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提高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50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作为一线的教育者,我们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只有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历史研究和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醉的境界,从高一开始我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向“我要学”的主动状态转变。
  一、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兴趣
  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汇聚了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他们脍炙人口的历史事迹,给予我们璀璨夺目的美丽世界,历史教学中首先要感知历史知识的情感美,如我们学习到孔子的“仁”的思想,我们就想到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都与孔子思想有联系之处。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我们从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内涵去寻找源头,去感悟历史,去感受儒学思想的情感美。在历史教学中准确而充分地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让学生了解历史课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强烈的快感体验中,理解历史教学的美,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感悟历史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成绩不佳的根源在于“无话可说”,没有学好历史的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教十六年来,我总在想“怎样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严密的思辨,前征后引,娓娓道来,让学生沉浸在历史长河中。后来我发现这虽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但学生是被动接受者。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参与教学,大胆将辩论引入课堂,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得学生对历史教学产生兴趣,但兴趣并不意味着学生重视历史课,高中历史课的突出特点是理性思考。如学生的心态、价值观会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化而改变并复杂化。给教学中“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带来了麻烦。
  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还须对历史现象的感知与感悟,对“二战”史的了解,却留下我们值得深思的地方:南京大屠杀的悲哀与莫斯科保卫战的悲壮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历史现象,愿我们真正的去感知、感悟历史,让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塑造灵魂,塑造精神。缺失了历史教育的民族,必然会精神营养不良,我们要深刻反思,让学生真正感知,感悟历史。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种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往往要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富有创意的观点。在对历史现象感知、感悟中,要打开思路、开动脑筋、结合各时期的历史知识,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激情,让学生真正感知,感悟历史,抒发学生的壮志情怀。
  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热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热情和喜悦,是成就学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内驱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较好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作者单位:561400贵州省晴隆县民族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
期刊
初中一年级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出于对这一科的好奇和兴趣,很愿意学这一科。由于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具体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致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天长日久,便由喜欢到畏惧到厌恶以至最后放弃这一科的学习。  一、掉队原因探析  心理障碍是掉队的重要原因。造成学生掉队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当学生接触一门与母语表达方式迥然不同的新语种时,由于两种语言的三要素相差甚远,在接受目的语教育时,心理上产
期刊
关于语感这个概念,已有人将其译为speech feeling 或the sense of speech.语感被认为是一种类似直觉、自然的感觉,是掌握语言习惯的一个较高级的阶段。但是语感究竟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是怎样一种心理过程,有关此类问题的探讨在心理学、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法的专著和论文中尚不多见。本文将对外语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及语感形成的心理学语言学机制、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数十年来语
期刊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过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反映了目标导向的偏离,而且反映了学生生命的畸形发展。这种厚此薄彼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对生命的完整理解,而且也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自身创造潜能的开发。因此我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课题研究,探索出了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一般方法和途径。  一、营造人文性的课堂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
期刊
在农村,英语学科一直是学生困惑的科目,小学阶段未开设英语学科,到了初中才开始接触,往往会给老师带来压力,上好英语课,提高英语成绩,没有点“招数”那是空谈。英语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期刊
初中生物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  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型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
期刊
目前,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学科教学中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就如何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抓情感体验,提高道德素质  1.换位体验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爱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讲《同情帮助残疾人》一课时,可在讲述一个左脚瘫
期刊
倡导教学教育审美化,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现代社会,审美活动日益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人,应该是审美的人,应该是个性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培养人的教学教育活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活动。语文作为一门“与众不同”的学科——审美教育的主要基地,语文教师的语言也应当具有审美性。因此,有声语言的审美性对教师的言语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美情
期刊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每一所学校都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以人为本,学生在回答教师询问时要说实话、真话。可是很多时候,教师却有这样的感叹:“学生的心理素质太好了,做了错事,死不承认,有时候教师当面抓住了也不承认。”我们在感叹之余,是否会想到这些结果与教育者能否以人为本的教育失败有关?那么,我们应该实施什么样的道德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呢?
期刊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在长期的物理教学中发现,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初二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既新鲜,又不知怎样学好这门学科。我想从以下几点出发,教师既能完成教学目的、又能使学生学好这门学科。  一、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初中学生,刚学物理,对物理知识的接受都是比较零碎的。学生学习了后面的知识,就忘了前面的。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尽量把教材中一个个的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