等,它们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挖掘人文内涵,培养积极价值观
  
  在“信息窗”栏目中融入了诸多如“‘神舟’号飞船”、“爱因斯坦”等的人文素材,将价值观教育有机地融入课堂,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素材中的人文内涵,联系曲折发展的物理史实,并适当地加以展开,让学生了解到物理学家研究方法的同时,体验他们敢于质疑和批判权威的精神,学习他们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增强为祖国而学习的热情,教学感染力由此得以提升。
  如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玛丽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在学习浮力一章时,经常看到的是固体在液体中的悬浮,对物体的悬浮条件理解产生局限。一瓶金黄的菜籽油、一瓶水和酒精,加上简单的调试,就能让学生看到液体的悬浮。  关键词:液体;悬浮;菜籽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4(S)-0061-2  浮力教学中通常都是在均匀溶液中做固体的悬浮实验。我们采用颜色金黄的菜籽油去做了液体的悬浮实
在一节讲授《光的反射》的课堂上,老师先在讲台上放上一槽水,等水面静止后,用手电筒光倾斜照射水面,让学生在教室的墙壁上寻找亮斑,然后改变手电筒照射的角度,让学生观察亮斑的移动情况。  师问: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墙壁上出现光斑呢?  生答:这是光的反射现象(学生对光的反射已有直观的认识)。  老师用玻璃棒轻轻地在水面上搅动了一下,再用手电筒光照射,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光斑的变化。  生答:光斑在不断的
摘 要:本文讨论了“激活-探究”教学模式的概念、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及笔者在实践基础上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案例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5-0028-3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知识探究的热情,还要共同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真理。”建构有效课堂应始于教师的激
摘要: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旧的应试教育方式主要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一言语智力、数理一逻辑智力为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其他几种智力的发展;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理论不谋而合,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多元智力也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思考方式,一直是科学教育的追求目标。物理图示在物理教材和物理试题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物理
摘 要:本文总结了对当代国际著名教育技术理论家梅里尔教授的“五星教学原理”进行本土化、学科化、操作化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克服单凭经验教学的弊端,构建了“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问题教学新范式”,并提供了符合学习者心理发展的优质高效的初中科学概念的问题解决教学的范例。  关键词:五星教学原理;问题解决教学;初中科学;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
摘要:智能手机在逐渐改变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该文以软件测试课程为例,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探索,将课程内容进行将课程内容进行游戏化教学处理,寓教于乐,充分发挥游戏的积极因素,契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文以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为例,开发软件测试功能的手机游戏,将软件测试技术的功能与手机游戏整合,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软件测试;游戏化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摘 要:原始实验问题的开发与研究,不仅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而且能突破僵化思维,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下拓展、创新实验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等优良品质。  关键词:原始问题;质疑;实验;分析;解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2-0034-3  2014年江苏高考物理第11题
摘要:几何画板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制图软件,本文介绍用其函数作图法快速作出横波传播模拟动画的方法。  关键词:几何画板;函数作图法;模拟横波;传播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2)1(S)-0052-2  几何画板作为一种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数学制图软件,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几何画板,我们不仅可以进行简单图象绘制、根据函数精确绘制图象
摘要:目前合作学习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时,还存在着许多误区。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目前实施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整体情况,剖析影响有效合作学习的因素。阐述有效合作学习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提出有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合作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建构主义和系统科学等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构建“问题导引——互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信息技术;问题情境;互动探究;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9)5(S)-0073-2    1 问题的提出    所谓自主学习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