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题怎么理解?”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lixi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头回放:
  下课前十分钟,我布置完课堂作业,全班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开始做了。此刻,我像往常一样,巡视着学生的作业情况,忽然,一名男生指着一道题,低声地问我:“老师,这题怎么理解?”题目如下:把一个长15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包装盒平放在桌面上,包装盒与桌面接触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待我看了题目之后,这名男生又问:“这个盒子是不是展开的?”说到这里,我马上知道了这名男生的问题关键所在:他不能确定题目中的包装盒是展开?还是不展开?
  这时,我有意看了旁边几个优等生的作业情况,发现竟然好几个也是做法有问题,如下:
  (15×8 15×5 8×5)×2
  =(120 75 40)×2
  =235×2
  =470(平方厘米)
  我想这部分学生有问题,关键是学生搞不清楚盒子展开与否?那么怎样才能让这部分学生明白,这个包装盒是不展开的呢?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让全班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包装盒是展开的吗?
  学生意见不统一。
  生1:我认为这个包装盒是展开的,因为题目问的是:接触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好些学生也点头表示赞同。
  生2:我不同意,因为包装盒是个盒子,如果展开的话,就成包装纸了。
  赞成生1观点的学生将信将疑。
  生3:我也觉得盒子不展开,因为如果盒子原本就展开的话,就无所谓“最大面积”的说法了。
  生4:我也觉得是不展开的,这个长方体盒子平放在桌面上,可以用任意一个面和桌面接触,不同的平放方式,包装盒与桌面接触的面积就有大有小,最大的方式就是题目所要求的。
  听到这里,刚才还将信将疑的那些学生,马上豁然开朗了,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笑容,明白这道题目的正确做法应该是:15×8=120(平方厘米)。
  
  思考:
  课后,回到办公室,我还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道不是很难的应用题,有那么多学生会出错,并且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经过分析,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首先,是因为部分学生没有全面分析问题,一看到题目中问的是:“包装盒与桌面接触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就马上想到包装盒展开的样子,认为这样才能得到和桌面接触的最大面积。殊不知,题目中根本没提到包装盒是展开的。此外,我认为,更大的原因应该是: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在这个单元练习中,学生做了很多有关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问题,这类题目当中,题型也非常的多,这些强信息在学生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在这样的前提下,知识很有可能发生负迁移,最后导致学生发生这样的错误——算成了包装盒的表面积。所以,在案例中,我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进行全班探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析,使原先理解有误的学生从“坚持己见”到“将信将疑”,最后“豁然开朗”。这个过程当中,虽然时间不长,但交流中不仅暴露出一些学生理解上的欠缺,同时也闪现了班级中一批学生的智慧。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时刻关注学生所思所想,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之间差异性这个宝贵的资源,让他们的思维相互碰撞。也许,通过一次小小的交流或辩论,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会越加全面,理解也会越加深刻。我们的学生长期在这样浓浓的探讨氛围中学习、成长,思维的水平肯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其他文献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我认为就是以生为本。究竟如何做到以生为本,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的主阵地,是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场所。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还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质疑的时空。  1.还给学习时间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
“这是我第一次听红军长征的故事,我甚至连这位红军烈士的名字都不知道,但他不畏牺牲的精神和小红军坚定的革命信念深深触动了我。”这是北京小学的学生正在朗诵自己写给革命先烈的一封信。2021年5月27日,“见字如面·对话百年”——西城区中小学“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通过书信朗诵、情景朗诵等形式对话百年,学习革命前辈、时代英雄、行业楷模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据了解,“见字如
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盐城市教科院举办的主题为“小学数学与新课程同行”的沙龙活动。活动中,我们观摩了三节同题异构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并对其作了专题研讨。三节展示课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在专题研讨时,举办方为每一位与会代表搭建了一个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的平台,整个沙龙活动可谓是为大家奉上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下面,撷取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开发区小学王建荣校长一课中的几个精彩片断与大家分享。
在我的印象中,“数的大小比较”是一节比较枯燥而又乏味的数学课,无非是让学生通过多做练习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但是,同样一节课,黄老师他那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和挥洒自如的教学智慧,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  [教学片断一]——“序曲”引人入胜  师(出示照片):这是今年暑假我登上一座海拔2000多米的山,这座山雄伟险峻,浩瀚而富有灵气,是咱们国家非常有名的一座山。你们想不想猜一猜
教育家叶澜指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他们一定会呈现出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更为精彩纷呈的新天地。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是学生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活动场所。根据小学数学学科性质和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数学课堂也应注重体现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展示、尽情交流,师生双方共同发掘创新的潜能,使数学课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成为数学课堂的主宰者,而学生则畏缩于教师的绝对权威之下,犹如看客和听众,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一度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整堂课,老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令人可喜的是,随着课改之风的逐渐深入实施,奋斗在一线的数学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努力地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充分
教学片断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学校要举行讲故事比赛,你们愿意帮老师布置会场吗?(愿意)现在小组合作,用你们手中的鲜花、旗子、灯笼制作彩带,等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谁做出来的彩带最好看,好吗?(学生六人一组制作彩带)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作品,哪组做的彩带最美呢?  生1:第一组先摆1个紫灯笼、1朵红花,再摆1个紫灯笼、1朵红花……看起来很好看。  生2:第四组先摆1朵红花、2朵黄花、3朵紫花,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全神贯注与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大胆发言与肯于倾听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与仔细检查的学习习惯……这些都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学生造就这些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
“圆柱的体积”是后面学习圆锥体积的基础,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沿着圆柱的高将底面平均分为16份(或32份),再把这16份拼起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研究,找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体积的关系。最后,找出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相当于原来圆柱体的哪些部分,便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不过,由于在小组讨论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摆放近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个体。学生思维是开放的、有差异的,他们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考参与课堂活动,这就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真实性、丰富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因而,课堂上的自主尝试、开放探究必然生成比以往教学更多的差错,错误生成不可避免。面对学生的错误生成,如果教师能够进行有效的引领,错误生成也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有效。如我执教“直线和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