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沿海经济带的对外开放水平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23y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辽宁沿海6个城市带来了对外开放新的机遇。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深刻理解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战略定位,明确对外开放的紧迫性,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把港口和开发区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其在对外开放工作中的先导和示范作用,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对落实国家战略,提高辽宁沿海经济带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8-0048-02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辽宁沿海6个城市带来了对外开放新的机遇。今年一季度,沿海6市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大连一枝独秀,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同比增长44.6%;营口、锦州和盘锦迅猛增长,营口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同比增长98.7%,锦州和盘锦分别大增185.67%和342.89%。在出口方面,沿海6市出口额为74.6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大连63亿美元,同比增长41.52%;锦州和盘锦增幅超过100%。这是沿海6市历史上对外开放发展最快的时期,对于促进辽宁沿海6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处于大开发、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深刻理解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定位方向,明确对外开放的紧迫性,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对落实国家战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辽宁沿海6个城市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不断加深对外开放战略定位的理解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既是区域经济大开发战略,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区域经济大开放战略。中央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定位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创新国际合作机制,全面参与东北亚及其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众所周知,东北亚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日本、韩国的钢铁、汽车、化工、造船等产业的生产和出口均居世界前列,中国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外向度的提高,也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了东北亚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目前东北亚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在其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区域内国家的多边经贸往来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不断上升。2009年东北亚GDP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占当年世界GDP总量的20%;区内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34%上升到2009年的60%,这一比重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55%。由此可见,东北亚区域经济已成为全球极其重要的经济体。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区域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开放优势。辽宁沿海6市的开放度并不高,除大连外,锦州、营口、盘锦、丹东和葫芦岛外贸依存度都没超过20%,低于全国的平均数,更不能和长三角105%和珠三角130%相比了。历史的经验和当代的实践都告诉我们,关起门来必然落后,只有开放才能发展;谁走在对外开放的前列,谁就占领了发展制高点;谁抓住了对外开放,谁就跟上了时代步伐。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靠自身积累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对外开放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推动力。因此,辽宁沿海经济带要以宽广的全球视野,敏锐的时代眼光,站在全面参与东北亚及其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上,真正转变观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对外开放的措施步骤,真正把经济融入东北亚经济活动中,实现与东北亚产业的对接,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沿海开放地带,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二、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
  
  从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一般规律来看:开放初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表现出较明显的数量型特征。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对外开放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各方面条件的成熟,追求数量逐步向以质量为主转变。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辽宁沿海经济带各个城市已经有了开放的基础,但是由于短缺经济、计划体制使我们习惯于追逐数量的增长,尤其是把引进外资和出口数量与政绩联系在一起,各级地方政府为完成经济指标,把对外开放的市场竞争演化为行政竞争,必然会导致对外开放偏离原来的目标,使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自己的对外开放的目的落空。经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风暴的冲击,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加工贸易层次较低、外贸增长方式粗放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凸显出来,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对外开放必须提高质量。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大重组,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将会重新启动和加速,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全球生产要素重组和国际产业转移将掀起新的高潮,制造业与服务业既分工又融合的趋势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和新兴战略产业将获得新的突破。历史上很多国家都是抓住危机后的机遇实现了产业振兴,如大萧条期间的苏联通过大量吸纳外部的技术、资金和人才逆势而上;同时很多产业、很多企业在大重组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要抓住世界经济恢复调整期的难得机遇,充分发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的项目,通过引进龙头项目和核心配套项目,大力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已有的船舶制造、石油化工、光电、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合成橡胶、有色金属、医药化工和精密仪器仪表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医药、新材料、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区位特色和城市综合服务优势,优化商务环境,重点吸引跨国公司设立运营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地区总部,全力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把外资研发机构建设作为完善沿海经济带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以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海外智力为重点,鼓励外商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形式设立研发机构,全面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大金融保险、会展、现代物流、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和中介服务业等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对外开放上档次、上水平。
  
  三、充分发挥港口、开发区的先导和示范作用
  
  要把港口和开发区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其在对外开放工作中的先导和示范作用。辽宁沿海经济带客观上有两大优势:一是港口优势。沿海6个城市都有港口,新建和续建的共59个港口、码头项目。其中大连港、营口港已经步入中国十大港口行列。二是开发区优势。沿海经济带拥有大连开发区、高新园区、保税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国家级开发区,还有20多个省级开发区。这是沿海经济带扩大开放的优势所在,必须强化支持港口和开发区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的龙头和窗口。要突出港口建设,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功能。大力培育临港经济产业,支持港口经济发展,全力打造港口经济平台,通过港口平台参与国际和地区间的分工与合作,加速各种生产要素在港口城市和附近区域的集聚和整合,带动港口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为银行、保险、贸易、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旅游、餐饮、商业、会展等消费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尤其是要发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取得国际分工优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牵动经济带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开发区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优惠条件,加快建设,使之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人才资本技术集聚的主阵地、创新创业的集聚地。要明确功能定位,创新发展理念。按照各开发区建设的整体布局和合理规划,根据区内地理环境、资源环境、人文环境及产业优势制定明确的园区功能和产业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合理布局、错位发展、有机互动的整体发展格局。要把港口与开发区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港区联动,依港兴区;全面启动组团开发,通过资源整合、要素整合、功能互补,实现沿海6城市一体化发展,通过外向型企业和关联产业向沿海集聚,形成产业链条体系,把沿海地区建成区域一体化的外向型经济协作区,促进辽宁及东北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四、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的软环境
  
  对外开放离不开发展环境的支撑。发展环境包括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等硬环境和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高速公路、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基础建设已经初见成效,这些项目的建设与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沿海6城市的硬环境,为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我们要更加注重软环境的建设。因为软环境的建设不像硬环境建设,可以在短时间出成果。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最近几年,沿海6城市采取了很多措施和办法,努力优化软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等环境建设明显改善,内在发展动力和对外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沿海经济带软环境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重官轻商、衙门作风、人才短缺等等,迫切需要强化建设。当务之急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培育重商意识。总的来说,沿海6城市商品意识、经商观念较南方人差距很大,必须下工夫培育重商意识,从政府到社会媒体要倡导言商、重商、亲商、富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要通过深化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工作“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政府要从经济综合职能转向经济专业职能,切实简化审批环节、方式和程序;规范和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并赋予企业监督、投诉、索赔权限;形成权限到位、责权配套、高效率、快节奏的运转格局。三是要积极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尽管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口总量不低,但城市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其中城市化率最高的为盘锦81%,其次为大连,城市化率为59.6%,营口为46.3%,丹东为41.9%,锦州为39.8%,城市化率最低的为葫芦岛30.9%,才刚刚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区间。农村人口占比过大,人口素质不高,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工业化的进程、企业人才的选用,也容易影响市场经济的运作。因此,要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建设,通过户籍管理改革和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尽最大努力减少农民的数量,加大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强化社会教育、学习机制、引进人才等措施,提高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市民比例和高素质含量的人力资本比例,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市场和企业的容量扩张创造必要条件,进而增强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和容纳力。
  责任编辑荀福文
其他文献
[摘要]世界各国的警务改革可以划分为职业化(由无到有)、专业化(由小变大)、现代化(由大变强)和社会化(由线变面)四次警务革命。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加速转型期和人民内部矛盾集中突发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民本化警务建设为核心的第五次警务革命,探索和实行打防结合、预防和化解为主的警务工作新模式,这不仅是新时期加强警务建设的新要求,也是新时期加强政
期刊
[摘要]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2009年11月辽宁省政府将沈阳市康平县确定为首批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笔者在2010年8月份深入到康平县二牛乡大莫村和张强乡官宝村进行实地调研,总结了沈阳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展几个月来取得的成绩,找出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沈阳市;康平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的路径梳理与学理反思,以及对发达国家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及其政策实践的比较审视,印证了我国经济发展研究路径有效性的缺失,以及对公共服务研究路径导向的价值体认。立足于新时期中国政府职能的重心发生位移这一逻辑基点,将协作性公共服务作为中国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中的新型路径,实现其“以服务增进公平”的最大现实价值。  [关键词]政府间横向关系;政府职能;公共服务  [中
期刊
[摘要]促进辽宁服务业加速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始终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七个方面研究并  提出推动辽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辽宁;服务业;战略举措  [中图分类号]F0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7-0051-02    发达国家产业发展趋势表明,服务业对工农业的从属特性已经改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加快。特别是
期刊
[摘要]官僚政治既有阶级性一面,也有社会性一面。因而,在任何社会中官僚政治都带有社会性。从政治心理学角度看,官僚政治不仅有政治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也有非理性的假设;不仅有组织社会学的非人格化、程序性的意义,也有人格化、病理性的意义。因此,官僚政治的研究势必要求我们突破现有的研究视角,从强调外在客观的研究转到内在主观的研究。在这个意义上,以精神分析学的若干概念为分析工具,从官僚政治心理学角度着力
期刊
[摘要]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模式与经济发展模式关系密切。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同经济发展模式关系密切的城市化模式在演进过程中同样具有阶段性特征,这可以从目标定位和动力机制两个方面进行解析。以经济发展模式为切入点,从目标定位和动力机制两个方面审视中国城市化模式的历史,分析中国城市化模式的现状,展望中国城市化模式
期刊
[摘要]辽宁行政机关公务员是治省理政、服务百姓、推进辽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提升其能力素质和领导水平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和谐辽宁的根本要求。本文从公务员开发及管理的视角探讨公务员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务员;能力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11-0051-03    
期刊
[摘要]通过对大连农村养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经济条件、个人状况、家庭状况等因素对于传统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存在某些程度的影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政府政策执行、社会养老金增值等对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度。提出了构建大连农村多元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养老;养老模式;多元养老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3.89;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民国初年(以下简称民初)中国民主共和制度初造,虽不完备但框架已立,相对于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然而由于国人制度意识缺失,使民初民主共和制度在“立——破——立——破”的路径上逐渐式微,在民初1912年至1914年第一届国会存续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试图祛除价值评价,依据史料力争客观地分析民初民主共和制度的破坏路径。需要指出的是,在民初民主共和制度的立与破中,政治精英制
期刊
[摘要]目前,辽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其应对措施也应采取综合手段,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推动农村多项改革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11-006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
期刊