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中音色的体现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jiao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筝是我国的一种古典民族乐器,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古筝的音色独特,能够表达出丰富而优美的艺术韵味,在古筝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技术水平以及对古筝音色的把握是演奏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古筝演奏中音色的体现进行分析,以期古筝演奏者不断提升演奏质量。
  古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演奏音色,能否合理地表现出古筝的音色是判断演奏者演奏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演奏者应对古筝音色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总结音色的把握方法,以不断提高古筝演奏水平,强化自身情感的表达。
  一、古筝演奏过程中音色体现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主观因素对音色体现的影响
  在古筝演奏过程中,影响其音色体现的主观因素有许多,包括演奏者自身的技术水平、演奏者的自身条件以及演奏者与观众的互动等。
  1.演奏者手指和手掌的自然条件因素
  在古筝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保持全身的放松,将手指作为演奏的着力点,这就导致演奏者的手指和手掌先天条件对于古筝演奏的音色体现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演奏者的手掌较小,就会使其演奏过程中的古筝音色表现相对轻快干净;如果演奏者的手掌较宽厚,就会使古筝演奏过程中的音色体现更显深沉浑厚。所以在进行古筝演奏时,演奏者应根据自身的手指和手掌条件合理选择演奏作品,从而更好地演奏出古筝音色。
  2.义甲佩戴方法
  义甲佩戴不合理也会影响演奏过程中的古筝音色体现,从而影响整体的演奏效果。要按照正确的方法佩戴义甲,保证指肚和甲片之间的紧密贴合,同时要露出合适的甲尖长度,便于演奏者的正常弹奏,避免影响演奏效果。但是,要合理控制露出的甲尖长度,如果露出的甲尖长度过长就会导致演奏过程中出现杂音,从而影响演奏效果。
  3.触弦变化
  触弦变化是影响古筝弹奏中音色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演奏过程中,不同演奏者的手指和手掌条件不同,所以对于触弦变化的把握也有所不同,这就导致音色表现各不相同。在各种作品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应对古筝弹奏力度进行合理控制,做到弱而不虚、强而不燥,从而弹奏出最好的音色表现效果。同时,演奏者应控制好触弦速度,根据演奏作品的情感变化以及主题表达,可进行合理的触弦调整,从而达到最佳的音色表现效果。
  4.演奏者的自身素质
  演奏者要想达到更好的古筝音色表现,还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古筝演奏过程中的音色表达受到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影响,演奏者应注重提高自身水平。另一方面,音色表达还会受到演奏者的知识与修养等因素的影响,演奏者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越强,其演奏过程中音色表现效果就会越好,就会更有感染力。
  (二)客观因素对音色体现的影响
  1.义甲材料对古筝音色体现的影响
  不同的义甲材料对于古筝演奏过程中的音色体现具有不同的影响,当前主要的义甲材料有有机玻璃、塑料片、玳瑁以及牛角等。其中,有机玻璃的材质较脆,这种材料的义甲会使古筝演奏过程中的音色过于单薄;牛角材质较硬,这种材料的义甲弹奏出来的音色具有语言较短、音色死板等缺点。在古筝演奏过程中,应根据演奏需要,对义甲材质进行合理选择,避免影响实际的演奏效果。
  2.演奏场地环境
  演奏场地环境也会影响古筝演奏过程中的音色表现,一般来说,古筝演奏既可以在音乐厅进行,也可以在草场、剧场、广场等场所进行,不同场所的演奏环境以及场地构造具有很大差异,导致古筝演奏过程中的音色受到影响。此外,音响装置也会对古筝音色造成影响。
  3.演奏提示
  演奏提示是影响古筝演奏中音色表现的因素之一,在现代古筝演奏过程中,演奏提示不仅会为演奏者提供乐曲提示,同时还会记载作家的作曲背景、创作意图、创作思路以及思想情感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演奏者的演奏情感表达具有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演奏者演奏过程中的音色表现。
  二、古筝演奏过程中把握音色体现的有效措施
  (一)使用科学的演奏方法
  使用科学的演奏方法是把握古筝演奏过程中音色表达的有效措施,能够表达出更完美的音色。第一,演奏者应掌握正确的手指弹琴方法,在演奏过程中要灵活地调动手臂肌肉,从而保障演奏效果。第二,演奏者在古筝演奏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触弦点和触弦方法,同时掌握好弹弦的校对和方法,以保障古筝的音色分量,达到最佳的音色表达效果。第三,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应根据作品的情感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利用古筝音色表现不同的作品风格、思想情感以及音乐形象。第四,演奏者应注重古筝音色的丰富变化,在演奏过程中合理更改触弦位置、触弦速度以及手指力量等,使古筝演奏过程中的音色更加丰富。
  (二)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
  把握古筝音色体现,古筝演奏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內在素养。古筝演奏者要不断强化古筝演奏技术训练,强化古筝演奏技术效果。同时,应提升自身的音色敏感性,既能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变化,又能抓住细节上的音色细微变化,从而保障古筝演奏的音色丰富性,提高演奏水平。古筝演奏者要丰富自身知识内涵,提升艺术修养,增进对乐曲的情感把握和思想理解,从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有效提升演奏过程中的音色表现效果。
  (三)注意与观众的互动
  古筝演奏者应形成自己的良好台风,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形成良好的音色,提升演奏效果。在正式进行登台演奏之前,演奏者可以与现场观众进行良好的互动,展现出自身良好的内在涵养以及外在礼节,促进演出的成功。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可以通过美妙的音色以及音色中所表达出的丰富情感,将观众带入音乐意境中,从而提升观众的情感体验,使古筝演奏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有效提升演奏效果。
  三、结语
  古筝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乐器之一,对古筝音色的把握,是影响演奏者演奏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演奏者应对演奏过程中可能影响音色表现的因素进行合理控制,同时注重提升自身艺术修养和丰富知识内涵,不断提升演奏质量和效率,从而保障演奏达到最佳的音色表现效果。
其他文献
该研究旨在探讨Sp1抑制剂光神霉素A(Mithramycin A)对人肺腺癌A549/DDP细胞MRP1表达的影响。不同浓度光神霉素A作用A549/DDP细胞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Real time R
关于唐宋时期的竞渡活动,很多诗人都有所描述.不过限于体裁,诗歌中的体育运动描写内容比较概括,人们需要对其中的历史事实加以梳理后,才能在解释其用典的基础上,加以体育文化
期刊
舞蹈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可将人们的心理及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具有时代特色的变化,会随着现代美学意识及审美思想影响而根深蒂固。我国民族舞蹈发展较快,相较之前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仍然有一些弊端存在,它们阻碍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本文将致力于探究当代舞蹈创作创新发展方向。  舞蹈所具备的社会功能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是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当人们用其他方式及语言均无法对自身的
期刊
秦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传承与发展对继承灿烂的民族文化、提升文化魅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秦腔戏曲舞台的渲染与多种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舞台布景、道具、灯光、服装、服饰等,而人物的造型在舞台表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有效地增添了秦腔戏曲舞台表演的可观赏性,同时提升了舞台表现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感染力。本文将通过对秦腔戏曲舞台表演中人物造型的表现和运用,论述人物造型与角色之间的关系,
期刊
民族舞蹈起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充分的滋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舞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舞蹈的影响。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原始社会,先民就有了结绳记事,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开始建立和发展。随着仓颉造字以及纸墨的出现,中国文化得到了更好的记录和流传。中国的
期刊
古代文学具体可以分为东方古代文学和西方古代文学两种。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与思维角度的不同。东方古代文学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主,在文学特点上古朴浓醇,历史年代感较为浓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鉴赏风格和角度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到的体系。相比西方文学的鉴赏历史,我国古代文学中鉴赏思维具有独特之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鉴赏思维,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古代文学鉴赏的思维模式进行探究,感受其中的文化
期刊
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是一种利用石灰泥粉刷墙面后趁湿时在壁面上用墨或者植物性颜料作画的工艺。经研究,苏南民居灶壁上和室外墙面上普遍采用这工艺作画或者进行块面的装饰,体现了苏南传统建筑独特的装饰风格。作为地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其表现形式和工艺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分析了民间湿壁画工艺传承与保护的意义、方法。  一、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的特征  湿壁画是一个很古老的画种,是早期建筑文明的产物,是一
期刊
新时期,人们对舞蹈编导的创作提出了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对编导素质要求与创新要求的提升上。如何提升舞蹈编导创作能力,满足新时期舞蹈编导创作要求成为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新时期舞蹈编导创作的新要求,对提升舞蹈编导创作能力的方法进行探讨。  舞蹈是一种通过优美肢体动作对理想或感情进行表达的独特艺术,优秀的舞蹈作品是一种美的传播,不仅可使观赏者情操得到陶冶,还可激发人们情感,对人的心灵与行为进行启发。而优秀的舞
期刊
吕梁地区位于山西省西部,抗日战争时期,属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在历史发展中,吕梁产生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传统民间艺术,包括剪纸、刺绣、面塑、木版年画等。这些民间艺术传承艰难,曾在历史上绚烂夺目,广为流传,如今却只有少数人努力传承,有些日渐衰微甚至消失。本文将主要阐述抗战时期吕梁地区的年画新变化,以期令人思考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吕梁地区的年画从产生到抗战以前,题材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主要内容有
期刊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又称《第13号小夜曲》,该曲是18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莫扎特于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完成该曲后,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它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下文的录音带由德国CAPRICCIO唱片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