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绘煤矿小说的文学版图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qiang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史修永副教授的《多维视野中的中国当代煤矿小说》于近期出版了。史修永在读博期间侧重研究文艺理论与文化理论,到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工作之后,开始探索新的研究领域。经过慎重考虑,他最终选择了煤矿文学。他的选择,一方面是适应中国矿业大学的发展定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名青年学者的现实观照和人文情怀。新著的出版,得到了著名作家刘庆邦的肯定,盛赞他“勾画确定了煤矿文学的版图”。这一赞誉是比较恰当的,新著主要是围绕小说的类型特点和批评范式等方面进行煤矿小说的版图重绘。
  一、凸显煤矿小说的类型特点
  作者选择煤矿小说研究,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煤矿小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煤矿文学是一段被遮蔽的本土化书写”。改革开放以来,当代文坛涌现出了一大批煤矿题材的优秀作品,如陈建功的《丹凤眼》,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孙少山的《八百米深处》,刘庆邦的《哑炮》,谭谈的《山道弯弯》,焦祖尧的《跋涉者》,向春的《鳏夫与寡妇门》,蒋法武的《瓦斯》,周梅森的《沉沦的土地》,老九的《连环劫》、亚东的《陕北煤老板》等等。可以说,煤矿小说创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对这些作品,当前出版的当代文学史教材提及的并不多,许多研究者并没有把煤矿小说作为区别于工业或都市题材的一种文学类型进行审视。在以往的文学史写作中,只有洪子城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在介绍“都市小说”和“工业题材小说”中简单提及萧军的《五月的矿山》,许多文学批评也很少论及我国新时期以来的煤矿小说,也没有认识到,中国当代煤矿文学的类型研究是一座待挖的富矿。
  文学类型是人类创作活动的历史产物。从南北朝开始,我国就出现了咏煤诗歌。包括人们熟知的苏轼《石炭并引》和于谦《咏煤炭》在内,吴晓煜编著的《中国古代咏煤诗》一书就收录八十多位诗人的咏煤诗。20世纪以来,巴金的《萌芽》,曹禺的《雷雨》,龚冰庐的《矿山祭》,路翎的《饥饿的郭素娥》,萧军的《四条腿的人》,苗培时的《矿工起义》,郭沫若的《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朱自清的《煤》,艾青的《煤的对话》,雷舒雁的《煤呀,你是万木之魂》,孙友田的《大山欢笑》,向春的《煤城怒火》等作品,都不同程度涉及到煤矿工人的生活,或者以煤为象征抒发时代情怀。从这个角度看,煤矿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类型,是有一定的文学史基础的。作者认为“当代煤矿小说是中国文学本土化写作的重要表现形式”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关注新时期的煤矿小说,或者把煤矿小说作为都市小说或工业题材小说的一个部分,进行碎片化研究,自然会削减煤矿文学的特殊性。
  为什么煤矿小说可以作为一种的文学类型进行研究?原因是在于,它存在一个蕴含特定生命意蕴和社会文化内涵的煤矿空间,作者认为:“煤矿与乡村、城市不一样,它是一个行业领域,也是一个区域共同体,在与乡村、城市缠绕在一起的同时,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诉求,表现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煤矿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与这种区域、行业文化因缘有着深刻的关系,它丰富了文学史的内容和类型形式。”作者进一步勾勒出了当代煤矿小说的审美品格,如与煤矿世界有天然联系的悲情色彩和崇高感,以及英雄化的煤矿人形象和作为“他者”的女性,等等。他认为,煤矿地域或区域性审美特征,是煤矿小说审美品格最独特、最富有魅力的表现形式,也是煤矿小说审美品格的重要母体。可以说,正是这种煤矿人形象和煤矿区域等共同构成了特定的煤矿空间。当然,作者也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煤矿空间也在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
  二、注重煤矿小说研究的现实品格
  煤炭工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煤炭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导性能源。如今,我国取得一系列的巨大成就,日夜战斗在井下的煤矿工人功不可没。刘庆邦的《红煤》,李芮的《季节深处》,秋野的《时光照着我的脸》等煤矿题材小说作品,是煤炭工业发展的文学性书写。近些年来,矿难频频发生,引起全社会和文学作家的强烈关注,傅爱毛的《嫁死》、张锐强的《在丰镇的大街上嚎啕大哭》、刘庆邦的《黑庄稼》等作品,是描写矿难题材的优秀作品。同时,煤矿小说作家聚焦官场、商场和情场,揭示了煤矿空间中的黑暗和存在的危机。所以,开展煤矿小说研究,就是关注煤炭工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的认知功能,深刻理解煤矿世界和反思社会现实。作者指出:“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而言,离开这一题材领域,意味着对煤矿工人和工人阶层真实生态状态的漠视和遗忘。”通过煤矿小说的深入剖析,著作着重揭示中国社会发展的真实面貌和煤矿世界的真实人性以及作家对煤炭世界的深沉思考和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反思。在作者看来,新时期以来的煤矿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形象呈现近现代煤炭工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二是客观展现煤炭行业的经济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前者关注煤炭工业的落后和矿工的愚昧,更多体现“启蒙”和“救亡”的主题;后者如李宏林的《非常城市》,亚东的《风起毛乌素》,单淑梅、孟祥文的《矿工》,则聚焦当下煤炭工业的现实问题,如煤炭企业改组重组以及煤矿工人下岗等,塑造了一批新的煤矿工人形象。作者注重挖掘作品中所表现的在社会转型和艰难发展中煤矿人对人文精神的坚守。
  关于煤矿小说中的煤矿人形象,作者揭示了矿工群体的身份焦虑与认同,城乡冲突中的怨恨心态以及放纵欲望与惩罚,煤矿工人的思想意识变化和价值追求,煤矿工人心灵世界的主体建构,他们在感性与理性、道德与欲望之间的挣扎与冲突等。他认为,在欲望书写复苏的情形下,一些煤矿文学作家开始关注矿工的欲望形态,即矿工对金钱和性的欲望,展示了消费时代背景中矿工的真实形象特质。著作还对新时期煤矿小说进行一个特殊视角考察,即煤矿书写怎样通过女性再现煤矿场域的。在矿区,男女性别失衡,性别问题十分凸显,传统性别规范与现代性别规范成为暧昧的混合体。作者一方面探讨了女性成为他者的现实,即煤矿领域中女性的缺席和存在,另一方面又探讨了煤矿书写中的女性主体的可能性。煤炭工业虽然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比如奉行经济发展至上主义而过度开采,煤炭的采掘和燃烧造成了生态的污染和破坏。在著作的最后一章“中国当代煤矿小说的生态维度与价值”中,作者认为当代煤矿小说的价值应引起足够重视,当代煤矿小说“在关注自然生态危机的同时,在更高、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触摸煤矿人因煤炭所带来的金钱、权力以及诱发的社会冲突和道德沦丧而导致的精神生态危机”。究其原因,是小说家在对现实存在的生态问题关注的同时,自觉承担起生态启蒙的价值取向和重建家园的精神关怀。   三、倡导煤矿小说批评范式的多维性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将文学理论、小说理论和小说作品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如审视刘庆邦小说的文学史价值与意义。刘庆邦等人的煤矿小说,不同于现在流行的乡土小说和都市小说,而是交融着煤矿文化、城乡边界文化、底层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形态。可以说,煤矿小说与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密不可分。要理解当代煤矿小说,离不开文化研究,即在以煤矿文化为中心的多元文化样态基础上的多维度研究,或者说是动态关系考察。
  作者以空间批评、文化地理学为支撑,从文化的角度阐释煤矿小说,对煤矿空间进行文化地理学和文化生存意义上的深入研究,以揭示煤矿空间生产与煤矿小说的文化表征之间的内在关联。作者将煤矿小说研究纳入到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变迁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中,从多维度对新时期以来一些描写煤矿生活题材的作品进行考察,综合运用了美学、文化社会学、女性主义理论、生态批评、哲学等相关人文学科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紧紧围绕一些典型作品进行个案分析,对煤矿小说的审美特征,改革背景下的煤矿书写,煤矿工人形象的演变和精神诉求以及女矿工形象的建构等等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揭示以煤为中心建立的文学场域背后隐藏的情感和审美认知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美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韦勒克·沃伦认为:“一部文学作品的最明显的起因,就是它的创造者,即作者。因此,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基本的文学研究方法。”不仅西方如此,我国古代也有“知人论世”之说,《孟子·万章下》有“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该著作能够联系创作者本人思想、经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对作品进行阐释,比如将改革思潮与煤矿小说结合起来,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与煤矿小说结合起来,能深入到煤矿小说分析的核心层面。特别是著作附录部分,有五篇当代著名煤矿作家的访谈录,展现了他们对煤、煤矿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些访谈,读者可以了解和认知他们的煤矿文学创作历程和创作立场。另外,通过对刘庆邦小说批评方式的梳理和分析,作者认为将煤矿小说当作中国社会和煤矿现实的实践来研究,从存在论角度剖析煤矿生存环境中的人的存在状态和生命意识,是一种必要的社会性研究方式,但不能因此而忽略煤矿小说形式的审美品格。但在煤矿小说的内部研究中,若将小说文体的叙事特征和语言风格等形式元素作为批评的重心,侧重于技巧层面上研究,没有提升到审美判断的高度,是有欠缺的。总的来说,作者注重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结合,倡导批评范式的多维性。
  王泽庆:男,安徽枞阳人。文学博士,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理论与批评创委会委员。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出版著作3部。
其他文献
枯 藤  残雪染上古藤。细碎的黄金  有簌簌的嘶鸣。一匹风中的马  谦卑地放下身段  在墙角,丰收后的残败  多少有些寂寥  寂寥的墙角,时光早已眷顾  气定神闲地披挂在墙的一面。美好的生活  对于它而言,就是在等待  这温暖的庇护  实则是一种修为  细细看来。枯枝上已有迹象表明  一次奔腾  早已备足了草料。像一段记忆  突然恢复了;像一件终于找到  身体的衣服  被风吹着  爱  阳光多好。
期刊
一  有些表达太薄了  唯有打开月光,我们的距离才如此真实  如今山花顺着山脉的纹路开  我的爬犁上都是禾苗的根  它们茁壮地延伸  你放下担心吧  老墙上的油彩剥漆了,  可茶壶里的水  一直泡着一个梦  我的木船有堤岸  水花有蝶蕊  后半生的通道里灯火阑珊  母亲,在我最好的时候你卸下翅膀吧  我们在篱笆墙边  看青草顺着风声倒伏,老巷口的故人  和你生前一模一样  二  我们都要学会等待 
期刊
一  走得很快的那个人  忽然和一片落叶一起蹲下来  狠狠地系了一下鞋带  二  那些奔跑的马儿走远了  草原上孤烟如云  一壶酒还在喉咙里咕咚咕咚  三  雪忍耐着  不堪与大地相见  是谁横下心弄脏了秋天  四  还是那碗酒  在沙漠的尽头  喂养着沙哑的歌喉  五  原谅那张嘴唇  在饥饿的时候  顺便吻了一下秋天  六  捎带上爱去敬畏秋天吧  当金黄的灿烂的归于灰烬  谁还去冒犯你的安息
期刊
种 子  觉悟于埋没,重生于黑暗  自身即是光明  站起来  拎住根就能拎起整个大地  只等雁鸣阵阵  只等春雨声声  每朵花的前生  都是一粒种子的心跳  把花朵送到高高的茎上  是一粒种子一生的梦  所有的种子都想站起来  即使发芽之后跪着走  心也向上  心中的太阳就是天空  根  倒叙  探微至深  开辟一万条路领悟黑暗  盘曲  饮尽孤独  在大地的胸脯上耸成乳  为了走出一条油绿的生命
期刊
女儿给自己找了个好工作  很多人就不解地问  你爸干什么的?  这家伙眼睛都不眨一下  干脆的回答:挖矿的!  这真是一个形神兼备的答案  深得我的真传  没错,我就是一个挖矿的人  数十年来  每一天都肩扛十字镐  手拿放大镜  奔波在这荒山野岭上  寻根究底,挖山不止  恨不得一锄就刨出一座金山银山  然而,不知是运气太差  还是愚钝至极  至今还没有遇到一座富矿  还是一个穷光蛋  每天还奔
期刊
4月26日上午,“冀中能源杯·第三届感动中国的矿工”发布会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召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夏潮,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理事长李世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嘉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李万疆,中国能源化学工会主席王俊治,原煤炭部老领导,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等领导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彭建勋主持。煤炭行业干部
期刊
我每次去大坳,都要去看看幺叔的小石屋。  小石屋在一棵大樟树脚下,旁有一条苍黑色的石板路,石板路很长,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石板之间,生出些青苔和小草。小石屋全用石头砌成,顶上盖着薄薄的石板。石屋紧挨着一座合葬墓,坟墓挺大,用石头做成,以水泥勾了缝。坟上插满花圈,还有纸旗、纸伞。坟前有未燃尽的香烛,地上落满纸灰、爆竹碎屑。  说实在的,在我的心中,这间小石屋已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实相了,还是一种精神文化
期刊
一  从井下上来,牛山儿失魂落魄的犹似掉了魂。他觉得窑衣湿透了,贴在身上冰凉冰凉的,好似冰冻的铁板,彻骨的寒。出这样的大汗是累的吗?不是,是吓的。今儿在井下他“见着鬼了”,把他吓得魂不附体。俗话说,人不能干亏心事,若干了亏心事,心就飞了,魂就散了,再也捡不回来。今儿他干了亏心事,心魂已在万里长空遨游,再也寻不到归处。  今儿班上,派了两茬活儿,一茬在南八槽刨毛洞,一茬在南七槽刨毛洞。南八槽别名叫“
期刊
当年小哥哥比她还小了一岁,可是他非要她喊他小哥哥不可,他呢喊她小姐姐。小哥哥九岁时,小姐姐十岁。  就是十岁那年吧,他从学堂放学回家,跑到她家里去,给她看他在课余时间做好的一把小手枪。  当时,她刚割了一筐猪草回来,栏圈里的猪咴咴直叫,她踩着栏门前的一块石头,前倾着身子向圈里扔草,草里有拉拉秧,把她的裸露在外的胳膊拉的一道一道的血痕,嗤拉拉地疼。她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小姐姐,快,快来。他躲在大门
期刊
水润乾坤书雅韵,墨染大千绘华章。陶亚力——一位步入不惑之年的北方汉子,以赤子之心体悟自然之道,以仁智情怀观照生命之美,一点一画坚守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一管一毫构筑着东方美学的人文怀抱。  陶亚力是位山西煤矿画家,自幼秉承家学,在书香墨韵中启蒙开智。幼年习书,稍长师从其父及众位名家师长,习练中国水墨画,勤学善思,艺业渐进。后入中专学习美术,广泛涉猎中西画科,打下扎实的艺学基础和造型能力。中专毕业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