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不像一只水鸟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看见风中有风
  卷起一地鸡毛
  我看见雨中有雨
  坠落的行程弯弯曲曲
  我看见路中的路
  我看见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我看见原来的地方
  就在前面

乐此不疲的人


  乐此不疲的人
  每天用锋利的笔尖
  掘进纸的内部
  从瘠薄的灵魂中
  掘字,掘字
  掘出花瓣
  掘出泉水
  掘出干枯的露珠
  掘出星星之火
  掘出石化的虹
  掘出可能的文物
  手与笔对峙了大半辈子
  都沒有掘出自己

窗帘不像一只水鸟


  窗帘长不过窗户的高度
  尘埃落在眉头,覆盖青春
  偶尔,主人将它拉拢
  它渴望阳光,舔吸秘密
  风穿过树梢,它想飞到窗外
  与一片叶子,聊聊无关紧要的琐事
  或者聊聊,一面墙壁
  与另一面墙壁沉默的光阴
  不像一只水鸟,活在尘世的过往
  均留在湖里的倒影中。尸骨
  只不过是留给虫蚁的一场欢聚的盛宴
其他文献
从老家回来,车从河谷爬到山顶,来到一个叫海那的村庄。一阵凉风袭来,吹干了背上的汗,心情顿时舒畅了许多。海那跟海没半点关系,这里跟云南高原其他地方一样,干旱少雨,弥漫眼底的是红土、森林、草地和大片大片在风中摇曳的洋芋花。  路边有几个卖菌的孩子,争抢着向车跑过来,一迭声地叫:“卖菌了,卖菌了,最好最新鲜的青头菌!”我们把车停下,一个皮肤黑里透红的小男孩提着两小篮菌奔到车门前,把篮子伸到我眼前,说:“
期刊
在恋爱成家之前,我完全是个酒桌上的局外人。直到我有了女朋友,情况才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  那天是个下午,经双方大人同意,我平生第一次诚惶诚恐地上门去拜访未来的岳父母大人。一脚刚跨进门,女朋友家的三亲六戚该来的都来了,屋里大人小孩挤挤挨挨的一屋子,一屋子的稀奇和好奇顿时向我包圍过来,让我有些应接不暇。  过了一会儿,我被女朋友全家推拥着,坐到早为我备好的一桌酒席上。咋一不小心我就成了座上宾,成了她家
期刊
我8岁那年的夏天,早晨醒来,我忽然感觉有腿大腿弯处不能伸直,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最后竟然卧床不起。  于是,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求医之旅。  几乎跑遍了当地的医院。有人说某某地方专治疑难杂症,父亲一听二话不说,拉起平板车就匆匆出门了。  父亲拉车上坡,我趴在车子上,一只手抱着不能伸直的右腿。我看到父亲沉下肩膀,弓着身使劲地拉着车把手。我清楚地记得,父亲穿着一件短袖白府绸衬衫,背部已经湿透,湿了又干的
期刊
桃花妖冶,热情浓烈。桃花是胭脂,把小村庄春天的双颊擦得像新嫁娘。  可我们村子里的那些人,都不喜欢桃花。彼时的人们,似乎被清贫和劳累压榨得只剩下一层干瘪的食欲了,像耕田犁地后瘦骨嶙峋的老牛,只想着让饥寒能安静,别喧闹,人是一盘磨,睡着了不渴也不饿。桃花却开得像抱香的美人,在村里和没眼色的风一起,荡来荡去,晃得人心烦。饱暖思淫欲,秀色不可餐,那点儿欲望饿瘪了!哪有白馒头来得实在,又软又香。  桃花没
期刊
在我五六岁时,家里的一只老母鸡突然“落起窝来”(我们管母鸡趴窝要孵化小鸡叫“落窝”)。为促使那鸡继续姥蛋,奶奶把它从鸡窝抓出来,反复往冷水里浸。但它像是抱定决心要“坐月子”似的,始终不肯离窝。  没法子,奶奶就挑拣一些鸡蛋,放到窝里让它孵化。就在这时,母亲不知从哪儿找回两枚鹅蛋一同放在一起。我记得很清,母亲还特意将两枚鹅蛋举到太阳下照看,两枚鹅蛋的一端内都有一片“榆钱儿”(可能那就是胚胎吧)。然而
期刊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山稔是我们乡下孩子的主要零食,甚至是主食。  山稔熟了,我们总会跑到长满山稔的山上去放牛。牛绕着山稔吃草,我们躺在牛背上吃山稔。躺在牛背上,山稔随手可摘,扬扬自得,赛过活神仙。到了晌午,牛吃饱了草,我们吃饱了山稔,双双满载而归。有时由于贪玩,让牛吃了生产队里的庄稼,社员反映到生产队里,怕被责骂或挨打,不敢回家吃饭,也跑到山上以山稔充饥。待家长歇了气,到山上去找时,才乖乖回
期刊
家乡的女子个个爱绣花,人人都是“显道神”,她们根据节令和老一辈传下来的民间习俗,绣制出各种不同风格、内涵的物品和布艺玩具,不失时机地将自己的手艺向世界展示。  在我的家乡关中平原灞渭三角洲一带,民间则称其为“绣花”或“扎绣”。春节来临时,她们绣花——母亲们挑灯引线,为孩子们精心绣制虎头帽、兽头鞋、布老虎、乌龟等节日服饰及玩具。  端午节之前,她们绣花——女人们用五颜六色的布料裹上苍术、白芷、雄黄、
期刊
“秋高爽,蟹脚痒。”这话不假。那日,我和影友老刘各骑了一辆摩托车在莽莽苇荡中穿行,竟然误打误撞地闯入“蟹界”,让我们吃了不小的苦头。  虽然已是中秋,但密匝的芦苇把风都堵在了外面。晌午的阳光洒在人的身上仍如同儿时在麦花秸垛上玩耍,浑身刺痒。我们在苇海里的羊肠小道上七扭八歪地行驶着,道路越深越窄,不时有苇叶刮划胳膊。这时,前面的老刘突然关闭油门儿,对我说:“快下来。”  我问:“咋了?”  “快来,
期刊
你的最后一滴泪,  我的第一首诗。  我是一个丧失了文字的写作者,  无法记录下与你的不再相见。  最后那一天,  天擦亮,我还是下楼去买你爱吃的早餐  你已不能入食。  还买来了剃须刀与甲钳。  眼蒙,夹下了你干枯手指指尖的一小块皮,  你说:痛。我吹吹你的手指。  轻拍你刮好了胡茬的脸:帅啊  你说:老了。  中午,你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  大门重重关上。  你这个固执、和善的小老头啊!  我
期刊
旺仔是一只黄褐色的母狗,宠物狗,属西藏猎犬类,个头永远也长不大的那种。本来是以宠为傲,怎奈命运多舛,陡地变成弃儿。  我第一次见到它时是子夜十分。一泡臊尿憋醒,上卫生间小解,忽听窗外有动物的唧唧声,似婴啼。小镇的冬夜是静寂的,稚音清脆响亮,想必附近梦醒之人也能听到。借助手机设置的手电筒光亮,但见一只毛茸茸的家伙蜷缩在我家和邻居家间的空当处,怀里还有几条幼小的生命在蠕动、爬行。两只蓝幽幽的眼睛看着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