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来源 :新世纪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705664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教育实施的大背景下,历史教学应如何顺应潮流,深化改革,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科学精神、文化素养、而且应包含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的科技就会受欺 ,没有民族的人文精神就会虚无。中华民族是人类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我们的祖先以其勤劳勇敢和顽强精神,以其聪明智慧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创造了光辉灿烂中华的文明。这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是我们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取之不竭的源泉。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人文精神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比较薄弱。因此,在今天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文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历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相关知识,更要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文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坚持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历史是对人类既往生活的记载和认识,历史学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例如从“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历史人物所表现的都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振兴,靠的就是这么一种精神和信念。历史教学中,我们提倡人文精神,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为祖国勤奋学习的积极性。
  2挖掘丰富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千百年来,这些丰富的遗产激励着每一位华夏儿女自强不息、奋勇前进,是我们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如中国古代的瓷器,通过对瓷器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精美的瓷器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能表现出各个历史时期的进程,反映每一个时期的时代特征。通过启发、诱导,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审美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如:唐代妇女多彩多变的服饰,处处显示出靓丽、浓艳的色彩,各种造型都很丰满,雍容之中显示着富庶,这些,无一不说明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安康。唐代的服饰所呈现出的包容、开放、大气、进取的文化精神,是我们培养人文素养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之美,文化之美,使学生从内心确立其对真、善、美价值的追求,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学生的人格情操,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3剖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无限创造力的民族,在科技、文化等众多领域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历史上通过改革创新而带来了社会大治的史实不胜枚举: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以及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为加强自己的统治,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采取的各种政治经济改革措施等。这些改革无一不表现出改革所具有的锐意创新、不墨守成规的改革精神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这些改革为国家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创造和发明的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创新连绵不断。文学艺术、建筑、医学、天文历法、科技创造,尤其是四大发明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灿烂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培育了中华民族丰厚的人文精神,但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这种丰厚的人文精神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扬。作为历史老师, 应该责无旁贷地挖掘教材,升华教材,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其他文献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我们的学生很少去接触实际生活,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积累和沉淀。在写作时往往无话可说,大话套话堆砌,文章缺乏真情,缺乏触动读者心灵的感染力。还有不少学生作文因为视野狭窄,写作底气严重不足,在作文选材上翻来覆去用老掉牙的材料。除此之外再无新鲜材料,甚至像挤牙膏式的想一句写一句,完全是为了凑字数。探其原因主要就是脱离生活,缺少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心里没有素材,导致写作成为游离在
期刊
教学语文多年,语文教师都有同感,学生怕做阅读题,更怕习作。语文成绩提不上去,阅读和习作成了拦路虎。究其原因,由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网络等以其直观、丰富等特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他们已经无暇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书,即使读,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了阅读的质量。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阅读分析能力差,写作水平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呢
期刊
【摘要】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的真谛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大胆地去尝试新知识、新问题,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树立学生主体;创新教学音乐教育不光是培养音乐家,而对培养全面的创造型人才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并在音乐教学中培
期刊
【摘要】乡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都有自己的一方水土和优势,有着自己特色的乡土文化。挖掘乡土历史人文资源,让学生去领略地方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的美景,是政治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通过教育使今日的孩子——明日的主人“爱己及人、爱家及乡”。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热爱国家总是具体地表现为从热爱家乡开始,只有知家乡的人,才能爱家乡
期刊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流的目的是让对方知晓、听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汉语是我们共同的母语,推广普通话已形成共识,它是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关键,由于中国民族多,语系广,在使用普通话的大背景下留存着浓浓的乡音,造成了一定的交流障碍,甚至闹出了不少笑话,笔者就天柱范围苗、侗地区方言与汉语发生碰撞举出实例,指出形成类型,并浅谈如何避免碰撞问题,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1 方言与汉语碰撞中
期刊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即高中生物教学任务不仅是传授生物学知识,还要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的教应发生哪些变化,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呢?通过新课程培训和广泛学习及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发生下列变化:  1教学理念的改变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
期刊
【摘要】高中生物多个章节的知识与计算关系密切,在题目设计进行知识考查时,需借助数学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为培养学生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科内知识的有机结合和跨学科知识的自然整合,本文归纳高中生物涉及的计算问题和解答方法进行分析,以达到见微知著,触类旁通的目的。  【关键词】计算题;归纳;浅析高中生物多个章节的知识与计算关系密切,在题目设计进行知识考查时,需借助数学计算方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进行创新学习,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新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而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必须把“爱”带进课堂,爱生、融情、使学生动心,敢于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强烈的人本意识和敢于让学生质疑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以开启学生的创新心灵。  1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讲台曾经只是属于老师的舞台:老师在
期刊
引言:“广积不如教子”——北宋·李邦献《省心杂言》  【摘要】俗话说:人看从小;马看蹄早。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古代家训有其独到的地方,从教育的时间看,它非常重视早期教育的效果。有的为了能使子孙良好的习惯如同天生造就,于是认真遵循“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①的教育法则,在孩提时就开始了对子孙们的教育。《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众所周知的早期家教的例证。注意早期教育是家教的一大特点,例清代
期刊
数学知识一向具有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坏名声,给人以冰冷的外表的印象。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源泉,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学习过程被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设计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老师有意识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