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文言文教学中“积累”和“背诵”的最佳方法和途径研究解决了当前学生畏惧文言文的“心理疾病”,为他们学习文言文打开了一扇窗户。
关键词:文言文;积累背诵;方法途径
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读好学懂文言文。我们认为,文言文“积累”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二、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这仅是串大意,但学生常据此对号入座地去释义,误以为“至于=能够做到”,“足=不坏”,这就脱离了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对翻译和字义的准确解释不加区分,很容易违背理解字义词义的基本原则。
三、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戰国策·齐策》)(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语言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形成语感,语感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背诵则是实践的最佳方式之一。高效的背诵同其它学习活动一样,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据我们的实际教学活动探寻得到了以下经验可供借鉴:
第一,深入、真切理解是背诵的前提
离开理解的学习往往只是积累一些空洞的、无意义的词汇、语汇。一方面来说,如果学生对背诵材料没有一定的理解,就很难将材料背诵下来。因为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容易识记,而且所背诵的材料在与头脑中已有知识形成联系并获得意义的支撑后,才易于恢复和记忆;另一方面,没有被理解的材料,即使死记硬背下来也难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因此,学生应对材料有了初步理解之后再进行背诵。在背诵过程中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加深对背诵材料的理解。
第二,正确、流畅的朗读是背诵的必要准备
背诵不能急于求成,除强调对背诵材料的理解外,还要正确地朗读背诵材料。所谓正确朗读,一是要注意朗读技巧,如断句、语调等;二是要有感情地读。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必须神情专注,把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通过语音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而不能像“念经”似地机械重复文章的语句。否则,背诵不但达不到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反而会使错误的语言习惯形成定势。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畅,进而实现以重现背诵材料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为主的背诵,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背诵。
第三,阅读交流,加深记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言文的学习尤其需要学生的自主阅读,我教给学生学习的步骤:结合资料的解说,逐字逐句弄懂语句,勾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和句,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互相解决问题,然后提出疑难点,在课堂上公开提出,学生可以回答的尽量让学生表现,确实不能解决的,我加以点拨和指导,学生的收获特大。
第四,辅助以多媒体,拓展学习环境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辅以画面想象,拓宽形象空间;辅以音乐品味,美化内容意境;辅以声色影,开拓想象的空间。我常自制教学课件、在网上下载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上、悦耳的音乐中,开动感官尽情享受,用美熏陶、感染学生,从而快速理解内容,加深记忆,提升认识,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岳阳楼记》一课,我播放自制的配乐朗读加画面的课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涨,背诵的任务轻而易举就完成了。
总而言之,学文言文只要有意识地在积累、背诵中运用以上方法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就能真正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 卫丽君《背诵在提高语文素养上的作用》
[3] 陈胜武《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等
2018年汉中市基础教育教学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积累”和“背诵”的最佳方法与途径再研究》课题编号:HZJKY-2018077
关键词:文言文;积累背诵;方法途径
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读好学懂文言文。我们认为,文言文“积累”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二、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这仅是串大意,但学生常据此对号入座地去释义,误以为“至于=能够做到”,“足=不坏”,这就脱离了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对翻译和字义的准确解释不加区分,很容易违背理解字义词义的基本原则。
三、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戰国策·齐策》)(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语言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形成语感,语感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背诵则是实践的最佳方式之一。高效的背诵同其它学习活动一样,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据我们的实际教学活动探寻得到了以下经验可供借鉴:
第一,深入、真切理解是背诵的前提
离开理解的学习往往只是积累一些空洞的、无意义的词汇、语汇。一方面来说,如果学生对背诵材料没有一定的理解,就很难将材料背诵下来。因为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容易识记,而且所背诵的材料在与头脑中已有知识形成联系并获得意义的支撑后,才易于恢复和记忆;另一方面,没有被理解的材料,即使死记硬背下来也难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因此,学生应对材料有了初步理解之后再进行背诵。在背诵过程中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加深对背诵材料的理解。
第二,正确、流畅的朗读是背诵的必要准备
背诵不能急于求成,除强调对背诵材料的理解外,还要正确地朗读背诵材料。所谓正确朗读,一是要注意朗读技巧,如断句、语调等;二是要有感情地读。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必须神情专注,把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通过语音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而不能像“念经”似地机械重复文章的语句。否则,背诵不但达不到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反而会使错误的语言习惯形成定势。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畅,进而实现以重现背诵材料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为主的背诵,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背诵。
第三,阅读交流,加深记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言文的学习尤其需要学生的自主阅读,我教给学生学习的步骤:结合资料的解说,逐字逐句弄懂语句,勾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和句,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互相解决问题,然后提出疑难点,在课堂上公开提出,学生可以回答的尽量让学生表现,确实不能解决的,我加以点拨和指导,学生的收获特大。
第四,辅助以多媒体,拓展学习环境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辅以画面想象,拓宽形象空间;辅以音乐品味,美化内容意境;辅以声色影,开拓想象的空间。我常自制教学课件、在网上下载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上、悦耳的音乐中,开动感官尽情享受,用美熏陶、感染学生,从而快速理解内容,加深记忆,提升认识,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岳阳楼记》一课,我播放自制的配乐朗读加画面的课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涨,背诵的任务轻而易举就完成了。
总而言之,学文言文只要有意识地在积累、背诵中运用以上方法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就能真正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 卫丽君《背诵在提高语文素养上的作用》
[3] 陈胜武《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等
2018年汉中市基础教育教学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积累”和“背诵”的最佳方法与途径再研究》课题编号:HZJKY-2018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