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就是好家长吗

来源 :小读者·阅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enk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仅仅是个开端


  几乎每个我认识的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宣称自己是个有爱心的人,至少对他们的家人是如此——现实是,伴随着爱而来的还有压力与争吵,通常还会发展到极端的程度。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时我们会憎恨那位我们称作“最爱”的人?虽然爱是一种欣赏的感情,它却会被“自我”的欲望所污染,从而滋生出恐惧,使我们的控制欲和占有欲蓬勃生长。这种爱的扭曲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是因为我们对所爱之人有依恋。我们对他们的依恋创造出一种共生关系,使我们不再基于他们本来的样子,而是基于他们让我们产生的感觉来与他们发生联系。
  尤其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对自身的感受,与他们对自我的感觉交织在一起。我们为他们担惊受怕,于是试图控制他们。然而,我们真正想控制的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恐惧。我们无法让自己从孩子的人生中解脱出来,给他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投射,使我们没有能力将孩子培养成真正的自己。



  盡管我们是出于最单纯的目的,我们的爱却很容易变得不再是爱,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恐惧,滋生出控制欲和占有欲。事实上,纯粹的爱很难找到。即使我们经历了这样的爱,也仅仅是有效养育孩子的开端而已。孩子所需要的家长,不仅要有爱心,而且要体现出一种与他们相协调的存在方式。他们需要父母井井有条,对待他们始终如一,面对情绪爆发时能保持冷静。他们需要感受自己最深刻的情感和内心的需求,而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需求被仁慈而快乐地满足。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想以孩子想要的方式提供他们的所需,我们就必须成长到这样的水平,那时我们有着相对平静的内心、完整无缺的自我,以及敏锐的觉醒意识。爱,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要养育出一个茁壮成长的孩子,它也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已。

当孩子们感受不到我们的爱时


  我曾辅导过无数家庭,家里的孩子都有过被否认、伤害,最终怨恨父母的经历。在我和女儿的关系中,我看到过这些影子。我可能认为我这样做是出于爱,但女儿却认为我的行为绝对不是出于爱。
  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这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与孩子本身的关系较小,而与我们自身的不觉醒程度关系更大。
  想一下你对孩子的爱,以及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干扰着你的爱的种种麻烦事,你也许会决定转变一下角度。我们表达爱的方式,不仅关乎孩子带给我们的感受,还关乎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否尊重了他们应有的、做一个独立的人的权利。
  孩子需要我们像对待一个首次见面的人那样对待他们。他们需要我们改变焦点,不再以爱之名来塑造他们,而是为他们创造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表现自己,即使他们看起来既不理性又喜怒无常。孩子们想要的无非是感受到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允许他们表达当下的自己。注意,我不是建议盲目宠溺孩子,而是建议为他们表达完整的自我创造必要的条件。当我们给予孩子自由时,他们便仿佛置身于辽阔的、无边际的空间去发现自己,最终成就自己。他们感受到的是我们的爱,而不是由我们的恐惧所滋生出的控制欲。
  永远关注孩子向我们发出的信号,我们才能看清藏在爱之下的恐惧,这是为人父母的神圣使命。当我们可以全心全意拥抱孩子的真我时,我们就可以和他们建立最深刻的联系。

重新定义爱


  踏上觉醒式教养的旅程,我们必须对生活和对爱的方方面面有着觉醒。
  我们需要严肃地问自己:“我说我爱我的孩子是什么意思?”“我的爱由什么组成?”
  我们对于爱的定义必须清晰且坚定,从我们的安全感所需转向孩子所需。我们的反应,不应是基于我们的恐惧,而是基于我们愿意为孩子成长为“真实的我”提供条件。
  爱,我的定义是,一种能够全面地看见、接受且尊重他人本来面貌的能力。有觉悟地爱他人,就是要增强这种能力,走出自我,与他人持续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我们不要求对方同样爱我们,也不为他们对我们的爱设置条件。



  这听起来,好像我是在提倡自我克制甚至自我贬低。远非如此。这种爱的定义,挑战我们去尊重自己,使我们感到自我满足,满足到无须他人来帮忙实现这种满足。
  这与自我否定也是相反的,这种对爱的理解,让我们享受到一种广阔的自爱,使我们感到完整。进而,他人也可以沉浸在自爱里。当我们实现这种程度的自爱时,我们对生命中有交集的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就会释放信任与成就感的信号。
  我们会以同样的态度以及深刻的理解去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不再为他们感到害怕,即使他们缺乏天赋,我们也接受他们原本的样子。换言之,我们对自己的人文关怀也会推广到他人身上。我们的孩子也不再需要为了得到我们的赞许而证明自己。他们不再害怕被抛弃,而是和我们步伐一致,全然接受自己。
其他文献
暑假,某天,我哼着歌去培训班上课。突然,我看见路边有个绿色的小团子在滚动,走近才发现是一只湿透了的小鹦鹉,正在扑闪着翅膀,企图飞起来。  “你迷路了吗?”我小心翼翼把它捧在手心,感觉它很虚弱,于是在征得爸爸同意后把它带回家照顾。  休养了几天后的小鹦鹉终于恢复了活泼调皮的本能,我希望它六六大顺,所以给它取名“六六”。六六长得虎头虎脑,特别可爱。它背上的毛是浅绿色的,像穿了一件绿色的燕尾服,白白的肚
期刊
大多数大人会结婚  结婚是男女双方约定一起生活,去政府机关申请结婚登记,成立家庭的行为。在中国,女性满20周岁,男性满22周岁后可以结婚。  大人结婚的理由多种多样,“因为想和喜欢的人每天在一起”“因为寂寞”等等。  在过去,没有经济实力的女性,会选择和能养活自己的男人结婚。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有工作做,纯粹因经济情况而结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在过去,缺少生活自理能力的男性,则希望与能为自己做
期刊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太平洋当中有一个岛屿,形状像一条侧躺的海豚。岛的周围有海豚在游泳,有海獭在嬉戏,有海象在争雄,有野狗在决斗……以前,在这个岛上住着印第安人,他们受到了捕猎海獭的阿留申人的杀害,离开这个岛到东方去居住。他们离开时,留下一位小姑娘——卡拉娜。她在岛上孤零零地生活了十八年,等待援救的船只到来。她独立修建住所,制造武器和捕鱼用具,与野狗斗争,历尽艰险才得以生存下来。原书精华摘选
期刊
“我同意!”妈妈说。我甚至还没来得及问她。她一看到我怀里这只麻烦精,立刻就同意收养它了。“现在,我们先去给它洗个澡。”  “谢谢,妈妈。”我一直以来就渴望养只小狗,我们本来打算等搬到佛罗里达州再养。幸运的是,妈妈喜欢顺其自然。  “它选你当主人,一定是有原因的。”  “是的,我是第一个主动喂它的傻瓜。”  妈妈揉了揉我的头发。“生命就是趟旅程,我的旅行家。”  “而我们都渴望搭个顺风车。”  “永
期刊
幼年时期的暑假酷热难耐,树叶都热得发亮,当时我在庞老头家里待着。中学的升学结果已经出了。出去玩吧,顶着七月炎夏凶残的太阳,人都会被晒脱皮了。在家待着又太无聊,简直像坐牢。我母亲说,得了,要不你去庞老师那儿上补习班吧。  庞老师当了一辈子中学老师,退休了在家闲不住,就摆了六七张单人课桌,办起了补习班,只收附近的小孩子,提前教点东西。  问题是,谁想放假了还学几何、背单词?我们不过是应付家长。庞老头看
期刊
給下图中的水管里注水。当水管分成两支时,水量也被平均分成两等份,从两边分流下来。  请问:从入口处注入16L的水后,流进u杯子中的水有多少L?《水管》答案:
期刊
卡尔·兰德斯坦纳是奥地利著名的医学家。他因发现了A、B、O、AB四种血型中的前三种,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1900年,兰德斯坦纳在维也纳病理研究所工作时,发现了甲的血清与乙的红细胞凝结的现象。这一现象以往并没有得到医学界足够的重视,但它的存在对病人的生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兰德斯坦纳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并开始了认真、系统的研究。  经过长期的思考,兰德斯坦纳终于想到:会不会是输
期刊
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在仙台医专学西医的时候,仙台医专有一个解剖学教授“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对中国来的这个“周树人君”非常照顾,认真给他修改课堂笔记,关心他的语言障碍,关心他的食宿问题,还时时鼓励他。  然而到第三年时,周树人决定退学。藤野先生很是惋惜,周树人君很是愧对恩师。  离别的时候,藤野送给周树人君一张自己的相片,并且在背后题字。周树人君当时没有合适相片回赠,说日后照了寄过来,还说会时时通信
期刊
12岁那年,我家从农村搬到合肥,因为之前没学过英语,我无法直升初中,必须要重读六年级,参加统一的招生考试后,才有被录取的资格。  当下最紧急的,就是开学前找到补习班,把三至五年级的6本书在一个暑假学完,否则无法衔接六年级的课程。家中经济捉襟见肘,父亲带我奔走了数天,最后选择了由一群在校大学生开设的补习班。招生老师热心地说:“你每天都来听课吧,不限制时段和班级,一定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你几乎要从零
期刊
我的嗅觉似乎变得灵敏了不少。有时候,气味会把我从梦中唤醒。并不是医院里让人作呕的气味。  而是花。绽放的美丽花束。  妈妈把夹在其中的卡片一一读给我听,可我依然不知送花人是谁。每一朵玫瑰,每一朵康乃馨,她都轻轻闻过,那些不常见的花儿她总是要研究一番,比如:天香百合、鸢尾、鹦鹉郁金香、美洲石竹、耧斗菜、孤挺花……  妈妈爱花,几近疯狂。  病房里有圆鼓鼓的氦气球,遇到轻微的气流,会在半空中摇摇晃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