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每年6月份起,“高考”都会持续几个月成为人们争相关注的热门话题,直到新一届的大学生跨入新学府或者选择重新来过坐回复读班,这个全民关注的焦点才会落下帷幕。近日各省纷纷公布高考成绩,作为占高考人数一定比例的复读生,他们中并不乏高分考生甚至状元,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极端事件。本文针对高考复读现象进行多维度分析,理性归因,进而探讨一些对策,使复读生更理性的看待高考。
关键词:高考 复读 高分名校情结 理性思考
高考复读生群体是指完成了高中三年学业后参加过应届高考,并没有升学或就业,而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准备来年继续参加高考的往届学生群体。从2001年全国掀起高考复读热潮到现在, 不仅复读人数逐年递增, 而且复读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被动落榜”发展为因不满意所考取的高校、院系或专业而放弃录取机会的“主动落榜”。随着高考录取率的大幅度提高, 出现了大量的高分生落榜和“录而不读”的情况, 这些复读生组成了另一群独特的复读群体, 把高考变成了一座新独木桥——“考高”。
2013复读生引人注目的高考成绩:
2013年湖北高考文科状元是来自襄阳五中的复读生李卓雅。去年高考文综考得不理想,选择了再战一年。今年文综考了230分,英语更是高达147分。在今年所有复读生中最出彩的要数重庆高考理科状元冯寒野,被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他高考成绩为693分,理综高达285。去年他曾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但他仍决定回到校园再次冲击高考。
——来自中国教育在线
他们的成绩令人羡慕,但是高分复读,意味着什么?高分考生选择复读有其积极方面,但是也会有消极影响。
1.在我国基本上还是“一考定终生”的大环境下,对于一些考试时出现意外状况的学生,复读是一个很好的补救。没考上理想学校的考生也可以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高分复读”体现了考生更高的人生追求, 对学校来说, 好的学生更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升学率。
2.但是对一些“非名校不上”的復读生来说,他们单纯追求文凭的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复读的综合成本其实不小,一旦失败就会得不偿失。这些考生客观上也浪费了一部分学校资源,不仅不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也加大了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制造了新的不公。
并不是所有的复读生都能达成自己的目标。据调查,七八成高考复读生成绩不变或降,仅二三成复读生分数提升;教师们建议:选择复读一定要慎重。
高考标准答案揭晓的当晚,辽宁营口复读考生李新默默离家出走,在鞍山郊区投河自杀。他父母说,儿子去年447分已经够二本分数线,但他最大的理想是考上一本。高考失利,他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令人唏嘘不已。(南方日报)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学生成绩不能大幅度提升?
1.不够合理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讲究方法,学习也一样。选择复读的多为中等生或更低成绩的学生,他们本人或家长总觉得潜力没有被激发出来,所以选择复读。其实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和智力水平是很难改变的,通过复读激发学习潜力成功的例子确实很少。而对于高分段的考生,由于距离自己理想大学只差几分,也会选择复读。但是来年高校的录取情况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比如一个考生前一年考了590分,被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录取,复读一年后虽然成绩提高20多分,但这一年普遍分高,这名复读生依旧没考上理想的大学。
2.复读生的压力很大,抗压差的学生易产生心理问题
复读生长期承受来自家长、同学等方面的压力,如不及时疏导,对其身心造成的伤害是一辈子的。有些学生考试不理想,主动要求复读。但这种情况也要区别对待。据一位老师介绍,有的学生考试失败后痛哭流涕,表示要发愤图强,但往往只坚持努力一两个月后,又重新懈怠,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这样的复读是没有意义的。
高考是人生中一次很重要的考试,也是我们能力的一次很好证明。但不是人生通往成功的唯一出路。对于复读,我们完全没必要盲从,在这个“行行出状元”的时代,我们并不能唯一以学历论高低,不论在生活中还是以后的就业中,关键还是要靠个人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
1.考生家长能随时代的进步及时转变观念,在这个全球范围内倡导“终身学习”的社会,我们主要是培养有着高学习能力和适应时代变换的人才。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所以要重新审视和估计复读存在的风险,将来发展和就业歧视比好大学更加重要。
2.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国家要进行更合理的政策改革和理念引导,同事加强监督管理。任何社会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原因,离不开当时社会存在的现实状况。高考复读现象作为当前我国社会上一个重要的教育事件,其产生也是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和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而做出的选择。但是“异态”的复读并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所以应进行更民主和合理的教育改革。从而使公民权利得以更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米红,徐益能.高考复读: 中国教育的沉重话题[J].学习月刊,2006(8上),37-38.
[2]张克新,朱成.关于我国高考复读现象之“繁荣”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07(6):30-31.
[3]高考复读: 注定是一场无人喝彩的利益博弈.[EB/OL].http:// edu. china.com /zh_ cn/1055 /20070814 /14276865 _1. htm .l.
[4]方光宝.高考复读热的原因及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2009(13).
[5]侯慧,陈亮.对“高分复读”热的冷思考[J].湘潮,2007(10).
[6]潘俊峰.关于高考复读生增多的思考及对策[N].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 (5).
关键词:高考 复读 高分名校情结 理性思考
高考复读生群体是指完成了高中三年学业后参加过应届高考,并没有升学或就业,而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准备来年继续参加高考的往届学生群体。从2001年全国掀起高考复读热潮到现在, 不仅复读人数逐年递增, 而且复读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被动落榜”发展为因不满意所考取的高校、院系或专业而放弃录取机会的“主动落榜”。随着高考录取率的大幅度提高, 出现了大量的高分生落榜和“录而不读”的情况, 这些复读生组成了另一群独特的复读群体, 把高考变成了一座新独木桥——“考高”。
2013复读生引人注目的高考成绩:
2013年湖北高考文科状元是来自襄阳五中的复读生李卓雅。去年高考文综考得不理想,选择了再战一年。今年文综考了230分,英语更是高达147分。在今年所有复读生中最出彩的要数重庆高考理科状元冯寒野,被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他高考成绩为693分,理综高达285。去年他曾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但他仍决定回到校园再次冲击高考。
——来自中国教育在线
他们的成绩令人羡慕,但是高分复读,意味着什么?高分考生选择复读有其积极方面,但是也会有消极影响。
1.在我国基本上还是“一考定终生”的大环境下,对于一些考试时出现意外状况的学生,复读是一个很好的补救。没考上理想学校的考生也可以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高分复读”体现了考生更高的人生追求, 对学校来说, 好的学生更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升学率。
2.但是对一些“非名校不上”的復读生来说,他们单纯追求文凭的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复读的综合成本其实不小,一旦失败就会得不偿失。这些考生客观上也浪费了一部分学校资源,不仅不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也加大了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制造了新的不公。
并不是所有的复读生都能达成自己的目标。据调查,七八成高考复读生成绩不变或降,仅二三成复读生分数提升;教师们建议:选择复读一定要慎重。
高考标准答案揭晓的当晚,辽宁营口复读考生李新默默离家出走,在鞍山郊区投河自杀。他父母说,儿子去年447分已经够二本分数线,但他最大的理想是考上一本。高考失利,他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令人唏嘘不已。(南方日报)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学生成绩不能大幅度提升?
1.不够合理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讲究方法,学习也一样。选择复读的多为中等生或更低成绩的学生,他们本人或家长总觉得潜力没有被激发出来,所以选择复读。其实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和智力水平是很难改变的,通过复读激发学习潜力成功的例子确实很少。而对于高分段的考生,由于距离自己理想大学只差几分,也会选择复读。但是来年高校的录取情况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比如一个考生前一年考了590分,被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录取,复读一年后虽然成绩提高20多分,但这一年普遍分高,这名复读生依旧没考上理想的大学。
2.复读生的压力很大,抗压差的学生易产生心理问题
复读生长期承受来自家长、同学等方面的压力,如不及时疏导,对其身心造成的伤害是一辈子的。有些学生考试不理想,主动要求复读。但这种情况也要区别对待。据一位老师介绍,有的学生考试失败后痛哭流涕,表示要发愤图强,但往往只坚持努力一两个月后,又重新懈怠,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这样的复读是没有意义的。
高考是人生中一次很重要的考试,也是我们能力的一次很好证明。但不是人生通往成功的唯一出路。对于复读,我们完全没必要盲从,在这个“行行出状元”的时代,我们并不能唯一以学历论高低,不论在生活中还是以后的就业中,关键还是要靠个人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
1.考生家长能随时代的进步及时转变观念,在这个全球范围内倡导“终身学习”的社会,我们主要是培养有着高学习能力和适应时代变换的人才。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所以要重新审视和估计复读存在的风险,将来发展和就业歧视比好大学更加重要。
2.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国家要进行更合理的政策改革和理念引导,同事加强监督管理。任何社会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原因,离不开当时社会存在的现实状况。高考复读现象作为当前我国社会上一个重要的教育事件,其产生也是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和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而做出的选择。但是“异态”的复读并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所以应进行更民主和合理的教育改革。从而使公民权利得以更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米红,徐益能.高考复读: 中国教育的沉重话题[J].学习月刊,2006(8上),37-38.
[2]张克新,朱成.关于我国高考复读现象之“繁荣”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07(6):30-31.
[3]高考复读: 注定是一场无人喝彩的利益博弈.[EB/OL].http:// edu. china.com /zh_ cn/1055 /20070814 /14276865 _1. htm .l.
[4]方光宝.高考复读热的原因及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2009(13).
[5]侯慧,陈亮.对“高分复读”热的冷思考[J].湘潮,2007(10).
[6]潘俊峰.关于高考复读生增多的思考及对策[N].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