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思想引入美专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a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才,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育。
  俞国良在《创造力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创造力是一种智力品质即主要是思想品质,而创造性思维中形象又占主要地位,且常以直觉思维的形式表现出来。美术正是一门以视觉形象直接感受的艺术。因此美术课在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美术大专课没有升学压力,这反而解放了教师和学生,可以放开手脚紧跟时代的步伐,大胆实践和探索创新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从课程内容美感的吸引,培养学生创新的勇气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改革评价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创新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一、课程内容美感的吸引
  
  美术课应该是一门以提高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和创造美能力的课程。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美感的内容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进而主动选择美。例如:在上手工课时我首先拿出一些以往学生比较出色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同时给学生展示名家名作,让学生体验手工作品带来的美感,体味美的创作,使学生产生想要去创作表现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的内容中来,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形成创新意识。这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出来了,因此创新教学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另外,我从艺术作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和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和荣辱观。
  
  二、培养学生创新的勇气和创造性思维
  
  石涛曾经说过,“可贵者胆。”意思是说创作并不难,难的是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这就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和鼓励学生个性特征并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巨大的创新能力。但是这种可贵的灵光,需要教师的发现与保护。在一次装饰创作课上,有一位学生跟我说他想用眼睛来装饰花瓣,并想用手作花形。当时我并没有否认他的想法。后来看到他的作品,色彩和形体视觉冲击力很强烈,效果很好。我在班上表扬了他,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敢于创新。
  只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讲《抽象画创作》时,先给学生听两段音乐,一段是钢琴曲,一段是的士高,引导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旋律、节奏与绘画所产生的共鸣,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与绘画中美的节奏旋律,再用不同的绘画因素表达出来,有效的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三、评价方法改革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的差异,一堂课下来学生的作品一定会良莠不齐,但不同的作品又反映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不同的处理方法,同时艺术更需要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巩固和加深学习的内容,在交流当中学生会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也促进了个体的发展。并且我也改变了仅用分数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采用评语法,特别是富有感情色彩的评语特受学生们的欢迎。
  
  四、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学生合作,才能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的优势,才能够适应信息社会高效发展的需求。在美术课上我采取了优势互补的合作能力训练。如在《动物组合泥塑》中,在布置练习的要求里说明:“可以有几个同学共同合作”,发挥每个同学的特点,分为构思、制作、配色、组合等角色,这样既发挥了每个同学的优势,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应有的技法。因此,只有教师认清现代美术教育要求,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才能从行动上进行新形式的创新教学。
其他文献
问题意识是时下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也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关键。为此,本文拟对此略陈浅见。一、什么是调查报告的问题意识问题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是指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
冶金部 J—100型潜孔冲击器和钻头技术鉴定会于1979年12月24~27日在杭州召开,参加会议的单位26个,代表共64名。会上,长沙矿山研究院、嘉兴冶金机械厂分别对 J—100型潜孔冲击
当前,基础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带有与其相关特征的词汇也经常出现在音乐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但是,必须承认,我们对有关“以审美为核心”的很多概念理解得还不够完善,因此,所谓“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实践也必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想要更有意识和更有成效地开展“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正确地理解“以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的认识模糊原因、提出其背景及涵义是必要前提。
以马斯洛(A.H.Maslow)、罗杰斯(C.R.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需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以形成情感融合、气氛适宜的学习情景。建构主义心理学倡导:创建解决问题情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新教改正是基于这些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情感态度教育这一课程目标。可以说,当前的
克里斯托夫·马洛和威廉·莎士比亚并称作文艺复兴时期的两朵奇葩,而前者作为伊丽莎白戏剧的先驱代表,成就了伟大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剧中,浮士德经历了内心善与恶激烈的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教学模式发生巨变。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并为学生学习提供多渠道服务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理念。立体化建设是一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完善课程教学建设工作的新观念,立体化建设内容应包括教材、习题集、参考书、试题库、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网站等方面全方位课程建设。课程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后助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有
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近年来我校依据实验室发展规划,逐步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优化实验室布局结构,多渠道筹资改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修订教学计划,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开放也逐步实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我们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的课程,在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同时,其实践性教学环节更是不容忽视。本人结合以往对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经验,对“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出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加强对《基础》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从接受思想道德理论和法律知识到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信
原文××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文件关于××铁路客运专线征地拆迁工作遗留问题的函×交投董字〔2012〕××号××市人民政府:××铁路客运专线即将进入联调联试和竣工通车
诗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首要地位的文学体裁,一直广受文学者和翻译家的喜爱。因此,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被翻译成了许多不同的版本,同时,对译文的批评与赏析也相继兴起。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