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各项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德行操守的教育尤为重要,也是这一阶段学生教育的重心与核心。小学阶段是学生们塑形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的文化大国,我们国家很多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培养有着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作为一名教育者和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必须要紧抓学生品德教育,通过汲取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来对学生的品行进行规范和教导,以此来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有道德、有德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爱国人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生;德育渗透;应用探讨
小学时期是培养一个人身心素质与道德品行的关键时期,一个人日后的德行操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阶段性格的塑造与培养,这一阶段会形成影响人们一生的固定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在小学这一阶段,学生们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管理,周围教育环境的优劣都对他们的身心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接受了时代与人民检验的高水平优秀文化,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内涵与所倡导的精神都是符合人道主义精神且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其最基本的职能是能够影响并引导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我国对于国民素质与学生的德行教育历来就尤为重视,从小就教育学生要有礼仪尊卑、谦虚礼让、尊老爱幼的观念,这些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规范与要求在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并严格要求人们遵守。当今社会,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来说,尤其是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德育要有的放矢,做到一视同仁,不能一味地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力求为快速发展的社会培养有德行、有爱心的抗压型社会人才。基于上述目标与原因,本文将从研究背景及课题意义出发,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建设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来讨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我国小学生的德育相结合的教育成果。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及德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各行各业人才的个人素质,主要包括:品德及身心健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德育素养对一个人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还格外关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很多德育课本与课外辅助教材大多结合了我国传统小故事或小寓言,故事设计生动有趣,同时又结合相关人生道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然而,受我国应试教育考核方式的影响,大多数学校或者教师仍只关注学生们的期中、期末成绩,忽视学生的德育工作,更难有心地做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德育的实践相结合。虽然有一部分学校认识到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一生的重要影响而开始采取一定的措施与手段培养引导素质教育,但践行力度不够,此外涉及的范围也不够广泛,对于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来说,目前的德育关注程度与普遍程度远远不够。因此,基于上述现状,讨论与探究小学生德育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2.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研究思路方面,本次论文的设计思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首先讨论学生德育素养教育面临的问题,从而为寻找应对措施提供依据与方向;(2)了解并掌握当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素养教育当中应用的现状,为讨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德育素养渗透当中的有效性及重要性寻找现实依据;(3)总结及提出应对措施,从管理班级的老师出发,对老师提出具体要求,从而使得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有迹可循,并且切实落实到个人来督促班级传统文化对德育的渗透工作。
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与小学生的德育素养教育的优势在于:(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渗透到学生时期的人们,为日后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爱国意识的人才打下基础,将民族的精神与传统深值于每个孩子的内心,为祖国的發展培养有情怀有气节的中华民族传人;(2)打破传统的重知识、轻教育的传统教育理念。现阶段,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不够重视素质教育,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与研究能够加强人们对该问题的了解,进而提高相关教育者对德育的重视程度;(3)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对小学生德育素养教育的忽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教改内容的忽视和不够重视,因此通过对该教育内容的强调,可以督促学校对该门课程的设置与教育,使得课内与课外内容能够做到很好的衔接,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课程内容碎片化问题的出现,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成果;(4)督促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对于德育素养教育的课程来说,它很考验一位教师的课堂准备经验,课程要求趣味性与理论性兼具,同时还要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贯通,因此,对该门课程的要求也能够很好的督促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5)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且多元化支撑的良好态势。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德育方面的实践应用
1.教师自身的素质及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各自的学科当中不知不觉地渗透我国传统文化
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对于教师的选拔与培养条件要求越来越苛刻,教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素养,了解并熟练掌握我国的经典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影响学生,利用我国丰富且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源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各科的教学落实到理论、情感与价值观上。例如,在语文的教学当中,对于一些名言警句,老师可以将其背后的故事予以丰富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而熏陶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
2.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学校对于德育素养的教育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课本,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结合到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当中。带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题色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使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建设更加灵活生动,这也是提高小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非常有效的途径和形式。
3.在校园当中营造中华传统文化氛围,增加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机会 學校是小学生学习新事物、接受新思想的一个主要场所,同时还是实施对小学生德育的主要阵地。作为学校,可以在校园当中打造具有浓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从学校的方方面面接触并了解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每一个场景、校园里的每一堵墙都包含教育的内涵,让学校充满德育培养的氛围,让学生将德育的理念贯穿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接受道德教育的洗礼,并在这一环境中不断地提高发展自己。
4.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贯通
调查数据显示,现在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引入与弘扬。虽然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学校是一个关键且十分重要的阵地,但是小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与他们接触更多的也是自己的家长,因此,如果家长能够主动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引入到家庭教育当中则会对学生起到更深层次的影响。比如,现在有很多家长经常会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带领学生读书和观看传统文化纪录片等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与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进而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与成长。
三、教师在小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的角色与职责
针对上述讨论,笔者认为因小学生自身特点:可塑性强但自我管理能力及意识弱,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老师应该起到严格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在对课程上的准备上要严肃认真,既要做到一丝不苟,也要增加课堂的感染力,让学生切实且发自内心的意愿接受渗透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德育。另一方面,作为整个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做到认真践行顺应时代与国家政策的课程改革方案,严抓素质教育,而不是仅停留于卷面分数,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德育素养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的传统教育体制与教育观念。最后,老师与家长要齐心协力,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家庭中家长以身作则,尊老爱幼,让学生无时无刻不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品德的熏陶,将学生的德育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
四、结语
这些承载着祖国未来希望的学生们,老师、家长以及学校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小学时期虽然不会百分百决定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命运,但一个人一生品行操守的种子大多是在这一时期种下的,你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样板,将来学生很大程度上就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为了学生也为了祖国的建设,我们一定要把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切实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发展居于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来谈论成绩。
参考文献:
[1]孙维忠.个性化经典诵读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20(1).
[2]梁艳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C].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2020.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生;德育渗透;应用探讨
小学时期是培养一个人身心素质与道德品行的关键时期,一个人日后的德行操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阶段性格的塑造与培养,这一阶段会形成影响人们一生的固定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在小学这一阶段,学生们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管理,周围教育环境的优劣都对他们的身心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接受了时代与人民检验的高水平优秀文化,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内涵与所倡导的精神都是符合人道主义精神且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其最基本的职能是能够影响并引导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我国对于国民素质与学生的德行教育历来就尤为重视,从小就教育学生要有礼仪尊卑、谦虚礼让、尊老爱幼的观念,这些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规范与要求在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并严格要求人们遵守。当今社会,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来说,尤其是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德育要有的放矢,做到一视同仁,不能一味地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力求为快速发展的社会培养有德行、有爱心的抗压型社会人才。基于上述目标与原因,本文将从研究背景及课题意义出发,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建设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来讨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我国小学生的德育相结合的教育成果。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及德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各行各业人才的个人素质,主要包括:品德及身心健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德育素养对一个人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还格外关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很多德育课本与课外辅助教材大多结合了我国传统小故事或小寓言,故事设计生动有趣,同时又结合相关人生道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然而,受我国应试教育考核方式的影响,大多数学校或者教师仍只关注学生们的期中、期末成绩,忽视学生的德育工作,更难有心地做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德育的实践相结合。虽然有一部分学校认识到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一生的重要影响而开始采取一定的措施与手段培养引导素质教育,但践行力度不够,此外涉及的范围也不够广泛,对于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来说,目前的德育关注程度与普遍程度远远不够。因此,基于上述现状,讨论与探究小学生德育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2.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研究思路方面,本次论文的设计思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首先讨论学生德育素养教育面临的问题,从而为寻找应对措施提供依据与方向;(2)了解并掌握当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素养教育当中应用的现状,为讨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德育素养渗透当中的有效性及重要性寻找现实依据;(3)总结及提出应对措施,从管理班级的老师出发,对老师提出具体要求,从而使得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有迹可循,并且切实落实到个人来督促班级传统文化对德育的渗透工作。
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与小学生的德育素养教育的优势在于:(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渗透到学生时期的人们,为日后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爱国意识的人才打下基础,将民族的精神与传统深值于每个孩子的内心,为祖国的發展培养有情怀有气节的中华民族传人;(2)打破传统的重知识、轻教育的传统教育理念。现阶段,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不够重视素质教育,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与研究能够加强人们对该问题的了解,进而提高相关教育者对德育的重视程度;(3)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对小学生德育素养教育的忽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教改内容的忽视和不够重视,因此通过对该教育内容的强调,可以督促学校对该门课程的设置与教育,使得课内与课外内容能够做到很好的衔接,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课程内容碎片化问题的出现,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成果;(4)督促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对于德育素养教育的课程来说,它很考验一位教师的课堂准备经验,课程要求趣味性与理论性兼具,同时还要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贯通,因此,对该门课程的要求也能够很好的督促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5)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且多元化支撑的良好态势。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德育方面的实践应用
1.教师自身的素质及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各自的学科当中不知不觉地渗透我国传统文化
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对于教师的选拔与培养条件要求越来越苛刻,教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素养,了解并熟练掌握我国的经典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影响学生,利用我国丰富且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源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各科的教学落实到理论、情感与价值观上。例如,在语文的教学当中,对于一些名言警句,老师可以将其背后的故事予以丰富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而熏陶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
2.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学校对于德育素养的教育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课本,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结合到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当中。带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题色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使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建设更加灵活生动,这也是提高小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非常有效的途径和形式。
3.在校园当中营造中华传统文化氛围,增加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机会 學校是小学生学习新事物、接受新思想的一个主要场所,同时还是实施对小学生德育的主要阵地。作为学校,可以在校园当中打造具有浓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从学校的方方面面接触并了解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每一个场景、校园里的每一堵墙都包含教育的内涵,让学校充满德育培养的氛围,让学生将德育的理念贯穿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接受道德教育的洗礼,并在这一环境中不断地提高发展自己。
4.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贯通
调查数据显示,现在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引入与弘扬。虽然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学校是一个关键且十分重要的阵地,但是小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与他们接触更多的也是自己的家长,因此,如果家长能够主动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引入到家庭教育当中则会对学生起到更深层次的影响。比如,现在有很多家长经常会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带领学生读书和观看传统文化纪录片等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与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进而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与成长。
三、教师在小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的角色与职责
针对上述讨论,笔者认为因小学生自身特点:可塑性强但自我管理能力及意识弱,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老师应该起到严格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在对课程上的准备上要严肃认真,既要做到一丝不苟,也要增加课堂的感染力,让学生切实且发自内心的意愿接受渗透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德育。另一方面,作为整个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做到认真践行顺应时代与国家政策的课程改革方案,严抓素质教育,而不是仅停留于卷面分数,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德育素养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的传统教育体制与教育观念。最后,老师与家长要齐心协力,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家庭中家长以身作则,尊老爱幼,让学生无时无刻不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品德的熏陶,将学生的德育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
四、结语
这些承载着祖国未来希望的学生们,老师、家长以及学校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小学时期虽然不会百分百决定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命运,但一个人一生品行操守的种子大多是在这一时期种下的,你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样板,将来学生很大程度上就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为了学生也为了祖国的建设,我们一定要把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切实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发展居于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来谈论成绩。
参考文献:
[1]孙维忠.个性化经典诵读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20(1).
[2]梁艳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C].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