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本来是一件乐事,可有些同学却视为苦差事,总感觉没有东西写,无从下手。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切实有效地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丰富生活内容,挖掘写作的源头
   我们现在的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拓、积累的素材也少。而要提高作文水平就必须丰富他们的生活,学生只有平时通过见闻实践,获取大量的信息,积蓄众多的素材,作文时才会感到有素材可选,有话可说。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作社会调查,让学生感知事物,在此过程中让他们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记下来,以增加知识积累。比如,我问一个学生,为什么写不好或怕写作文。他说总是没什么好写的。我就引导他,你平时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一切都记下来。你写出来的东西就是作文,而且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因为你所见到的、听到的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就是写作内容。经过几次试验,他的写作水平提高了不少,作文内容不仅包括校外的自然景色,还有学校内的学习生活。因此我们还经常开展活动,组织各类竞赛,建立兴趣小组,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增强自主意识。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而且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增强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丰富了学生的作文内容。
   作文教学应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非常细心地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而这些课文又都具有各自的写作特色、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其实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作文教学。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写作知识获取的多或少关键还在于老师的点拨。
   二、加强课内﹑课外阅读,做好摘记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只有加强阅读,才能读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岸;读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患;读出月下荷塘淡淡的哀愁,读出草原月夜冬不拉的喜悦。从读中培养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激发情感,增强语境,从而提高作文水平。但农村学生,地处偏远,受时空限制,生活圈子狭小,见少闻寡。光靠读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那就要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中的书籍。让学生自己去借阅图书﹑名著。用名人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名著高层次的审美境界来升华学生的灵魂。
   三、重视读写结合,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
   文章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要学会写作文,首先要学好范文,在这方面我们首先要做到上好语文课,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字词句段的联系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常组织学生读课外书籍,这些书籍既可以是朱自清的、鲁迅的优美散文,也可以是《庄子》《论语》等富有哲理的古典文学作品。学生涉及到了“大语文”类的内容并不会感觉到深奥,相反,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同学们初步领略了我国古代道学和儒学两大哲学的精髓,汲取到文学的营养和历代圣贤们的思想阳光雨露的滋润。并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写的,你读了以后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哪些地方最值得你学习。学生所体会的这些内容我会要求他们相互之间进行讲解,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模仿古人借针绣凤
   综观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模仿习作,借针绣凤者屡见不鲜,他们或借高超的写作技巧,或借精妙的构思布局,或借凝练优美的辞章,或借典型新颖的材料,绣出了不朽千古的凤凰。如李白借屈原诗作的意象写出了《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名篇。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借北朝庚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青旗一色”,写出了“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通过学习这些名人“借针绣凤”的生动事例,让他们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效仿古今名家,把他们平时读书摘抄的资料,有机的运用到相应的文章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同学们感到这样做,确实即丰富了写作材料,提高了写作技巧,又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整体写作水平。从而消除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大大激发了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以上就是我平时教学作文的几点体会,虽实践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大。
其他文献
一、评估机制期待完善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课改风起云涌,大有要把传统的教学一革到底的决心。然而不管怎样,各地年终的教学评价,几乎还是大同小异的,那就是分数。目前,在教育工作中强调:“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是评价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这是无可厚非的,而有人提出“一俊遮百丑”理论:这“一俊”就是教学质量,意思是只要教学质量提高上去了,其他综合教育稍有不足也将被教学质量这一耀眼的光
期刊
阅读是什么?阅读是一种演变的境界,拾级而上直达人类真理的殿堂;是一种想象的空间,阅读需要一种精神高度。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已经明确关注这种高层次的阅读需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标”同时还要求,语文阅读活动要让学生认
期刊
语文课毕竟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其他都是次要的。语言的魅力就在语言阅读本身,这也是语文教材编选中充分考虑和体现的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媒体,它有时候是只可“意会”的,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冲击语文教育的本体,因此,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不能“以机代人”“以机代教”,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因此,认识“辅助”含义,分清主次,计算机辅助教学才能恰到好处。   下面就阅读教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深刻指出:人文精神的失落必然导致国民素质的下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凸显人文精神?   一、课前制定人文化的教学目标   人文精神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应更专注于人的世界、人格的世界,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立人性当作优先追求的
期刊
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精妙的构思,优美的意境,细致的描绘,生动的语言,不仅使读者得到文学美的享受,其图画美、音乐美,也是值得回味的。   首先是诗一般的语言美。   这篇课文语言如行云流水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这篇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是由盼望春的到来,继而描绘春的美好,以赞咏春的生机作结。这和我们对春的情感是完全一致的,因而也极
期刊
初中语文作文评改方法有多种,“模糊识别法”就是其中之一。“模糊识别法”就是教师根据积淀在大脑中的各种信息、知识、技能,对客体做总体感受,亦即对客体内容、本质、原因还为能做彻底的分析说明时那种模糊笼统的感受。这个一种模糊识别能力,看起来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实际上具有很多的优越性,它不仅迅速,而且比较准确、灵活。目前,高考试卷的作文评改,虽然分五个等级的评定标准,但在实际评阅中,对一篇作文的“好”或“差
期刊
一、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悬念就是在文章中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悬念能使读者关注人物动作或事情发展,引起好奇心。如《羚羊木雕》一文的开头,妈妈劈头就问:“那支羚羊哪儿去啦?”自然引起了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了下文。   通过例文引路,学生的作文开头有了很大提高。   习作:天阴森森地,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小鸟不时地叫几声,在这白天显得格外的刺耳,宁静中夹杂着喧闹,出奇的可怕
期刊
现代文阅读是对阅读者的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它包括了基础知识,分析水平和鉴赏能力等方面。如何提高阅读水平的途径有多方渠道。这里将从四个方面和读者做介绍,即把握一句话的意思,把握一段话的意思,把握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等。这些问题能深领会,阅读或许就会有所提高了。   把握一句话的意思。   把握好一句话的意思,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一环薄弱,整篇阅读能力就提不高。   把握一
期刊
第一阶段:“导”,它包括“学前导”和“学中导”。   一般“导”,往往是教师给学生介绍诗歌的背景材料,向学生简介该诗的主题、情感。但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向学生介绍,很容易形成一言堂,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能力培养了。诗歌教学要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导”法也应生动活泼多样。教材所选的诗歌,大多是一些名家之作,现在学生手里有关这些作家和作品背景方面的资料很多:教参(我从不反对学生手里拥有语文教参
期刊
一、抓好早读,丰富语文积累    早晨是读书的最佳时光。坚持抓好早读,实际就是给农村中学生补好小学语文。长期抓好早读,可以使他们读准了字词,读好了语文,实现美文熏陶人文精神的目标。懒读书是农村中学生的通病,早读可以让他们开口读书。晨读本来就是一件很美丽很快乐的事情,好读书是我们早读目标,从逼读、跟读到好读是他们语文自主学习方式的最大转变,我们培养他们语文学习动机和兴趣就是先从他们开口读书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