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帮他们“找回童心”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ov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多种多样,李镇西老师就出了一个奇招——向安徒生“求援”,让孩子们像《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男孩一样,永远保持一颗晶莹的童心。童心代表着纯真、真诚,代表着人性中最美好的那一部分。“找回童心”,就是找回曾经丢失的美好与纯真,让孩子们以一个纯净的自己面对生活、面向未来,以轻松的步伐勇敢前进。
  
  所谓“走进心灵”,有时候并不只是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谈心;作为班主任,“走进心灵”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富于智慧的教育,去感染、触动、影响全体学生的心灵。这当然需要技巧。
  通过偶发事件挖掘教育因素就是一种技巧。应该说,有效的教育当然离不开班主任一系列超前预想和事先准备——悉心地拟订教育计划,精心地设计教育方法,耐心地组织各种教育活动,等等,但这绝不意味着这一教育过程只是教师的“道德输出”与学生的“道德输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片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嫩芽的肥沃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缺点的杂草。
  因此,面对这样的心灵,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发现”而不是“灌输”——教育者在系统地实施自己预定的教育步骤的同时,还应敏锐地发现并细心扶植学生生活中一些平凡小事里所蕴含的善良萌芽。我们还要善于从学生的失误中,从班集体受到的挫折中挖掘潜在的积极教育因素。
  一天下午放学时分,罗兰同学找到我说:“李老师,我的《恰同学少年》不见了!”
  《恰同学少年》是我为上届高三毕业生编的一本精美的“风采录”,现在初一不少学生也买了这本书。今天罗兰把书放进桌斗里便去上体育课了,可当她从操场回到教室时,却发现《恰同学少年》不翼而飞了!
  听到罗兰的“报案”,气愤中的我首先想到的是来个全班大清查。可是,从何查起呢?查不出来怎么办?而查出来了又怎么办呢?“窃书者”毕竟是学生,难道从此让他在班上无地自容吗?……然而,此事不了了之又怎么行呢?至少也应该让学生们受到教育,让“窃书者”受到良心的谴责啊!
  正巧我第二天要讲《皇帝的新装》,我略一思考,决定向安徒生“求援”,请安徒生帮我“破案”。于是,我开始重新设计教案……
  课堂上,我先进行朗读、作者介绍、结构分析……学生熟悉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讨论:“大家想想,这篇童话中,谁最可爱?”
  学生们不假思索地齐声说:“那个小男孩!”
  “为什么?”
  学生们纷纷回答:“因为他说真话。”
  “同学们说得很好。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男孩能说真话呢?”
  “因为他诚实。”“因为他纯真。”学生们七嘴八舌。
  “对!因为小男孩诚实、纯真!因为他有一颗——”我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下两个大字,全班学生不由自主地随之大声说道:“童心!”
  “是的,童心!小男孩有一颗童心,所以他说真话;大人们失去了童心,所以自欺欺人。”我引申开去,谈到“大跃进”和彭德怀,谈到“文革”和张志新,谈到人生道德乃至民族良知……
  面对学生们专注的目光,我把话题拉回到他们的身上:“一个人最可贵的是永远保持自己的童心。你们这个年龄正是童心容易失落的时候。小学时,你为没能第一批入队而哭鼻子,而现在你可能连红领巾也不愿戴了;以前,你损坏了公物会向老师主动认错,而现在如果你打碎了窗玻璃也许会庆幸没人发现……这些,都是童心的失落!”
  我终于提到那本丢失的《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是谁拿的,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断定这位同学正在听我讲关于童心的道理。是的,这位同学的童心已经失落了,但我仍然衷心希望,他能用自己的行动把童心找回来。我期待着,全班同学也盼望着!”
  第二天早晨,我走进办公室,眼前豁然一亮——办公桌上正端放着那本精美的《恰同学少年》!
  语文课又开始了,我站在讲台上手举那本《恰同学少年》对全班同学说:“我不知道是谁还回了这本书,这已不重要了。我提议,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祝贺我们中的一位同学找回了自己的童心!”
  在热烈的掌声中,我把《恰同学少年》送还给罗兰同学。她接过书,对我说:“谢谢李老师!”我说:“不,我们都应该感谢安徒生!”
  仅仅是一个学生找回了一本书这样的小事,可通过我的引导,心灵受到震撼的却不仅仅是一个学生,而是全体学生。但我没有想到,故事还没有结束,讲《皇帝的新装》时我说的一番关于“童心”的话和那本《恰同学少年》失而复得的事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引起了连锁反应。
  还有几天就是新年了,学生们的贺年片翩然而至。那天中午,我走进办公室,一眼便看到桌上放着一张精美的贺年片。拿起细看,里面还夹有一封信。
  敬爱的李老师:您好!
  在我刚进入初一(5)班的时候,遇见了您——李老师。我为自己能够做您的学生感到荣幸。您千辛万苦地教育我们,把我们引上正确的轨道。那天语文课上您讲《皇帝的新装》时说的“保持童心”,让我很受震撼。我以前曾做了一件对不起您的事——在半期考试的时候我作了弊。我恨我自己,作为李老师的学生,不应该做这种耻辱的事。我希望李老师不要把我当成坏学生,原谅我。我一定改正,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
  快到元旦了,又要跨入新年了,在这里向李老师说一声: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学生:伍希
  这封信使我很感动,同时我敏锐地意识到:又一个教育机会来了。我立即把伍希请到办公室:“伍希,李老师很高兴你的进步,你自己找回了童心。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我打算把你这封信在全班公开,怎么样?同意吗?”
  她吃惊地看了我一眼,又垂下头想了一会儿,终于点点头表示同意。不过,她小声地说了一句:“最好……别念作弊的事。”我笑了,用手拍了拍她的肩膀:“我正是要向同学们念这一段,我要用你承认错误的勇气,唤起更多同学承认错误的勇气。放心,同学们不会嘲笑你的,因为公开承认错误是无比诚实的事,同学们会因此而敬佩你的!”
  伍希抬头看着我,庄重地点了点头。
  果然,当我在班上读伍希同学这封信时,全班一片肃静,伍希解剖自己的勇气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伍希那晶莹的童心所放射的光辉照亮了同学们的灵魂。
  我读完信,评论道:“谁都难免犯错误,但伍希犯了错误能够承认而且公开承认,她不但是诚实的,还是勇敢的。”
  下面一位男同学大声接着我的话说:“更是高尚的!”
  没有人提议,仿佛是某种默契,教室里突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掌声平息后,我对同学们说:“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伍希同学的崇高敬意。但我更希望每一位鼓掌的同学能向伍希同学学习,永远保持一颗童心!”
  第二天,我到六班上课,把伍希的信给六班同学念了一遍,同样激起了六班同学内心的波澜。同学们陷入沉思,仿佛正用伍希的信拷问自己的灵魂。
  我说:“新年快到了,让我们学习伍希,给灵魂洗个澡,擦亮童心迎接新年。每个同学现在静默一分钟,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童心失落的事,然后以《找回童心》为题把它写在纸上。你写的事越使你感到羞愧,那么,你就越高尚。因为萧伯纳曾说:一个人感到羞愧的事越多,他就越高尚!”
  又过了一天,同学们纷纷把《找回童心》交给我。我一一细看,心情十分激动。因为孩子们无情地解剖自己,向我承认了他们做过的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的错事。
  当时我忽然想到今天是周末,也是岁末,学校安排下午各班搞迎新年联欢会。手捧学生们纯净的童心,我一下有了新的设想。
  我把吴镝同学叫到办公室:“你中午布置联欢会场时,请在黑板上用大字写明联欢会的主题——‘用童心叩开新年的大门’!”
  中午,我又特意上街买了10本新书。
  联欢会开始了。我抱着10本新书走上讲台,对大家说:“今天联欢会的主题是‘用童心叩开新年的大门’。在同学们表演文艺节目前,请让我向有关同学颁发‘童心奖’。”
  在同学们惊异的目光中,我拿起一叠纸向同学们说:“这里是同学们写的《找回童心》,我随机抽了10份,准备在这里当众读,不过我不会念是谁写的,因为事先我并未征得这十位同学的同意,我还得为他们保密。但是,如果在我读了某位同学的字条后,这位同学有勇气举手承认是他写的,那么,他将获得一份‘童心奖’。”
  我开始念第一张字条:“李老师,我向你承认一件很久以前我做的错事。3个月前,我在教室里拾了一个钱包,里面有120元钱,当时我谁也没告诉便把钱包拿回家了……现在想起来我的心里很不好受,请李老师原谅我!”
  我刚念完,下面的同学便东张西望,猜测着这位同学是谁。我看见一位同学脸色通红,但勇敢地举起了手。
  “好!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黄可同学找回了童心!”
  在掌声中,黄可同学第一个走上讲台从我手中接过奖品——《中外少年智慧故事》。
  我继续念:“李老师,那次生物实验室的仪器是我不小心损坏的,可当时没人看见,我也就没承认。”
  涂娅玲举起了手……
  “李老师,运动会我没参加,你问我原因时,我说我脚疼,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我自私,不想为班级出力。放心吧!明年运动会我一定报个长跑项目。”
  李挺举起了手……
  10张字条念完了,10位同学在掌声中走上讲台领取了“童心奖”。
  最后我说:“在新年前夕,同学们把童心擦拭了一遍,这是极有意义的。现在,同学们可以带着一颗纯洁的童心跨入新年的大门了。愿一切缺点和错误随过去的一年一去不返,让所有进步和成绩伴新的一年扑面而来!”
  (责编 晓 月)
其他文献
中学生追星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因而也应被列为青春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很多中学生都为那些明星偶像着迷,他们盲目地“随大流”,疯狂地收集各种与偶像有关的资料,如相片和唱片。这样既花钱,又耗费时间和精力。更有甚者,个别学生追星已经到不能自拔的地步。例如大连一个16岁的少女因母亲没有买到偶像张国荣的CD而自杀。为什么这个中学生会如此狂热地崇拜自己的偶像?造成悲剧的原因和根源是什么?从这个悲剧中,也
无论我们称之为素质教育、良好的教育,还是优质的教育,关键是要有好的教师。我们读书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素质教育,但那时候就有非常优秀的教师,他做的就是素质教育。自古以来,好的教育必然是指重视素质的教育,培养素质的教育。事实上,教师是整个改革的灵魂和核心。新教育实验,应该说它的整个逻辑起点就是从教师出发的,它提出的口号就是让教师通过自己的专业发展,来享受教育职业和教育过程的幸福。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和学
【摘要】如何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吸引观众的注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如今电视综艺节目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T2O模式将电视媒介和电商结合起来,为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从社会临场感的视角,以《女神的新衣》为例来分析T2O模式综艺节目的特点,从而提出T2O模式综艺节目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媒介融合T2O模式社会临场感《女神的新衣》  近年来我国新闻事业飞速发展,各类媒介形式都在不
【摘 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媒体如何发挥主渠道作用,打通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是对媒体动员、引导和服务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媒体融合传播成果的检验。本文从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实践分析评议切入,以丰富的案例和数据,探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媒体发挥传播职能的操作路径,展现了非常时期城市媒体的作为和担当。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媒体;传
可能有的小伙伴要问啦,西虹市刑警队的队长怎么突然换人了?别着急,这件事还要从几天前的那个早晨说起……新官上任  小李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第一次在座位上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的男人,身姿挺拔地站在窗户前面。  “你是谁?有事找我师父吗?”小李放下背包,奇怪地问道。  那人转过身来,盯着小李打量了半天说:“你好,我姓叶,是新调来的刑侦队队长。”  小李觉得不可思议,姚寒好
【摘要】微信自2011年发展至今,成为继QQ之后又一个被广泛应用的社交软件。微信以QQ社交圈为基础,并进一步加强了对微信用户隐私权的保护。本文主要关注在微信弹性社交网络中出现的行为失范现象,并将“漂流瓶”中的失范行为作为重点,分析失范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关键词】漂流瓶;失范行为;匿名性;后台释放  微信是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在2011年1月12日推出的一款社交软件,现已成为亚洲地区拥有最大用
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都要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然而,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目的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讨论的目的是教师既定的。讨论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诱导”“启发”下,按教师预设的路径,一步步得出预设答案的过程。这样的课堂虽然也有对话,但大多是我问你答式的,是虚假对话。问题讨论关注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这个结果是唯一的,权威的,即教师认定的标准答案。课堂中的问题是静
编者按  班主任的关爱对学生来说有着神奇的力量,而更神奇的力量,是来自班集体的关爱。只要用心,班主任常常可以巧妙地把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转化为班集体对学生的评价,从而监督学生改正缺点,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如果把班级比喻成一列火车,学生们是乘客,班集体是车厢,乘客们坐在车厢里奔向目的地,而班主任,就是火车头。车厢虽好,还要火车头带。让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都做出色的火车头吧,引领车厢里的孩子们向美好的未来飞奔!
【摘 要】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塑造新的国家形象,打破西方媒体对中国“刻板印象”是新时期的重要命题。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作为典型的多模态文本,国家形象宣传片运用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强化国家形象的传播。本文以多模态理论为逻辑起点,基于最新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进入新时代》,通过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的认知机制,探析国家形象宣传片如何运用多种模态维度建构国家形象,分析这一传
【摘 要】《光明日报》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是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的一个成功案例。报道从2012年6月12日起在光明日报新闻版上推出,至9月2日止,共报道了38期42个人物,稿件总字数约十万字,荣获了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文字系列报道的一等奖。本文从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的角度分析这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关键词】最美乡村教师 中国新闻奖 典型报道 报道策划  一、“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典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