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每个语文老师的责任,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学会读书,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和学习文章的过程中,无论思考、讨论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学生的自读,由学生自己产生问题,自主思考。
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呢?我认为“用批注的方法閱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可以加深、丰富对文章的理解。
其实,“批注”就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用来帮助自己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批”是批语,对于文章的评语。“批注式阅读”最难的是“批”。批的内容很广,可质疑、可议论、可联想、可抒情、可赞扬、可批评、可理性、可感性等。“批”的过程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享受批注过程的快乐。
“注”是指通过圈点、勾划来标明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或查字典、或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一、课前预习写批注
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这时候可以标注自然段,圈画难读的字,不懂的词语等,然后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做好批注,加深认识,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能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
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0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有的同学课前批注:老虎怎么还窝囊呢?还有的质疑:豁虎跳是什么?有的同学直接从网上查找豁虎跳的动作,在上课时给同学们表演了一段。可见,课前的预习批注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他们带着问题去读,去学,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课堂学习写批注
在批注性阅读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想在哪儿批注,就在哪儿批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以下内容作批注:
(1)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批注。“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学生对一篇课文的阅读,从初读到细读,直至有感情地研读,必然会有不同的疑惑。因此,学生对疑点的批注,是一种用心地探究,它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途径。
(2)在对文章内容体会较深的地方做批注。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4 普罗米修斯》一课,学生在读到普罗米修斯被鹫鹰日夜啄食肝脏部分后做的批注:“宙斯太狠毒了,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牺牲太多了。”这是个人独立思考所得,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
(3)对写法进行点评。有的文章写得生动优美,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很有好处,同学们在读了此类文章后,就从写法方面做了批注。从作者的写法做批注、谈体会,也有助于他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4)批注自己获得的启示。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的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读后肯定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指导学生对这些经典词句进行批注,可进一步加深理解,感悟其内涵。
(5)读课文时产生的联想。教材中许多内容作者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空白,发挥学生的想象,指导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批注,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具体,或者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白。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后拓展写批注
不少文章结尾处都仍有无限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我们可以在此安排扩展性的批注,进行适当的练笔,延伸情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收获、希望或想法。
总之,批注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文本的活动,是学生“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在此环节中,教师要保证学生足够的思考批注时间,以使他们能够于文本的深处去细琢细磨,以求得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获取更深刻的体验、更多元的结论。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和学习文章的过程中,无论思考、讨论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学生的自读,由学生自己产生问题,自主思考。
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呢?我认为“用批注的方法閱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可以加深、丰富对文章的理解。
其实,“批注”就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用来帮助自己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批”是批语,对于文章的评语。“批注式阅读”最难的是“批”。批的内容很广,可质疑、可议论、可联想、可抒情、可赞扬、可批评、可理性、可感性等。“批”的过程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享受批注过程的快乐。
“注”是指通过圈点、勾划来标明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或查字典、或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一、课前预习写批注
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这时候可以标注自然段,圈画难读的字,不懂的词语等,然后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做好批注,加深认识,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能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
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0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有的同学课前批注:老虎怎么还窝囊呢?还有的质疑:豁虎跳是什么?有的同学直接从网上查找豁虎跳的动作,在上课时给同学们表演了一段。可见,课前的预习批注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他们带着问题去读,去学,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课堂学习写批注
在批注性阅读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想在哪儿批注,就在哪儿批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以下内容作批注:
(1)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批注。“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学生对一篇课文的阅读,从初读到细读,直至有感情地研读,必然会有不同的疑惑。因此,学生对疑点的批注,是一种用心地探究,它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途径。
(2)在对文章内容体会较深的地方做批注。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4 普罗米修斯》一课,学生在读到普罗米修斯被鹫鹰日夜啄食肝脏部分后做的批注:“宙斯太狠毒了,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牺牲太多了。”这是个人独立思考所得,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
(3)对写法进行点评。有的文章写得生动优美,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很有好处,同学们在读了此类文章后,就从写法方面做了批注。从作者的写法做批注、谈体会,也有助于他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4)批注自己获得的启示。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的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读后肯定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指导学生对这些经典词句进行批注,可进一步加深理解,感悟其内涵。
(5)读课文时产生的联想。教材中许多内容作者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空白,发挥学生的想象,指导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批注,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具体,或者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白。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后拓展写批注
不少文章结尾处都仍有无限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我们可以在此安排扩展性的批注,进行适当的练笔,延伸情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收获、希望或想法。
总之,批注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文本的活动,是学生“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在此环节中,教师要保证学生足够的思考批注时间,以使他们能够于文本的深处去细琢细磨,以求得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获取更深刻的体验、更多元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