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老师平凡爸爸简单儿子的梦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132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老师的梦
  回顾工作的十几年,感觉有梦,但又不那么清晰!
  工作前三年,是模仿曾经的老师的三年,没有自我但却有许多收获。没有太多的考核与评比,可以睡到离上课还有十多分钟再起床(那时宿在学校),不过在床上早已经将上课的腹稿打好了。印象当中有一次距上课只有几分钟了,却因为办公室门锁了而拿不到教案,只好空着手进入教室,但教学环节烂熟于心,例题包括例题中的数据都能精确无误地回忆出来,教学过程竟也出奇地顺利,当时很是自豪了一把……那三年可以看作是为个人的教育人生奠基的美好时光。
  三年后换了一所学校,这是一所农村初中,但却被誉为县里农村初中的窗口,评价指标多样,评价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刚进校时很不适应,一下课后同事的桌边学生便排起长队,那完全是教师对学生的义务辅导与过关。因为环境的改变,我开始反思,反思的初衷就是怎样做一个好老师,而那时“好”老师的标准就是“学生喜欢”。那个时候并没有“做梦”的意识,不过如果用今天关于梦的语境来描述当时的心境的话,那却也是一个编织梦想的过程。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呢?这是我那段时间苦苦思索的问题。印象当中,素质教育的口号在那个时候喊得比较响,于是素质教育便成为我头脑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概念。
  怎么说命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呢!当我带着这些问题在书店中搜索时,一本薄薄的册子《更新教育观念》在书柜的最底层被我发现了,里面都是至今还活跃在基础教育界的大家,李希贵、窦桂梅等名字从此就成为个人教育史上的一个个标杆儿。而自从“认识”了他们之后,又认识了《人民教育》杂志。那时尽管已经工作了三年,但却不知道基础教育界还有这么一本“注重思想含量的杂志”,当我从阅览室的旧书堆中翻出一本陈年的《人民教育》并看到上面关于“新课程”的讨论时,我欣喜若狂,因为上面很多教育理念与自己的梦想恰恰是一致的。从那以后,《人民教育》便成为我每期必读的杂志,或浏览或复印,基本上至今就没有断过。而也是因为这本杂志,我又遇到了“教育在线”,这是由朱永新教育发起的“新教育”的网上交流平台,论坛上各种教育思想交锋远甚于杂志。当时每天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校长室里用学校唯一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看帖子、发帖子,而下课后的第一件事仍然是看帖子、回帖子。如今想来,那或许就是一个织梦的时代吧。
  应当说那段时间还是有所收获的,每天晚上放学后总有一堆孩子围绕在我的办公桌边,也基本上每次都有学生趴在我背上,压在我肩上,而学生的成绩竟也不错。于是还有同事羡慕:能让学生跟你那么亲,还考得那么好,真不容易!
  之所以至今还记得这句评价,是因为我潜意识里根本就不希望自己是一个严厉的老师。学生时代的自己常常感觉自己生活在白色恐怖当中,每天到校后就是默写什么的,如果不过关就很容易被留在学校而无法回家吃午饭,每到那个时候,就趴在桌上偷偷着瞄着教室前门,看妹妹什么时候将我的午饭——用塑料纸包着的“摊饼”送过来。那时最害怕也最讨厌老师严厉与不屑的眼神了。当然,轮到自己站在讲台上,就不能做自己讨厌的人了。
  读书与写作是编织梦想的经纬线!因为与现实无法对话,因为感觉那时与绝大多数同行都对不了话,于是读书成为当时生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工作之初的每月554元的工资开始,总会下决心掏出其中的一部分送给新华书店,而外出学习也总不忘找个书店逛逛,那时感觉不去一下书店就是一种罪过。尽管自己的记忆力一般,读的书大多记不得,但日积月累,我用几张木工板钉成的简易书橱,竟也放不下我买的书了。但在写作需要时,有些东西也似乎会突然跳出来,看来,所读之书还是能够妆扮书写的梦想的!
  前些天,当与一位同行聊天时,我透露了我下一步的梦想:用三年的时间学习心理学,让自己对教学的研究能够伸出心理学理论的触角;再用三年的时间研究物理学史,让自己对物理及物理教学的理解能够再深入一些。前者还带有一些功利的思想,而后者纯粹是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兴趣,总觉得那是一个未曾发掘的宝藏。
  两年之后,儿子就进入初中了,我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或许可以助他一臂之力;而五年之后,儿子就进入高中了,我所掌握的物理学史知识或许可以给他一份人文滋养。——这算不算一种梦想呢?
  作为爸爸的梦儿子的梦
  我做教师,常常有一个扪心自问的问题:如果自己作为儿子的老师,我是合格的吗?有时跟同事交流,我也常常透露自己的想法:作为教师,你敢教自己的孩子吗?——教不教是一回事,敢不敢是另外一回事!
  成为爸爸后,几乎没有反思,似乎就知道怎样做一个好爸爸——当然,这个“好”也是我自封的。我常常为自己能够跟儿子玩成一气而倍感自豪。儿子也常跟我说:“爸爸,我觉得你这个爸爸不像个爸爸。”我真的纳闷儿:“为什么呀?”儿子答:“因为别人的爸爸都是很严肃的,可是你却不!”
  其实我对儿子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划,我不追求一学期后儿子能考个高分,也不制定儿子将来上什么样的大学,找什么样的工作。我唯一努力的就是儿子在求知和成长的道路上健康与快乐。其实儿子比童年时的我要好得多,我小时候写的字很难看,我上四年级时考过班上的倒数第二,我上高一时偷偷地改了成绩报告单上的分数才敢回家,我上高二时生物学科又考了个倒数第二。我那时也没什么梦想,就想一次性通过会考——不通过会考就不能参加高考,那就太没面子了!如果非要说我那时有什么梦想的话,我的梦想就是如果高考失利,我就回家学个瓦匠,赚钱养我的爷爷!相比较之下,现在的儿子比当时的我厉害多少了,我为什么还要给儿子规划那么多的梦想呢?况且,我对现在的自己还挺满意,对比下来,儿子将来超越我这个老爸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儿子的梦想是什么呢?我曾问过这个问题,也下意识地将他的思维向科学家、文学家之类的概念上引,但结果并不如意,于是也不强求。大概是二年级的时候老师问过班上孩子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儿子脱口而出:“我想当有钱人家的公子!”这句话借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让小伙伴们惊呆了,也让老师一阵惊讶:这孩子咋都有这想法?可我们从来没有对儿子施加过这样的教育啊!直到几天前,儿子还是跟我透露了这一梦想,我问他原因,原来却是那么简单:看多了电视里穷孩子所受的苦,儿子觉得自己不能成为那样的人。
  儿子可能也有过梦想吧!不知道是不是受我的影响,儿子曾说:“我想做一个简简单单、快快乐乐的小学生。”潜意识当中总觉得儿子的这个想法是对的,因此总提醒自己注意满足儿子的这一梦想。而也因为这样的想法,儿子在班上连个小组长都不愿意当,乃至于未能当选小组长之后竟兴高采烈地跟我说:“爸爸,今天真幸运,没让我当小组长!”当我佯责他不求上进时,他却说:“爸爸,你可不知道,当了小组长,一下课就是收本子,连玩的时间都没有。”在现实中,满足这样的梦想是要付出“代价”的,于是我没有给儿子选择过一个什么补习班,没有一次因为儿子考得不好而责怪他,甚至寒假暑假作业做不全,我也早准备好了跟老师解释的理由。
  我觉得我应当参与到儿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去,我觉得我应该是儿子生命成长中的一部分——这算不算是一种梦想呢?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自己拥有一颗童心。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很有童心,如果让我评价自己,那大概还是有一点点的。儿子要当奥特曼,我就照他的培训去当好一只怪兽;儿子逛街累了,我会让儿子“骑大马”然后摆个POSE;跟儿子下象棋时,我会丝毫不让地奋力厮杀,一旦胜了我会狂喜,而儿子有时则会委屈得流泪,于是我才想起要让让着他,于是赶紧好言安慰;而儿子吃零食时如果不给我吃,我就会想着法子骗点儿或者是抢点儿——多年前儿子一声稚语“爸爸好吃呢”至今还是老婆大人的口头禅。
  我常常寻找我对儿子如此“低要求”的源头,有一日我似乎寻找着了:我一直在给儿子的成长积累一种可能性!相对于明确的梦想而言,可能性意味着一种模糊,意味着一种不确定性——这是受科学理性的影响吗?
  一个平凡的爸爸,一个简单的儿子,没有太多太大的梦想,有的只是对快乐的追求,与对美好的憧憬!
  
其他文献
我不知道高更在完成《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时他是否已经找到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但我知道从我十六岁去面对这三个问题开始,我一直是没找到答案的儿童。生命该归向何方?作为教师,你在有限意义有限的路程上想带孩子走向何方,看什么样的风景?我并不想夸大教师的作用,但是作为教育与启蒙者,我们的确在影响他们,推卸这种影响并不仅仅是怯于承担责任的表现,也是犬儒主义的自我保护。这个多元时代拒绝真理专
建设一个好班级非一日之功。一个好的班级,应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和遵规守纪的优秀品质。只有选好一批人,才能带好一个班。
摘 要:多媒体教学在各个学科当中的应用已经很广泛,甚至可以说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才让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也正是因为多媒体的介入让英语教学有了更大的不同。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英语教学;有机融合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设计英语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很多英语教师将一些难以表现的知识点,利用多媒体的灵活性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他们可以根据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形式,来合理设计教学
目的:通过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肺癌不伴感染患者及健康人血浆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0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根据我国当前外语教学法实践的现状,外语教学法呈现了折衷性和综合性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决定了外语教学法具有多元性和互动性。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要求对各种外语教学法的运用
新课改要求课堂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新、协同合作。一、放飞学生心灵,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关心呵
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作文也不例外。在这里有必要对“生活”这一概念作一定的解释。笔者认为,不能将“生活”抽象化。“生活”之表现在作文中,应该是具体的、实
《山经》正文与篇末祠礼部分的叙述存在差异,共存于《山经》之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神灵体系,即"帝神系列"和"冢神系列",其神灵的数量、形貌、神格及地理分布均需要认真归纳。结合
清代山陰曲家周大榜(1720~1787),有花部戲曲《十出奇》《慶安瀾》、傳奇戲曲《一簾春》《晉春秋》等作品傳世,他在花雅兩部都留下了完整的戲曲作品,是研究乾隆時期文人介入“
《薩州漂客聞見録》《南瓢記》等日本漂流筆記,載録船民遇險漂流到中國時所見戲劇演出的情景,是研究中國戲劇史的難得資料。其中有船民在浙江乍浦港、廣東陸豐縣所見演劇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