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文的轮回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er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目标”有别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更高层次的“教育目的”。下面以笔者的教学案例《慈母情深》备课及课堂生成谈谈如何以“大目标”统领课堂。
  一、备课:大量阅读,学生定位
  备课前的大量阅读与对学生的定位思考是笔者大目标确定的来源。大目标来源之一,备课时阅读大量本文作者梁晓声的作品。大目标来源之二,读到梁晓声《关于<慈母情深>》中一句话:“我想用文字,为自己的,也是我这一代多数人的母亲画一幅像。”可见作者本身的写作目的也是在于塑造一代母亲的形象。由此,笔者确立了这节课的大目标:由人及文,在品词赏句过程中不断建构“母亲”这一形象;由文及己,想到自己的母亲,“我”的成长转化成学生的成长,学会“长大”。简而言之是两个词:学文、长大!
  二、课堂生成:让学生学习、长大
  在语文课堂上,理解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是课堂形式,“学会长大”是终极目的。
  (一)由人及文,建构形象
  师:课件出示:“我想用文字,为自己也为我这一代多数的母亲画一幅画——梁晓声”。在老师看来,与其说这是文字描绘的话,不如说是用文字拍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就叫——《慈母情深》,你还想欣赏吗?欣赏文字的电影你一定有别样的收获。想着你的妈妈,读课题。……
  由看电影这一话题入手就是关照到“人”的品性,这时的“人”是本真的“我”,还没有入文。而梁晓声小说语言特点恰恰是画面感强,一如文字电影,由此找到了“人”与“文”的切合点,整个课堂都以欣赏电影片断的形式行进,由人及文就显得顺畅而轻松。
  (二)文中沉浸,角色体验
  师:这是一组慢镜头,为的是让我们看清楚人的脸,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你的心看这一组慢镜头,真真切切地看:(师配乐范读)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闭眼听范读,目的就是让学生沉浸在文本建构的想象的母亲工作的形象,自然地扮演“儿子”的角色与教师交流母亲“瘦弱疲惫”的形象,而更能体会母亲的艰辛。这种形象体验不是老师说教的,而是自我建构的。可能这个环节过程中,有些学生也会联想到自己的母亲的艰辛,也是为后面意识觉醒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由文及己,意识觉醒
  品读完“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这组快镜头,我们看到了为了儿女生活读书,拼了老命工作的母亲。当我手心攥着带着母亲体温的钱的时候,我读懂了母亲,这哪里是钱,这分明是——
  生:母亲的心血。
  生:是爱子之心。
  师:这一刻我瞬间觉得自己长大了。作家梁晓声说:一个孩子开始体恤父母了,那就意思味着他开始长大。(齐读)因此他用钱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让我们把这一个个境头连接起来,共同演绎这动人的电影,让我们跟作者一起长大。
  ……
  师:相信你们多多少少懂了一点。闭上你的眼睛,搜寻你生活的电影,看到了你的母亲了吗?惠特曼说过:“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你的妈妈可能辛劳、忙碌、慈爱,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用上“我爱你”三个字。课后写在爱心卡片上,回家送给母亲。
  深入文本世界是必要的,但不能无限地深入下去,还要觉醒,还要迁移。在深入文本跟着“我”的脚步经历成长的基础上,以“长大”为话题,把“我”和长大移到自己身上,“搜寻自己生活的电影”回归 “本我”,懂得感受到自己母亲的形象,也像作者一样把对母亲的情感转化成文字,成为一种自觉表达。
  综观全课,在这由人及文再由文及人的一进一出的轮回过程中,变化了的是学生作为“人”的存在:习得语言;丰富了作为“人”的情感世界;从“本我”向“大我”、“善我”的转变,开始懂得体谅自己的父母。而所有这些变化就是在“习文”、“长大”这个大目标统领下,在教师的导演下完成的。
  责任编辑邹韵文
其他文献
怎样指导学生写人物才能让作文中的人物生动起来呢?我的做法是有方向,循序渐进地慢慢引导,让学生自己来修改自己的作文。  一、捕捉细节,让人物活起来  例1:黄锦鸿同学的《最美教官》  片段摘录:上周,教官来检查宿舍内务……然后,教官知道后大发雷霆……  我是这样指点这个孩子来修改的:  (一)捕捉教官五官的变化。教官发火了,就用了一个“大发雷霆”的词。这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你身边熟悉的人。每一个人生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居民社会文化状况比较特殊,由原来当地农民转为的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等组成。家庭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持不合理的期待,缺乏21世纪应有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意识,孩子在家庭、社区、学校日常活动都缺少英语语言交流的氛围和基础。特别是四至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的重要阶段,我校学生恰恰这个时期表现得比较薄弱,这种状况制约着学校英语教育的有效
一、医教结合模式的产生  在南海区教育局和南海区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的支持下,从2013年开始,南海区星辉学校与南海区社会福利院合作,建立“医教结合康复中心”,开展“医教结合”康复项目,打破以往医教结合仅仅是依靠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教师以及教学教师结合进行医教康复的模式。由南海区星辉学校提供康复对象、康复实验基地、器材及教师助教等,涵盖硬件、软件条件的资源支持;由南海区社会福利院提供康复医生、康复理念
摘 要:教育功利化思想使中学教育出现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学生公民意识淡薄,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课题组通过对教育生态学、环境教育的多国文献与动态的研究,结合广东实验中学环境教育实践经验,课题组构建了以教育生态学的“整体、联系、平衡”基本精神为指导的中学生态化环境教育模式;该模式通过环境教育的“制度保障、课程建设、项目构建、协同促进”的实践,不仅有效地推进了我国
一、考察概况  2014年11月27日至12月18日,跟随省初中名教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培训项目组一行对美国纽约、华盛顿等地的学校进行了学习跟岗及考察活动。  期间,我们先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一星期的学习研讨及学校考察,接下来对宾夕法尼亚州、华盛顿的基础教育进行了研讨及考察,还同一些高校的教授就两国的教育现状、文化交流、课堂学习、学业绩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还深入学校课堂,进行教学观摩并与
一、南京游府西街小学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国民游府西街小学建立,这就是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的前身。而今,学校地处繁华的新街口闹市区,占地已达1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拥有教学班43个,学生2338人,教师200多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市区教学骨干50多人。  校园文化建设。  绛红色和砖黄色相映的教学大楼巍然矗立,庄重典雅,彰显着游小抱
“共振”原属物理学的概念,是指两个物体由于振动的频率相同,一个物体振动就会引起另一个物体相应地振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一种智力、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当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统一的时候,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认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共振”,在此笔者借用共振概念,以“教学共振”来比喻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双方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同步前进,以达到最
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快,小学中年段的作文要求也明显提高,如何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写出好文章,使他们具有“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能力呢?  一、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针对调查结果,我以欣喜地语气告诉学生:“看来,你们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  走进生活,放眼自然,稻海金浪,老树枯藤,四季更替,物事流转,这一切都浸润着语文的气质,飞扬着语文的才情。为何不让孩子出去走走,听落叶在脚下浅浅低吟,看大雁在天空款款南飞呢?第五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我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以“我们认识的秋天”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一、秋诗——古人秋思浸润语文才情  萧
创设相关情景,激发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创设相关情景,用英语组织教学,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继而引起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积极参与交际的欲望。如七年级Book 1 Lesson 27 “Vegetables and Fruit”,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摆放苹果、香蕉、葡萄等水果和西红柿、白菜、米饭、茶等,进行提问:What’s this?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