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群星璀璨的中央企业序列里,中国铁建是一支堪称传奇的队伍。1948年,中国铁建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诞生在解放战争战场上,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支英雄部队出现在祖国需要的任何地方,为新中国建设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1984年,铁道兵脱下军装,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风击浪。这支英雄部队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见证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奋斗历程。伟大历程孕育伟大精神,70多年风雨淬炼,铁道兵、中国铁建孕育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伟大铁道兵精神,成为这支队伍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一、从“人民铁军”到“铁道建设突击队”


  1948年7月,铁道兵随着解放全中国的高亢号角中组建,立即投身战斗,争分夺秒修复铁路、保障物资运输。“前方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铁道兵肩上的钢轨追逐着解放的炮火向前延伸,开启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传奇征程。辽沈战役,他们用三个多月修复了东北地区满目疮痍的铁路干线,陈云称赞他们“为东北人民修通了胜利之路”;平津战役,天津刚刚解放3个小时,铁道兵就让列车开进了天津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铁道兵修津浦线、平汉线,建淮河便桥;渡江南下战役,铁道兵迅速修复了遭到严重破坏的湘桂铁路、粤汉铁路。延伸的钢轨,不仅为解放战争中大兵团、大批军用物资快速调动创造条件,也为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的政权稳固提供了保障。
  朝鲜战争爆发后铁道兵开进朝鲜战场,破“绞杀战”,打通“三角区”,铸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3年期间,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抢修桥梁2294座次,抢修线路14691处次,抢修隧道122座次,抢修车站3648处次,总计近1500公里;抢修通信线路20994条公里;新建铁路212公里,把朝鲜全境断断续续通车的107公里铁路线扩展成1381公里的铁路网。聂荣臻元帅说:“我们的铁道兵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从他们来了以后,朝鲜的铁路桥梁就成了‘炸不断的桥梁’,他们的口号是‘敌随炸,我随修,路随通’……是坚强意志、革命勇气的传奇。”朱德总司令亲笔题词“人民铁军”。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铁道兵兵分全国各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们修黎湛、建鹰厦、筑成昆、战青藏……全国52条干支线铁路留下他们的血汗,12950多公里铁路为全国工业建设注入勃勃生机,被祖国人民誉为“铁道建设突击队”。铁道兵精神也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凝聚、成型。叶剑英元帅称赞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櫛风,铁道兵前无困难”,这是对铁道兵精神的高度概括。

二、从“找米下锅”到旌旗猎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铁道兵集体转业的命令,20万铁道兵奉命脱下军装闯市场,站在了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开始了由军队生产型向经营管理型市场法人主体的艰难转变,开始了改革发展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在铁路基建投资萎缩至历史低谷的严峻形势下,铁道兵面临着战争年代之后最大的生存挑战。“铁道兵脱下军装走向市场,能活则活,活不了就死!”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振聋发聩的“临别赠言”,仿佛让大家又听到了久违的冲锋号,这支英雄队伍的斗志再次被点燃。
  没有活干,他们就化整为零、分散突击,全员推向市场。转业后的第一个春节,很多领导干部都没有回家,而是在四处找活。铁路市场任务少,他们就突围到其他领域,主动出击“找米下锅”,一时间,中国铁建承建的工程遍地开花。
  传统的军队生产管理模式不适应市场,他们就到管理体制先进的鲁布革水电站取经。从1985年7月起,中国铁建先后6次组织有关人员赴鲁布革水电站施工现场考察,研究应用“鲁布革经验”,开启了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纪元。“鲁布革经验”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迅速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利润率开辟了新路径,也推动国家在建筑行业全面推广“鲁布革经验”。
  1984年到1990年间,中国铁建承揽任务总额年均增长17%,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2%,在“找米下锅”中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不仅没有随着队伍的转业而消亡,反而在这一时期得到集中迸发,为队伍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拼搏的勇气和不屈的意志,让这支队伍在绝境中闯出了一条生路,竖起了中国建筑市场的一面大旗。

三、从企业改革到上市腾飞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中国铁建迎来了又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机遇。7月,公司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方向,提出了管理体制改革新思路,在2个工程局和12个工程处开始了试点工作,打破“铁饭碗”、冲破“铁工资”、撤掉“铁交椅”,中国铁建将三项制度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由于抓住了牛鼻子,改革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1992年当年,承揽任务总额和产值同比翻一番;1993年,承揽任务总额同比增长200%,产值同比增长130%,利润同比增长265%。截至2000年,中国铁建对旗下42个单位,2.65万职工,40多亿资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企业负担逐步减轻,结构更趋合理,管理机制更加灵活,发展内驱力有效提升。1998年,江泽民同志视察中国铁建南疆铁路工地,了解到中国铁建在陌生的市场中奋勇拼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生机勃发,称赞道:“你们还是当年的铁道兵!”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铁建所属局集团公司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母子公司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为进一步改变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问题,中国铁建下决心要闯一条新路,作出了股改上市的决定。
  股改上市在中国铁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经过一年的改革调整,中国铁建进一步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由公司制向股份制的飞跃,法人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规范,公司经济实力、资产质量、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2008年3月,中国铁建A股、H股先后在上海、香港挂牌上市,在股市大幅震荡下跌时逆势而上,创造了香港历史上股票申购冻结资金的一个新高,被香港媒体称为“冻资王”。2008年,公司新签合同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均实现了大幅提升,总资产、净资产、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均呈现出利好趋势。

四、走向世界一流


  战场突击、建造路网、脱军装闯市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股改上市,铁道兵、中国铁建在70多年的发展中孕育了铁道兵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淬炼强化,为这支队伍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建加大改革发展力度,努力将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积极创建世界一流企业。2020年,中国铁建已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54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4位,以“大海外”战略为依托,海外业务规模急剧扩张,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数千项工程,建造了一系列海内外标志性工程。中国铁建提出坚定执行“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行稳致远”工作方针,加速推进“品质铁建”建设,推动企业由工程建筑商向以建筑为主的工程建设商转型,擘画出一幅开放包容、实干奋进,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世界一流跨国集团的蓝图。

五、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35年军旅生涯,铁道兵形成了听党指挥的大局观念,令行禁止的组织纪律,敢打必胜的顽强作风,以苦为荣的乐观态度,勇争一流的进取意识。这种精神鼓舞着铁道兵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实现的跨越,涌现出了“登高英雄”杨连第、“硬骨头战士”张春玉、“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以及李金城、刘清华、马鸿臣、孔凡成、李传营、关改玉、聂志娥等一批又一批英雄人物。对铁道兵精神的传承,让中国铁建在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能够不屈不挠夺得生存的机会;在一次次改革进程中,挺立潮头,勇往直前;在一次次转型升级的机遇中,果断把握,坚定前行。
  铁道兵精神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价值理念,它始终切合时代脉搏,应和队伍发展。本世纪初,中国铁建以铁道兵精神为精神内核,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以“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理念,为公司发展凝聚了力量。转型升级的加速和战略调整步伐的加快,呼唤着企业文化融入新元素,中国铁建坚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为公司发展带来新动能。随着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完善新的文化内涵,形成新时代中国铁建文化,永远挺立在发展的潮头,永远在“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永远在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其他文献
伟人虽逝活心间,  教诲深深如饮泉。  处世修身民为本,  难忘经典老三篇。一首不朽之經典歌曲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嘹亮歌声响四方,  援朝抗美战豺狼。  英雄涌现知多少,  卫国保家浩气扬。
期刊
金冲及同志接受本刊专访  王素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年份,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您已年过九旬,又一直力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请您从这方面结合多年研究和工作经验谈谈党史学习和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  金冲及:学习和研究百年党史,的确有一个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这是个大问题。你刚才谈到“行万里路”,我想就这方面谈一点个人的体会。作为党史研究工作者,我们
期刊
千万人,千万言  千万人,千万言,  都想表达一个急切的心愿,  瘟神前,我们有驱魔的利剑。  千万人,千万言,  都想表达一个肺腑的祈盼,  病患中,拉我们离开死亡线。  千万人,千万言,  都敬佩你们的勇敢,  瘟神前,你们是护卫我们的利剑。  千万人,千万言,  都感谢你们的奉献,  病患中,你们拉我们离开死亡线。  千万人,千万言,  都想表达对你们的挂念,  祈求你们身处风险能健康平安。
期刊
一日千里的祖國大地上,  大事好事盛开着希望,  美丽新时代遍地春光,  万里山河铺开锦绣画廊,  昨天的向往今天的小康,  曾经的梦想铸就新辉煌,  笑容,像灿烂的阳光,  绽放在祖国的大地上,  快乐甜蜜,幸福飘香。  日新月异的祖国大地上,  新事喜事靓丽新气象,  壮丽新时代激情飞扬,  夜以继日共圆强国梦想,  初心在胸怀使命在肩上,  不懈的奋斗书写新荣光,  笑容,像美丽的鲜花,  
期刊
父亲原名陈锡勇,字大凡,1906年生于辽宁省北镇县。爷爷是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靠教私塾为生。父亲从小好学,童年时跟爷爷读过几年私塾,同时还陪本族富家子弟学习英文。由于教书先生喜欢这个陪读的书童,又免费让父亲多学了两年英文,别小看这点英文底子,却为父亲提供了新的人生机遇。海伦—— 身居站长弃职抗战  1925年黑龙江省建设呼海铁路(呼兰至海伦)。19岁的父亲凭借自己的英文基础,谋得一份在铁路局电报
期刊
2020年11月3日,纪念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刘建副会长主持,常务副会长令狐安、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艾平、副会长耿焱、咨询委员会委员周才裕、新老理事、会员代表及中延会办公室、杂志社、网站工作人员等共计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贺信精神,畅谈研究会成立30年来的成就与经验,共商开创弘扬延安精神新局面的新举措,气氛热烈。
期刊
初心不改想当年,  富国强民忆誓言。  五秩峥嵘排万险,  八十灿烂赋诗篇。  军营酬罢鸿鹄志,  时代重扬大海帆。  黨领新程奔特色,  凯歌捷报漫尧天。
期刊
1938年10月,东北抗联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率领八名女官兵,面对日伪军战至弹尽,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投入乌斯河中,壮烈殉国。八女投江纪念碑于1986年9月14日奠基。康克清題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烈女投江震宇穹,  神怨民怒普天同。  挺胸血战英雄气,  挽臂涛埋壮士风。  慷饮钢刀歼寇死,  勇拼圣骨救邦终。  乌斯水畔歌声起,  倒映兴安八座峰。援鄂白衣战士的风彩  烈于火线
期刊
礼与美,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两大维度。礼,关乎穿什么,怎么穿,在什么场合下穿;美,关乎怎样穿得好看、和谐、与众不同。二者如何在中国服饰发展史中相互作用,由此誕生了怎样的服装与配饰、规范与时尚,让我们回望来时,重拾那些遗失在历史中的衣冠风雅。
期刊
昂首雄狮惊宇宙,恢宏锦绣神州。史书翻过写春秋。东风擂战鼓,火箭助风流。  通讯链球村大道,卫星航导神游。明珠熠熠满空悠。國威扬正气,逐梦立潮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