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检验的临床意义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检验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肺炎支原体患者50例进行被动凝集法检测及分析临床意义。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后7天出现阳性,10~30天达高峰,12~26周逐渐降低。结论:被动凝集法测定抗体滴度,特异性高,敏感度高,操作简单,可重复操作,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的测定有助于判断患儿的病情,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被动凝集法;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86-01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原体,所引起的人类肺炎支原体病理变化以间质肺炎为主,又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其主要通过飞沫传染,潜伏期为2~3周,发病率主要是以青少年最高。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选取50例肺炎支原体患者结合被动凝集法进行检测试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本组50例肺炎支原体患者,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8个月~49岁,平均18岁,头痛6例,咽痛10例,胸痛2例,发热7例,咳嗽24例,全身无力、明显疲乏为主要表现者1例。
  1.2方法
  1.2.1试验原理:用肺炎支原体细胞膜成分致敏人工明胶粒子制造而成。致敏粒子与人血清中存在的肺炎支原体抗体发生凝集反应。
  1.2.2试验试剂: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采用被动凝集法,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的赛乐迪亚―麦克Ⅱ试剂盒。
  1.2.3试验方法:采集患者末梢血100 μl,室温静置1 h,2 400 r/min离心10 min,被动凝集法吸取血清后按要求加入血清稀释液和致敏粒子,室温静置3 h,设阴阳对照,滴度>1∶80为阳性。
  2结果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反应图像可分为①颗粒呈纽扣状聚集,呈现出外周边缘均匀且平滑的圆形,判定结果为(-);②粒子形成小环状,呈现出外周边缘均匀且平滑的圆形,判定结果为(±);③粒子环明显变大,其外周边缘不均匀且杂乱的凝集在周围,判定结果为(+);④产生均一的凝集,凝集粒子在底部整体上呈膜状延展,判定结果为(++)。判定标准:1.阳性,检测血清与未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20)的反应图像判定为(-),而与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40)的反应图像判定为(+)或(++),则结果判定为阳性。将显示出反应图像为(+)时的最终稀释倍数作为抗体滴度。2.阴性,不论检测血清与未致敏粒子呈现何种反应图像,只要与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40)的反应图像显示为(-),则结果判定为阴性。3.保留,检测血清与未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20)的反应图像判定为(-),而与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40)的反应图像判定为(±),则结果判定为保留。需进行进一步确认。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以温带为主。平时散在发病,3~5年出现一次地区性流行。本病传染源为病人或带菌者,主要经飞沫传播,主要是在学校、家庭和军队流行,长期密切接触才能感染发病。流行特点为间歇性,长时期缓慢播散,可持续数月至1年。临床症状较轻,有的甚至根本无明显症状,若有也只是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症状,但也有极个别死亡病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大多数发生在秋冬时节。肺炎支原体主要侵袭呼吸道系统。病理变化主要是间质性肺炎和急性细支气管炎,还可引起肺外并发症。
  肺炎支原体借滑行运动穿过粘膜上皮细胞纤毛屏障,隐藏在细胞间隐窝内,以其尖端特殊结构黏附于上皮细胞的表面受体上。其主要黏附因子为一类对胰酶敏感的表面蛋白,称P1蛋白。黏附后吸取宿主细胞的养料赖以生长、繁衍,同时释放有毒代谢产物使细胞受损。肺炎支原体是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综合征,发展为肺炎者占3%~10%,占非细菌性肺炎三分之一以上。首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然后下行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X线可见肺部两侧呈羽毛状浸润。严重时可引起其他系统的肺外并发症,如脑膜炎、脊髓炎、心肌炎、肾炎等。
  被动凝集法用明胶颗粒作载体,从而消除了许多非特异性反应。肺炎支原体患者的IgM抗体感染后7~10天出现,20 天左右出现IgG抗体,但检测到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并不表明是急性感染,因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后1年内,IgM可持续升高,故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加以分析和诊断。被动凝集法作为辅助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试验,其方法敏感度高,简单快速,价格便宜,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测项目和筛查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平岭,李金叶.1 058例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05,45(35):6060.
  [2]衣亚春,王新宇,朱桂芹,等.两种检测肺炎支原体方法的评价[J].吉林医学,2006,27(1):9595.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中专护理学校学生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文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及实践,改善中专护校学生不好的现状,使学生在护校学习过程中茁壮成长,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  关键词:中专护理学校;学生;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76-01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个人成长和发展不仅局限于以前的思路,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方法:输液前实行编号、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结果:使安全隐患渐渐减少,从而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结论:开展儿科门诊输液专业化管理能提高服务质量,消除输液存在的隐患。  关键词:患儿;静脉输液;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期刊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多由于手术后长时间卧床、术前应用抗凝药物,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如得不到及时治疗,血栓可进一步扩展,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笔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74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深静脉血栓  【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诊断。方法:对疑似此病的患者进行诊断。结论:虽然部分病例可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疑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但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  关键词:呼吸内科;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诊断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80-01  0.流感嗜血杆菌肺炎(hemophilus influenzae pneumo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室间隔厚度≥13mm,心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的比值大于1.3,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异常向前运动,及左室流出道狭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3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NCM)29例。结论:观察心脏结构与功能,流出道压差。目前仍是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最常用、最可靠、最经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旋转振动排痰仪在改善神经外科卧床患者呼吸状况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神经外科卧床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徒手叩背排痰,观察组采用旋转振动排痰仪进行排痰。比较两组病人排痰效果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排痰效果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排痰方法:两组病人均给予雾化吸入、排痰、吸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血像及骨髓像形态学改变对诊断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住院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0例血像及骨髓像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确诊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结论: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一般为30×109~50×109/L。血色素、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常降低。骨髓增生多呈极度或明显活跃,少数可呈增生低下。对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狭窄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分析。结果:主动脉瓣狭窄,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观察主动脉瓣膜形态,测量开放间距,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上测量瓣口面积;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可提供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信息,增加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性。结论:超声心动图成为诊断主动脉瓣狭窄的最主要的方法,超声检查方法具有准确、属无创伤性、操作简单等优点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使用桡动脉固定器采集动脉血与传统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的临床效果对比与观察。方法: 呼吸内科经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检测血气分析的患者200例,成年男性或女性,年龄在50岁-80岁之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为传统桡动脉采血法,实验组为使用桡动脉固定器进行桡动脉采血法。对比动脉穿刺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及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
期刊
关键词:输液室;护患纠纷;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85-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急诊输液室的日常工作中,护患纠纷难免发生。为此,笔者对2011- 2013年发生在本院急诊输液室的19例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寻找问题,探讨管理对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