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宁夏答卷”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03537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月的宁夏,秋意正浓,脱贫攻坚的热潮在宁夏持续涌动。勤劳勇敢、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宁夏各族群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在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步履坚定,勇往直前,书写着脱贫攻坚的“宁夏答卷”。
  责任在肩 脱贫攻坚行稳致远
  寧夏西海固地区是典型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素有“苦脊甲于天下”之称,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列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这里生态依旧恶劣,老百姓生活依然困苦不堪。
  改变从1982年开始。1982年中央作出重大决策,每年拨专款2亿元,实施“三西”农业专项建设,计划用10年到20年的时间,进行扶贫攻坚。自此,一场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脱贫路在宁夏展开。
  固海扬水、扬黄扶贫灌溉,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小流域综合治理,吊庄移民、千村扶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35年来,一系列惠民利民工程陆续实施,一个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出台,昔日贫困落后的西海固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一条网线更是连起了西海固群众的致富路;山川秀美,生态环境改善,绿水青山成为西海固群众的金山银山;从一个鸡蛋到免费午餐,从新农合到药品三统一;从因人施策、因户施策到特色产业作支撑,西海固群众离小康梦越来越近。
  西海固35年的扶贫史是全国扶贫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殷殷关切,也见证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勇于担当,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
  从1983年紧抓“三西”农业建设历史机遇,到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自治区组织开展“双百”扶贫攻坚,到2001年步入新世纪,自治区又一次吹响扶贫攻坚的号角,实施“千村”扶贫攻坚工作,到2011年实施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到进入新时代,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35年来,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不懈、持续发力,实现了从输血式、救济式扶贫向造血式、开发式扶贫转变,从分散帮扶、普惠扶持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转变,形成了党政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宁夏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在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中宁夏打出了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到2017年底,宁夏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01.5万人减少到23.8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5%下降到6%,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4193元增长到8347元,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闽宁协作、华润母牛银行帮扶模式和宁夏金融扶贫、扶贫保、移民搬迁、订单式配送式技能培训等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
  善思善为 创新机制抓脱贫
  2017年初,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脱贫销号让全村人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也让永新村驻村第一书记穆占宝心里踏实了许多。从鼓励村民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到引导村民转变观念种植枸杞,让永新村枸杞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金豆豆”,再到引导村民利用自家住房发展民宿旅游,两年来,穆占宝认真履行着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带领村民不断探索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成为永新村脱贫富民路上的“领头雁”。
  向贫困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是宁夏为推动农村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实施精准扶贫,加强脱贫攻坚一线力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宁夏不断创新脱贫攻坚体制机制的一个缩影。
  固原市选派了799名处科级后备干部、中长期培养对象和优秀年轻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不仅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全覆盖,也实现了所有行政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中卫市逐一分析拟选派村的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情况,划分为组织建设软弱型、经济发展滞后型、社会管理薄弱型、整体工作后进型等4种类型,按需确定第一书记的类型和人数,做到因才定岗,人岗相宜。
  彭阳县在区、市下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坚持“凡提必下”的用人导向,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检验干部的重要标准,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
  几年来,宁夏先后从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抽调人员,向贫困村和非贫困村选派了2992名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为每户贫困户确定了一名帮扶责任人。如今,第一书记已成为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宣传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队、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服务队。
  “全面脱贫”不仅需要扶贫力度的不断加码,也需要体制机制的持续创新。近年来,宁夏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和新机制,全面提升扶贫开发质量和效益,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宁夏创新机制,加强顶层设计。自治区针对脱贫攻坚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和一系列政策措施。2017年,自治区出台了《关于推进脱贫富民战略的实施意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提出了11条政策措施,使脱贫攻坚内容不断丰富、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精准。同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围绕今后3年工作,制定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健全财政投入保障体系。建立脱贫攻坚投入增长机制,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从2011年22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56.05亿元。加大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分配给9个贫困县(区)的财政涉农资金增幅均超过全区平均增幅,2017年统筹整合涉农资金70.1亿元,实现了“应整尽整”,同时做到科学合理及时支出,把好钢用到刀刃上。
  不断完善监督体系。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专项检查督查,并邀请民主党派参加,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督促工作落实、责任落实、政策落地。坚持对移民搬迁入住率、金融扶贫小额信贷贷款、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覆盖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付率、因村因户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5项指标进行季度通报,倒逼脱贫攻坚任务完成。   真抓实干 力拔穷根奔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是宣言,是责任,更是担当,也是宁夏脱贫攻坚的根本遵循。在這场事关人民福祉的脱贫攻坚战中,宁夏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产业扶贫是宁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宁夏根据贫困地区、贫困村的资源禀赋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紧紧围绕“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制定区、县(区)两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大力发展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小杂粮、油料、中药材、黄花菜、中蜂等特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筹集10亿元建立扶贫产业担保基金,重点用于支持带动贫困户受益的扶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发展产业。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了盐池滩羊、固原黄牛、西吉马铃薯、彭阳辣椒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累计创建中国驰名商标7个、宁夏著名商标55个,“三品一标”认证186个。突出“四个一”示范带动工程,截至2018年6月底,打造扶贫示范村109个、扶贫龙头企业124家、规范培育扶贫合作社3639家、提升发展致富带头人3560名,带动3.58万贫困户发展产业。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村口“恩泽原隆 厚德为善”的牌匾愈发闪亮。走进村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门庭院落柳绿花红,不远处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一块块光伏太阳能板在温棚棚顶连绵展开,村民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昔日的“干沙滩”如今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搬下来就是好,以前没想到能过上这种好日子。建在家门口的光伏产业园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去年已经摘掉穷帽子的原隆村村民何利霞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者之一。
  原隆村所在的闽宁镇是一个有6万人口的纯移民建制镇,从一片荒地成长为一座美丽的城镇,村民人均年收入从最初的不足500元提高到1万多元,让闽宁镇成为现代化生态移民的样板,也为宁夏易地扶贫搬迁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易地扶贫搬迁是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的一项根本举措。自20个世纪80年代开始,宁夏先后组织实施了吊庄移民、扶贫扬黄工程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十二五”生态移民工程,累计搬迁移民120多万。“十三五”期间,宁夏计划组织8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通过开发土地集中安置、因地制宜插花安置、劳务移民就业安置等方式,搬迁落户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为实现稳定脱贫打好基础。目前累计搬迁入住移民6.3万人,占总任务的78.8%。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唯有实干,方能决胜。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社保扶贫、社会扶贫……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创新之举,啃下了宁夏脱贫路上的很多“硬骨头”,拔掉了困扰贫困群众多年的“穷根”。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强调:“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到2020年只有3年的时间,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未来3年,宁夏脱贫攻坚将持续发力,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魄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交出一份优异的“宁夏答卷”。G
  责任编辑:李 旭
其他文献
9月4日,记者来到同心县河西镇同德村,所见所闻令人振奋。同德村位于同心县河西镇西北部,是同心县“十二五”时期最大的移民村,全村共有1379户6310人。同德村是同心县实施产业流转的村子。2014年,宁夏润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同德村枸杞产业进行整体流转,村民主要以务工形式服务于产业园区。2017年底同德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50元,全村基本实现“五通八有”。  党建引领 助力发展  同德村牢
期刊
善于把握规律,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也是我们党领导推动工作的制胜法宝。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系统总结了实践中所孕育的理论创新,并将其概括为“九个坚持”。这些重要思想,阐明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回答了
期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革命老区盐池作为宁夏首个具备脱贫退出条件的贫困县,2018年将迎接国务院考核验收,但脱贫只是底线任务,实现乡村振兴、富民奔小康才是新时代的新目标。在全区脱贫富民、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中打好頭阵、当好先锋,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担当。我们必须
期刊
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促进城市集群集聚能力急速提高,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地位作用快速提升。2017年4月,宁夏提出打造以银川为核心、辐射带动石嘴山、吴忠、宁东基地协同发展的银川都市圈建设,形成推动宁夏发展新的增长极。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石嘴山市应当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势发展,把建设“三条廊道”作为加快推进都市圈建设的主抓手,努力打造
期刊
冯洁平,1970年生。现为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盐池县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鹽池县第十届政协委员。2012年书法作品入展“浙商杯”宁夏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2013年书法作品入展“服务基层文化·构建幸福贺兰”全区知名书画家作品展。2014年书法作品获“中国梦·劳动美”全区职工书法作品大赛优秀奖。2015年书法作品获全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书法作品评比展示一等奖。2016年书法作品入
期刊
9月初,冒着小雨,记者前往同心县采访。进入同心县镜内,远处山峁黛绿,风景如画;近处连片的荞麦、糜子秋粮穗大籽饱,一派丰收景象。一条条水泥硬化道路伸向村庄,走进农户,主人从红瓦白墙的房子里走出来,脸上挂满喜悦,提起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如数家珍,自来水入户了,危房改造了,村道硬化了……一件件实事,群众喜在脸上,记在心里。  吃上自来水  一直以来,解决宁夏中南部山区群众吃水难是当地政府为民办的头等大事。同
期刊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至今已60年。60年来,盐池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带领全县各族群众,艰苦创业,阔步前行,摆脱了昔日的落后,实现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贫穷走向温饱,并逐步迈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60年前,一个百业待兴的小县城;60年后,一个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之城。回望60年,盐池县的发展变化可歌可頌,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
期刊
宁夏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具备绿色发展的资源禀赋和天然优势,但发展不足仍是最大实际。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是解决好生态与发展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因此,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打造西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用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构建生态经济、生态安全、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制度、生
期刊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全县总面积4662平方公里,总人口37.7万人,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聚于此,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回族区域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创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自治区成立60年来,得益于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吴忠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回汉各族干部
期刊
2018年8月8日,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发改委等单位向区内外媒体记者介绍了自治区成立6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  实施蓝天保卫战  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