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对话就是与虚伪的斗争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eblogicdownl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真正的对话就是与虚伪的斗争。只有呼喊真实、打破虚伪,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在课改进入深化阶段之后,人们对于高中语文对话教学中曾备受称赞的所谓“活跃”、“热烈”等现象,进行了反思,形式固然重要,而学习与推广不应只停留于表面,要深入内在探究本质,理顺思路,由内而外地作内容到形式的阐发,才能告别虚假的、形式的对话,还语文课堂以真实。真正的对话,从浅层次来说,要成对地说话,即课堂中的各路人马都要有话应答;就深层次而言,在这些语言往来之后,当促成一种相互提高与推进的效果。因此,对话教学在实施中的关键词是“度”,向左一偏可能是教师主宰,不成其为“对”,向右一偏可能是学生乱象,缺少中心,因此,如何形成有实质效果的对话,是很有技巧的。
  一、恰如其分的对话设计
  课堂上的对话设计,必须是恰如其分的,这里的“其”,指的是学生,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完全控制着教师课前的对话预设:达不到学生水平的对话设计,是浅设计,无所谓提高;超过学生能力的对话设计,是伪设计,只剩热闹;只有正好适合学生学情的设计,才能让学生在对话当中收获比自己现有水平更高的果实。与此同时,教师的对话预设又是单方面的,他只能预设自己的语言,关于此后学生的应答,根据自己的了解,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因为意外生成随时可能发生,故在对话中的一方,准确地说,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的被动方,教师应尽量做到引导为重,四两拨千斤,在设计时预留余地,方能广开言路,给学生以畅所欲言的机会。
  如《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节选)》,我班学生经过长期的引导,已经养成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因此,我在设计时,准备了五个有层次的问题:1.题目概括了人的什么特点?2.说“人全部的尊严在于思想”的原因是什么?3.一边说人的思想“无与伦比”,一边又说它因缺点而“卑贱”,是否矛盾?4.怎样认识人是伟大与可悲烦人综合体?5.怎样认识人在心灵上的追求和实际表现之间的矛盾?我计划在上课时,作完必要的铺垫之后,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看他们的提问点在什么位置,第一点有疑惑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是中间的二、三、四点,则看产生疑问的范围有多大,只要有人有见解,就让他回答,然后全班判断,如果问题尚未解决,则全班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走动,学生自主寻找能够与自己发生有质量对话的同学,如果还未处理好,则学生全部归位,教师与全班同学进行对话,直至问题圆满解决。
  二、和谐理想的对话氛围
  对话真实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和谐理想的对话环境,“和谐”固然重要,但只是浅层次的要求,真正理想的对话氛围,应该是学生能够努力思考,并且是愿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即是学生有想的环境,也乐意将自己所有知道的一切,包括见解、疑惑等和盘托出。
  创设这样一个环境,首先需要教师有强大的调控能力。强大之处在于不仅可以掌控现场的方向,抑制表面华丽的热烈讨论,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可想可说的场景,而且还要能够在意外生成时,及时作巧妙的斡旋,既不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进行有深度的话题挖掘。
  其次要以身作则,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边想边说出自己的思路。我上课时就经常会如此,当学生提出一个难度较高的问题后,我先作表扬,再恳请适当范围内的学生:“大家也帮我想想。”我自己想好之后,先看看学生的表情、动作,判断他们的思考状态,如果已经有了结果,便请他们先说,如果他们想不下去了,我即将自己的思路细细道来。常在学生面前作类似的想与说,一则能够带动学生跟自己一样去做,再则也能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三、效果十足的对话交流
  效果十足的对话交流产生在对话的内容与顺序上,二者缺一不可。
  对话的内容必须有适当的难度。这一点主要在设计步骤完成,课堂上展开时,要注意的是学生提问或交流过程的偏离,假若是全班提问,教师比较好掌握,一两句话就可以作好调整,但倘若是学生自主交流,就不太容易控制,这时我对预设容易出问题的对话,一方面会在大屏幕上用鲜艳的颜色、加粗字体打出来,讨论之前先作强调,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作有重点的巡视,侧重倾听讨论能力比较弱的小组。这样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掌控对话的质量。
  对话的顺序要由浅入深。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不会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而展开的,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当教师的设计被打乱时,要先考虑学生的思维是否有道理,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答案是肯定的就顺其自然,答案是否定的就予以巧妙调整,只要学生能够接受,只要他们能掌握思维中的逻辑性,就不要作过多干涉。
  其实,将对话的含义扩展开来,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之外,还有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等,几乎囊括了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高中语文教学就是对话教学。因此对话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对话真实,才能质量真实。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横林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了经典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外交辞令的语言魅力,从“利”“礼”“理”“离”和“力”五个方面分析其高超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烛之武退秦师》 语言魅力 语言艺术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脍炙人口的外交辞令,穿越几千年的历史长河,让今天的我们仍然感受到了“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语言魅力。它的引人入胜之处具体来说表现在“利
在高中语文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可以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国古典诗词纷繁多样的形式载体和异彩纷呈的艺术特点,古典诗词的鉴赏不易于形成系统的、总结性的方法。笔者不揣冒昧,从自己执教以来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一些方法,姑妄求正于方家。  一、古典诗词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归纳  总结来看,古典诗词的创作目的不外乎两个,即言志与抒情。为实现创作目的,诗人往往借助多种
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呢?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
一、学情分析:高三作文优势明显  高三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我认为高三学生作文较高中一二年级时优势明显,它表现在:1.学生思想更成熟,文章的认识更深刻,更厚重。高三学生又大了一岁,基本上少了高一、二的幼稚,而高考的迫近,更催化了他们成熟。他们向往大学,肯为自己的前途思考,眼光更会关注一些社会的国家的大事,而且认识分析问题更理性。这肯定会反映到文章中。“没有思想的文章就没有灵魂”,从思想积淀这一点上
史铁生曾说:“我也曾喜欢体育,喜欢足球、篮球、田径、爬山,喜欢到荒野里去看野兽……”但是,最终却只能“幻想”“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踢一踢路边上的石子的感觉……”。“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史铁生曾深陷于对命运的绝望中。他说,“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  幸运的是,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他邂逅了地坛这座古园。十五年后,当史铁生再次驶出地坛时,在他的脸上人们竟再也看不到绝
新课改追求的目标之一是有效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科学高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问题设计恰好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可以在教学中尝试。  就本质而言,探究式教学就是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教师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引领学生自主地学习掌握有关知识,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更看重的是学生探究学习
汉语时量补语是外国留学生的一个学习难点,也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量补语是数量补语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时量补语是用来表达动作或状态持续时间的。但是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要准确理解时量补语的意义、用法以及位置,并非易事。尤其是时量补语的位置,更是令很多外国留学生迷惑不解。当动词后不带宾语时,时量补语很容易掌握,只须将它放在动词后就可以了。例如:我休息了五天。当动词后面带上宾语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中考前一段时间学生进入最为关键的复习迎考期,学习气氛空前紧张,学习压力不断增加。这段时间却常有学生反映,复习后期虽然自己比以前更加用功,但不见成效,提高甚少。甚至觉得所学知识越来越模糊,原来记住的东西也不再清晰,最严重的是感觉所学知识突然消失,大脑一片空白。这被称做学习上的“高原反应”。这与长跑运动中的“极点现象”很相似。长跑训练时,跑了几圈以后我们会出现呼吸困难,胸口发闷,腿如灌铅,动作失调等症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而由于文科学科本身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的特点,加上长期以来教学方法的落后,许多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恐惧以及厌烦心理。本文主要讨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具体实践方法,以期能够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体会阅读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的知识,提高学
【摘 要】品读《长恨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唐明皇这个七尺男儿的铁骨柔情。从白香山的《长恨歌》,我体会到了一个身为帝王的男人情感的波澜起伏。本文从四个阶段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长恨歌 情感 唐玄宗  历来人们对《长恨歌》这首诗的主题有不同的看法,有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批判,也有对唐杨爱情的歌颂。再读《长恨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唐明皇这个七尺男儿的铁骨柔情。  年过半百的唐明皇,政治上应该是失败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