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真正的对话就是与虚伪的斗争。只有呼喊真实、打破虚伪,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在课改进入深化阶段之后,人们对于高中语文对话教学中曾备受称赞的所谓“活跃”、“热烈”等现象,进行了反思,形式固然重要,而学习与推广不应只停留于表面,要深入内在探究本质,理顺思路,由内而外地作内容到形式的阐发,才能告别虚假的、形式的对话,还语文课堂以真实。真正的对话,从浅层次来说,要成对地说话,即课堂中的各路人马都要有话应答;就深层次而言,在这些语言往来之后,当促成一种相互提高与推进的效果。因此,对话教学在实施中的关键词是“度”,向左一偏可能是教师主宰,不成其为“对”,向右一偏可能是学生乱象,缺少中心,因此,如何形成有实质效果的对话,是很有技巧的。
一、恰如其分的对话设计
课堂上的对话设计,必须是恰如其分的,这里的“其”,指的是学生,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完全控制着教师课前的对话预设:达不到学生水平的对话设计,是浅设计,无所谓提高;超过学生能力的对话设计,是伪设计,只剩热闹;只有正好适合学生学情的设计,才能让学生在对话当中收获比自己现有水平更高的果实。与此同时,教师的对话预设又是单方面的,他只能预设自己的语言,关于此后学生的应答,根据自己的了解,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因为意外生成随时可能发生,故在对话中的一方,准确地说,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的被动方,教师应尽量做到引导为重,四两拨千斤,在设计时预留余地,方能广开言路,给学生以畅所欲言的机会。
如《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节选)》,我班学生经过长期的引导,已经养成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因此,我在设计时,准备了五个有层次的问题:1.题目概括了人的什么特点?2.说“人全部的尊严在于思想”的原因是什么?3.一边说人的思想“无与伦比”,一边又说它因缺点而“卑贱”,是否矛盾?4.怎样认识人是伟大与可悲烦人综合体?5.怎样认识人在心灵上的追求和实际表现之间的矛盾?我计划在上课时,作完必要的铺垫之后,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看他们的提问点在什么位置,第一点有疑惑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是中间的二、三、四点,则看产生疑问的范围有多大,只要有人有见解,就让他回答,然后全班判断,如果问题尚未解决,则全班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走动,学生自主寻找能够与自己发生有质量对话的同学,如果还未处理好,则学生全部归位,教师与全班同学进行对话,直至问题圆满解决。
二、和谐理想的对话氛围
对话真实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和谐理想的对话环境,“和谐”固然重要,但只是浅层次的要求,真正理想的对话氛围,应该是学生能够努力思考,并且是愿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即是学生有想的环境,也乐意将自己所有知道的一切,包括见解、疑惑等和盘托出。
创设这样一个环境,首先需要教师有强大的调控能力。强大之处在于不仅可以掌控现场的方向,抑制表面华丽的热烈讨论,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可想可说的场景,而且还要能够在意外生成时,及时作巧妙的斡旋,既不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进行有深度的话题挖掘。
其次要以身作则,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边想边说出自己的思路。我上课时就经常会如此,当学生提出一个难度较高的问题后,我先作表扬,再恳请适当范围内的学生:“大家也帮我想想。”我自己想好之后,先看看学生的表情、动作,判断他们的思考状态,如果已经有了结果,便请他们先说,如果他们想不下去了,我即将自己的思路细细道来。常在学生面前作类似的想与说,一则能够带动学生跟自己一样去做,再则也能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三、效果十足的对话交流
效果十足的对话交流产生在对话的内容与顺序上,二者缺一不可。
对话的内容必须有适当的难度。这一点主要在设计步骤完成,课堂上展开时,要注意的是学生提问或交流过程的偏离,假若是全班提问,教师比较好掌握,一两句话就可以作好调整,但倘若是学生自主交流,就不太容易控制,这时我对预设容易出问题的对话,一方面会在大屏幕上用鲜艳的颜色、加粗字体打出来,讨论之前先作强调,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作有重点的巡视,侧重倾听讨论能力比较弱的小组。这样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掌控对话的质量。
对话的顺序要由浅入深。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不会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而展开的,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当教师的设计被打乱时,要先考虑学生的思维是否有道理,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答案是肯定的就顺其自然,答案是否定的就予以巧妙调整,只要学生能够接受,只要他们能掌握思维中的逻辑性,就不要作过多干涉。
其实,将对话的含义扩展开来,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之外,还有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等,几乎囊括了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高中语文教学就是对话教学。因此对话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对话真实,才能质量真实。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横林高级中学。
一、恰如其分的对话设计
课堂上的对话设计,必须是恰如其分的,这里的“其”,指的是学生,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完全控制着教师课前的对话预设:达不到学生水平的对话设计,是浅设计,无所谓提高;超过学生能力的对话设计,是伪设计,只剩热闹;只有正好适合学生学情的设计,才能让学生在对话当中收获比自己现有水平更高的果实。与此同时,教师的对话预设又是单方面的,他只能预设自己的语言,关于此后学生的应答,根据自己的了解,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因为意外生成随时可能发生,故在对话中的一方,准确地说,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的被动方,教师应尽量做到引导为重,四两拨千斤,在设计时预留余地,方能广开言路,给学生以畅所欲言的机会。
如《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节选)》,我班学生经过长期的引导,已经养成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因此,我在设计时,准备了五个有层次的问题:1.题目概括了人的什么特点?2.说“人全部的尊严在于思想”的原因是什么?3.一边说人的思想“无与伦比”,一边又说它因缺点而“卑贱”,是否矛盾?4.怎样认识人是伟大与可悲烦人综合体?5.怎样认识人在心灵上的追求和实际表现之间的矛盾?我计划在上课时,作完必要的铺垫之后,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看他们的提问点在什么位置,第一点有疑惑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是中间的二、三、四点,则看产生疑问的范围有多大,只要有人有见解,就让他回答,然后全班判断,如果问题尚未解决,则全班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走动,学生自主寻找能够与自己发生有质量对话的同学,如果还未处理好,则学生全部归位,教师与全班同学进行对话,直至问题圆满解决。
二、和谐理想的对话氛围
对话真实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和谐理想的对话环境,“和谐”固然重要,但只是浅层次的要求,真正理想的对话氛围,应该是学生能够努力思考,并且是愿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即是学生有想的环境,也乐意将自己所有知道的一切,包括见解、疑惑等和盘托出。
创设这样一个环境,首先需要教师有强大的调控能力。强大之处在于不仅可以掌控现场的方向,抑制表面华丽的热烈讨论,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可想可说的场景,而且还要能够在意外生成时,及时作巧妙的斡旋,既不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进行有深度的话题挖掘。
其次要以身作则,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边想边说出自己的思路。我上课时就经常会如此,当学生提出一个难度较高的问题后,我先作表扬,再恳请适当范围内的学生:“大家也帮我想想。”我自己想好之后,先看看学生的表情、动作,判断他们的思考状态,如果已经有了结果,便请他们先说,如果他们想不下去了,我即将自己的思路细细道来。常在学生面前作类似的想与说,一则能够带动学生跟自己一样去做,再则也能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三、效果十足的对话交流
效果十足的对话交流产生在对话的内容与顺序上,二者缺一不可。
对话的内容必须有适当的难度。这一点主要在设计步骤完成,课堂上展开时,要注意的是学生提问或交流过程的偏离,假若是全班提问,教师比较好掌握,一两句话就可以作好调整,但倘若是学生自主交流,就不太容易控制,这时我对预设容易出问题的对话,一方面会在大屏幕上用鲜艳的颜色、加粗字体打出来,讨论之前先作强调,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作有重点的巡视,侧重倾听讨论能力比较弱的小组。这样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掌控对话的质量。
对话的顺序要由浅入深。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不会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而展开的,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当教师的设计被打乱时,要先考虑学生的思维是否有道理,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答案是肯定的就顺其自然,答案是否定的就予以巧妙调整,只要学生能够接受,只要他们能掌握思维中的逻辑性,就不要作过多干涉。
其实,将对话的含义扩展开来,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之外,还有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等,几乎囊括了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高中语文教学就是对话教学。因此对话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对话真实,才能质量真实。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横林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