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实践就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实施途径。只有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以《生命桥》为例,浅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质疑能力;提出问题;激活思维;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75-02、
【案例描述1】
《生命的壮歌》学生课前质疑统计
(备注:一个“1”代表提问一次,“1”越多则提问次数越多)
【分析与反思】
在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教师要进行筛选,哪些是无效问题,哪些是解决文本理解的问题,哪些是有广度、有深度的问题,哪些是可以设置为拓展性的问题。这几个问题解决了,文本内容、文本传递的价值观便迎刃而解。因此,这四个问题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师必须打破常规的教字、教词、初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流程,而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哪里有疑难,哪里就会有学习思考的兴奋点。
【案例描述2】
通过统计得出提问最多的四个问题序号依次是(1)、(7)、(9)、(10)。
1.师:(1)和(10)两个问题问的人最多,我们先来解决它们,好吗?
这两个问题都出自于同一句话:“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指名读)
2.解决问题(1): 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呢?请你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在旁边简单写上你的感受。
“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笔直地坠入了山澗。”
这两只羚羊是怎么飞跃的,你能画一画吗?(一名学生上台画)
画的顺序对吗?(不对)那应该怎么画?(先画小羚羊飞跃出去,再画老羚羊飞跃出去)
依据第1小节最后一句: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画对了,你能摆对吗?摆一摆两只羚羊飞跃图,理解“刚好、猛蹬”
师:没错,位置对了才能有爆发力——猛蹬,不偏不倚,刚好!指导朗读
教师演示:是啊,小羚羊以老羚羊为垫脚石,成功地获救了;而老羚羊呢?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师: “坠入”能不能换成“落入”
生1:不能。“坠入”说明山涧很高很深。
生2:更能显示出老羚羊牺牲的场面壮观。
是啊,老羚羊用它的生命做出了一个成功示范,拯救了年轻羚羊,它的死是多么的壮烈啊!
一只坠入,两只坠入,三只坠入……这么多的老羚羊累积起来,用生命筑造了坚实的桥墩,撑起了一座伟大的生命桥!(全班朗读)
【分析与反思】
学生在交流中获得认知:1.羚羊们很勇敢,在生死边缘,毫不气馁。2.面对死亡,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整个羚羊群,重新点燃“生的希望”。3.“生命桥”是众多老羚羊的生命建筑的,坚实而壮美!由此,学生惊叹于弱小的羚羊们通过两次飞跃得以逃生,用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学生的心灵自然被震撼,英雄的形象已经树立在孩子的脑海中。在“问题”的导航下,设计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抓关键词,赏析语句,在读中感悟揣摩情感。
【案例描述3】
1.用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读文本,紧扣关键词,你能试着解决第(10)个问题吗:为什么羚羊跳出的弧线就成了生命桥了呢?
生1:只有跨越到对面,才能活下来,所以是这弧线搭救了羚羊们,给了它们第二次生命,因此称作生命桥。
生2:弧线像桥的样子。
生3:是一只只老羚羊在空中的飞跃,划出的痕迹,宛如一座桥,划出了希望。
2.解决问题(9):羚羊们为什么井然有序地逃生?
出示课文内容:“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什么叫眼花缭乱?乱吗?哪儿告诉你不乱?
出示:“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騰起……快速飞跃。”
生1:虽然危在旦夕,但更要临危不乱,否则没有一只存活。必须一只只衔接好,高度也要刚好。
师:现在还觉得乱吗?(不但不乱,更显示出壮丽的美!)
3.解决第(7)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猎人为什么放下猎枪?(猎人们被动物界的羚羊们所感动,如此弱小,却如此沉着冷静,具有团结协作,牺牲自我的精神,面对这样一群品质高贵的生灵,人类还有什么理由不放下猎枪?)
【分析与反思】
剩下的其他问题,很快就被迎刃而解,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基于“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这一主问题展开阐述的,主问题探究透彻,情感到位,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增强,畅所欲言,切入重点,又具个性化表达。这更加让作为教师的我们明白,在精心备教材、备学生的同时,还要相信学生,放手于学生,用导学单的形式,“求救”于学生,因为学生能提供给我们所需的教学内容。“质疑问题”是我们教学前进中的“导航仪”,它能突出重难点,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总之,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有意识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于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给予学生等待的时间;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形式地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见疑求异。如此,必定能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从而构建出高效课堂。
(责编 韦淑红)
[关键词]质疑能力;提出问题;激活思维;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75-02、
【案例描述1】
《生命的壮歌》学生课前质疑统计
(备注:一个“1”代表提问一次,“1”越多则提问次数越多)
【分析与反思】
在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教师要进行筛选,哪些是无效问题,哪些是解决文本理解的问题,哪些是有广度、有深度的问题,哪些是可以设置为拓展性的问题。这几个问题解决了,文本内容、文本传递的价值观便迎刃而解。因此,这四个问题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师必须打破常规的教字、教词、初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流程,而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哪里有疑难,哪里就会有学习思考的兴奋点。
【案例描述2】
通过统计得出提问最多的四个问题序号依次是(1)、(7)、(9)、(10)。
1.师:(1)和(10)两个问题问的人最多,我们先来解决它们,好吗?
这两个问题都出自于同一句话:“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指名读)
2.解决问题(1): 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呢?请你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在旁边简单写上你的感受。
“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笔直地坠入了山澗。”
这两只羚羊是怎么飞跃的,你能画一画吗?(一名学生上台画)
画的顺序对吗?(不对)那应该怎么画?(先画小羚羊飞跃出去,再画老羚羊飞跃出去)
依据第1小节最后一句: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画对了,你能摆对吗?摆一摆两只羚羊飞跃图,理解“刚好、猛蹬”
师:没错,位置对了才能有爆发力——猛蹬,不偏不倚,刚好!指导朗读
教师演示:是啊,小羚羊以老羚羊为垫脚石,成功地获救了;而老羚羊呢?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师: “坠入”能不能换成“落入”
生1:不能。“坠入”说明山涧很高很深。
生2:更能显示出老羚羊牺牲的场面壮观。
是啊,老羚羊用它的生命做出了一个成功示范,拯救了年轻羚羊,它的死是多么的壮烈啊!
一只坠入,两只坠入,三只坠入……这么多的老羚羊累积起来,用生命筑造了坚实的桥墩,撑起了一座伟大的生命桥!(全班朗读)
【分析与反思】
学生在交流中获得认知:1.羚羊们很勇敢,在生死边缘,毫不气馁。2.面对死亡,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整个羚羊群,重新点燃“生的希望”。3.“生命桥”是众多老羚羊的生命建筑的,坚实而壮美!由此,学生惊叹于弱小的羚羊们通过两次飞跃得以逃生,用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学生的心灵自然被震撼,英雄的形象已经树立在孩子的脑海中。在“问题”的导航下,设计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抓关键词,赏析语句,在读中感悟揣摩情感。
【案例描述3】
1.用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读文本,紧扣关键词,你能试着解决第(10)个问题吗:为什么羚羊跳出的弧线就成了生命桥了呢?
生1:只有跨越到对面,才能活下来,所以是这弧线搭救了羚羊们,给了它们第二次生命,因此称作生命桥。
生2:弧线像桥的样子。
生3:是一只只老羚羊在空中的飞跃,划出的痕迹,宛如一座桥,划出了希望。
2.解决问题(9):羚羊们为什么井然有序地逃生?
出示课文内容:“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什么叫眼花缭乱?乱吗?哪儿告诉你不乱?
出示:“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騰起……快速飞跃。”
生1:虽然危在旦夕,但更要临危不乱,否则没有一只存活。必须一只只衔接好,高度也要刚好。
师:现在还觉得乱吗?(不但不乱,更显示出壮丽的美!)
3.解决第(7)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猎人为什么放下猎枪?(猎人们被动物界的羚羊们所感动,如此弱小,却如此沉着冷静,具有团结协作,牺牲自我的精神,面对这样一群品质高贵的生灵,人类还有什么理由不放下猎枪?)
【分析与反思】
剩下的其他问题,很快就被迎刃而解,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基于“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这一主问题展开阐述的,主问题探究透彻,情感到位,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增强,畅所欲言,切入重点,又具个性化表达。这更加让作为教师的我们明白,在精心备教材、备学生的同时,还要相信学生,放手于学生,用导学单的形式,“求救”于学生,因为学生能提供给我们所需的教学内容。“质疑问题”是我们教学前进中的“导航仪”,它能突出重难点,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总之,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有意识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于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给予学生等待的时间;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形式地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见疑求异。如此,必定能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从而构建出高效课堂。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