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需植根于语言训练之中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85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富有创新、具有开拓精神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教育的第一需要。江泽民强调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实施创新教育势在必行。而小学语文学科要充分发挥其在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索质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端正教学思想,注重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的创新,是在语言训练中的创新,是有助于提高读写能力的创新。其特点是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展开想像,推动联想。创新,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语言中创新,并生动活泼地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生动活拨地发展。”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心理学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心理上互相作用的过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的是主体的地位。我们必须清楚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摆正各自的位置,明确各自的任务,真正遵循“学生主体”的心理原则,在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不断满足学生发展语言的需要和引起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上下功夫,注重教给学习方法,让他们熟悉并掌握各种学习技能,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主动进取的有心人。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的目的才能实现,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语文教学真正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服务。
  从语文教学的现状看,虽然“学生主体”这一心理原则并未完全背离,但并未能使之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服务。究其实质,恐怕中心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那么,为促使“学生主体”原则的落实,则需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要放得开、收得拢。放得开,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悟、自得;收得拢,就是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充分体现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之中。唯有如此,才能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气氛,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能收到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思维活动中发展思维的良好效果。同时,当学生进入到这种心理状态时,就会引发他们的想像力,激活他们的思维,诱发他们的创造力,一些非逻辑的直觉思维如顿悟、灵感都会接踵而至,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有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针对文中“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燃烧弹”一句,问:‘作者写排炮过后,敌人使用了燃烧弹,为什么要用一个‘竟’字?”学生通过读和议,明确了用“竟”更说明了敌人的凶残、形势的险恶。
  还有一位老师在教《视死如归》一课时,针对课文中“什么招字,早就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一句,抓住“早”和“抠”两个字引导学生用换字比较法深究内涵,既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也使学生在深究的过程中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遵循“学生主体”原则,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贯彻这一原则,则是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相信学生,爱护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他们在学习语言、发展语言中创新,又通过创新促进他们学习和发展语言。
  二、重视发展思维,让学生在展开想像和联想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小语大纲体现了这样一个基本思想:“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在语言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语言是不能离开思维而存在的;语文学科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能力,主要属心智技能范畴,培养语文能力,必须有思维参加,而且要以训练思维为核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心理角度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与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互相牵制而又互相促进的。思维要借助于内部语言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反过来又能促进对语言的学习掌握。故而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与记忆知识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更多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对知识进行归类、编码,系统全面地分析思考,探明知识的来龙去脉,并学习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学生的智能也正是在不断地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能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活跃性,是语文教学成败关键性的心理因素,也是能否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如何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必须弄清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凭借教材不断对学生渗透创造性因素,着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依据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则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深挖教材,设置创造性的想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性、形象性,的确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条件。
  《跨出一步》这篇课文讲的是思维的误区,森林中迷路的两个人沿着一个思路去思考、推测,幻想着危险的处境。他们始终摆脱不了思维的定势,以致于在悬崖绝壁前停止了前进。假如能用求异思维的方法,假设出几种处境的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选择更合理的思维,这样就可以摆脱恐惧,勇敢地跨出这一步。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大胆想像、积极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借此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此外,《小交通员》中小交通员的临危不俱、机警应变,《跳水》中船长的独特思维等,均可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深挖教材,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思维训练的前提,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重要的环节还在于运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就创造思维而言,则可通过由句扩段来训练创造性想像,设置情境,想像不同的结果,训练发散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段内填充,训练思维的求异性和遣词造句的能力;通过段落比较、内容对比,进行观察和思维技巧训练;根据段的内容,提出不同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总之,要使思维训练落到实处,必须依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感受并掌握语言技巧,培养创新才能。
  情境的展现,不仅包含着直观教学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认识,而且包含着学生的情感活动、智力活动及语言的表述,它应该是课文描述情境的再现,其客观场景、主观意象、教学的气氛、师生的情绪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在这里,主客说的一致,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和谐,使整个情境成为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学生置身于这样特定的心理场中,他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必然会得到协同发展,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在这一心理场中,他们必然会捕捉到创造的机遇,使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从语文教学自身的特性出发,我们似乎可以这样归结:创新意识已不单是一种智能特征,它还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思想境界、一种人文氛围、一种宽松环境。而当教学具有这种氛围时,就十分有利于我们从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入手,把握分寸,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不少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十分注意对情境的创设,并重视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取知识、接受思想熏陶,但忽略了抓住有利之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才能,未免失之偏颇。
  创设一定的情境,要求我们在抓住课文语言因素的同时,又要准确地挖掘课文中的文学因素,充分发挥文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带入身临其境的环境中,进入真情实感之中,拨动学生的心弦,以“感染”为桥,沟通学生的心灵,激发兴趣,唤起创造冲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创设一定的情境,还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处于真情实感之中,去学习和追求知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位老师在教《高大的背影》时,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合理的想像为该文另写结尾,通过练习,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培养。可见,创设情境进行语文教学,既能使语文能力的培养收到良好的效果,又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从语文教学的特性出发,把培养创新精神同培养语文能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创新精神根植于语文能力之中,从而又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
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数学应用题数量关系复杂,还有很多干扰的数量关系, 加之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对真假数量关系难以辨别,增加了小学生解题的难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根据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充分将习题的数量关系图形化、直观化、形象化,将生活的知识融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中。先将解应用题的教学经验论述于下,供大家参考。  一、数学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培养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极为有效的一个策略。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且思维能得到有效激活,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活跃数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呢?现谈谈自己
期刊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  语文学科的复习,容易流于两个极端:一是天天模拟考,逐人逐课逐项过关,教师忙于讲、改、评,学生忙于做、听、抄、背,成天围着老师转,师生均有身心俱累、不堪重负之感;一是认为复习就
期刊
《科学》是一个简单的科目,因为它所灌输的是非常普遍的日常知识,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或者很多学校将其排列到“小科”、“副科”的行列,甚至有的学校虽然开了这样的课但根本不给学生讲,使之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科学》这一科目看似简单,但它要灌输给学生很多东西,让学生明白很多日常的道理,有益于学生终生的生产生活,我们不要将其丢弃到角落里,要打造出精彩的《科学》课堂。  《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
期刊
摘 要: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知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数学 学习兴趣 方法  “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
期刊
我认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树立德育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德育是塑造新人格的教育的观念。虽然我国学校德育正在实现根本的转化,但是,我们看到学校的德育仍然存在“危机”。它表现在“德”的无奈——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与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处于困惑之中;“育”的无力——大量的教育投入,效果却惊人的低下。什么原因?我们应当反思。  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已经习惯
期刊
摘 要:数学的预习是否有效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即学生有没有掌握预习方法和教师有没有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设计有针对性的课。所以,要使预习更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和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  关键词:预习 有效性 方法 问题串  数学课究竟要不要预习?一种典型的反对观点认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的结果,学生不会“慢慢地与教师经历困惑、操作、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站
期刊
摘 要:在藏区小学数学教学中,除数是二位整数的除法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试商的能力,减少试商次数,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藏区 除数为两位整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法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除法,影响到学生今后四则混合运算,不能对乘法正误进行验算;说它是难点,两位整
期刊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上课伊始兴趣盎然,课在进行兴趣愈浓,课已结束兴趣犹存”。  一、新授课中激发学习兴趣  1.激疑引新。  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场白”,用新颖的导语可“一语激起千层浪”。如教“面积单位”抽象枯燥,教师可提出:怎样使1=100?学生会感到愕然,再告诉学生:你们学完
期刊
刚升入初三的同学,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不成熟的做法:  一、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