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歌舞是潮汕地区一种风格独特的民间传统舞蹈,历史悠久。在对潮汕地区与非潮汕地区的英歌舞调查结果分析后发现,如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英歌舞的了解越来越少,这种民间艺术急需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潮汕地区;英歌舞
一潮汕英歌舞背景介绍及初步现状原因分析
(一)、潮汕地区英歌舞的历史背景
潮汕英歌舞从明代中叶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这种民间舞蹈融合了戏剧、舞蹈、武术等艺术形式为一体。而其中的潮阳英歌舞更以豪放、遒劲闻名,极具阳刚之气,被誉为“中国男子汉典型舞”。潮阳英歌是汉族民间广场舞蹈的延续,明代时期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变为英歌舞,成为潮汕地区一种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
(二)、潮汕地区英歌舞的现状分析
1.劳动力不足
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一些贫困地区的劳动力也在不断地外流。潮汕地区的绝大多数年轻劳动力都在外地,而潮汕英歌舞要求动作刚健有力,表演人应以年轻男性为主。而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外流,也使得能够去传承英歌舞的人数越来越少,从而使英歌舞的传承和发展变得愈发艰难。同时,由于许多家庭纷纷落户城市,会导致“空心村”的现象,这样使得原本在一些村落里的英歌舞技艺无法得到保存,难以得到传承。1
2.技艺上的传承
潮汕英歌舞自古以来一直是靠民俗活动和老艺人言传身教所传承下去的。但有关调查显示,这些经验丰富的老艺人大多是在80岁到90岁之间,他们的逐渐老去让潮汕英歌舞的传承变得更加艰难。在潮汕地区,自古以来的封建宗教观念一直得以保存。这种家族继承具有排他性,传承范围严重受限,这样使得家族以外的人很难学到真正的英歌舞技艺。这种传承的方式尤为狭窄,在如今的社会已很难维持下去了。
3.活动组织方式
潮汕英歌舞是一种集体活动,大多在一些重大传统节日的巡演活动中出现。活动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政府牵头协助组织,另外一种是乡村自发组织。乡村自发组织一般是游神赛会活动,而英歌舞的气势特点就决定了它在游神赛会里的重要地位。而政府牵头组织则是由政府组织路线、经费赞助等,然后各社区出队伍进行巡演。参与巡演者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但由于时间紧,让参与者在短时间内学会一些技艺显得极其艰难。采用教练带学生、老队员带新队员的模式也难以奏效,一些老队员可能还没学会就教新队员,没办法使参与者真正学到一些技艺。这样下去,在传承的过程中便会出现一些问题,使得英歌舞技艺难以得到真正传承。
二潮州地区青少年对英歌舞的了解程度及现状——以潮州市潮安区为例
(一)针对潮汕地区英歌舞情况分析
就潮州市潮安区庵埠某小学178个学生不完全统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40.37%的学生表示没有看过英歌舞,29.672%的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英歌舞,对英歌舞的了解程度表示一般或不了解占比80.62%,对英歌舞表示兴趣的仅占比31.757%。就對潮州市潮安区庵埠某小学的调查问卷数据来看,以小见大,当代潮汕青少年对英歌舞的了解程度略显不足甚至过少。随着时代的更迭,英歌舞正在以某种形式消失。
英歌舞在当地潮州地区“知名度”减少主要受几个因素的影响:英歌舞的普及程度度、当代青少年的兴趣及学习压力。“在城镇化进程中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的今天,传承潮汕英歌舞最基本的人力需求也在不断减少,从而使潮汕英歌舞的传承与发展显得愈加艰难。2由于潮汕英歌舞的基本的需求——人力,在逐渐的减少,所以在潮州地区,传统的英歌舞传承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二)对潮汕地区青少年了解情况分析
种种因素造成潮州地区青少年对英歌舞的了解愈来愈少,英歌舞在青少年一代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也无可厚非,若是以这种形式蔓延下去,作为英歌舞发源地的潮汕地区,以后将只能在记载中了解到自己的文化。怎样提高英歌舞普及度,传承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任务迫在眉睫。
“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英歌舞是否有编创教材的必要?英歌舞中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有着丰富节奏和动作韵律,因此,笔者认为英歌舞的传承是必要的,同时英歌舞对于演员的塑造具备相当的训练价值,值得将其编写教材、走进课堂,让更多进行专业舞蹈学习的学生接触到英歌舞。3
三其他地区对该非遗产品——英歌舞的了解程度及现状分析
(一)了解数据概述及分析
在对非处于潮汕地区(传统划分界限下,包括潮州、汕头、揭阳等)的群众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数197份,数据如下:年龄段位于12至18岁期间的青少年对“英歌舞”这项非遗文化的有所了解的数据为16.24%,有接触过的数据为0%,知道其为非遗产品的数据为0%;年龄段位于18至28岁的群众对“英歌舞”这项非遗文化的有所了解的数据为12.48%,有接触过的数据为0%,知道其为非遗产品的数据为0.14%(并调查结果均为大学生);年龄段为中老年人并未进行调查。在数据调查中,我们抽查了有对该英歌舞了解的人群,询问其有关英歌舞的相应问题,如:演绎的内容、人物形象等基本问题,回答正确率均不超过60%。在调查数据过程中,我们团队发现大部分青少年不仅对非所在地的非遗了解较少,对所在地的非遗产品了解程度也均不超过20%。在这种调查情况下,我们对外地了解英歌舞程度进行了分析如下。
非潮汕地区的群众对英歌舞的有所了解程度较低,且有了解的人群均对该文化没有意识到是非遗产品,没有需要保护的意识存在。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同时发现人们普遍对非遗产品没有充分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吴雯雯,许祝.潮汕英歌舞在城镇化进程下的传承与发展前景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7(12):264-265.
[2]吴雯雯,许祝.潮汕英歌舞在城镇化进程下的传承与发展前景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7(12):264-265.
[3]黄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英歌舞[J].中国民族博览,2020(04):140-142+236.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50)
关键词:潮汕地区;英歌舞
一潮汕英歌舞背景介绍及初步现状原因分析
(一)、潮汕地区英歌舞的历史背景
潮汕英歌舞从明代中叶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这种民间舞蹈融合了戏剧、舞蹈、武术等艺术形式为一体。而其中的潮阳英歌舞更以豪放、遒劲闻名,极具阳刚之气,被誉为“中国男子汉典型舞”。潮阳英歌是汉族民间广场舞蹈的延续,明代时期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变为英歌舞,成为潮汕地区一种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
(二)、潮汕地区英歌舞的现状分析
1.劳动力不足
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一些贫困地区的劳动力也在不断地外流。潮汕地区的绝大多数年轻劳动力都在外地,而潮汕英歌舞要求动作刚健有力,表演人应以年轻男性为主。而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外流,也使得能够去传承英歌舞的人数越来越少,从而使英歌舞的传承和发展变得愈发艰难。同时,由于许多家庭纷纷落户城市,会导致“空心村”的现象,这样使得原本在一些村落里的英歌舞技艺无法得到保存,难以得到传承。1
2.技艺上的传承
潮汕英歌舞自古以来一直是靠民俗活动和老艺人言传身教所传承下去的。但有关调查显示,这些经验丰富的老艺人大多是在80岁到90岁之间,他们的逐渐老去让潮汕英歌舞的传承变得更加艰难。在潮汕地区,自古以来的封建宗教观念一直得以保存。这种家族继承具有排他性,传承范围严重受限,这样使得家族以外的人很难学到真正的英歌舞技艺。这种传承的方式尤为狭窄,在如今的社会已很难维持下去了。
3.活动组织方式
潮汕英歌舞是一种集体活动,大多在一些重大传统节日的巡演活动中出现。活动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政府牵头协助组织,另外一种是乡村自发组织。乡村自发组织一般是游神赛会活动,而英歌舞的气势特点就决定了它在游神赛会里的重要地位。而政府牵头组织则是由政府组织路线、经费赞助等,然后各社区出队伍进行巡演。参与巡演者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但由于时间紧,让参与者在短时间内学会一些技艺显得极其艰难。采用教练带学生、老队员带新队员的模式也难以奏效,一些老队员可能还没学会就教新队员,没办法使参与者真正学到一些技艺。这样下去,在传承的过程中便会出现一些问题,使得英歌舞技艺难以得到真正传承。
二潮州地区青少年对英歌舞的了解程度及现状——以潮州市潮安区为例
(一)针对潮汕地区英歌舞情况分析
就潮州市潮安区庵埠某小学178个学生不完全统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40.37%的学生表示没有看过英歌舞,29.672%的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英歌舞,对英歌舞的了解程度表示一般或不了解占比80.62%,对英歌舞表示兴趣的仅占比31.757%。就對潮州市潮安区庵埠某小学的调查问卷数据来看,以小见大,当代潮汕青少年对英歌舞的了解程度略显不足甚至过少。随着时代的更迭,英歌舞正在以某种形式消失。
英歌舞在当地潮州地区“知名度”减少主要受几个因素的影响:英歌舞的普及程度度、当代青少年的兴趣及学习压力。“在城镇化进程中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的今天,传承潮汕英歌舞最基本的人力需求也在不断减少,从而使潮汕英歌舞的传承与发展显得愈加艰难。2由于潮汕英歌舞的基本的需求——人力,在逐渐的减少,所以在潮州地区,传统的英歌舞传承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二)对潮汕地区青少年了解情况分析
种种因素造成潮州地区青少年对英歌舞的了解愈来愈少,英歌舞在青少年一代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也无可厚非,若是以这种形式蔓延下去,作为英歌舞发源地的潮汕地区,以后将只能在记载中了解到自己的文化。怎样提高英歌舞普及度,传承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任务迫在眉睫。
“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英歌舞是否有编创教材的必要?英歌舞中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有着丰富节奏和动作韵律,因此,笔者认为英歌舞的传承是必要的,同时英歌舞对于演员的塑造具备相当的训练价值,值得将其编写教材、走进课堂,让更多进行专业舞蹈学习的学生接触到英歌舞。3
三其他地区对该非遗产品——英歌舞的了解程度及现状分析
(一)了解数据概述及分析
在对非处于潮汕地区(传统划分界限下,包括潮州、汕头、揭阳等)的群众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数197份,数据如下:年龄段位于12至18岁期间的青少年对“英歌舞”这项非遗文化的有所了解的数据为16.24%,有接触过的数据为0%,知道其为非遗产品的数据为0%;年龄段位于18至28岁的群众对“英歌舞”这项非遗文化的有所了解的数据为12.48%,有接触过的数据为0%,知道其为非遗产品的数据为0.14%(并调查结果均为大学生);年龄段为中老年人并未进行调查。在数据调查中,我们抽查了有对该英歌舞了解的人群,询问其有关英歌舞的相应问题,如:演绎的内容、人物形象等基本问题,回答正确率均不超过60%。在调查数据过程中,我们团队发现大部分青少年不仅对非所在地的非遗了解较少,对所在地的非遗产品了解程度也均不超过20%。在这种调查情况下,我们对外地了解英歌舞程度进行了分析如下。
非潮汕地区的群众对英歌舞的有所了解程度较低,且有了解的人群均对该文化没有意识到是非遗产品,没有需要保护的意识存在。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同时发现人们普遍对非遗产品没有充分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吴雯雯,许祝.潮汕英歌舞在城镇化进程下的传承与发展前景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7(12):264-265.
[2]吴雯雯,许祝.潮汕英歌舞在城镇化进程下的传承与发展前景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7(12):264-265.
[3]黄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英歌舞[J].中国民族博览,2020(04):140-142+236.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