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优秀作文,“优秀”在哪里?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高考后,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阅卷组都会推出一批优秀作文,江苏也是这样,目的是通过优秀作文对作文题目进行更具体全面的解读,启发并引领高一高二的学生作文向“优秀”靠近。以前,我常以为这些优秀作文是万里挑一,对普通学生来说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可是通过参加高考阅卷,并审阅了不少发表出来的优秀作文后,我的看法逐渐改变,认为自己的一些学生写的作文也很优秀,很多学生则可以通过学习这些优秀作文让自己的作文水平提高不少。基于此,觉得有必要对高考优秀作文的优秀之处进行思考、总结,以求获得学生学习借鉴的方向。虽然笔者认为写好作文的根本在于用心生活,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底子”之后,到了高三,若帮助学生把优秀作文的那层“窗户纸”捅破,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和以后人生的发展都会大有裨益。那么,这些优秀作文的“优秀”之处在哪里呢?笔者不揣浅陋,尝试着总结一二。
  一、审题:准、深
  凡是作文,都存在着审题的问题,必须要先明确作文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这可以说是提笔作文的第一道关口,若在此处倒下,后果可想而知。一直有专家呼吁高考作文要降低审题难度,十多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者也作了不少尝试,“话题作文”、“开放式作文”等,不少题目的限制也确实较少。江苏2004年开始自主命题之后,作文题目的限制一直较多。何永康教授将之比作“镣铐”,学生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并认为这是人才选拔的必然,会一直延续下去的。想想也是,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作文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既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考查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
  优秀作文的小作者在作文的审题上准确而深刻,他们能拨去一些冗杂,一下子抓住作文题目的核心要求。准确审题是作文的基础,非一天两天能练就,但若有意为之,加以训练,积以时日,每个考生都是能够做到的。深刻,则难度较大,需要考生要有透过表面发掘本质的能力,有能在平常事物中看出不平常之处的能力。如对于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拒绝平庸”,优秀学生就能认识发现此题目重在要写社会生活中人物内在精神方面的内容,于是写“小店名”的,写象棋中“小兵”的,写“梵高”的作文就脱颖而出,从这些作文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小作者们在审题方面的“准”和“深”的能力。
  二、切入:小、巧
  明确了题意之后,寻找一个切入点,至关重要,若选得好,整篇文章就能“立”起来,若没有找到,只是泛泛而谈,写出的作文也定是平平。听一些在作文大赛上获奖同学的赛后发言,看一些“大家”回忆自己当年作文时的文章,他们在选择作文的切入点上多是苦思冥想,花了一番心思,找到之后一下子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阅读每一篇发表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可以发现他们选择的切入点多是小而巧。小,是他们多从“小事”写起,或所见,或所闻,或所思,不是惊天动地,炫人眼目,而是如话家常般娓娓带来;巧,是指切入点巧妙地扣住题目,或明或暗,或形象阐释,或寓理于事,读完之后常令人怕案叫绝。在《拒绝平庸》为题的优秀作文中,有的从小餐馆的店名切入,有的从家里待杀的鸡切入,还有的从自己熟悉的老姚其人切入……这些被选作切入点的事物或人物都是具体而细小,但他们都是小作者独具慧眼所得。随着对这些小的切入点的或想象,或描写,或叙述,或议论,一步步地对“拒绝平庸”进行着形象生动地阐释。所以,切入点若选得好,注重小而巧,考试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
  三、选材:熟、新
  作文,从某个角度来说,“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不少同学对作文常感到头疼,讨厌作文,排斥作文,主要原因就是觉得没东西可写,其实每个同学都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所见、所闻、所读、所学、所感、所思,都可以进入作文。选材,只有选取自己所熟悉的,所独有的,写起来才顺畅,得心应手。相反,若选取自己仅了解一些皮毛的事物,人云亦云,缺少“自我”,那么文章也定会沦为“大路货”。
  写自己熟悉的材料,还要善于挖出新意来,就像“锵锵”节目一样,对很多人所共知的看法,不再复议,而是把眼光更多地投入到事物背后,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象棋,很多同学都会下,小兵只能向前不能后退的规矩很多人也都懂,可是在作文中能想到它,并赋予它“拒绝平庸”的主观关照,这就不是很多人能想得到的了。
  其实,优秀作文值得探讨的“优秀”之处还有很多,以上三点我认为是相对比较容易借鉴的地方。明确了方向,入了门,再下一番功夫,相信有一天会涌现更多的优秀考场作文!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而由于文科学科本身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的特点,加上长期以来教学方法的落后,许多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恐惧以及厌烦心理。本文主要讨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具体实践方法,以期能够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体会阅读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的知识,提高学
【摘 要】品读《长恨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唐明皇这个七尺男儿的铁骨柔情。从白香山的《长恨歌》,我体会到了一个身为帝王的男人情感的波澜起伏。本文从四个阶段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长恨歌 情感 唐玄宗  历来人们对《长恨歌》这首诗的主题有不同的看法,有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批判,也有对唐杨爱情的歌颂。再读《长恨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唐明皇这个七尺男儿的铁骨柔情。  年过半百的唐明皇,政治上应该是失败的,可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真正的对话就是与虚伪的斗争。只有呼喊真实、打破虚伪,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在课改进入深化阶段之后,人们对于高中语文对话教学中曾备受称赞的所谓“活跃”、“热烈”等现象,进行了反思,形式固然重要,而学习与推广不应只停留于表面,要深入内在探究本质,理顺思路,由内而外地作内容到形式的阐发,才能告别虚假的、形式的对话,还语文课堂以真实。真正的对话,从浅层次来说,要成对地说话,即课堂
课堂教学中,开头一般都有一个简介作者及背景的步骤。传统的作法是学生看注释,教师再补充。新课改后的做法是课前师生共同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课堂上师生再进行对话。但这两种形式大多流于浅表,往往是知识的补充,可以称为“走近作者”;只是走近,当然难窥全貌,更不可能走进作者的心灵。笔者听过许多公开课,对于教学中的这一步,基本都是如此,似乎成了定式。听多了,也就乏味了;更可怕的是学生产生了“审美疲劳”,他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对话性”日益得到重视。“对话型”阅读教学“主要应该指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以及读者之间(包括老师)就文本解读展开的对话”,因而所有对话展开都首先要建立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文本是对话的承载体。而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只是浮于表面的让学生寻找文本确定的含义的与文本对话,忽略了对文本潜在内涵的理解,正如王尚文先生所说的“只是在与文本露出海面的岛屿部分对
【摘 要】议论文应用细节说话,用细节论证。如果议论文的材料不能落实到准确的细节层面,全文想达到规范议论文的档次是不可能的;如果材料不能落实到生动且准确的层面,全文想达到精彩漂亮的档次也是不可能的。而这一切全取决于对命题内涵、论点内容的演绎效果。  【关键词】议论文 论据 细节    提及议论文,我们喜欢用那句“用事实说话”,其实“事实”的本质乃是人物、故事或现象的细节。这个“细节”准不准、好不好、
佩弦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毋庸置疑的脍炙人口的散文,也是中学教材里一篇经久不衰的名篇。但教参及众多解读者对文章情感脉络解读趋于简单化,皆认为是从不宁静到寻求宁静,获得短暂宁静,尔后又回归现实,其间是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  笔者认为,作者沿着荷塘获得的喜悦是断断续续的,处于悲愁与喜悦的不断斗争中,悲愁与喜悦也就交替呈现,行文中常见作者努力挣扎的痕迹。  要把握这种情感,首先要准确解读文眼“这几天心
【摘要】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要想让自己的一般作文“升格”为优秀作文,可以走从精雕细琢清词丽句、创作积累优美文段到使用一种诗化结构模式(即“起、承、转、合”式)连缀成篇的路子。  【关键词】作文教学升格训练结构优化    我想,任何一位中学生要写一篇有点“样子”的作文,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要写出一篇优秀作文,即要让自己的一般作文“升格”为“优秀作文”,就不是那么有把握了。这里推介一种方法,或许对你
【摘 要】在鲁迅散文的阅读和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其文章的思想性受到了教师和学生高度的赞扬和重视,而其文章的时政性却少有人发现和挖掘,作为鲁迅散文的一体两面,不了解时政性就必然无法理解鲁迅文章深刻的思想,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个问题也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进而成为困扰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本文通过《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结合相关材料,透过时政性分析思想性,点明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郭春伟  肖像描写指对人物外形各方面的特点的描写。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使人物个性更突出。  第一、要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人海茫茫,但在这众多的人中,你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你要细心观察,总能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写小说,刻画人物,就要留心观察这些不同点。“人心不同,各如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